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牵着蜗牛去散步

来源:化拓教育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要我给大家作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我感到有点诚惶诚恐,因为在座的有比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老班主任,有掌握着代教育教学理念年轻的富有朝气的新教师,我的发言谈不上什么经验介绍,更多的是粗浅地谈一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我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班主任不但要教好所任教的学科,还要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坚决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我不想得到的,我也不会强加给我的学生,我不想我的孩子得到的,我也不会让我的学生得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所以我们班的学生在课堂上把我当老师,在遇到生活上难题或者和小朋友相处问题时又把我当家长,在课间时又把我当朋友。

其次,从儿童体验中感受为师之道。我知道所有的儿童走向学校时,都带着梦想,他认为学习是美好的事,他认为在这里会获得无法想象的快乐。他想飞,他认为到了学校,老师就能给他一双翅膀。在这里,他希望每天都能看到美丽的爱与微笑。所以,我们在与学生相处时,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而是要蹲下来以对自己孩子的心去对待你的学生。当学生在憧憬,在幻想时,不要过早地唤醒他们,让他们做会儿梦;当他们梦想飞翔的时候,千万不要逼在地上爬,当他们困惑、迷惑的时候,为他点一盏灯,做孩子的引路人……

第三,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唯一。《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征集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近4000名同学的征文征画,这些作品中的孩子们告诉我们:有效的教学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授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是一个充满关爱的互动过程。

他们期盼与我们分享知识的同时,还希望能够享受平等的关心。

教育立人。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他们成为“人”,民族才能有未来。当下的教育,太需要一种静待花开的从容、优雅的心态。当我们迫不及待地追求完美、速成优秀的时候,很多儿童正承受着巨大的成长压力,即便心智成熟得早一些,也常常是提前耗尽心力,昙花一现。更可悲的是,一些心智发育比较慢的儿童在一次次貌似公平的公开课展示中成为陪练、观众,甚至沦为没有知情权、参与权的“非公民”。我们必须坚决摒弃这种无视儿童心灵的“公开课规则”!被尊重、被爱是每一个儿童的权利。2012年10月,在山东某市举行的国家级公开教学活动,主办学校特意选了全年级最弱的一个班。原因是这个班的数学教师一直在换,学生也从未上过公开课,在孩子们毕业前给孩子一次由名师上课的机会。上课的名师上得很辛苦,但主办方的教育情怀,值得我们尊重。感动之余未免让人心酸:这样的“机会”是不是来得太迟了?每个儿童都是珍贵的唯一。只有我们抛弃功利思想,以发展性的评价来尊重、唤醒、激励儿童自然成长,儿童才是真正的“希望着的”儿童,教育才是真正的“人” 的工程。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让我们俯下身子,聆听花骨朵们的心声吧—

老师,我不想待在角落里,我只要一点阳光就灿烂。老师,等等我,请允许我开得慢一些,好吗?

在我开花的时刻,老师,您一定要看见哦!

爸爸妈妈,不要对我发火!

从今天开始,不再对孩子乱吼。这片文章看完心里涩涩的感觉 。博客上有篇类似的文

章《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很有感触。 ----- 爸爸妈妈,不要对我发火! 引导语:今天,无意中看到网友分享的的这篇《妈妈,不要对我发火》,字字都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是啊,作为孩子我们,多么希望父母眼里能多些温柔的光芒,能扶着我们自由的飞翔...... 真是值得家长一看的文章,原文如下: 我还记得,我刚出生的时候,你把我抱在怀里,轻轻地摇晃, 我还记得,我牙牙学语时,你不停地对着我重复,哪怕只是一个字, 我还记得,我蹒跚学步时,你总是张开双臂,对我说,来吧,不要怕, 你的耐心,让我学会了走路和说话, 现在,我人生之路刚刚起步, 才开始尝试着挣脱你的搀扶, 去探索我周围所有的一切, 我也会失败、摔倒, 妈妈,你为什么突然就变得怒目圆睁、说着刺耳的语言、对着我大叫大嚷。 我出生睁开眼看到你的时候,你是我眼中最美的天使, 你有温柔的眼神、鼓励的表情和无私的希望, 妈妈,你对我发火,是不是告诉我,你那里已不再是我的天堂。 虽然我装得满不在乎,可我真的很想努力做好,我真的很害怕, 我不愿看到你因为愤怒而扭曲的脸庞, 我怎样才能让你重新成为我的天使妈妈, 可努力过后,你依然会发火, 因为你需要我完美, 完美得就像那年历中的孩子,可他只是挂在墙上。 我做不到,也很伤心,我一定很让你失望, 虽然你在对我发火时,我装得就像没事儿人一样。 我呆呆地看着你,强忍着眼泪, 不想让你知道, 我无数次躲在被窝里,流着眼泪,怀念着我以前天使妈妈的模样! 知道你上班辛苦,可上学未必轻松, 常常是坚持过了冗长的课时,但课间也只能留在原位上, 没完没了地做题目,去那些课外讲堂,无休止地面对那些老师们的说教和撒谎, 假期里只能在家里,享用爷爷奶奶准备的一日三餐, 除了电视和游戏,我只能望着窗外发呆, 可我不能抑制我骨节的生长,和对自立的渴望, 我也想像鸽子一样在外面成群结队、自由自在地飞翔, 可我一直在笼子里,无法舒展翅膀, 而你的呵斥,更让我丧失信心,丧失勇气,丧失尝试的欲望。 妈妈,你能不能回到从前,回到你抱我在怀里时的模样。 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很长, 我不能保证我不会摔倒、不会失败,不会胆怯、不会迷茫。 妈妈,到那时,你能不能还像小时候教我学走路时一样, 对我说,大胆地走吧,不要怕,别紧张! 编后语:谢谢这篇文章的作者,希望看了这篇文章的每位父母,能变得更理智些!它提醒着父母们:当你想发火时,仔细想想这篇文章,希

望它能够洗涤父母们的心灵,使每位父母更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使命!

在各种赞美教师作用的比喻中,我比较能接受的是“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

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中充满光明。

台湾作家张文亮的作品"牵着蜗牛去散步"感触很深,和大家分享一下: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看了台湾作家张文亮的作品《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一文,感触很深,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工作,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我却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责备他。放弃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体会到了这些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上帝叫蜗牛带着我去散步。 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最引我注意的是那只蜗牛,那只蜗牛真的很可怜,已经尽力了却还被责备、被训斥。我觉得我们的学生就是那只“小蜗牛”,无论他怎么努力,怎么用功,只要没有达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得到的总是责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让孩子学这学那的,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教师也严格的要求着孩子,把自己主观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但是,我们有谁真正的去了解过孩子的内心,又有谁真正站在儿童的角度上看问题了,他们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细心教导与呵护。 而我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那位牵蜗牛散步的人吗?有人说:“幸福就像一只蝴蝶,再被人追求时总是无法捕捉到。如果你安静下来,他可能栖息在你的身上”。作为一名教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不会的时候,应该停下脚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到一边,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声音,慢慢掌握住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不慌不忙,任由孩子的小手牵着我们的大手前进……不要去责备他,也不要心情急躁、焦虑和不耐烦,恨不得抱着、背着她,替他往前走,看不到孩子眼中的歉意,看不到孩子其实已经很努力了,也看不到沿途美妙的风景,最后,孩子受伤,自己疲惫。弄得“两败俱伤”。

伟大的琐细

我觉得,做教师久了,能练出“察言观色”的本领。有经验的教师走进一个陌生的班级,只要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往往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个班学习成绩,班风面貌,集体凝聚力等方面的状况。班级成员如果大都表情丰富,眼睛“放光”,那么这个班大体差不了。学生表情眼神的丰富与否,往往又和班主任的日常表情有着密切的关联。

记得几年前我在老实小一次听课经历,又一次验证上述经验。 我听的是滕方老师的音乐课。腾老师当时上的是《木瓜恰恰恰》,她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花了不少功夫,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于教学设计较好地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得很有效。在这堂音乐课上,孩子们表现得很出色。 腾老师上课时,该班班主任王婷婷老师也来听课。王老师几个小小的举动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一个环节,腾老师请学生与邻座互相演唱给对方听。王老师发现最后一排的一个孩子边上没有小朋友,便走过去,坐在他身边,让孩子唱给自己听。当腾老师请觉得邻座唱得好的同学举手时,王老师鼓励那个孩子也举手,自我表扬。不仅如此,整堂课上王老师始终脸带微笑,温和的目光游走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当孩子们表演结束时,她率先鼓掌。有时看到哪个孩子有意思的举动,她会和同事笑着小声交流。我坐在王老师的对面,听不到她说什么,但她的神情宛如一位深爱着子女的母亲,正怜爱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孩子的种种可爱。

或许因为有一个念幼儿园的儿子,所以每当我听低年级课时常常会产生遐想,想象着自己的孩子坐在小学课堂里会如何说话,如何回答老师的提问,如何和小伙伴合作活动。此时此刻,看到王老师的笑容,我情不自禁地感动起来。因为在那一刹那间,我不再是一个教师,而变成了一个与孩子一起坐在课堂里的家长。我想,所有家长都希望老师以甜美的笑容来面对孩子。

笑容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给孩子以信心和温暖。特别是在低年级时,当孩子刚刚走上学习之路遇到困难时,教师甜美的笑容,温和的仪态,可亲的话语,乃至身上好闻的气息,都会成为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的重要推动力。如果疏于低年级时基础的培植,以后再面对困难,笑就会比哭难得多。 小学教师的工作是琐细的。但这是一种伟大的琐细。比如,王老师在课堂上的莞尔、举动,看上去是那么不起眼。可里面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价值。再比如,我校的李校长,前几天给我家孩子那班代课,上了《东方之珠》一课,孩子回家就学着李校长的样子,在墙上给我比划地图,跟我讲了“香港,是通往世界的南大门。”还说:“江苏在鸡脖子上,是不是就是通往世界的东大门?还讲了铜锣湾等三大闹市区,又问我我们沭阳的闹市区在哪儿?”连语气都模仿得很像,每天回家都会主动讲,李校长今天教我们背古诗了,我被给你听,李校长今天布置作业少,李校长不打人,每天都笑眯眯的……总之,学了这一课,孩子收获很多。还有我校的周娟老师,每次听他讲话,都感觉很幸福,尤其是听他的作文讲座时,听她的随笔随感,听她能倾听学生的心声,我好想做她的学生,觉得老师所做的一点一滴,都在传递着他的温暖和爱,这温暖和爱就构成了孩子的世界。老师的每个笑容都在培育他们的真诚和善良。还有葛金娥主任经常从网上买来各种各样的小奖品,奖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细心呵护孩子的童心,我家孩子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收到写有葛老师签名的表扬信,每次收到都要开心好一阵子。

回想我们的童年,我们在接受基础教育的12年里,有几十位老师教过我们。但我们会记住多少呢?有多少人能像灯一样在我们的生命中长久地闪烁呢?我们会记住的是美丽的爱与微笑——那些在我们跌倒时能扶我们起来的,那些在我们迷茫时给我们指过路的,那些在我们绝望时投来信任目光的……好的小学教师就是善于将这伟大的琐细不断累积起来的人。

现在媒体发达,时常能听到看到一些发生在社会上、教育领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我总在想,事件中的那些少年、青年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在他们的童年时代,他们的师长给

他们累积了些什么?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没有累积“伟大的琐细”。因此,我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运用更多的原则是平等相处,保持亦师亦友亦家长的关系,从他治到自治。

教师就是一盏一盏的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所以,老师们,让我们都亮一点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