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提升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提升练习题

来源:化拓教育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提升练习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萦带(yíng) 殷红(yān) 草率(shuài) 兀兀穷年(wù) ....B.涉猎(shè) 迭起(dié) 校对(xiào) 当之无愧(kuì) ....C.彷徨(páng) 选聘(pìn) 赫然(hè) 锲而不舍(qì) ....D.迭起(dié) 署名(shǔ) 澎湃(pài) 深恶痛绝(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宛转 嘹亮 憔悴 决然不同 B.睫毛 倜傥 淅沥 不求胜解 C.草垛 云霄 侍弄 咄咄逼人 D.确凿 寻觅 逃窜 翻来复去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学校大扫除期间,有的同学拈轻怕重,把重活儿脏活儿累活儿留给别人,自己挑....轻的。

B.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都不能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而是要用真情去温暖....他们,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C.中国文字和书法代表了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根。但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书法教育却被忽视,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 ....

D.春天的红莲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流连忘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

B.《中华文明之美》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C.中国结不仅造型完美,应用广泛,而且形态、颜色都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1 / 9

D.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兵马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5、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

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④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A.比喻 拟人 拟人 比喻 B.比喻 比喻 拟人 拟人 C.拟人 拟人 比喻 比喻 D.拟人 比喻 比喻 拟人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B.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 C.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叱咤时代的风云 D.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7、古诗词默写。

(1)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曹操《观沧海》抒发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友情”的名句,试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 / 9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止有剩骨(_____) .(2)目似瞑,意暇甚(_____) .(3)一狼洞其中(_____) .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_____) .

2.与例句“一狼洞其中”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相同的一项是( ) A.恐前后受其敌 B.屠乃奔倚其下 C.屠自后断其股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剩下半碗饭

王韭

①14岁那年,父亲给我找了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

②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起来。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

3 / 9

因为父亲在旁边冷眼瞪着。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喂”的碗里。

③一天,我照例剩下半碗饭,但我却悄悄溜进厨房,舀了一勺盐倒进碗里,然后回到桌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碗筷。等我走后,继母照例将那半碗饭给了“喂”。这一幕被幸灾乐祸的我,躲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不知有诈的“喂”,猛扒了一大口饭,没嚼几下,就表情痛苦地吐个不停。“哈哈哈!”我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然而上了当的“喂”,却并不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④高中时,我的数理化成绩非常差,排名落到班上的最后几名。我开始颓废起来,索性连写文章的爱好也放弃了。父亲很着急,却毫无办法。

⑤就在这时,一个报社的编辑写信给我,告诉我他接到了几个学生的来信,说很喜欢我不久前发表的某篇文章,鼓励我多写。我迅速振作起来,成绩好了,人也开朗起来。我再度趾高气扬,每天都与父亲高谈阔论,成心要气气数理化比我好的“喂”,不过“喂”并不在意。

⑥一个周日,“喂”在学校打篮球,我无意中走进他的房间里,发现他的书桌上散落着几个信封。我拿起来一看,都是写给报社编辑的。我再抽出信一看,上面说我最近发表的那篇文章让他深感共鸣,并向编辑打听我的通讯方式。每一封信,笔迹不同,内容不同,落款也不同,是市里各个学校的名称和地址:一中、二中、三中、职中……我呆呆地看着,有点糊涂。正好“喂”推门而入,我举着信问他:“谁写的?”他本能地说:“我的一些朋友。”我忽然明白过来,那位编辑收到的信,一定全是他求朋友写的,然后自己骑着车,去各个学校附近的邮筒发信,难怪他的自行车最近总是爆胎。

⑦我发疯似地对他拳打脚踢:“骗子,骗子!原来我的文章没人喜欢。”他情急地大叫:“不是的,我们班就有好多人喜欢。就是他们说要写信给编辑,我才想到这个招的!”我停下手,泪眼朦胧:“真的?”“千真万确,否则我这个只攻数理化的人,哪里知道你文章的好坏?”

⑧那天饭桌上,他依然慢慢地数着碗里的饭粒,而很久都不再剩饭的我却端着故意剩下的半碗饭平静地说:“哥,我吃不完,给你吧。”瞬间,大家都愣住了,为我叫的那声“哥”。继母首先反应过来,马上把我的剩饭接过去倒在他碗

4 / 9

里。他想笑却哽咽道:“妹妹的剩饭本来就应该是哥哥吃的。”

⑨他埋头欢快地吃起来。虽然我泪眼模糊,但还是看清了他脸上的喜悦之色。 1.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

继母趁我和父亲不注意,将我的剩饭倒进“喂”的碗里→______我无意间发现“喂”为了帮我树立学习信心,暗中抽同学们写的信给编辑 →______。 2.文中的“喂”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实例加以说明。 3.如何理解第⑧段加横线句子的含义。

4.为什么“我”最后不再称他为“喂”了?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2、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像火锅筵席上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们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适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是用来对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知识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我们于是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

5 / 9

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中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救火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九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模样。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个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⑪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⑫但那又是一个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作者:曾颖,选自小说《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 平时的课: 最后一课:

2.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选择一句简要赏析。

(1)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

6 / 9

(2)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勿忙而焦急。 3.如果对第⑨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 (1)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 (2)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

4.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5.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接着写几句。 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阅读优美的文章会使我们怦然心动,为之倾心赞叹。我们的生活、自然、四季,以及父母、老师和同学,不都是一本本内涵丰富的书吗?不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品读感悟吗?

请你“阅读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7 / 9

参:

一 A C D C A C

潮平两岸阔;随君直到夜郎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月之行,若在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

1. 仅,只 神情、态度 挖洞 狡猾 2. B

3. (1)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面前。(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4. (示例)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三 【答案】

1.我故意将舀有一勺盐的半碗饭留给“喂”吃; 我终于接受了“喂”,并真诚留给他半碗饭.

2.懂事: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善良:他情急地大叫:“不是的,我们班就有好多人喜欢.就是他们说要写信给编辑,我才想到这个招的!”;宽容:然而上了当的“喂”,却并不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3.“笑”和“哽咽”表明因终于得到“我”的认可与接纳而产生的喜悦满足之情.也表现了“喂”的宽容与善良.

4.是“喂”的真诚善良和宽容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于是“我”由称他“喂”到称他“哥”,表现了“我”内心的转变.生活中,只要与人真诚相处,宽容待人,一切都会变得十分美好. 【答案】

8 / 9

1.平时的课:气定神闲,娓娓道来。最后一课:奉命疏导,语重心长。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家电专业语文课的可有可无,很有画面感,让人易于理解接受。(2)使用比喻修辞,幽默、风趣,又形象生动的把各级领导的心急火燎,焦急“灭火”的心态描摹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3.(1)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2)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 4.黄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热爱语文的普通老师。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不论干什么,都能感受语文的魅力,却又不得不接受无法改变现实的残酷。 5.示例一:说起文化与美,都有一种心向往之并身体力行的景仰和坚持。示例二:语文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要你不忘却她,时不时和她有个亲密接触,她就会和你分享快乐,排解忧伤;陪伴你成长,帮助你翱翔!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