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位置和疆域
一. 优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1.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即:4°N~53°N
即:主要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 二. 疆域辽阔,海陆兼备
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处 1.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 最西端在:在的帕米尔高原上 有14个陆上邻国
2.我国有6个隔海相望国: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
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有2个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从北向南有四个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三级行政区域 省(自治区、直辖市)
1.划分为县(自治州、自治县、市) 乡(镇、民族乡)
2.我国划分34个省级行政区
23个省: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 其中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2个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有两个简称的省级 四川省(川、蜀) 贵州省(贵、黔) 云南省(云、滇) 甘肃省(甘、陇) 陕西省(陕、秦)
纬度最高省:黑龙江省(黑) 纬度最低省:海南省(琼)
面积最大省:维吾尔自治区(新) 人口最多省:河南省(豫)
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维吾尔自治区(新) 最东省:黑龙江省(黑)
最西省:维吾尔自治区(新)
4.记住和区别7个省级图形:课本9页图片
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
一:世界人口大国
1.2010年,我国人口达13.71亿,占世界人口的1/5 2.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人口:实行计划生育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匀,东部多,西部少 5.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二:56个民族是一家 1. 汉族:人口最多
55个少数民族:壮族人口最多 海南省主要少数民族:黎族 省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
2. 我国民族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 少数民族特点: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与东北地区 4. 华人与华侨多来自我国广东省和福建省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
一. 三级阶梯状的地形
1.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 三级阶梯状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 柴达木盆地:中国最高的盆地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第二级阶梯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 塔里木盆地:最大 四川盆地:最小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第三级阶梯东北平原:纬度最高、最大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小 东南丘陵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3. 各阶梯分界线
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
脉
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
——雪峰山
二. 多种多样的地形 山地(33%最多) 高原(26%)69%占三分之二 丘陵(10%) 平原(12%) 盆地(19%)
第二节.气候
一.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 我国气候类型
高原山地气候 温带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北京) 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
热带季风气候 2. 我国温度带 高原气候区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3. 我国干湿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
4. 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和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大致重合 5. 我国气温总体规律:
冬季,从南往北递减,南北温差大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气温较低 6. 我国降水分布规律:
总体趋势是: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二. 季风气候显着
1. 原因: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亚欧的东部 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海陆之间热力差异大,季风气候特别显着 2. 夏季风
太平洋东
主南 要风 (气压低)
风 南 西 印度洋 冬季风 太平洋 风 北要 西主
(气压高) 东 北 风 印度洋
3.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咯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三.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主洪涝 要旱灾 有沙尘暴
寒潮 台风
第三节 河流
1. 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外流区:外流河的流域叫做外流区 2.松花江直接流入太平洋会 辽河直接流入渤海结终 黄河直接流入渤海冰归 淮河直接流入黄海太 长江直接流入东海平 珠江直接流入南海洋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
3.内流河:流入内陆湖泊或流入沙漠而消失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内流区: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流区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4.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 5.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