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养初探

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养初探

来源:化拓教育网
第9卷第3期 2011年3月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1.9,No.3 Mar.2Ol1 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养初探 严伟英 ,方章东 (安徽农业大学 1.经济技术学院;2.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摘230036)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也是农民。培养新型农民,需要以科技为先导,以农民特别是青 壮年劳动力为中心,构建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新型农民培养体系。着重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农村科技员、 科技示范户、农村信息员、农村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传承人。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农民综合素质不断 提升,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培养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11)03—0055—0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的源泉和最终动力有赖 于新型农民。培养数以万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 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我国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 “加快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 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强化省、市 (地)级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扩大农村职 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 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 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素质上看,我国农村劳动力 的95 以上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而接 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 ,不具备现 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技术要求 。2007年全 国乡村人口72 750万人,在53 100万农村劳动力资 源中,文盲占6.8 ,小学文化程度占32.7 ,初中 文化程度占49.5 ,高中文化程度占9.8 ,大专及 以上文化程度占1.2 _2]。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 低和极度薄弱的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已经成为制约农 业生产效益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 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科技支撑 力量——农村科技人员严重短缺。在我国,“每6.67 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逐步实施农村 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根据这一要 求,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结构合理、资源共享、优势 互补的新型农民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素 质,开发农民人力资源,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 分重大的意义。 一、提升农民综合素质,造就新型农民 农民综合素质是指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 公顷(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员0.049 1人,每 百名农业劳动者中只有科技人员0.023人;而发达 国家每6.67公顷(百亩)耕地平均拥有1名农业技术 的过程中,应具有的以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科技文 化、经营管理、法律意识、环保卫生意识、健康意识等 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它是各类农民应当具有的基础 知识素养和能力。当前,农村劳动力的主体为体力 员,农业从业人口中接受过正规高等农业教育的达 到45 ~65 ,差距非常显著。” 由此可见,我国 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长期受传统小农意识影响,对 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和对现代农业及科技农业的认识 不足,固有的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环保、可持续发 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较差,其科技管理等能力和水 平更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十分重视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出要 展等理念落后于当今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发展的需 要。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造就一批具有 收稿日期:2O1O一11—02 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校长青年基金项目“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jj2o09o02),项目负责人:严伟英;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观念 创新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2001jw086),项目负责人:方章东;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安徽省现代农业教育体系 创新研究”(2009sk107),项目负责人:刘莉。 作者简介:严伟英(1976),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农业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代化。 56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投稿网址http://xbgjxt.swu.cn 2011年3月 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技术水平和道 德水准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 二、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孕育农民企业家 一然要求,综合素质对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自身生 活质量都具有根本性作用。 培养新型农民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宣传 个好的带头人能造福一方民众。农村致富带 头人在农村社区中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当今 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具有奉献精神,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意义,使广大农民深 入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充分调动广 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和积极性; 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农村开展“八 荣八耻”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 移风易俗,努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新乡风;要加快文化 事业发展,建好村医疗卫生室、科技文化活动室和体 育活动场所,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强化农民的身体 素质、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加强法制宣传,提 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普法工 作,抓住农民最感兴趣的问题,围绕维护农民的合法 权益开展法律宣传、咨询和服务,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形成一种依法办事的民主氛围,充分保护农民的合法 权益.力Ⅱ强食品安全教育和卫生安全教育;普及饮食 用药安全知识,倡导文明、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现代 农业的劳动技能。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农业 生产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鼓励扶持自主创业。在 此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农村现有青壮年农民和应届 初高中毕业生的培养工作,他们是当前和今后新农 村建设的关键力量。在具体培养措施上,既可以通 过当前国家重点推广的农村职业教育以及农民专业 合作社的内部培训,又可以通过农民夜校、农技站、 文化站以及乡(镇)中学的定期培训,还可以通过大 专院校的培养(训)、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构建新 型农民培养(训)的综合体系。另外,在国家相关支 农惠农的实施过程中,加强科技宣传,引导农民 自主学习,树立自立意识,提高综合能力。 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 程,需要建立农村劳动力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终 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要扎实推进“三教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 教育)和“农科教结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建 设网络化的学习平台。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宣传教育 手段和社会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结构合理、资 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才能全 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 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具备较为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农村生产力的代表,是 农村现代观念的传播者,是农民组织化的倡导者和 领导者 j。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选 拔、培养、造就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以加快新 农村建设的步伐。 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致富带头人要突破传统的 小生产经营模式,树立循环经济和生态农村的新理 念,要面向日新月异、竞争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紧跟 时代的步伐。在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过程中,应 着重关注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农村创业的大学毕 业生、村两委委员、致富能人、基层党员、农民专业合 作社负责人或骨干,从中去挖掘政治素质高、有胆 识、有能力、敢拼搏、开拓奉献、热爱乡土的人士,从 而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在培养方式上,可以依托 地方党校、广播电视大学、高等院校或职业院校,让 他们接受继续教育或职业教育,将其培养成为学习 型、经营型人才。同时尝试让农村致富带头人到成 功的企业中去挂职锻炼,在实践中学习企业先进的 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提高其经营管理的能力,运用 创新的思维模式去管理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向 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形成 产业集群效应,引导农民走致富之路,促进新农村经 济快速增长,搞活一方经济,从而造福一方百姓。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一些农村致富带 头人逐渐有了市场化和企业化的意识,以规模化、产 业化和市场化来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经 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一些农民企业家。 他们通过开拓农村市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组 织和优化配置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 在生产、消费和流通领域全方位带动农村区域经济 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促进农 民收入的提高。通过农民企业家的带动,加快实现 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J。 三、培养懂科技的农村科技人才和科技 示范户 当前,我国农村科技应用服务和农村基层科技 第9卷第3期 严伟英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养初探 发展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农村一线科技人才短缺, 我国平均2 000多个农村劳动力中才有一名农业技 术人员,人才流失趋势仍未根本扭转,农村基层科技 发展能力和活力不足 。必须要加强农村实用科技 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一批乡土科技人才,鼓励农村实 用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创业,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村 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高。要积极弓l导和鼓励各地和 各级农业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涉农企 业、专业合作社和科技中介机构等,开展现有县、乡 各类涉农站所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农村科技 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技术的农民 科技带头人队伍,全面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 质。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业,支持和鼓励农村科技 人员开展农业科技承包、试验示范和为农民提供生 产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 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逐步树立学 科学、用科学、靠科学的科技致富理念。 四、培养懂网络的农村信息员 在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浪潮中,互联网业已 成为农村信息化体系中的关键媒介之一,在农业生 产、经营、管理和销售中起到了很好的信息支持作 用。加强全国农村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电话网、 宽带网、有线电视网、无线调频广播电台等基础设施 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切实搞好面向“三农”的 信息服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增 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 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 在农村信息化体系全面建设的过程中,对农村信息 员的培养将对农村信息体系作用的高效发挥起到至 关重要的作用。农村信息员的培训应由县级农业部 门具体组织实施,采取农广校现代远程教育、现场教 学等方式进行。重点培训信息收集、传播方法和农 业科技、经营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常 识,使他们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j 会”要求。重点是在经纪人、种养经营大户、农业产 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以及村、 组干部中发展农村信息员 。通过农村信息员和农 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把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通过上 传农愿,下达、信息的方法,满足农民多样 化的需求;通过促进农村与城市的沟通,实现助农、 富农、乐农、便农的目标。 五、培养农村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传承人 文化传承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行为意识 具有巨大影响。在我国农村,有着极其丰富的民间 文化遗产,如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族舞蹈、杂技与 竞技、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民间美术、传统戏曲等, 它们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新农 村建设中,掌握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民间艺 人或传承人将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 在民间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传承中,起骨干和桥梁作 用。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进程的加 快,一些传统文化和技艺特别是一些靠口传心授的 文化遗产正随着民间老艺人的过世而消失。培养农 村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传承人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 中显得尤为迫切,社会乃至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大这 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传承文化方面 的积极作用,应注重对青年农民文艺骨干和中小学 生进行培养,以传承农村传统文化和技艺。在措施 上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组织他们 去相关院校或机构进行培训学习;另一方面请现有 传承人或民间老艺人进中小学课堂、进文化站、进文 化广场或文化活动室,进行文化技艺的宣传和传承。 六、培养懂经营的农村经纪人 农村经纪人是活跃在农村经济领域并以收取佣 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农产品加工和销 售中介服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2006 年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育和发 展农村经纪人队伍 ” 。2008年4月28号国家工商 行政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高素质农村 经纪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意见》(工商市字 I-2oo8]76号)一“ 中更是明确指出:农村经纪人作为 农业生产和市场流通的桥梁,是农业充分市场化的 重要环节;随着农业发展、农业市场化水平的提高, 市场需要大量懂法律、重信誉、精业务、善营销、具备 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农村经纪人;推动农村经纪人 由个体向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方向发展,着力打造 出一批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农村经纪人,从而 引导整个行业向品牌化、规模化、组织化经营发展, 适应不断变化的农产品市场需求。党、 58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在近日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OlO--2o2o年)》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大对现代 农业的人才支持力度……;到2020年,选拔……10 万名生产能手和农村经纪人等优秀生产经营人才, 给予重点扶持。”l_1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经纪人在现 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村经纪人是从普通农民中脱颖而出的农村市 场人才群体,他们凭借多年市场经验的积淀和对市 场信息的捕捉,带领农户对接市场,成为深受农民欢 迎的市场向导。农村经纪人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 的生力军。当前,农村经纪人中个体经纪人比重偏 大,又以农民为主,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组织化程度低,市场流通范围有限 。而新农村建 设需要充分利用农村市场,树立大市场的理念;需要 充分利用现代流通方式,扩大流通范围。在实现流 通增值的过程中,需要一批懂经营的高素质农村经 纪人,在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的集体组织下,及时 捕捉市场信息,开拓市场,强化流通,实现农产品的 高效增值,从而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 发展。 新型农民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在观念、素质和 能力方面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新型农民的培养是一 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 关注,国家给予、资金的大力扶持;另一方面,需 要农民自身,特别是中青年骨干、基层干部、农村党 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增强主体意识,主动承担起新农 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责任,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新农 村建设由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的转换。 参考文献 [1]邵文杰.九成五农民属体力型职业技术教育空间巨大 [N].光明日报,2006—11—9(1). E21 樊平.2008农民发展报告[J].中国集体经济,2008 投稿网址http://xbgjxt.SWU.en 2011年3月 (Z2):11—17. [3]陈义平.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N].光明 日报,2005—12—06(6). E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EB/OI ].(2010—07~29)[2010—10—183ht- 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一 12389320.htm. [5] 陈树发,黄志坚.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与社会资本互动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2009(8): 87—88. E6]何枭吟,孙静.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企业家的培育[J].经 济与管理,2008,22(8):70—74. [73 万钢.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N].科技日报,2008—03—13(1). [81“十一五”时期全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EEB/OL]. (2007—12—19)[2OLO—lO~18]http://www.e—gov. org.cn/zI1iaoku/zhengfuguihua/2OO7l2/81777.htm1. [9] 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 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EB/OL].(2002—07一O1)[2010 —10—16]http://www.chinabaike.com/law/zy/bw/ gw/nyb/1356062.htm1. [1o]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 干意见[J].山西农业,2006(5):4—1O. [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 培育发展高素质农村经纪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的意见(工商市字[2oo8]76号)[EB/OL].(2008—04 28)[2010—10—16]http://nhs.saic.gov.on: 9080/wems2/aetsociety/ruleFile/html/1 190.htm. E12]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OLO一2020年)[EB/ OL].(2010—06~06)[2OLO一10—16]http://news. xinhuanet.corn/politics/2010—06/06/c一12188202. htm. [13]周霞,胡继连.农村经纪人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8—62. 责任编辑:唐益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