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杨集中学高三历史复习学案二轮复习(四)
-----宋元
一、考点展示: 1、政治:
元朝的行省制度 2、经济:
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的主要成就;市的进一步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 3、思想 宋明理学
4、科技与文学: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宋词、元曲 二、知识点梳理
(一) 政治:行省制度
1、行省的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即陕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省。此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 的直辖\"腹里\"和 管辖的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腹里:元对中书省直辖地区的通称。元朝把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及以西的这片地区叫做“腹里”,就是现在的河北、山西和河南、山东以及内蒙的一部分。这个地区由朝廷的中书省直接管理,其余各地分设行中书省管理。)
2、行省与的关系: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的节制。①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 ;军政要务需呈报 ,没有诏旨,行政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②行省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为保证行省尽职尽责,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行省制度的意义:①行省的设置,便利了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明清沿用并沿用至今。
思考1:我国古代在各个时期分别推行了哪些地方行政制度?在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包含的一对矛盾是什么?这一矛盾的演变趋势怎样?
(二)、经济: 1、手工业成就
(1)制瓷业:宋代陶瓷业的成就: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闻名天下青花瓷: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2)、市的发展: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 和 上的;不再直接管理;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
(3)城市的发展:a、宋朝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景德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前三个镇的历史定位,是充当商品流通的中转站,成为区域市场乃至全国大市场商品循环的枢纽。
b、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曾作为国家首都的大城市,往往具有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中心的多种功能,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最高形式,而且经济中心的地位愈来愈高。 思考2:归纳古代”市”的发展历程,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最主要的趋势是什么?
1
(三)、思想:宋明理学
1、兴起背景:吸收儒、佛、道三家思想的产物 2、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1)程朱理学
北宋:程颐程颢---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②天理的核心是“仁”,仁是与万物俱生的;③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孔孟
思想:①理气论——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气不可分离,理先于气而存在; ②修养论——强调循序渐进,强调仁,强调无私无畏、社会责任心等;
③社会政治理论——认为 是道的价值内涵,儒家干政的关键是“正君心”; ④伦理观—— “存天理,灭人欲”。 成就---《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2)陆王心学:
①南宋陆九渊,心学开创者,核心命题是“ ”,名言“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②明朝,王守仁(王阳明),建立了系统的心理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提出“ ”,强调“知行合一”。
思考3:宋明理学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一本源存在何处?这一本源实质是什么?如何获得这一本源?理学和心学在哲学范畴上有什么不同?
(四)科技与文学 1、科技 (1)、指南针:
发明:大约出现在战国。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应用: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2)、火药:
发明: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准备了条件。东晋葛洪的《抱朴子 仙药》中已提到“火药”。外传:8至9世纪传入阿拉伯,13世纪传入欧洲。使用:① 战争中已经使用火药箭。②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③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这些都是世界最先进的。 (3)、印刷术:
进步历程:①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②北宋,平民 发明了 。③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字盘。④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的应用。 外传:14世纪前后传入西方
(4). 认识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①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造纸术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性的进展,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2
②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为欧洲社会变革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条件。
③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从而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欧洲的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④印刷术提高了印制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成为最大的亮点,代表作有张择端的《 》 2、文学 (1)、宋词
①婉约派:柳永《雨霖铃》(北宋);李清照(两宋之交); ②豪放派: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2)、元曲
(1)含义及影响:元曲包括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开始走向成熟 (2)成就:关汉卿《窦娥冤》 (三)、巩固练习
1、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 “行中书省是由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从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主要职能是
A. 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B. 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C. 为了监视和管理地方 D. 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 2、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A.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B.重农抑商被停止C.推行工商皆本的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3、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C.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4、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5、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 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 C.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 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6、欧阳修上书说:“京城今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祥其语言,不可流布,面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卢中,大于朝廷不变。。。。(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相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受到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管理 7、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8.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3
C.开始出现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9、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对整个欧亚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的史实是
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C.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出现经营的商人 10、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21时10分,托着13亿中国人民的梦想与祝福,中国航天人开始了第三次飞向太空的征程。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火箭与中国早期的“火箭”虽然相去甚远,但原理却是一样的。如果你要查找火箭作为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翻阅
A.《后汉书》 B.《唐书》 C.《资治通鉴》 D.《清史稿》
11、中国古代文学有多种创作风格和文学形式。“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的创作风格和以自然本色为主流的艺术风格就是其一。下列文学形式中能够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A.汉赋 B.骈文 C.唐诗 D.元曲
1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令二人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强大的军事力量 ②发达的工商业 ③繁荣绚丽的文化 ④成就斐然的科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4分)
4
(1)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市场扩大;(2分)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2分) (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2分)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2分) (3)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2分) 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2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