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第二段
1、上一段文字中写到的“朱文公”指的是宋朝的 。 2.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分)
3.从这段文字中找出 “我”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2分)
4.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分)
5.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写出两件即可。(2分)
6.本段文字用词精妙,请找出动词或者形容词用得好的一处,并说说它的妙处。(3分)
7.这段文字写的是 的景色。
8.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可以用 概括。 9.用横线在这段文字中划出总写句。
10.从这段文字中“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可以看出作者是由 到 来写景的。 11.从作者写景的目的来看,这段文字写景是 。
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菜畦( ) 桑葚( )斑蝥( ) 攒成( ) 13.语段中加点的“这里”是指 ,“它”是指 。 14.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6分)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 (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 )
15.本文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6分) (1)写视觉的: ;(2)写听觉的: ; (3)写味觉的: 。 16.用“‖”在语段中标明层次,并写出层次大意。(4分)
17.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2分)( )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18.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2分)( )
1
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 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 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 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
19.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的__________心理和对__________的热爱。(2分)
20.这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突出了它们的颜色;描写 ,突出它们的形状;描写 ,突出了它们的声音;描写 ,突出它们的动态。
21.这段文字主要写了“我”童年的哪四件事”? 22.哪句话概括了百草园的特点?
23.就文段内容,任选角度写一段赏析的话。
(提示: 句式的角度 、 修饰的角度 、 描写的角度等) 24、选项填空。(6分)
A 静态描写 B 动态描写 C 植物 D 动物 E 由下到上 F 由上到下
两个“不必说”前者写的是 ,属 描写,按照 的顺序描写;后者写的是 ,属 描写,按照 的顺序描写的。
25、从详略的角度看,两个“不必说”写的景物属 写,泥墙根一带的景物属 写。26、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造一个句子。(3分)
(二)(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1.在上文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中的“味”的意思是: 。 (2)“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中的“相宜”的意思是: 。 3.什么时候是捕鸟的最佳时机?用波浪线在原文上面出。
4. 第一段详写了捕鸟的时间、 、 、收获、经验等,这样写的作用是 。 5. 第一段的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这是为什么?
2
6.给第一段用“//”分层,并概括层意。
7.第二段写“我”和闰土的父亲同样的捕鸟方法,收获却不同,仔细品味词句,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在三十年后还记得“得失的缘由”?
8.这段文字对表达文章的中心起什么作用?
9.根据拼音写汉字。mì( )食 bǐ( )谷 白jiá( )性子很zào( ) 1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两样:___ 相宜:____ 11.文中加点的“久已”照应前面的哪个词语? 答: 12.这段文字叙述的重点是( )
A.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E.冬天可以在百草园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C.下雪后在百草园里拍雪人和塑雪罗汉无人鉴赏 D.下雪后在百草园里捕鸟充满了乐趣
13.请用原文中的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在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原因。(不超过11个字) 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捕鸟需要什么样的先决条件?
15.本段的层次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三)(“出门向东,不上半里——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1.释词: 方正: 宿儒:
2.文中提到的孔子,你知道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吗? 3.“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对此理解不当的选项是( ) A、鹿是匾下面的装饰画。
B、先生要学生对匾行礼,学生以为对匾和鹿行礼。——表现孩子的天真和无知。 C、鹿是灵物,是神灵的象征,先生让学生对匾和鹿行礼。
D、天真无邪的孩子把对书屋行礼理解为对鹿行礼,——增加一点幽默感。
4.第二段三句话从三个方面写先生。首先写他的 ,继而写他的 ,最后写他的 ,并用“我”的恭敬来烘托。
5.“我”问“怪哉”遭拒绝一事,从“我”的角度看,表现了孩子 ,从先生角度看,表现了先生的 ,从教育角度看,反映了旧教育 。
6.选文第一段写了“我”对三味书屋的印象,从这些描写上看,可以看出“我”对三味书屋的印象怎样? 7.最能体现“我”对先生态度的一个词是 。
3
8.选文最后一段是从学生的眼光来展开议论的,从这段议论可以看出作者比较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请作简单说明。
1、回忆原文,本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 )(2分) A、点明主题 B、承上启下的过渡 C、总结百草园的生活 D、引起思考
2、选择能够准确体现“也许”这一词语意思的一项( )(2分)
A、表达了“我”的极度不满的心情。B、表达了“我”非常气愤,懊恼的心情。
C、表达了“我”的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心情。D、表达了“我”对这件事非常重视,认真思考的心情。
3、本段文字运用( )(2分)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景物描写
4、第一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从文中画出表达感情关键的一句。(2分)
5、“蟋蟀”和“覆盆子”前面为什么加“们”,说说加“们”的好处。(2分)
6、.结合你童年生活的经历,充分发挥想象,填写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力求与上文衔接自然。(2分)
7、第三自然段中能表现先生特点的是哪几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选文的开头为什么反复地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答:
2.“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作者写到这里心情怎样? 答:
3.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4.毕业典礼结束后,“我”回到家里,为什么不直接写爸爸去世,而写弟弟妹妹们在散落的石榴树下玩闹?
答:
5.文中倒数第二段“爸爸的花落了”有什么含义?它与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答:
6.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
答:
7“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方面是指 ,另一方面指的是 8本文有两条线索:主线是 ,副线是 。 9“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的事,急得吐血了”,这是为了说明:
(二)(“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1. 联系上下文,说说划线句子①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2. 划线句子②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 “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这句话中的“也”照应了上文中的哪些内容? 4. 用自己的话说说英子的爸爸要英子单独去寄钱的目的是什么? 5. 如果你现在要到银行或邮局汇款3260元,该怎么填写数字?
(三)(“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8.选文第一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3分) 9.选文起过渡作用的段落有 。(2分)
10.“我”在参加毕业典礼会议,却时时想到爸爸,为什么?(3分) 11.选文有一处细节表现爸爸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请加以概括。(3分)
12.“我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这句话如何理解?(4分) 13.有人说,在父母眼中,你永远是个孩子,在老师眼中呢?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最后一课》(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放学了,——你们走吧。‟”) 1.选词填空。(2分)
“从来没有这样 ① 听讲过、从来没有这样 ② 讲解过”①②处应填( ) A.专心 B.细心 C.用心 D.安心 E.耐心 “一下子 ③ 进我们的脑子里去”③处应填( ) A.装 B.填 C.塞 D.倒
2.请用“‖”把第一段划分为两个层次。(2分)
3.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句中用“监狱大门”比喻 ,
“钥匙”比喻 ;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是 。(2分)
4.第二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2分)(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折 5.韩麦尔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因为(2分)( ) A.因为法国语言确实是世界上最美的、最明白、最精确的语言。 B.因为学生不了解,特意强调学习法语的重要。
5
C.是出于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热爱。
6.小弗郎士觉得老师今天讲的“挺容易,挺容易”是因为(2分)( ) A.韩麦尔先生讲的内容十分简单。B.小弗郎士今天注意听讲。
C.韩麦尔今天讲的特别明白。 D.小弗郎士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全神贯注地听讲的。 7.小弗郎士称韩麦尔为“可怜的人”意思是(2分)( )
A.对韩麦尔即将失业感到可怜。 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而且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的处境的同情。 D.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
8.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描写?(2分)
9.在文中“他__________身朝着黑板,__________起一支粉笔,__________出全身的力量”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并说明其作用。(2分)
10.找出表现韩麦尔先生内心极度悲愤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2分) 11.“使出全身的力量”这句话,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文中具体描写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字帖,表达了韩麦尔怎样的思想感情?
1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一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2分)
14、“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句话是什么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感情?(3分)
15、⑴ 郝叟老头儿感情激动,用发抖的声音朗读,“我们”听了为什么“又想笑,又难过”? ⑵ 面对专心致志的小弗郎士和其他学生,韩麦尔先生内心会翻腾怎样的思绪?请你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作一番描述(50字左右)
16.钟声和号声对小弗郎士来说意味着( )(2分) A.祈祷活动开始。 B.普鲁士兵已经收操。C.从此再也见不到老师和同学们。D.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17.怎样理解“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高大”的意思?(2分)
18.韩麦尔先生只写了“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却“使出全身的力量”,原因是: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19.文中最能体现韩麦尔先生痛苦心情的三个词语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划线句 中“监狱大门”指的是: ,“钥匙”指的是: 全句的含义是: 。(4分)
21划线句中“很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 的心情。(2分) 22小弗朗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有怎样的意思? (3分)
23划线句是细节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 的气氛。(2分)
6
24划线句运用怎样的修辞 含义是: (3分)
答案:20.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对法国语言的封锁 牢记民族的语言 牢记民族的语言,才能延续自己的民族文化,实现民族的的。21.对祖国的热爱 22.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悲伤心情的理解,激发起了爱国之情23.爱国 24.嘲笑 敌人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
《邓稼先》( “我不能走”)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颤抖( ) 摄制( )
2.依照课文为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2分) 也不知道稼先在 的沙漠中 要有勇进 的判断 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 (焦虑 焦急 忧愁)
3.依据括号中所给词为文中空缺处选填一个适当的词。(2分) 4.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4分) 5.体会文中画浪线句子的含义。(4分)
6.作者为什么要向导演建议用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歌?(4分) 7、文章开头为什么为切题直接写邓稼先,而要概述中国百年屈辱史?(4分) 8、释词:(3分)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9、文章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4分) 10、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4分)
11、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4分) 12、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4分)
13、邓稼先在“”初期,能成功说服对立的两派继续工作,其原因是( )(3分) A、邓稼先不像奥本海默那样喜欢打断别人的报告。 B、邓稼先是一个不愿引起别人注意的人物。 C、邓稼先没有私心,不们绝对相信他。 D、邓稼先是中国党的理想党员。
14、“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这句话中“„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具体指什么?(4分)
15、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手法和作用。(3分)
⑴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⑵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7
⑶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的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的原子弹工程。
16、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17、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4分) 18、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 。(3分) 19、“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 。(4分) 20、本文段运用的修辞,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比喻 引用 B、引用 排比 C、比喻 排比 D、对比 引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1、 选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著名诗人 ,体裁为 。(3%) 2、 解释下列词语(3%)。.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群蚁排衙:
3、 第一、二段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有什么好处?(2%) 答:
4、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3分)
⑴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⑵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⑶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5.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闻一多先生,即 和 。(2分)
6.“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答:
7、用“ ”划出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刻苦精神的句子。(3%)
8、“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具有怎样的品质?(4%)
答:
9.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闻一多先生 (填写“说”或“做”)的方面,即作为 (身份)的方面。从这段文字中可以体会他 的品格。(6分)
10.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划波浪线的句子吗?(3分)“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11.作者引用杜甫晚年“一月不梳头”的典故有何用意?(4分)
8
( ⑴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家的方面。——⒀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2、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3分)
13、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3分) ⑴ ⑵ ⑶
14、“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 的精神。(有一成语填写)(3分)
15、课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4分) 语言: 神态:
16、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17、这部分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这部分中的“说”和“做”揭示了闻先生的什么精神?(3分)
18、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社戏》(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段中两处空白处“我们已经( )(摇 荡 点 撑)开船,在桥石上一( )(碰 击 磕 撞)”依次填 、 。(2分)
2、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属于( )(2分)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3、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 ,又体现了 。(2分) 4、二、三两段从哪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3分)
5、选文的第二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2分) 所见: 所闻:
6、第三段主要写“我”的感受,表现“我”感受的句子是 ,使社戏显得“未见其形, ”,充满了诱惑力。(2分)
7、“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衬托了“我” 的心情。(2分)
8、作者巧用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文段中“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与下文 照应;“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与下文 照应。
9
9、选文的前三段中各有一句写“我”的心理活动,请从下面选出一个适合“我”心理的词语填在横线上:(3分) 第一处: (活泼 轻松 沉重 平静) 第二处: (急切 焦虑 兴奋 无所谓) 第三处: (惘然 陶醉 平静 激动)
10、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写的内容: 。(2分) 11、给以上文字拟一个四字标题: 。(2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2、谈谈“喝采”一词的表达作用。(2分) 13、分析文中两个比喻句的作用:(2分) 第一处: 第二处:
14、文中写水声有何作用,请选择正确答案( )(2分)
A、真实的描写,再现乡村河水之美。 B、虎构的细节,表现作者激动的心情。 C、细腻的描写,以声衬静,呼应前文。D、粗笔的勾勒,烘托归途中的静谧。 15、文段写的是( )(2分)
A、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B、赵庄看社戏 C、看社戏后归航 D、看社戏前的波折
16、第一段中的“又”和第二段中的“更”字表示景物的重复出现,与前文相呼应,请将前文相关句子填入下表:(3分)
前文交代的句子
文段中照应的句子 月光又显行格外的皎洁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
17、对“戏台”和“横笛”的描写,表现了( )(2分) A、对优美迷人的夜景的赞美。 B、看戏看的兴奋心情。 C、离开赵庄后对戏的留恋 D、对社戏的无限向往。
18、“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这个比喻好在( )(3分) A、生动形象,能唤起人们的想象,表现小伙伴们有丰富的想象力。 B、有童话色彩,写出了小伙伴们欢快的心情和他们高超的驾船本领。 C、想象丰富,有童话色彩,表现“我”欣喜、兴奋之情。 D、观察细致,想象丰富,对当时的夜景作了生动传神的描绘。
19、本来是夜间行船,为什么写老渔父喝采,这种写法称为( )(2分)
10
A、反衬 B、对比 C、烘托 D、渲染 20、选文对表现中心的作用在于( )(3分)
A、表现了“我”对农村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B、表现了“我”对农村风光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C、表现了“我”对农家子弟的思念之情。D、表现了“我”对过去美好幸福生活的怀念。
21、细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回答相关问题(3分)
① 在“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中,“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②在“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中,为什么说“踊跃”?
③在“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中,“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22、用合适的词语概括第(1)段中“小伙伴”的良好品质,每一方面用一个词语。 (2分) 23、第 ⑵ ⑶ 两段是写作者在 中观望到的景致和听到的声音。(1分) 24、第(4)段有 “先前望见的”,请准确回答它指什么。(4分)
25、第 ⑸段各有一个“模糊”词,它用得好吗?简要说明理由。(2分) 26、第 ⑹ ⑺两段作者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
27、第(8)(9)(10)(11)(12)段中“老生” “小旦” “小生”“小丑”“老旦”等词语是戏曲中的角色名,请你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按标准进行分类。(2分)
男性: 小花脸: 女性: 有武打动作:
28、你喜欢哪种地方戏曲,为什么?(5分)
29你认为文中哪一处描写精彩,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00字)(6分) 29、在文中划出偷豆原因的句子。
30、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表现双喜的什么性格?画曲线的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表现阿发什么性格?
31、时过境迁,“我”一定在城里吃过好豆、看过好戏,为什么“我”却认为那晚吃过的豆和看过的戏是最好、最难忘的呢?
32.加点的4个字依次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1分) 棹着 中吃 中状元 那夜似的 A.zhào zhōng zhòng shì B.zhuō zhòng zhōng shì C.zhào zhóng zhòng sì D.zhuó zhòng zhòng sì
33.对这段文字的出处、作者及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节选自《故乡》,作者鲁迅。本段主要写故乡的豆好吃,戏好看。
11
B.节选自《社戏》,作者鲁迅。本段是看戏后的余波,也写了“我”对吃豆看戏的感受。 C.节选自《故乡》,作者鲁迅。本段主要写故乡是乐园。
D.节选自《社戏》,文中的“我”即作者鲁迅。本段主要写“我”对吃豆看戏的感受。
34.“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的话有4层含义,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是的”承认偷豆一事,表现双喜诚实的品质。
B.“我们请客。”说明偷豆的理由是请客,并非不光彩的事情。
C.“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意思是偷你家的豆是看得起你,说明双喜聪明,很会说话。 D.“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埋怨六一公公说话声音太大,把虾吓跑了。
35.“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句话怎么理解?(3分)
36、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应如何理解?(2分)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地摘,踏坏了不少。”
《安塞腰鼓》(⑴但是:⑵看!——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1、给选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意思:(4分)
第一层:( 段至 段) 。 第二层:( 段至 段) 。
2、文中A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作者在比喻时,有意把本体放在后面,喻体主在前面,突出喻体是为突出观看者的 。(2分)
3、第三段中的破折号表示( )(3分)
A、声音延续 B、话题转换 C、补充说明 D、语意递进 4、品味下列语句的意义:(3分)
⑴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⑵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⑶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5、B句中出现了哪几组意义相反的修饰语?这些词语意在突出什么?(3分)
6、第三段从 方面写安塞腰鼓,突出其情景和场面的 。 7、文中C句揭示了今天安塞人的精神本质。请用你的话加以概括。(3分) 8、文中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9、文中有很多的叠词,如“茂腾腾”、“咝溜溜”等,增添了文章的气势与韵味。请你仿写几个:红_______,白_________,黑________,黄__________(2分)
12
10、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用文中的词来说,安塞腰鼓是__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__的(2分)
11、想一想,为什么作者把安塞腰鼓敲响以前,把气氛写得那么肃静?(2分)
12、比较一下:A、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B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想一想,文章为什么选用A,而不选用B这种句式来写?(2分) 13、标点符号也有作用和感情哦,读一读,想一想:文中“但是:看!——”一句中冒号有什么作用?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⑴好一个安塞腰鼓!——⒁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4、1-6自然段主要写 。(3分)
15、第二段中空缺处应填的短语是 。(3分) 16、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分别强调的意思是什么?(3分) 17、第二段中画线的短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8、7-12段主要写 。(3分)
19、第十段“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中“不存任何隐秘”可理解为 。(3分)
20、读12-14段,哪些语句写出了“静寂”的程度?(3分) 《伟大的悲剧》
1.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词句的含义。(4分)
⑴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⑵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话。”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3分)
3.故事发生的地点在 ,主人公是 ,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 等共 名探险队员。(4分)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段的大意。(3分)
5、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把“我的妻子”改成为“我的遗孀”这是为什么?(3分)
6、选文中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们对这几位英雄的敬重。试分别找出来:(3分)
7、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了一封绝命书。试根据选段分析这位英雄所表达出的内心情感。(3分)
8、第三段中有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个英雄的团体,在临死的时候仍然具有的那种集体友爱精神,请用横线标出来。(3分)
13
9、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4分)
10、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南极具有哪些“威力”?(分条列出)(4分)
11、有人认为斯科特的所为并无多大意义,甚至觉得他们是为了“寻找刺激”,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荒岛余生》
1.说说下列句子体现了鲁滨孙怎样的心情。(6分)
⑴那么,我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意思,要我在这个孤零零的地方,在这种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不由得夺眶而出。
⑵可是现在,这些东西相当充足,即使将来我的弹药用完了,还是可以活下去的。
⑶现在我对于自己的处境已稍稍有了好感,不再整天把眼睛望着海面,等待有什么船来;我已经把这种心思丢在一边,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2、鲁滨孙把每天的经历都记了下来,一个濒临绝境的人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3、仔细阅读以上文段,找出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语句。(3分) 4、他在最不幸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是什么?(3分) 5、你知道他在孤岛上生活了多长时间吗?(3分)
6、鲁滨孙把自己的不幸处境作了分析,他的困难主要有哪些?(3分) 7、鲁滨孙在这种最不幸的处境下是如何安慰自己的?(3分)
8、军人或一些有志于探险事业的人们,也常常接受一些“野外生存训练”。通常的做法是用飞机将他们空投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荒岛或森林),给他们一点必需品,让他们呆上一周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是你,你需要哪些物品(越少越好)?你将如何克服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自己设置一种情境,按要求填写。(6分)
①你需要的物品: ②你可能遇到的困难: ③你克服困难的办法: 9、说说你读了此文后所受到的教益。(4分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