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车间安全教育培训讲义

车间安全教育培训讲义

来源:化拓教育网
车间安全教育培训讲义

一、国家、企业安全生产遵循的方针: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二、劳动者的职责

1、严格遵守公司、车间规章制度和班组管理条例。 2、 服从领导安排,做好本职工作。 3、熟悉岗位流程,熟悉操作细节。

4、 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5、 要认真的做好每一项记录。

6、交时要认真检查本岗位的各项情况。 7、按时巡检,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上报 8、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并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 9、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劳动保护用品、生产工具等。

10、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11、发生异常事故时要及时如实地向班组长汇报,保护现场并作好详细记录。 12、对岗位商业秘密及其它非共享资源要保密,不得随意向外人泄露。 13、对公司的物资财产在本区域本岗位的流通负有安全义务,确保不发生意外。 14、按时参加公司及车间举行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生产例会等。

三、我国为减少人为事故而采取的,在作业中作业人员的一个互相监督原则为,“四不伤害”:

1.不伤害自己 2.不伤害他人 3.不被别人伤害

4.保证他人不受伤害 四、做到“三不违”: 不违规操作规程 不违章指挥 不违反劳动纪律 五、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安全色:红、蓝、黄、绿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的意思。如禁止通行标志 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如当心有毒有害气体 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如必须携带矿灯 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 如通行标志 六、劳动者工伤的认定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5.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 伤害的。 6.法律、行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7.患职业病的。

七、不得认定工伤的情况: 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2、醉酒导致伤亡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八 安全常识基本知识点

1. 生产操作人员四懂:懂设备构造,懂设备性能,懂设备用途,懂工艺原理 2. 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事故

3. 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4. 不准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 5. 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准进入生产岗位 6. 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工具不准使用 7. 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 8. 停机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不准启用

9. 未办高处作业证,不带安全带,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得登高作业

10. 操作的六严格:严格交制度;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操作法规,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11. 危险化学品:指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性质,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12. 除办公室、控制室、值班室和检修班组室外,任何人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13. “四不放过”事故处理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14. 燃烧的三要素为可燃物、助燃物、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温度。

15.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或作业地段坡度大于45度,斜度上方及附近有坑、池、罐和传动机械等易伤人地段作业,均视为高处作业。

16. 在易散发有害、有毒气体上方的厂房、塔、罐上部施工,应禁止放空,同时高处作业人员应注意站在上风侧,佩戴防毒面并派专人监护。

17. 直接攀登高塔、平台、栏杆必须在作业前严格检验是否牢固,作业完毕及时撤离。严禁作业人员依、靠、坐在栏杆及脚手架护栏上休息。

18. 皮肤被化学品污染时,应该脱去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清洗,清洗要及时、彻底。 19、进行接触腐蚀性液体操作时,应该戴橡胶手套。 20、有人低压触电时先脱离电源,再接触伤者。 21、出现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当向上风方向疏散 车间常见物质的性质、防护和处理 一:氢气 1、性质、

5 Z% q( v8 b+ O氢气的垂直漂浮性:氢气的密度小,当室内的氢气设备发生泄漏溢出的氢气,会升至屋顶死角处聚集不散,下面的门窗通风不宜将它驱散。氢气的积聚增加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性,氢气可使人肺部缺氧,浓度达75%即可使人致死。

8 t3 r& ]7 w% r5 _' V. ]2 P6 U& S氢气的爆炸极限宽:爆炸极限为4.1~74.2v%,氢气在很稀薄的情况下,也能发生爆炸。

# G& U2 e* `4 q/ L/ G氢气的爆炸威力大:具有易燃易爆,燃烧温度高,爆炸威力大等特点。

2 z7 k3 W, z( ~) e. U' T2、氢气的泄漏处理及防护

* {2 t2 c4 v7 k# E: T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出入。切断气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使用。 S 3、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5 r* @0 V, s/ F& X防护措施:一般不许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入罐、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作业场所,必须有人监护。 二:氯化氢 1、氯化氢气体性质

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的无色气体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3、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300米,严格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废料用碱液-石灰水中和,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钙,用水稀释后排放,从加工过程的废气中回收氯化氢。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 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三:甲苯 1:、性质

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 2、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达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有大量甲苯洒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砂土、泥块阴断液体的蔓延;如倾倒在水里,应立即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用围栏阴断甲苯的蔓延扩散;如甲苯洒在土壤里,应立即收集被污染土壤,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任其挥发。事故现场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 3、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灭火方法: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四:醋酐 1、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2、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最好不用水处理,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3、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5、灭火方法

火方法: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五:氯苯 1、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不愉快的苦杏仁味。 2、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废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光气生成。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3、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六:多聚甲醛 1、性质

味道:甲醛刺激性气味 外观:白色固体颗粒 2、防护措施:

避免加热、接触火焰和火花等让其燃烧。不要接触溢出的多聚甲醛。少量的溢出使用适当的容器装好,再将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大量溢出时,撒上纯碱,用大量的水冲洗污染的地方,最后筑小堤防护,移开一切使其燃烧的物品。让不必要的人离开,将污染的地方隔离,不允许人接近。

应急人员防护:应佩戴适合个人的防护品。 3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下污染的衣服或鞋子,用肥皂水冲洗皮肤,如果需要,进行身体检查。彻底的清洗污染的衣服或鞋子。

眼睛接触:立即撑开眼皮,用温水冲洗眼睛,进行眼科检查和治疗。

吸入:立即转移到没有污染的地方;如果不能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不可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困难,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输氧;还要进行身体检查。 吞入:立即喝水、牛奶、蛋清或木炭粉的悬浮液,并以手指插入喉咙催吐,呕吐的时候保持头低于臀部;如果失去知觉,将头转向一边,保持体温,立即就医。

急救人员防护:穿着防护衣,戴防毒口罩,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及防渗透手套。

医师注意:对于吸入应准备好输氧设备;要避免洗胃和呕吐。危险特性:很小的火也是很危险的。其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可以爆炸,其粉尘和空气的混合物可以燃烧或者爆炸。 4、灭火方法:

灭火物质:十分干燥的沙子、泥土,化学泡沫,水,泡沫。 对于大火:喷洒大量的泡沫或水。

灭火措施:如果没有危险,首先移开着火地方多聚甲醛,用水喷洒着火的容器并驱散蒸气稀释外泄物或不燃物。如果货仓着火,用软管或水接水灭火。如果这些措施无效,采取以下预防:将无关人员离开,隔离危险区域,禁止入内,直到火灾熄灭。 七:盐酸羟胺

性质:无色结晶,易潮解危险特性: 受高热分解,放出腐蚀性、刺激性的烟雾。 2急救救措: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 出入。 泄漏处理: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 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3、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 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