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 规 性 评 价 记 录 HMLBD/MR-8-08
法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24 条款 法规规定内容摘要 遵守情况 遵守 基本遵守 未遵守 对应的环境因 素或危险源 所有环 境因素 遵守法规的实绩 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把环保工作纳入计划,建立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防√ 治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污染和危害。 排污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单位依照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 储存、运输、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严格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确需排放的,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 √ √ 已建管理体 系,落实职责 实施控制 未超标排污 按法规要求运行 未超标排污 已有除尘措施 车辆尾气排放达标 已缴纳排污费 已有水循环利用措施 28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28 大气污染防治法 33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 22
√ 所有污染物 有毒化学品 粉尘、氟化物 粉尘 机动车 尾气 生产生活污水 生产污水 向大气排放粉尘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除尘措施。 √ 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 企业应当采用原材料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 √ √ 法规名称 29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5 16 条款 法规规定内容摘要 遵守情况 遵守 基本遵守 未遵守 对应的环境因素或危险源 润滑油的泄漏 固废物污染 固废物污染 遵守法规的实绩 未违禁 未发生违禁 已分类收集处理 分类收集清运 可回收的已回收 已建程序落实责任 生产中已实施 运行中已实施 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 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废物的单位和个人,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措施。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固废物。 包装物的使用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可以回收利用的产品包装物和容器等回收利用。 产生工业固废物的单位应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采取防治措施。 单位应合理选择和利用原材料,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减少工业固废物产生量。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遵守规定,在指定的地点倾倒、堆放城市生活垃圾,不得随意扔撒或堆放。 √ √ √ 17 29 30 35
√ √ √ √ 法规名称 46 50 条款 法规规定内容摘要 遵守情况 遵守 基本遵守 未遵守 对应的环境因 素或危险源 危险废物污染土地和水体 遵守法规的实绩 已建立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方案 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 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 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清洁生产措施:⑴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等 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应优先选择无毒、无害、易于降解或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 企业应当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废物的产生情况进行监测 企业可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3 √ 车辆噪声 ,未发生噪声设备运行超标 噪声 技改项目的环境因素 固废 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包装材料均为可回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19 清洁生产促进法 20 28 √ √ 水和氧化已建立和实铝、冰晶施管理办法 石等消耗 所有环境因素 已提出E.S管理体系认证申请 30 √
法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 3 条款 法规规定内容摘要 遵守情况 遵守 基本遵守 未遵守 对应的环境因素或危险源 所有危险源 所有危险源 所有危险源 所有危险源 所有危险源 所有危险源 遵守法规的实绩 已纳入方针 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 4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 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且备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 在体系中已建立和落实管理职责 已确定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 已定员工代表参与管理 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已对总经理明确职责 5 6 √ 16 √ 17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 负有下列职责:①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②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③保证安全生产投入;④督促、检查,消除事故隐患;⑤制定应急救援预案;⑥报告安全生产事故。
法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 19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经专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生产警示标志。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 条款 法规规定内容摘要 遵守情况 遵守 基本遵守 未遵守 对应的环境因 素或危险源 所有危险源 所有危险源 焊割、电气、天车等 遵守法规的实绩 已设兼职安全员 人 已实施培训教育 已有证 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 21 √ 23 √ 28 √ 火灾、爆设有标识 炸、触电、起重等 触电、机械、起重伤害 气瓶、天车、机动车 所有重大危险源 定期检查保险、绝缘等防护 已检测 29 √ 30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按规定检测合√ 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 √ 33 己列重要危险源
法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 36 应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告知作业场所和岗位存在的危险素、防范及应急措施。 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佩戴、使用。 应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单经常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应立即处理/报告,并记录在案。 条款 法规规定内容摘要 遵守情况 遵守 基本遵守 未遵守 对应的环境因素或危险源 所有危险源 遵守法规的实绩 已实行定期检查督促 已按规定发劳护用品 已实行定期检查督促 已保证安全经费支出 已对员工投保 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 37 √ 38 39 √ 应安排用于配备劳保用品、进行安全培训的经费。 √ 43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6 22 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根据其种类、特性,在车间、 库房等场所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火等设施。 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 √ √ 火灾、爆炸、 使用场所符合要术 油料领用有登记
法规名称 条款 法规规定内容摘要 遵守情况 遵守 √ 基本遵守 未遵守 对应的环境因素或危险源 火灾 遵守法规的实绩 未发生违规 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7 21 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必须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 火。……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 未发生违规情形已建立动火审批制 16(二) 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 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巳设消防器材 √ 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 32 职业病防治法 已实行员工健康体检 法规名称 条款 法规规定内容摘要 遵守情况 遵守 √ 基本遵守 √ 未遵守 对应的环境因素或危险源 能源消耗 遵守法规的实绩 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6 节约能源法 17 24 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的产品的生产单位,应当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 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 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计量和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27 √ 53 √
法规名称 条款 法规规定内容摘要 遵守情况 遵守 基本遵守 √ 未遵守 对应的环境因素或危险源 遵守法规的实绩 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 55 节约能源法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单位用能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组织编写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提出本单位节能工作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pH 6—9 ; 氨氮 25 mg/l SS 150 mg/l BOD5 300 mg/l; COD 150 mg/l ; 昼间 65 dB(A) 夜间 55 dB(A) GB78-1996污二级 水综合排放标准 √ 废水 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Ⅲ类 √ 噪声 昼间 57.6 dB(A) 夜间 48.1 dB(A) 法规名称 条款 法规规定内容摘要 遵守情况 遵守 √ 基本遵守 未遵守 对应的环境因素或危险源 废气和粉尘 遵守法规的实绩 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GB9078-1996工二级 业炉窑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烟尘 100 mg/m 3二氧化硫 850 mg/m 3二级 无组织排放: 3粉尘 100 mg/m √ 对11部法规的53个适用条款对照评价,遵守的45条,基本遵守的,没有出现违规违法的问题。
参加评价人: 记录: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