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下册课内阅读练习

七年级下册课内阅读练习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七年级下册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第二段

11、上一段文字中写到的“朱文公”指的是宋朝的 。

12.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分)

13.从这段文字中找出 “我”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2分)

14.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分)

15.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写出两件即可。(2分)

16.本段文字用词精妙,请找出动词或者形容词用得好的一处,并说说它的妙处。(3分) 答案:11、朱熹 12.春夏秋三个季节 菜花是春天开的,鸣蝉在夏天,而蟋蟀鸣叫在秋天 13.拔何首乌毁坏了泥墙。 14.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油蛉和蟋蟀的叫声动听。 15.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16.示例:“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句“肥胖”用得妙,惟妙惟肖写出了黄蜂的形态。

1.这段文字写的是 的景色。

2.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可以用 概括。 3.用横线在这段文字中划出总写句。

4.从这段文字中“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可以看出作者是由 到 来写景的。

5.从作者写景的目的来看,这段文字写景是 。

答案:1.百草园 2.无限趣味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4.概括 具体 5.表现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怀念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菜畦( ) 桑葚( )斑蝥( ) 攒成( )

12.语段中加点的“这里”是指 ,“它”是指 。

13.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 (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 )

14.本文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 (1)写视觉的: ;

(2)写听觉的: ;

(3)写味觉的: 。

15.用“‖”在语段中标明层次,并写出层次大意。

16.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 )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17.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 )

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 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 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 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

18.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的__________心理和对__________的热爱。

答案、11.qí shèn máo cuán 12.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斑蝥 13.(1)描写 (2)记叙 (3)抒情 14.(1)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 (2)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3)(覆盆子)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5.“‖”标在“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前面,第一层:写百草园的概貌;第二层: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 16.B 17.C 18.好奇 快乐自由生活

12.这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突出了它们的颜色;描写 ,突出它们的形状;描写 ,突出了它们的声音;描写 ,突出它们的动态。 1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我”童年的哪四件事”?

14.哪句话概括了百草园的特点?

15.就文段内容,任选角度写一段赏析的话。

(提示: 句式的角度 、 修饰的角度 、 描写的角度等)

答案 12.菜畦 桑葚;皂荚树 木莲的果实 何首乌的根; 蝉 油蛉 蟋蟀 ;黄蜂 叫天子 13 遇蜈蚣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14.有无限的趣味 15.略

10、选项填空。

A 静态描写 B 动态描写 C 植物 D 动物 E 由下到上 F 由上到下 两个“不必说”前者写的是 ,属 描写,按照 的顺序描写;后者写的是 ,属 描写,按照 的顺序描写的。

11、从详略的角度看,两个“不必说”写的景物属 写,泥墙根一带的景物属 写。12、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造一个句子。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

一、 解释加点的字词。 世隶耕( ) 见往事耳( ) 赏赐百千强(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固众人( ) 弛担持刀( ) 会宾客大宴 ( ) 传一乡秀才观之( ) 问其故( ) 盖以诱敌( ) 顾野有麦场(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方欲行( ) 缀行甚远( ) 曳屋许许声(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屠暴起( ) 但当涉猎( ) 孔子不能决( ) 及日中则如盘盂( ) 意暇甚( ) 狼亦黠矣( ) 宾客意少舒( ) 孰为汝多知乎( ) 孔子东游( ) 策勋十二卷( ) 及鲁肃过寻阳(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 ) 二、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 对镜贴花黄 通 出门看火伴 通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 满坐寂然 通 孰为汝多知乎? 通

止有剩骨 通

三、古今异义词

双兔傍地走 古: 今 稍稍宾客其父 古: 今: 见往事耳 古: 今 虽人有百手 古: 今: 日始出去人近 古: 今: 日中如探汤 古: 今: 两股战战 古: 今: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 今

四、词类活用。

父异焉( ) 邑人奇之( ) 稍稍宾客其父 ( ) 父利其然也( ) 愿为市鞍马(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恐前后受其敌( ) 其一犬坐于前( ) 一狼洞其中 (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

五、一词多义。

愿为市鞍马( ) 昨夜见军帖 ( ) 出郭相扶将( ) 愿驰千里足 ( ) 对镜帖花黄( ) 将军百战死 ( ) 木兰当户织( ) 妇扶儿乳( ) 手有百指 ( ) 但当涉猎( ) 儿含乳啼( ) 不能指其一端也 ( ) 以为妙绝(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投以骨( ) 众响毕绝(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

六、重点句子翻译。

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欲先走。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孰为汝多知乎?

4、两狼之并驱如故。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答案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隶:属于 见:了解 强:有余 文理:文采和道理 固:本来 弛:放下 会:适逢,正赶上 一:全 故:原因 盖:连词,表原因 顾:回头看 辞:推辞 方:正 缀:紧跟 曳:拉 是:这 就:完成 暴:突然 但:只是 决;判断 及:等到 意:神情 黠:狡猾 少:稍微 孰:谁,哪一个 东:向东 策:记 过:到 治经:研究经典(经书) 并:一起 故:原来 二、通假字。

扳 通 攀 帖 通 贴 火 通 伙 邪 通 耶 坐 通 座 知 通 智 止 通 只

三、古今异义词

走 古义: 跑 今义:行走 稍稍 古义:渐渐 今义: 稍微 往事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情 虽 古: 即使 今: 虽然 去 古: 距离 今: 到……去 汤 古: 热水 今: 食物煮后的汁水 股 古: 大腿 今:屁股 中间古:里面夹杂 今:里面 四、词类活用。

父异焉(对……感到惊异 ) 邑人奇之(以……为奇 ) 稍稍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

父利其然也( 以……为利) 愿为市鞍马(买 )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 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 ) 一狼洞其中 (打洞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钻洞 )

15.孙权劝学

【积累·感知】

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辨析古今异义

孤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治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但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体验·探究】 五.课内语段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①谓: ②若: ③益: ④遂: 2.释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孙权: ②吕蒙: ③鲁肃: 4.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实践·拓展】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

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 ②题: ③易: ④终: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以记其事(书上的) 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 D:虽死犹存(还,仍然)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并用“/”划出第②句的朗读节奏。 ①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译为:_______________ ②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译为: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具体表现了任末______的精神品质。 5.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单元评价与建义

15.孙权劝学

四.1.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本文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两文的写法不同,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五.1.①告诉 ②像 ③好处 ④于是

3.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吕蒙: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忠厚的长者。

4.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乃始就学‖及鲁肃„„ 孙权劝学,吕蒙赞学。 6.对话(语言)描写。

六.1.①背着 ②写 ③更换 ④去世,死 2.C

3.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

②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点燃剖扎好的麻蒿条子来照明。 4.在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勤奋学习

5.行尸走肉。常用来比喻不学无术,无所作为,稀里糊涂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