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兵团农工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及其在团场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

来源:化拓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兵团农工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及其在团场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

作者:陈晓燕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08期

[摘 要]兵团农工专业合作社是在职工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兵团团场农业经营体制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兵团团场产业结构调整、职工多元增收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种植合作社;农业科技推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工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兵团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有效补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团场贫困人口脱贫的理想载体的经济组织。合作社是在团场职工土地承包经营基础上,对团场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其目的在于推动职工多元增收,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1 兵团农工专业合作社概况

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兵团一共注册登记合作社2406家,入社成员总人数为7.45万人。其中养殖类1380家,占57%;果蔬类364家,占15%;种植类386家,占16%;农机服务类229家,占9.5%;加工类9家,占0.37%;服务类33家,占1.37%.

目前合作社类型有以下三种: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二是能人大户牵头型,主要以种养殖大户、红枣种植经销大户和农机经营大户为核心创办;三是以团场领导干部主导创办型,主要是以连、站领导干部牵头,团场出资入股组建;

2 兵团第八师克拉玛依市绿盈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及运作模式 2.1 基本情况

克拉玛依市绿盈果蔬专业合作社是2007年10月22日在克拉玛依市工商局注册成立的一家以果蔬种植、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合作社。固定资产827万元。合作社实施品牌战略计划,统一打造“小招牌”无公害果蔬商标,从而提升蔬菜品质和档次,努力打造国家级示范社。社员以资金或设施入股,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按股分红。合作社成员以资金入股形式,按入股比例分红。2015年合作社共生产各类果蔬6000吨,口岸销售1800吨,销售到克拉玛依3200吨,团场内部销售1000吨,总产值2000万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于连片种植,节约油耗、统购统销降低成本,连续三年累计每亩节约300元,共节约生产成本60万元。通过规模经营,大部分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从事务工产业和劳务经济。三年来累计转移劳动力80人,增加收入240万元。 2.2 运作模式

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员总数由组建时的14户发展到现在的120户,占设施农工的95%以上,经营土地总量由最初的100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亩,实现了设施集中连片。种植结构由单一的蔬菜种植向单棚面积高附加值的特色果蔬发展。 2.2.1生产集约化

合作社引进股份合作机制,以职工为主体,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成员地位平等,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实行民主管理,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效地把分散的职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增强了农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2.2.2经营市场化

合作社通过联合集中采购农资等生产资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价格优势,另外,通过联合销售提高了市场化组织程度,达到职工增收的经济效益。2015年合作社批量采购化肥一项就为合作社节约30万元。种子、农药、包装箱等附属用品每年节省都在50万元以上。

2.2.3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合作社专门聘请农业专家,对合作社的种植技术推广,选用优良的品种,如和瑞克斯旺公司合作在常规品种中优中选优。通过合作,建设了桃园,樱桃园,草莓园等特色果蔬相继落户合作社。结合生物肥料的施用,和北京微生物生物肥料合作,改良土壤,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全程监督管理,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2.2.4推进了服务社会化

合作社在成立初期主要是面向入社社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等,随着合作社的发展,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到联合采购生产资料、统一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标准以及统一产品运输销售等,服务内容包括了农产品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多项服务。合作社成立后,该合作社成立后与瑞克斯旺,童忆生物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按照协议约定由前者负责提供优良品种,并派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合作社,及时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既降低生产成本,又保证产品质量。

3 合作社在团场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1 新技术研发示范作用

目前团场种植的果蔬新品种的引进、试种和示范,目前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团场农业科按照团场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安排农业技术推广站采购、提供种子,并组织农工实施。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工分散作业,田间管理方面不统一;二是各农工种植面积小,很难形成规模经济;三是农业技术推广站与分散职工难以建立紧密的技术协作关系。现在采取合作社模式,在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同时,可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转P) (上接P)

3.2 新技术辐射带动作用

利用合作社的口碑传播效应,在农业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上具有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例如绿盈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技术交流会、组织农工培训,推广栽培技术,促进了果蔬新品种普及率和高产高效技术到位率的提高,现在八师136团设施大棚职工已普遍采用绿盈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利用专业合作社这一成果转化的重要组织载体可有效地加速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3.3 新品种推广品牌效用

合作社通过制定农业生产标准、技术要求等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形成内部约束力,一方面面有利于统一产品生产标准、流程,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形成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 3.4 新体系的重建作用

目前团场农业技术体系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一方面团场农业技术推广站由于其体质机制原因,其新技术推广功能的逐渐退化,另一方面,随着一批年轻,有知识的新职工加入到职工队伍,这些新职工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渴求欲望日益强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农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合作社弥补了团场农业技术推广站这一推广体系中缺失的关键环节。合作社与团场职工建立了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依靠其组织优势、示范基地及规范的农技推广辅助体系和培训体系,可较快把农业科技新成果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军.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资料通讯,2005(12). [2] 金正庆,金水英.中国农民经济组织:理论与发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8(04). [3] 张晓山.促进以农产品生产专业户为主体的合作社的发展[J].农业大学学报,2008(0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