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吊弦安装—预制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整体吊弦预制。 2 2.1
作业准备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组建专业预配组,负责整体吊弦预配工作。 3
技术要求
(1)吊弦预配数据是根据CATLAB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预配;
(2)吊弦下料、测量、制作在中心料库采用专用预制平台进行,压接工具采用厂家提供或指定的压接工具及模具;
(3)吊弦用各种零配件表面光滑无毛刺,各部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4)吊弦线应无散股、断股现象,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5)吊弦两端两压接套环应在同一平面内,两端线鼻子的弯曲方向相反; (6)吊弦制作完成后应进行复测,长度偏差不应大于1.5mm; (7)载流环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320mm)。 4 4.1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预制第一个心形环→压接第一个压接管→测量切割长度→预制第二个心形环→压接第二个压接管→复核吊弦长度→压接线鼻子→包装→结束。 4.2
结束 包装 压接线鼻子 复核吊弦长度 压接第二个压接管 工艺流程
预制第一个心形环 压接第一个压接管 测量切割长度 预制第二个心形环 施工准备 整体吊弦预制工艺流程图
5 5.1
施工要求 施工准备
(1) 领取预制计算单并根据预制计算单和载流式整体吊弦的部件(详见图1)和整体吊弦类型(详见图2)从库房领取预制所需数量。检查外观质量并放置在预配作业台旁;
1---线鼻子 2---吊弦线 3---压接环 4---心形环
图1 载流式整体吊弦部件图
A B C
2 4 3 1
A---载流整体吊弦 B---整体吊弦 C---滑动整体吊弦HTS---承力索上的吊弦线夹 HFD---接触线上的吊弦线夹 GHTS---承力索上的滑动吊弦线夹
1---线鼻子 3---压接环 4---心形环 5---线夹
图2、整体吊弦的类型
(2) 预制前应将适当长度的吊弦线进行适度预张拉。
(3) 吊弦预制单说明。
YD1列:表示位于弹性吊索上的吊弦; D1~D8列:表示位于承力索上的吊弦;
计算结果的第一行:表示吊弦距离左侧定位点的水平距离;
计算结果第二行:表示吊弦长度的计算值(承力索/弹性吊索中心到接触线中心的距离);
计算结果第三行:表示吊弦线的切割长度;
计算结果第四行:表示吊弦两头心形环内侧的距离,即为吊弦预制实际长度 5.2
施工工艺
5.2.1预制第一个心形环
(1) 将吊弦线一端穿过压接套管,同时在平台立柱套入心形环,在平台测量尺上量出载流环长度(320mm),将吊弦线
320mm
图3载流环穿向及长度测量
320mm处对准心形环中心位置,绕过心形环,线头并行穿过压接套管,用手尽量将压接套管推向心形环;注意心形护环端部距离压接管端面应密贴。
(2) 从立柱取出,将压接套管尾部并行的双线放入测量柱上的槽内,用力拉使压接套管和心形环尽
图5 测量吊弦切割长度
量密贴;
(3) 从立柱槽内取出,检查吊弦线在心形环槽内是否有偏移,压接套管和心形环是否密贴,检查无误后进行第一个压接套管的压接;
(4) 将压接套管放入压接钳的压模内,压接套管两端与模具两端对齐,检查正确后,操作压接钳压接;
(5) 压好后,从压接钳的模具内取出。 5.2.2测量切割长度,预制第二个心形环
(1)压接完一个心形环后,在预制平台上测量吊弦线切割长度(见图6)。将压接好的第一个心形环套在平台可移动的定位滑块立柱上,移动定位滑块,将指针对准测量尺上的吊弦切割长度(计算结果第四行数据+320mm);
(2)锁紧移动定位滑块,人工拉紧断线钳一端的吊弦线,线条绷紧后在零起点断线;
(3)把已压接好的心形环一侧挂在预制平台上的定位滑块立柱上(载流环线朝下),指针对在吊弦制作长度的刻度上(计算结果第四行数据),锁紧滑块;另一侧在制作平台的零起点的立柱上放入心形环,将吊弦线穿入压接套管并将吊弦线向上回弯放入心形环内再从压接套管穿出,然后回头与紧线装置连接,开始紧线,吊弦线至绷紧状态时,用专用工具推压套管使其靠近心形环;
(4)松开紧线装置,取出心形环,在压接钳上进行第二个压接套管的压接,压接方法与第一个压接套管相同,但载流环方向相反; 5.2.3复核吊弦长度
在预制平台上检查吊弦长度,用销钉A钩住一个心形环,用刻度尺(E)读
图6 预制第二个心形环
取另一个套环内缘的尺寸,与计算表中的值进行对比,确定预制的精确度(即偏差)。
5.2.4压接吊弦线鼻子
(1)在载流环线头插入线鼻子孔底部,线鼻子螺栓孔平面与心形环平面一致。。
(2)合模压接必须保证压接模具上下模合拢,无间隙,一次压接到位,压接模具为六方型。如压接为两道压痕,错开位置压接第二道压痕。
(3)完成后重复上述程序压接另一头的线鼻子。压接时注意线鼻子的相对位置,压接后对线鼻子压痕定期进行测量。
5.2.5标识
(1)预制完一根后,将提前注明的锚段号、支柱号、第×根吊弦的不干胶标签,贴在承力索吊弦线夹一端的压接套管上,以确保对号入座,准确安装;
(2)预制完成一个跨距后为一个小单元按顺序用铁线串在一起,预制完成一个锚段后为一大单元,分成2~3捆。 5.2.6线夹组配
(1)将承力索吊弦线夹螺栓松开、卸下,将吊环穿入压接好的吊弦线的一端(贴标签)心形环内,用螺栓将吊环、载流环线鼻子和线夹本体连接,穿入双耳止动垫圈、螺母及螺纹卡子(螺纹卡子只对120、95型)。注意:螺母不紧固,止动垫圈不弯折;
(2)同样,将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松开、卸下,将吊环穿入压接好的吊弦线的另一端心形环内,用螺栓将
图10吊弦线夹组配
吊环、载流环线鼻子和线夹本体连接,穿入双耳止动垫圈、螺母。注意:螺母不紧固,止动垫圈不弯折;
(3)组配吊弦线夹时按每个跨距原穿好的顺序组配,所穿铁线不需解开。 5.2.7包装
将吊弦线夹与整体吊弦组配好的成品,按锚段分成2~3捆,吊弦两端分别用尼龙编织袋进行包装,均匀地用铁线捆紧3道,并用记号笔在外包装上注明区间或车站、锚段,以便运输和安装。 5.2.8结束
预制人员清理预制场地,负责人填写预制记录,结束当天的预制任务。 6 6.1
劳动组织 劳动力组织方式 接触网预配组组织模式。 6.2
人员配置表
每个预配组配置表如下:
序号 1 2 3 项 目 负责人 预制人员 包装人员 单位 人 人 人 数量 1 2 2 备 注 负责组织和质检 下料,加工,预制,标识(人员依工作量) 包装 7 材料要求
名称 吊弦线 心形环 压接套管 线鼻子 承力索吊弦线夹 接触线吊弦线夹 标签 镀锌铁线 绑扎胶带 规格 设计型号 设计型号 设计型号 设计型号 设计型号 设计型号 不干胶 Φ1.6 透明 单位 m 件 件 件 套 套 件 kg 若干 若干 若干 数量 备注 依工作量确定 依工作量确定 依工作量确定 依工作量确定 依工作量确定 依工作量确定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8 工机具配置
每个预配组工机具配置表
序号 1 名 称 预制作业平台 规 格 台式(自制) 单位 台 数量 1 备 注
序号 2 3 4 5 压接钳 断线钳 电工工具 标识笔 油墨型 弧型 名 称 规 格 单位 台 把 套 支 数量 2 1 5 2 备 注 人均1套 9 9.1
质量控制及检验 质量控制
(1)吊弦应在预配车间并采用专用平台和专用工具预制; (2)预制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方可预制作业;
(3)切割吊弦线时,应在切割处两边绕扎胶带,以免线头散股; (4)吊弦线应无散股、断股现象,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5)零配件表面光滑无毛刺,各部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6)两压接套环应在同一平面内,两端线鼻子的弯曲方向相反;
(7)每根吊弦应贴标签,标签应注明××锚段××--××支柱第×根吊弦; (8)包装时按一个锚段为2~3捆,包装后应加贴标签,标签应注明区间或
车站,××锚段××--××支柱; 9.2
质量检验
(1)零部件及线材应进行进场检验,其质量应符合《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配件通用技术条件》(GB/T 2073)和《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GB/T 2075)及有关标准规定;
(2)预配前应检查线材及零部件的规格应与设计相符; (3)预制后的整体吊弦长度应进行复测,各压接部位尺寸应
图9吊弦拉力检测
按产品说明定期检测。对长度超标、压接不合格的成品要重新预制;
(4)整体吊弦压接后应进行压接套管、线鼻子压接质量滑移检测,压接套管每500件抽一件施压3.9kN,线鼻子施压1.0kN,均保证不滑,但不能使用。一般压接次数达到500次后,应检查压接模具牙型尺寸磨损情况;
(5)发现检测不合格的预配成品,应返回预配组,查明原因进行返工。发现检测不合格的压接成品时应停止压接工作,检查模具、工具状况,及时排除后将本批次压接件进行复模重压,再次抽检合格后,方可继续压接。确保压接、预配质量安全可靠。
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 安全要求
(1)为保证施工的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
(2)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要有针对性安全技术交底。 10.2 环保要求
(1)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真正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2)生产中的废弃物及时处理,运到当地环保部门制定的地点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