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WHO造血/ 淋巴系统肿瘤诊断分类的修改要点
一 MPN
1. 肥大细胞增多症不再归为MPN,不是惰性血液肿瘤,而是侵袭性血液肿瘤,单独归类;
2. BCR-ABL+CML在初诊时仍需要骨髓检查染色体和基因,以保证有足够的造血细胞数量被检查到;
3. CML-AP的诊断标准:
原始细胞≥20%;
髓外原始细胞聚集;
对TKI耐药(暂定);
任何部位原始淋巴细胞增多要密切观察,因为ALL变很快;
4. BCR-ABL- MPN的诊断:
其中之一基因突变:JAK2、MPL、CALR;
CSF3R与CNL高度相关;
5. 与嗜酸细胞增多相关的髓系/淋巴细胞肿瘤:
PDGFRA易位;
PDGFRB易位;
FGFR1易位;
T(8;9)((p22;q24.1)/PCM1-JAK2,对JAK抑制剂反应良好;
其它累及JAK易位的肿瘤与此有类似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但此次没有划分到此类血液肿瘤中,如t(9;12)(p24.1;p13.2);t(9;22)(p24.1;q11.2)/ETV6-JAK2;BCR-JAK2;
二 MDS/MPN
1. CMML: >80%的患者有SRSF2、TET2和/或ASXL1基因突变,其它可见SETBP1、NRAS/KRAS、RUNX1、CBL、EZH2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可帮助诊断,但是仅有基因突变不能诊断,因为正常老人也可查到这些基因突变;
2. aCML: 多与SETBP1 、ETNK1突变有关,而没有MPN常见的基因突变JAK2、CALR、MPL;
3. MDS/MPN-RS-T: 血小板>450X109/L,环铁粒幼红细胞≥15%(幼红细胞),常与SF3B1基因突变有关,少数与JAK2V617、CALR、MPL基因突变有关;
4. JMML: 约90%的患者携带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以下基因突变:PTPN11、KRAS、
NRAS、CBL、NF1;
三 MDS
1 成人MDS的分型名称有变(见表),儿童MDS没有变化;
2 当幼红细胞≥50%时,诊断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比例占全部有核细胞,而不是 NEC,因此既往一些M6划分为MDS;
3 仅有染色体异常(如+8、-Y、del920q)或基因异常,没有细胞降低或细胞形态异常不能诊断为MDS;
4 80-90%的MDS有以下基因突变: SF3B1、TET2、SRSF2、ASXL1、DNMT3A、RUNX1、U2AF1、TP53、EZH2;
5 TP53突变的MDS为侵袭性发展,5q-综合征如果伴TP53 基因突变,对雷利度胺疗效差;
6 MDS-RS与SF3B1基因突变有关,原始细胞不增多,没有5q-;无SF3B1基因突变的MDS-RS预后差;
四 携带遗传易感基因的髓系血液肿瘤:包括MDS、MDS/MPN、AL(见表)
五 AML
1 MLL 基因名字改为KMT2A
2 APL更名为伴PML-RARA 基因的APL
3 重现性染色体 /基因异常AML中增加伴BCR-ABL基因的AML;
4 AML伴CEBPA双突变改善预后,但单突变不改善预后;双突变的预后价值超过多系病态造血;
5 自发AML增加伴RUNX1突变的AML, 无MDS相关的染色体异常,预后差。
6 MDS相关AML: 预后差,包括以下情况之一:
至少2系细胞50%以上的细胞形态异常的AML。
有MDS病史;
有MDS相关染色体异常(不包括del(9q))
但是不包括以下情况:
AML伴CEBPA双突变,即使存在多系病态造血,不属于此类;
AML 伴NPM1突变,即使存在多系病态造血,不属于此类;
7 治疗相关髓系肿瘤(t-MN)包括t-MDS及t-AML,多与遗传易感基因突变有关,应注意检查;
8 纯红血病归属为AML,NOS;既往的部分M6归为MDS或MDS相关AML,或AML,NOS。
9 唐氏综合征相关的髓系增殖包括一过性髓系异常增生 (TAM)及髓系白血病,常有GATA1突变、JAK-STAT通路的基因突变及其它附加突变。
六 B-ALL
伴重现性染色体/基因异常的B-ALL中增加了两个亚型:
伴21号染色体内扩增(iAMP21)的 B-ALL,预后差;但用强化疗预后转好;
BCR-ABL样B-ALL: 伴有累及其它络氨酸激酶(包括ABL1、ABL2, PDGFRB, NTRK3, TYK2, CSF1R、JAK2等基因易位,已报告有30多个伙伴基因)、细胞因子受体样因子2 (CRLF2), 或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切断或激活的基因异常。一些患者对 TKI疗效好,尤其是EBF1-PDGFRB+者。
七 T-ALL
1 有一种既往诊断为T-LBL的,现在被证实为良性疾病,典型累及上消化道,也可能发生在其它部位,局部可能复发,但不侵犯全身。累及的淋巴组织检查形态学很像淋巴母细胞,但表型正常,无克隆性征象。
2 ETP- ALL
一般来说ETP ALL表达 CD7、 CD2 、CD3 、CD4,但缺乏CD1a ,CD8; CD5
一般阴性或阳性率<75%原始细胞; 至少表达以下标志之一:CD34, CD117, HLADR, CD13, CD33, CD11b or CD65。最重要的是表达髓系相关基因突变,包括FLT3, NRAS/KRAS, DNMT3A, IDH1, and IDH2,而T-ALL的常见突变少见,如NOTCH1、 CDKN1/2 。开始病例数少的临床结果显示预后差,最近大样本数的结果未显示出预后差。
八 成熟B细胞肿瘤
1 儿童滤泡淋巴瘤:
可有BCL2 蛋白表达,无BCL2、BCL6、C-MYC 基因易位。此种类型只需要局部切除,不需要化疗。但是诊断要避免和3级FL、成人FL及DLBCL混淆;
2 伴IRF4易位的大B细胞淋巴瘤
常有IRF4/MUM1强表达, BCL6表达;半数患者表达CD10、BCL2;多数患者有Ig/IRF4重排,比儿童FL更侵袭性。
3. 几乎100%的 HCL 有BRAF V600E 基因突变;几乎一半HCLv有MAP2K1突变;
4. 90% 的LPL/WM有 MYD88L265P基因突变;
5. CLL/SLL有TP53、NOTCH1、SF3B1、BIRC3基因突变者预后差;
6. MCL: 40-75%有 ATM基因突变,35%有CCND1突变; <15%有NOTCH1、2突变;缺乏CCND1表达或易位的MCL有CCND2易位,伙伴基因常为IGK/IGL。
7. 既往的DT-DLBCL、TH-DLBCL被称为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MYC/BCL蛋白均表达称为双表达淋巴瘤(MYC蛋白>40%+, BCL2>50%+),双表达淋巴瘤的预后比其它淋巴瘤差,但比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好。
8. DLBCL:
常见TP53灭活性突变,免疫监视基因(B2M、CD58)突变,表观调节基因突变(CREBBP/EP300、KMT2D/C(MLL2/3)、MEF2B), 原癌基因激活性突变(BCL6);
GCB型常见以下基因异常: 累及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的基因EZH2, BCL2易位,运动调节子GNA13。
ABC型常见激活BCR/TLR、NFKB通路的基因突变,如MYD88、CD79A、CARD11。
EBV+大B细胞淋巴瘤及 EBV+粘膜皮肤溃疡,从EBV+ DLBCL, NOS中分离出来,分类这种类型常为老年性或免疫抑制剂导致,自限性。
既往的老年性EBV+DLBCL修改为EBV+DLBCL, NOS
9. BL
TCF3或其负基因ID3突变存在于70%散发性或免疫缺陷相关性BL, 40%的流行性BL;30%的BL有CCND3突变;
新提出一分类,伴11q异常的伯基特样淋巴瘤:形态、病理及临床特点都符合BL,但无MYC易位,C-MYC表达低,多有11q异常(近端获得或远端丢失),复杂染色
体异常
10. 2008年的BL与DLBCL中间型的分类取消
11. 新增加一类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HGBL)
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伴C-MYC及BCL2和/或BCL6易位或扩增,也即既往的DH-DLBCL、TH-DLBCL;MYC/BCL蛋白均表达称为双表达淋巴瘤(MYC蛋白>40%+, BCL2>50%+),双表达淋巴瘤的预后比其它淋巴瘤差,但比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好。
既往的BL与DLBCL中间型或母细胞样淋巴瘤,没有C-MYC及BCL2和/或BCL6易位或扩增者被诊断为HGBL,NOS;
九 成熟T/NK细胞肿瘤
1 结内T/NK细胞淋巴瘤
1.1. AITL
1.2. 滤泡T细胞淋巴瘤(FTCL):更多累及局部,很少侵犯全身;
1.3. PTCL, NOS: 易见以下三种基因之一过度表达,其临床发展有所不同:GATA3(预后差,Th2因子水平升高)、TBX21、细胞毒性基因;可见累及表观修饰基因的突变:KMT2D(MLL2)、TET2、KDM6A、ARID1B、DNMT3A、CREBBP、MLL、ARID2; 累及信号传导通路的基因突变:TNFAIP3、APC、CHD8、ZAP70、NF1、TNFRSF14、TRAF3;抑癌基因突变:TP53、FOXO1、BCORL1、ATM;、、
1.4. PTCL伴TFH表型: PTCL至少表达≥2个以下T滤泡辅助细胞(TFH)表型:CD279/PD1、CD10、BCL6、CXCL13、ICOS、SAO、CCR5;
AITL、FTCL、PTCL伴TFH易见重现性基因突变及融合基因:TET2、IDH2、DNMT2A、RHOA、CD@8、ITK-SYK、CTLA4-CD28; 提示可用表观修饰方法治疗;
AITL及FTCL易见原始B细胞,EBV+, 容易和CHL混淆
2 ALCL
2.1. ALK+: CD30+,预后好
2.2 ALK-: CD30-, 有累及JAK/STAT3通路的基因突变或融合基因:
存在于6p25上的DUSP22、IRF4易位,缺乏细胞毒性颗粒,预后好;
TP63易位者侵袭性很强;
2.3. 乳腺植入相关性:ALK-, 在乳腺植入物内部及周围纤维囊内聚集很多血清样液体;从植入开始到发生淋巴瘤的中位时间10年;一般是局部性,不侵犯其它部位,治疗主要是去除植入物;但是如果肿瘤细胞突出囊外,侵犯其它淋巴结,要全身治疗,包括化疗。
2.4. 淋巴瘤样丘疹(LYP): 有6p25的易位。分为A、B、C、D、E(血管侵袭性)、变异性几种亚型,异质性较大;
2.5. 原发皮肤ALCL:有6p25易位
3 结外T/NK细胞淋巴瘤
常常有累及JAK/STAT通路的基因突变;
3.1. 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肿瘤性T、NK细胞常常表达细胞毒性分子,大多数累及结外,包括肝、脾、骨髓,侵袭性很强;
但是以下两种亚型更惰性:
3.2. 肠道惰性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LPD),肿瘤细胞常为CD8+,也可为CD4+,可累及一个或多个部位,但发展惰性;
3.3 原发皮肤肢端CD8+T细胞淋巴瘤,最开始描述累及耳朵,常仅累及一个部位,一般采用保守性治疗。
3.4 T-LGL: 常有累及STAT3通路的基因突变;
3.5 STAT5B突变常见于更为侵袭性T/NK细胞肿瘤;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型)常见STAT5B重现性突变,少见STAT3突变;
3.6 EATL
I 型:就称EATL,多形性,多见于回盲部,主要见于北欧
II型:称为单形性趋上皮的肠道T细胞淋巴瘤(MEITL),不见于回盲部,多见于亚洲、西班牙,常表达CD8、CD56、MAPK; 常有累及MYC的8q24获得性异常;多为型;36%的II型(型)EATL有STAT5B突变;
3.7. 皮肤T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样丘疹(LYP): 有6p25的易位。分为A、B、C、D、E(血管侵袭性)、变异性几种亚型,异质性较大;
原发皮肤ALCL:有6p25易位;
原发皮肤肢端CD8+T细胞淋巴瘤,多为型;最开始描述累及耳朵,常仅累及一个部位,一般采用保守性治疗。
原发皮肤小中CD4+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有TFH表型,但TFH的基因突变少见;临床表现惰性,一般累及局部,很少累及全身;以保守治疗为主;
4 EBV+ T及NK淋巴瘤
4.1. 结外EBV+T/NK淋巴瘤,鼻型: 最常见
4.2. 儿童EBV+T/NK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多见于亚洲、美国中部及南部、墨西哥
CAEBV:轻重不一,可以是惰性局部水疱种痘样淋巴增殖性疾病;严重对蚊虫叮咬
敏感;更严重表现为全身肝脾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皮肤表现。
系统性T细胞淋巴瘤:不再称为淋巴增殖性疾病,常常表现为HLH。
此类疾病需要和急性EBV+ HLH及结内EBV+PTCL鉴别,前者采用HLH 2004方案可治愈,为良性疾病;
结内EBV+PTCL的EBV存在于多数T细胞中,为恶性疾病,归类为PTCL, NOS。此类疾病多见于老年,或器官移植或其它免疫抑制环境下。
十 HL
十一 组织细胞、树突细胞肿瘤
这类疾病主要根据吞噬细胞及抗原递呈的功能归在一起,而不是根据来源细胞。这类疾病多数来源于髓系细胞,少数来源于间充质细胞(如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瘤)。近年研究发现,这类疾病无论来源细胞是什么,可同时或其后伴发FL、CLL、B/T淋巴母细胞肿瘤、PTCL.这类疾病携带有TCR、IGHV重排,淋巴细胞相关的染色体异常。据报道,在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组织细胞肉瘤、弥漫性JXG、ECD、FDCS患者可查出BRAF600E基因突变。
1 增加了Erdheim-Cheter Disease(ECD), 应注意与青少年黄色肉芽肿家族中的某些类型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