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农机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

来源:化拓教育网
浅析农机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 王付华 浅析农机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 王付华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摘要:单片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业控制水平,集成化、人性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当前科技发展的趋势。农机汽车由于其使用范围 的特殊性,在汽车尾灯设计上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所研究的农机汽车尾灯控制电路就是由单片机控制,实时时钟芯片记时,配合 外部掉电存储VA.x,Z显示电路,共同设计出了这种小型的智能电子产品。并对农机汽车危险报警闪光灯电路进行了优化设计,保证在 电源总开关断开的前提下,依然能够打开报警闪光灯。 关键词:农机汽车;尾灯电路;单片机;危险报警 中图分类号:TP319 1系统概述 本文所设计的农机汽车尾灯控制电路,其核心是AT89S52 单片机。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类型的微处理器,但AT89S52 单片机依然在电路自动调节以及掉电保护等功能控制方面有着 非常大的优势。本系统所设计的人机交换功能实现起来非常方 便,只需要通过4个按键就可以I rON完成控制操作。电路需要 一个正5V的稳压电源来提供动力,通过系统安装的软件来控 制其运行可靠性,而且这种小型智能电子产品软硬件设计较为 简单,能够满足长时间稳定运行的要求。农机汽车尾灯控制电 路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农机汽车尾灯控制电路系统框图 2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农机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 AT89S52单片机自带了8K字节的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 存储器,是一种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这种单 片机的只读存储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反复擦除千余次。 本文设计电路所使用的AT89S52单片机集成了多功能8位 CPU以及闪烁存储器,这种高效微控制器现在广泛使用在嵌人 式控制系统当中,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设计 制造成本。之所以考虑使用单片机来作为电路核心,是为了实 现更大的集成化,减少外接芯片的使用。图2给出了农机汽车 尾灯控制电路设计原理图。 矮 图2农机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原理图 3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系统硬件部分大致可以分为3部分:逻辑开关控制器、 ATS89S52、数字数据传输。这3个部分分别构成信号识别电路、 信号控制电路、数据传输电路等几个模块,作为系统的核心部 分单片机,可以根据信号识别电路给出的控制信号,来输出相 应的控制信号,通过数据传输电路实现灯阵的有序变化。系统 主要电路构造如表1所示。 表1系统主要电路构造 开关控 由5个开关组成,分别是左j 、 U 、 l 且、l^l IJ I J 、 复位等 单片机 AT89S52芯片有4O个引脚, 其中所用到的引脚有19 灯阵 妻 R ,一代表左侧的3个指示灯, T、T ,l、士七 仁w^ 。I /音 文献标识码:A 4农机汽车危险报警闪光灯设计 GB7258中针对机动车信号装置给出了非常明确地规定, 要求危险报警闪光灯操纵装置应不受电源总开关的控制。在国 家质检总局的抽检报告中,农机汽车抽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就是照明信号装置或者报警闪光灯不合格。很多农机汽车牌 照灯采用的是封闭式灯体作为牌照照明使用,这与GB7258中 所要求的牌照灯必须是白光有效照明相违背,而且很多农用 车后牌照灯与后位灯共用一个光源,这种设计直接导致牌照照 明效果差,属于结构设计上的不足。针对于危险报警闪光灯, GB7258中也明确规定,要有专门的控制开关来负责危险报警 闪光灯,线路上的所有信号灯在危险情况下能够同时闪烁,而 且能够在电源无法启动的情况下正常运行。 正确的闪光灯连接线路如图3所示,应该是将转向灯负极 直接与蓄电池的负极相连接,不需要电源总开关直接提供电能。 同时,利用闪光继电器对报警灯进行连动控制,保证在电源总 开关断开的前提下,依然能够打开报警闪光灯。 LE 图3农机汽车危险报警闪光灯电路 5农机汽车电路数字数据传输分析 配线方式是数据传输过程是否通畅高效的关键,然而配线 设计又需要重点关注数据流这一因素。使用并行或者串行模式 均可以在链路上传输二进制数据,其中对于并行模式而言,1 个时钟脉冲到达时,会有多个比特同时发送出去;而对于串行 模式而言,1个时钟脉冲只能发送出去1个比特。串行传输模 式又可以分为2个子类,即如图4所示同步和异步方式。 图4数据传输方式 常鳘 c ’ 姒 旧 嚣 …日’ ‘ …l H  l工,uu 0 (下转第62页) AGR1CULTURE AND TECHNOL0GY 39 农业与技术第33卷第12期2013年12月 对照国内各方面研究来看,改变刀片夹角(即同一纵垂面内刀 幅、高速、深耕方向发展;单一的旋耕作业不能更好地利用农 业资源,同时还会增加拖拉机进地的次数,因此应朝着旋耕机 片的个数)的宗旨就是在降低功率消耗的同时保证作业质量。 旋耕刀的回转半径(可以是刀片的长度,也可以是刀轴的 联合作业方向发展,已经实现的灭茬和旋耕相结合,另外还有 直径)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在田间作业时表现为耕深。 深松和旋耕相结合、旋耕与播种相结合等等,但这需在解决动 国内的研究者采用弯形刀片、凿形刀片和直角刀片进行田间试 力合理匹配的前提下进行;现有旋耕机的传动部件的参数还需 验,试验结果表明,旋耕机田间作业的功率消耗与耕作深度间 要进一步优化,以便获得更好的作业性能。另外,随着科学技 存在线性关系,并且回归分析的直线通过坐标原点。当切土节 距为定值时,旋耕机的比功耗(切削单位体积的土壤所消耗的 能量)随耕深的增加而下降。但在轻质土壤中作业时,与深度 的关系不明显。除此之外,相关的研究还有潜土式深耕旋耕机、 反转旋耕机【9]。其研究目的是:在低功耗的前提下,提高作业 质量,加大旋耕刀的耕作深度。对于潜土式深耕旋耕机,国内 的研究也是从旋耕机最基本的结构特点入手,通过设置和选定 些实验参数进行试验,所得的试验结果通过能量法、单元法 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试验结果表明,进行深耕 时功率消耗是首要克服的问题,另外,深耕一般需要不同的机 具进行配套联合作业,以达到增产节能的目的[101 ̄ 幅宽既是一个结构参数,同时也是一个评价指标。其对旋 耕机功率消耗的影响作用显而易见,幅宽增加,旋耕机功率消 耗增大。旋耕机的工作幅宽应根据配套拖拉机功率的大小、旋 耕比能耗(旋耕比阻,即旋耕单位体积土壤所消耗的能量)、 耕深要求来共同确定。除上述问题外,还需要考虑旋耕机的工 作幅宽与牵引拖拉机的匹配问题。确定采取何种配置方式(正 配置、偏配置)[11]0与通常旋耕机幅宽研究不同的是,江苏大 学进行了刀轴斜置式旋耕机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进展。 刀轴斜置式旋耕机的最大特点就是刀轴所在直线方向不再与机 具前进方向垂直,而是成一定角度,且角度可以人为的有级调 节,调节值从0。到30。成等差数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斜 置式旋耕机作业时,刀片所受的垂直水平分力随斜置角度的增 大先减小后增大,轴向分力则随斜置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刀 片所受的水平分力随斜置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整个旋耕机的比 功耗随机具前进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刀轴转速的增大而增大, 随斜置角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12]0 刀轴转速过快,功率消耗大;刀片数增多,相邻刀片夹角 减小(切土节距减小),容易堵土和缠草;机组前进速度过慢, 生产效率低;耕作幅宽过大,作业质量差等等[13.14.15]。 3旋耕机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影响旋耕机田间作业性能的因素很多,发动机状况、旋耕 机技术状态恶化等不利因素,上述的结构特点都会造成影响。 因此设计并生产出低功耗、高质量的旋耕机一直是研究者和广 大农民们的心声。 今后的旋耕机发展方向应当是大幅宽、高速型、深耕旋耕 机,现有的旋耕机多数在低速状态下进行田间工作,且工作幅 宽和耕作深度都很有限,为了提高作业效率,旋耕机应朝着大 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农机具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耐用、 抗磨损,不易损坏,这将是今后旋耕机研究的一个重点,也会 是更多农机具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理,霍春明.我国旋耕机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UI_现代化农业, 2004(10). [2]李明,杨淑玲.旋耕机作业质量不能达标的原因[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9(4). [3】毕晓伟.影响旋耕机作业质量和功耗的主要因素fJ1.农业机械, 2009(18). [4]李宝筏.农业机械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Jafar Habibi Asl,Surendra Singh.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otary tiller blades:Computer solution of mathematical relations[J].Soil&Tillage Research,106(2009):1—7. f6李明喜,陈功振.旋耕机刀轴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农业机械学 6]报,2002(05):131-133. [7]Satit Karoonboonyanan,Vilas M.Salokhe,Panadda Niranadumpong.Wear resistance of thermally sprayed rotary ifller blades.Wear 263(2007): 604—608. 『8]田华.影响旋耕机作业质量和功耗的主要因素叨.当代农机.2010(o5) 【9]丁为民,彭嵩植,王耀华.正、反转旋耕不同耕作性能的比较[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3):106—109. [10]夏晓东,吴崇友,张瑞林等.加大耕深型正转旋耕机研究设计初 探【J1.1999(1):69—72. 【11】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机械设计手册[M].中国农业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7. [12]孔令德,桑正中,王国林.斜置旋耕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 2000(2). [13]赵清志,郭晓云,刘明亮,魏天路.基于MATLAB的旋耕机功率 消耗仿真设计fJ].佳木斯大学学报,2011(6):854—856. [14】张曼丽,谢洪昌,赵世宏等.评价灭茬旋耕联合整地机作业质量 的指标及检测方法[J].现代化农业,2011(1O):42—43. 【15]李理,霍春明.提高旋耕机作业质量的几点建议[J].农机使用与维 修,2005(1):52—53. 作者简介:赵亚祥(1990一),男,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机械设计及制遣田耘(1964一),男, 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农业机械设计及制造、精准农业准备等。 (上接第39页) 5.1数据终端设备 整个通信系统中,数据终端设备是指所有能够作为二进制 数字数据源点或者终点的单元,譬如物理层上的终端、计算机、 传真机等,或者能够接受、发送、处理数据的设备。通常情况 下,数据终端设备彼此不直接通信,只是形成或者处理一些数 据。但是对于通信系统而言,数据的相互传输是重点,必须要 有相应的中间介质来完成这些工作。 5.2数据电路终结设备 对于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具体过程可以描述如下:数据终 端设备(DTE)向数据电路终结设备(DCE)发送信号数据, 在数据终结设备上对所发送的信号进行转换操作,以满足通信 网络传输链路对于数据类型要求;经转换后的信号经传输链路 62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传输至调制解调器,实际上通信网络中的调制解调器就是分布 并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终结设备(DCE)。 参考文献 …1白中英.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赵家松,严伟榆,张海涛.基于Multisim 10的汽车尾灯控制.电路 设计与仿真[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1,31(2):30—34. 作者简介:王付华(1968一),男,汉族,山东邹城人,本科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