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及突破路径——以社会性别为视角

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及突破路径——以社会性别为视角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15年第8期 (总第290期) 旋嗜探圣 EDUCATION EXPL0RAT10N No.8,2015 Serial No.290 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及突破路径 ——以社会性别为视角 李长娟 (吉林省教育学院农村教育研究所,长春130022) 摘 要:我国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处于性别不对等的困境。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在于,性 别角色分层使乡村女教师居于从属地位,性别观念规训导致乡村女教师身份边缘化,家庭分工 模式造成乡村女教师重心转移。突破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困境,一要消弭社区、家庭对乡村女 教师职业发展的性别观念规约,二要解构学校对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的性别制度规训,三要实 现国家话语宏观层面的社会性别主流化,四要建构乡村女教师个人微观层面的主体性。 关键词: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困境;突破路径;社会性别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5)08-0120-04 **总强调,要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主题,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历 跟踪研究,发现这五所乡村中学教师性别均不对 等。五所乡村中学共有教职员工427人,女性教职 程同促进男女平等发展的历程更加紧密地融合在 一员工276人,占教职员工总人数的64.6%。可是, 在女教师居多的乡村中学,校级领导均为男性,占 校领导岗位的100%。五所乡村中学共有中层领 导岗位49个,女性中层领导只有4A,占中层领导 起,使我国妇女事业发展具有更丰富的时代内 涵,使我国亿万妇女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担当n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妇女的责任, 也是乡村女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责任。本文 以吉林省三县五所乡村中学的田野跟踪研究为依 据,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日记分析等手 段,揭示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以及造成这 一岗位的8%,她们分属于四个不同的乡村中学,这 四人中有三人负责学校的团委工作,只有一人负 责学校教学工作。其他重要领导岗位,如政教、后 勤、教学等领导岗位,主要被男性把持。在班主任 工作的承担上,五所乡村中学共有教学班107个, 困境的社会性别原因,进而从社会性别话语人 手,寻求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困境的突破路径,以 推动乡村女教师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充分实 现。 一女班主任只有23个,占班主任总人数的21.5%。 五所乡村中学教师性别不对等还表现在退职 年龄上。绝大多数女教师年龄超过了50岁,就会 、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 从重要教学岗位上退下来,而男教师的教学岗位 基本可以保持到退休。五所乡村中学年龄超过50 笔者对吉林省三县五所乡村中学进行了田野 收稿日期:2015-05-16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校社科规划项目(2015439) 岁的在教学岗的教师共有29人,其中男教师仍在 教学第一线上课的有26人,占89.7%,女教师仍在 作者简介:李长娟(1970-),女,长春人,副教授,博士, 从事农村教育、教师教育、女性和语文教学研究。 ---——教学岗位的寥寥无几,即使仍在教学岗位,所承担 的课时数也不多,没有达到规定的教学时数。吉 120・--—— 林省三县五所乡村中学教师性别不对等表明,乡 掌握着学校的决策权、优先发展权等,学校的各种 村女教师的职业发展存在问题。这一问题毫无疑 规章制度、均由男教师制定。在男教师编织 问受到了社会性别,即社会文化长期建构的对男 的话语权力网络中,女教师是被规定、被安排的对 性和女性的看法的影响 l1 。 象。乡村女教师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均以男教 二、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困境的原因探析 师的审美偏好为标准,乡村男教师与女教师的关 系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乡村学校中的主流价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被 值观、性别观是男教师的价值观、性别观。乡村女 变革的大潮涤荡着。笔者所访谈的乡村女教师, 教师迷失在男性的价值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 受城市文明的熏陶和感染,都要求传统的性 2.性别观念规训导致乡村女教师身份边缘化 别角色和性别分工。但是,乡村的传统性别教育 福柯指出,现代“规训”技术生产出“ ̄IIN.的身 使得传统性别观念根深蒂固,她们所接受的城市 体”,让个体服从社会标准化的程序,个人受制于 文明很快被乡村旧有的性别传统淹没,在旧有的 社会标准,按照社会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福 性别传统之下,她们很快由城市文明人退回到传 柯看来,女性在身体和精神上受制于社会标准的 统人的角色里。即使她们不甘于被男性话语捆绑 规约,她'flqH ̄从纪律,同时她们也制造出自己 ̄lllN 和约束,并且与传统的性别观念和性别制度进行 的身体。长期的男权压制使女性丧失了主权和地 了抗争,依然摆脱不掉传统社会性别对乡村女教 位,女性屈服于男性的惩戒、压迫,丧失了主体性, 师职业发展的规约。 女性认同自己的客体地位。女性的客体地位是男 1.性别角色分层使乡村女教师居于从属地位 性规约和女性自我认同的结果。 性别角色分层在职业上表现为男女所从事的 调查表明,乡村女教师从小就接受传统的性 职业存在差异,收入也会因为性别因素受到影响; 别教育,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了传统性别角色观念, 在家庭,分配给男女的教育资源多寡不同,男女承 这些性别角色观念在乡村女教师头脑中已根深蒂 担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也不同 ,这是性别不平 固。传统性别观念很难突破,乡村女教师很难挥 等造成的。福柯认为话语就是权力,话语与权力 去性别观念的阴霾。男教师自然成为学校话语体 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 。乡村女教师话语的 系的核心,乡村女教师早已习惯于被动接受,她们 存在和产生不是孤立的,男教师话语是其对立面 就这样迷失了自己的主体性意识。像接受家庭中 和潜在前提,乡村女教师话语是相对男教师中心 的传统的性别教养方式一样,乡村学校中的性别 话语而言的。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在乡村学 规则逐渐被女教师接受并内化,这种性别规则使 校场域中,话语与权力掌握在男教师手中,男教师 乡村女教师失语,处于边缘位置。乡村女教师自 控制和支配女教师话语。男教师从小接受传统性 知无力挣脱这样的捆绑,无奈地选择了缄默和退 别观念的灌输,在职业发展中把性别角色定位为 守,但缄默和退守阻碍了她们的发展。乡村女教 “男强女弱”、“男尊女卑”,这样的性别角色分层使 师工作的积极性被这些卑弱的角色所削弱,其职 得乡村女教师的发展状况是通过男教师的眼光丈 业发展受到了影响。 量的。乡村女教师被动接受男性教师霸权话语的 3.家庭分工模式造成乡村女教师重心转移 过程就是一个被“规约”的过程。 参与访谈的乡村女教师与男教师都认同“男 乡村学校男教师对女教师没有实施人身 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格局。乡村女教师的家 和束缚,但这并不意味着乡村女教师的职业生活 庭生活一直都弥漫、充斥着男性霸权话语,这种男 是自由、自在而随意的。实际上,女教师在乡村学 性霸权话语进而影响到她们的职业生活。在强大 校性别网络的编织程序中属于“次属群体”。在乡 的“父权制”霸权话语面前,乡村女教师只能选择 村学校场域中,男教师一直牢牢地掌握着话语权, 归顺,成为男性霸权话语的顺民。正如福柯所说, 只需要一个监督的凝视,就会使她们成为自身的 监视者,貌似是别人对自己的监视,其实却是女性 自己对自己施加的。 系,因为这一评价体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也许无 论何种位置上都有女性,但她们在所有位置上都 低于男性。乡村女教师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 可,希望成就自己的事业,提高社会威望,渴望实 在传统的父权社会,家务劳动已经被性别化 了。乡村女教师虽然是职业女性,但仍被认为在 家庭中她们的职责就是料理家务和照顾孩子,她 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社区、家庭要积极迎合乡 村女教师的这种职业期望,给予她们健康、积极的 职业评价,转变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性别观念,为乡 村女教师营造良好的社区、家庭发展环境,推选乡 们仍被社会、家庭报以传统的角色期望。即使她 们参与了有报酬的社会劳动,传统的角色期待也 无法打破,她们无法拥有与丈夫同样的资源,无法 重新建构家庭性别分工模式。家庭依然禁锢着乡 村女教师,使得她们的职业生活发生扭曲。即使 乡村女教师想打破传统家庭分工格局,重新定位 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但是丈夫却无法接受新格 局中的角色转换。在家庭分工的博弈中,乡村女 教师由于长期受到“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熏陶, 不得不选择退让,把重心转移到家庭。 三、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困境的突破路径 村女教师自己的代言人,做好宣传。乡村女 教师只有拒绝传统的性别观念,以及承载传统性 别观念的习惯和风俗,才能不把做家务、照顾家人 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他家庭成员也要做 家务、照顾家人。“贤妻良母”只是乡村女教师人生 的一部分,她们更是社会重要的一分子。 2.解构乡村学校对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的性 别制度规训 社会性别制度下生成的“玻璃天花板”是乡村 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天然屏障。乡村女教师在职业 领域内处于较低位置,这是看不见的性别制度在 起作用 ,而不是由乡村女教师自身的缺陷造成 的。在乡村学校场域,由于性别刻板异常严重,女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受到男性主体的怀疑,“女不干 政”的性别刻板逐步形成一种无形的制度,把乡村 女教师排斥在学校管理层之外。因此,在乡村学 乡村女教师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 自己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拥有自己的话语 权?最好的路径就是突破社会性别对乡村女教师 的规约,建构自身主体性,不再成为缄默的主体, 而是发出自己的声音。 1硝弭社区、家庭对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的性 别观念规约 校,“男将女兵”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男家长管 理模式体现的是男性的主体思维,乡村女教师无 乡村女教师是家庭的一员,家庭文化、家庭权 利、家庭互动这些隐性的教育对于她们的影响是 潜移默化的。笔者在访谈中发现,父母的性别观 念和行为影响乡村女教师的性别意识、性别角色 定位,进而影响她们的职业生涯。在社会中长期 存在的“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的性别观念 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乡村女教师自发地对自己进 行性别规约,认为“主内”是本分,“女弱”是天定。 布迪厄把“惯习”看作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主观性, 权表达自己的主体性意识。 乡村学校要改变中国传统性别制度一直维护 的“女不干政”的性别意识,消除传统性别制度的 影响,消除阻碍女性从政的种种偏见和歧视。乡 村学校要认识到,传统性别制度对乡村女教师社 会地位的定格是极不公平的。在职业发展上把乡 村女教师无限度地向家庭“挤压”,把她们定位于 “主内”的“贤妻良母”这一做法,会伤害她们的职 业积极性。乡村学校要正确地定位女教师的职业 “惯习”通过“实践”在场域中逐渐生成和建构。乡 村女教师的职业发展就是被这些存在于家庭和社 会价值体系中的性别观念规约的。 社区、家庭要改变陈旧的重男轻女的性别观 念,解构男性为主导、女性为从属的评价观念体 ・--——和身份,她们不仅可以“主内”,而且可以“主外”, 要打破传统的性别屏障,提高乡村女教师的参政 意识,在政治上给予女教师应有的职权,让她们参 与学校的管理。乡村女教师是由于长期受传统的 122---—— 性别制度的影响,才逐渐形成了自己不适合从政 的观念,从而心甘情愿地让出自己手中的政治权 发展的良好的社区文化和社区环境。 为自己赋权是乡村女教师改变家庭角色的首 利的 。只有彻底解构乡村学校对乡村女教师职 业发展的制度规训,才能让乡村女教师走向自由 发展。 3.实现国家话语宏观层面的社会性别主流化 选。乡村女教师要提高自己获得家庭资源和家庭 决策权的能力,改变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两 性分工模式,让男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务劳动, 从而夫妻二人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n”。只有让男 性的性别观念发生彻底的改变,乡村女教师才能 我国的社会发展运作体系充满了男性意识和 男权思想,社会发展的主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 在家庭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只有解构家庭微 观层面的男性霸权话语,乡村女教师才能获得职 业上的真正的发展。无论是改变男性的性别观 念,还是解构家庭层面的男性话语霸权,都要求乡 性别盲视。推动乡村女教师主体性的发展,使她 们在自己话语的基础上实现主体性建构,打破男 性霸权话语,要求在国家话语的宏观层面建构乡 村女教师的主体性。教育主管部门要保持清醒的 性别意识,把性别问题纳入教师发展的主流,在立 法和出台时对女性问题予以关照,使得促进 女教师发展的各种相关配套设施逐渐完善,既在 村女教师首先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个人微观层面的 主体性建构,进而在家庭树立自己的性别权威,改 变自己在家庭中的客体地位,最终真正获得职业 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姿态上重视,又在实践层面践行。 建构乡村女教师的话语体系,让女教师和男 教师共同对学校进行管理,给予乡村女教师参与 学校管理的职位,给予乡村女教师说话、发声的权 利。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时要给予女教师更 多的参政议政的机会、职业发展的机会,以及各种 平等竞争的机会。要发挥各种会议、传媒的 参考文献: 【1]**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 【EB/OL].(2ol3—11—1o)[2oi5—05-20]http://po litics.people.com.cn/n/201 311 1 01/cl 024283970 —65。htm/. 【2]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 良性作用,大力宣传乡村女教师的社会贡献,推选 乡村女教师的优秀典型,支持社会性别主流化的 观念 ,优化乡村女教师发展的环境,推动乡 研究【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3. [3]祝平燕.性别社会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7:131. 村女教师挣脱男权话语的规约,走上自我实现的 道路。 4.建构乡村女教师个人微观层面的主体性 乡村女教师要男权话语,从职业发展的 [4】王熙,陈晓晓.试论价值教育中教师的话语能力 [J】.全球教育展望,2014(9). [5】刘世敏,刘淼.女性职业发展中的“玻璃天花板” 效应【J】冻岳论丛,2015(4). [6]李银河.两性关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45. 困境中彻底出来,单靠国家宏观层面的努力 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乡村女教师在自身层面实 现微观话语重构,是其争取地位改变的必不可少 的主体条件。乡村女教师要改变公众对女性的性 [7刘利群.社会性另-7]I主流化的推进与媒介责任【J】. 妇女研究论丛。2013(6). 别刻板观念,改变自身的人身依附观念,就要在职 场中自信、坚强,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长,通过参 与继续教育,掌握更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更新教 育理念。乡村女教师只有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逐 步树立威信,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同 [责任编辑:吕子燕] 时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才能逐步建立有利于自己 ・--——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