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来源:化拓教育网
浅谈“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作者:周建国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26期

周建国

(神华准能房屋物业管理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0300)

摘 要:所以通过营造“依靠人、培育人、激励人”的文化氛围,运用管理职能,创造对职工有凝聚力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挖掘职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智慧、积极性和创造力,达到提高劳动效率,实现企业目标和职工的自身价值就会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达成共赢,企业就会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将企业的目标和工作意图转变成员工的实际行动,企业就会保持兴旺发达,蒸蒸日上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b)-0212-01

“以人为本”是企业兴旺发达,通向成功之门的基础。以人为根本,把建设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责任心强的经营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当做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任务。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人的智慧和能力的发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间相互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技术的竞争,但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和职工队伍素质的竞争。

“以人为本”是企业兴旺发达,通向成功之门的基础。以人为根本,把建设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责任心强的经营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当做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通过营造“依靠人、培育人、激励人”等文化氛围,运用管理职能,创造对职工有凝聚力的环境,挖掘职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智慧、积极性和创造力,达到提高劳动效率,实现企业目标和职工的自身价值。

西周太师姜尚最早提出:“庶民者、国之本,治国安邦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能否“得人、得心”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性思想的代表荀子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主张用富贵名利去刺激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强调重赏、重罚,以实现管理目标。人本管理的目的在于服从企业的根本目标,把人和、人性思想的最高境界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其全部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使企业更加兴旺发达。一是经济目的:办企业的目的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人与事的恰当结合,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以最优、最少的投入,获得的最大的效益,从而使企业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二是社会与个人目的: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内、外部关系合理,得失与共、效益共享,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企业发展机会和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人才资源得到维护和发展,使人们的思想、抱负、聪明才智、知识和经验均得到发挥和利用,达成“双赢”的效果。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推进民主管理,把重大问题提交职工代表审议;不断提高职工的物质文化水平和工资福利待遇,深得人心。对职工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职工培训方式是一项战略性的投资;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营造“依靠人、培育人、激励人的文化氛围,让职工看到企业的希望和未来”。

在企业运用的各种投入要素中,人提供的劳动和企业家的才能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企业的发展要依靠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都是通过人来发明和创造的。没有人的社会活动,科学技术就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依靠人才,合理运用科学技术作用于生产资料并发生劳动行为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创造出经济效益。人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者,又是科学的载体,没有人的劳动就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所以必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把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的调动起立,企业才会有兴旺发达、蒸蒸日上的强大动力。

企业的生命在于市场,市场的生命在于品牌,品牌的生命在于质量和服务,这是我们准能公司的生命观点。市场、品牌的活力关键在于人,凝聚人心就显得极为重要,这就要求公司上下,正气上升,各种歪风邪气必须得以有效遏制;“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逐步深入人心;团结、创新、廉洁、务实的领导工作作风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和信任;职工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情绪高涨,人气旺盛,将公司领导集体的意图很快转变为职工群众的实际行动,逐步把以人为本的管理形成以追求共同的高效价值观为准则,以提高职工素质的自主管理为导向,以改善内部竞争机制、增加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以全方位不断优化管理,追求完善为标志的企业文化模型,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增加巨大的向心力,为“用准格尔绿色煤炭,还世界碧水蓝天”的品牌效应注入集体的心血和精华。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目标应坚持“优、创、快、多、省”。

优是管理的目标,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普遍愿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管理的活力所在,不循规守旧,要保持旺盛的活力;快是管理在时间上的定性要求,快决策、快实施、快周转、快节奏,向时间要效益;多是管理在空间上要求,他是在优的前提下,人才要多、产品要多、好人好事要多、利润多;省是节约管理成本,控制费用支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避免浪费。

管理的环境应当“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信任人和不整人”。

尊重人是人本管理的前提,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础;理解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内心世界相互交融的情感表露;关怀人不仅仅是口头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但需要一定的物质,还需要精

神情感的真诚关怀;信任人是管理的力量源泉:不整人是有能力者的表现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

“以人为本”管理的手段应坚持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严格化和经常化。

制度化是管理的手段,是管理者意志的体现;科学化是管理手段的发展方向;标准化是管理手段的高级形式,是管理的细化和深化;严格化是管理手段执行的前提;经常化是管理手段在时间上的延续。

纵观现代企业管理思潮及其实践的演进历程和近代经济的发展的历史,从以机器为本、以技术为本、以资产为本到以人为本,“人先于利润”是管理思想的根本。让我们“以人为根本”,励精图治,创准格尔辉煌明天;群策群力,绘准格尔腾飞蓝图。追求卓越、追求创新,推进“二次创业”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把我们的企业建成中国第一、世界一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