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实验
一、目的要求:
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磺胺嘧啶银为应用烧伤创面的磺胺药,对绿脓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其特点是保持了磺胺嘧啶与硝酸银二者的抗菌作用。除用于治疗烧伤创面感染和控制感染外,还可使创面干燥,结痂,促进愈合。但磺胺嘧啶银成本较高,且易氧化变质,故制成磺胺嘧啶锌,以代替磺胺嘧啶银。其化学名分别为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银(SD-Ag)、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锌(SD-Zn),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NH2SO2NAgNNNH2NH2SO2NZnSO2NNNNN
磺胺嘧啶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或遇热易变质。 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磺胺嘧啶锌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
合成路线如下:
NH2NSO2NNH+NH3.H2OAgNO3NH2SO2NNNNNNNNN+H2ONH4NH2SO2NAgNH2SO2NNNNH4ZnSO4NH2NH2SO2NZnSO2N
1
三、实验方法
(一)磺胺嘧啶银的制备
取磺胺嘧啶5 g,置50 mL烧杯中,加入10% 氨水20 mL溶解。再称取AgNO3 3.4 g置50 mL烧杯中,加10 mL氨水溶解,搅拌下,将AgNO3-氨水溶液倾入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片刻析出白色沉淀,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无Ag+ 反应,得本品。干燥,计算收率。 (二)磺胺嘧啶锌的制备
取磺胺嘧啶5 g,置100 mL烧杯中,加入稀氨水(4 mL浓氨水加入25 mL水),如有不溶的磺胺嘧啶,再补加少量浓氨水(约1 mL左右)使磺胺嘧啶全溶。另称取硫酸锌3 g,溶于25 mL水中,在搅拌下倾入上述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搅拌片刻析出沉淀,继续搅拌5 min ,过滤,用蒸馏水洗至无硫酸根离子反应(用0.1 M氯化钡溶液检查),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三)结构确证
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注释:
合成磺胺嘧啶银时,所有仪器均需用蒸馏水洗净。 思考题:
1. SD-Ag及SD-Zn的合成为什么都要先作成铵盐? 2. 比较SD-Ag及SD-Zn的合成及临床应用方面的优缺点。
2
实验二 阿司匹林(Aspirin)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酯化反应和重结晶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2. 掌握阿司匹林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3. 了解阿司匹林中杂质的来源和鉴别。
二、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OCOCH3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OHCOOHCOOH+(CH3CO)2OH2SO4OCOCH3COOH+CH3COOH
在反应过程中,阿司匹林会自身缩合成聚合物。利用阿司匹林和碱反应生成水溶性钠盐的性质,可以将阿司匹林与其聚合物分离。
水杨酸是阿司匹林合成中的另一个主要副产物,可能是酰化反应不完全的原料,也可能是阿司匹林的水解产物。水杨酸可以通过最后的重结晶加以分离。
三、实验方法
3
(一)酯化
在100 mL圆底烧瓶(干燥)中,依次加入水杨酸4 g,醋酐10 mL,振摇使水杨酸溶解,后缓慢滴加浓硫酸10滴。在圆底烧瓶上装置球形冷凝管,置油浴加热,待浴温升至80~85℃时,维持在此温度反应20 min。将圆底烧瓶取下,自然冷却至室温,结晶形成后,将反应液倾入100 mL冷水中(附注1),搅拌至阿司匹林全部析出。抽滤,并用少量冰水洗涤,并尽量压紧抽干,得阿司匹林粗品。 (二)精制
将阿司匹林粗品放在150 mL烧杯中,加入饱和的碳酸氢钠(≥5%)水溶液50 mL(附注2)。搅拌至无气泡(CO2)产生为止。真空抽滤,除去不溶物并用少量水洗涤。将滤液置150 mL烧杯中,边搅拌边加入30 mL盐酸溶液(体积比浓盐酸:水=1:2)。将烧杯置冰水浴中冷却,抽滤并用冷水洗涤,压紧抽干,得阿司匹林粗品。
将所得阿司匹林放入25 mL锥形瓶中,加入少量乙酸乙酯(不超过15 mL),缓缓加热至固体溶解后,冰水浴或自然冷却至室温,阿司匹林渐渐析出,抽滤得阿司匹林精品。 (三)水杨酸限量检查
取两支干净试管,分别加入0.1 g水杨酸和阿司匹林精品。各加入1 mL乙醇使之溶解,然后分别向每支试管中加入几滴10% FeCl3溶液。盛水杨酸的试管中有红色或紫色出现,而盛阿司匹林精品的试管中应是无色的。 (四)结构确证
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附注
1. 一定要等结晶充分形成后才能加入。加水时会有放热现象,甚至会使溶液沸腾,产生醋酸蒸汽。水要慢慢加入,最好在通风橱中操作。
4
2. 碳酸氢钠水溶液加到阿司匹林中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注意分批少量地加入,边加边搅拌,防止气泡产生过多引起溶液外溢。 思考题:
1. 本反应可能发生那些副反应?产生哪些副产物?
2. 阿司匹林合成过程中,加入少量的浓硫酸其作用是什么?除硫酸外,可否用其它酸代替?
3. 药典中规定,成品阿司匹林要检测水杨酸的量,为什么? 4. 阿司匹林精制选择溶媒依据什么原理?为何滤液要自然冷却?
5
实验三 磺胺醋酰钠(Sulfacetamide Sodium)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 通过本实验,掌握如何通过控制pH、温度等反应条件达到纯化产品的目的。
2. 掌握乙酰化反应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磺胺醋酰钠用于治疗结膜炎、沙眼及其它眼部感染。磺胺醋酰钠化学名为N-[(4-氨基苯基)-磺酰基]-乙酰胺钠水合物,化学结构式为:
NH2.H2O
磺胺醋酰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丙酮。
合成路线如下:
NH2NH2SO2NCOCH3Na+(CH3CO)2OSO2NH2NaOHpH12-13SO2NCOCH3NaHClpH4-5NH2NH2NaOHpH7-8SO2NCOCH3NaSO2NHCOCH3
6
三、实验方法
(一)磺胺醋酰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及温度计的100 mL三颈瓶中,加入磺胺17.2 g,22.5%氢氧化钠22 mL,开动搅拌,于水浴上加热至50℃左右。待物料溶解后,滴加醋酐3.6 mL,5 min后滴加77% 氢氧化钠2.5 mL,随后每间隔5 min交替加醋酐及77%氢氧化钠溶液,每次2 mL。加料期间反应温度维持在50~55℃,pH 12~13,加料完毕继续保持此温度反应30 min。反应完毕,停止搅拌,将反应液转入100 mL烧杯中,加水20 mL稀释,用浓盐酸(36%)调至pH 7,于冷水浴中放置1 h,冷却析出固体后,抽滤除去不溶物,并用适量冰水洗涤,滤液用浓盐酸调至pH 4~5,析出沉淀,滤取固体,抽紧压干,得白色粉末。
用3倍量(3 mL / g)10% 盐酸溶解得到的白色粉末,放置30 min并不时搅拌,尽量使单乙酰物成盐酸盐溶解,抽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加少量活性炭室温脱色10 min,抽滤。滤液用40% 氢氧化钠调至pH 5,析出磺胺醋酰,抽滤,压干。干燥,测熔点(mp.179~184℃)。若产品不合格,可用热水(1:5)精制。 (二)磺胺醋酰钠的制备
将磺胺醋酰置于50 mL烧杯中,加热至90℃,滴加计算量的20%氢氧化钠至固体恰好溶解,放冷,析出结晶,抽滤、压干,干燥,计算收率。 (三)结构确证
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注释:
1. 在反应过程中交替加料很重要,以使反应液始终保持一定的pH值(pH 12~13)。滴加时用玻璃吸管加入,滴加速度以逐滴滴下为宜。
7
2. 按实验步骤严格控制每步反应的pH值,以利于除去杂质。 NH2NH2 +(CH3CO)2ONaOHpH12-13+ SO2NH2SO2NHNa NH2 SO2NH2
NH2NHCOCH3+SO2NCOCH3SO2NCOCH3NaNaHClpH7NH2NHCOCH3SO2NCOCH3SO2NCOCH3NaNaHClpH4-5NH2NHCOCH3SO2NHCOCH3SO2NHCOCH310%HClpH<1NH2.HClNHCOCH3SO2NHCOCH3SO2NHCOCH340%NaOHpH5NH2SO2NHCOCH38
3. 将磺胺醋酰制成钠盐时,应严格控制20% NaOH溶液的用量,按计算量滴加。
NH2+NaOHSO2NHCOCH321412.540XNH2+H2OSO2NCOCH3NaX=2.3 g
由计算可知需2.3 g NaOH,即滴加20% NaOH 11.5 mL便可。因磺胺醋酰钠水溶性大,由磺胺醋酰制备其钠盐时若20% NaOH的量多于计算量,则损失很大。必要时可加少量丙酮,以使磺胺醋酰钠析出。 思考题:
1. 酰化液处理的过程中,pH 7时析出的固体是什么?pH 5时析出的固体是什么?10% 盐酸中的不溶物是什么?
2. 反应碱性过强其结果磺胺较多,磺胺醋酰次之,双乙酰物较少;碱性过弱其结果双乙酰物较多,磺胺醋酰次之,磺胺较少,为什么?
9
214:40=12.5:X实验四 扑热息痛(Paracetamol)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掌握扑热息痛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掌握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选择。
3.掌握酰化反应的原理和酰化剂的选择。
二 、实验原理
扑热息痛,又称醋氨酚(Acetaminophen),系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痛经等。化学名 N-(4-羟基苯基)-乙酰胺,[N-(4-Hydroxyphenyl)-acetamide],化学结构为:
HONHOCH3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热水或乙醇,溶于丙酮,略溶于水。
扑热息痛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经铁粉还原反应得对氨基苯酚,再经醋酐酰化反应制得。
HONO2FeNH4ClOH+CH3COOHHONH2HONH2+(CH3CO)2OH3COCHN三、实验方法
(一)对氨基苯酚的制备(还原)
药品:对硝基苯酚21 g(0.15mol);氯化铵5 g ;铁粉30 g。 操作步骤:
10
(1)在装有回流冷凝管的100 mL三颈瓶中加入21 g对硝基苯酚、5 g氯化铵和3 g铁粉,再向烧瓶中加入50 ml水,搅拌下加热回流3小时(加热必须非常慢,否则易暴沸)。
(2)趁热抽滤。滤渣用少量沸水洗涤2次,滤液冷却至近室温时,用冰水浴冷却。
(3)滤出固体,干燥称重,确定收率,产物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二)对乙酰氨基苯酚(扑热息痛)的制备
药品:乙酸酐14 ml(约15 g,0.15 mol);对氨基苯酚(自制)14 g(0.127 mol)。
操作步骤:
(1)取对氨基苯酚14 g 和10 ml水放于50 ml圆底烧瓶中,摇匀成悬浮液后,再加入14 ml乙酐,用力摇匀。
(2)加热回流,使固体完全溶解后,再继续回流10分钟。 (3)冷却结晶,过滤,水洗,干燥,确定收率。mp. 168℃~172℃
四、预习
1.用醋酐做酰化试剂与醋酸做酰化试剂的区别?反应中有什么副反应发生?
2.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选择。 3.预习操作过程。
五、思考题
l.硝基化合物还原成胺有哪些方法,比较各方法的优缺? 2.本实验除乙酐外,还可用何种物质作为酰化试剂?
3.为什么本实验主要得到氨基的酰化产物而非羟基的酰化产物?
11
实验五 扑炎痛(Benorylate)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 通过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了解氯化试剂的选择及操作中的 注意事项。
2. 通过本实验了解拼合原理在化学结构修饰方面的应用。 3. 通过本实验了解Schotten-Baumann酯化反应原理。
二、实验原理
扑炎痛为一种新型解热镇痛抗炎药,是由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经拼合原理制成,它既保留了原药的解热镇痛功能,又减小了原药的毒副作用,并有协同作用。适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感冒发烧,头痛及神经痛等。扑炎痛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乙酰胺基苯酯,化学结构式为:
OCOCH3COONHCOCH
扑炎痛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mp.174~178℃,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氯仿、丙酮。
合成路线如下:
COOHOCOCH3OHNaOHNHCOCH3COClOCOCH3ONa+SOCl2NCOClOCOCH3ONa+HCl+SO2NHCOCH3OCOCH3COONHCOCH+NHCOCH3
12
三、实验方法
(一)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
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吡啶2滴,阿司匹林10 g,氯化亚砜5.5 mL,迅速按上球形冷凝器(顶端附有氯化钙干燥管,干燥管连有导气管,导气管另一端通到水池下水口)。置油浴上慢慢加热至70℃(约10~15 min),维持油浴温度在70±2℃反应70 min,冷却,加入无水丙酮10 mL,将反应液倾入干燥的100 mL滴液漏斗中,混匀,密闭备用。
(二)扑炎痛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棒及温度计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扑热息痛10 g,水50 mL。冰水浴冷至10℃左右,在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3.6 g加20 mL水配成,用滴管滴加)。滴加完毕,在8~12℃之间,在强烈搅拌下,慢慢滴加上次实验制得的乙酰水杨酰氯丙酮溶液(在20 min左右滴完)。滴加完毕,调至pH≥10,控制温度在8~12℃之间继续搅拌反应60 min,抽滤,水洗至中性,得粗品,计算收率。。 (三)精制
取粗品5 g置于装有球形冷凝器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10倍量(w/v)95% 乙醇,在水浴上加热溶解。稍冷,加活性碳脱色(活性碳用量视粗品颜色而定),加热回流30 min,趁热抽滤(布氏漏斗、抽滤瓶应预热)。将滤液趁热转移至烧杯中,自然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抽滤,压干;用少量乙醇洗涤两次(母液回收),压干,干燥,测熔点,计算收率。 (四)结构确证
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13
注释:
1. 二氯亚砜是由羧酸制备酰氯最常用的氯化试剂,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沸点低,生成的副产物均为挥发性气体,故所得酰氯产品易于纯化。二氯亚砜遇水可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氯化氢,因此所用仪器均需干燥;加热时不能用水浴。反应用阿司匹林需在60℃干燥4 h。吡啶作为催化剂,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影响产品的质量。制得的酰氯不应久置。
2. 扑炎痛制备采用Schotten-Baumann方法酯化,即乙酰水杨酰氯与对乙酰氨基酚钠缩合酯化。由于扑热息痛酚羟基与苯环共轭,加之苯环上又有吸电子的乙酰胺基,因此酚羟基上电子云密度较低,亲核反应性较弱;成盐后酚羟基氧原子电子云密度增高,有利于亲核反应;此外,酚钠成酯,还可避免生成氯化氢,使生成的酯键水解。
思考题:
1. 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操作上应注意哪些事项?
2. 扑炎痛的制备,为什么采用先制备对乙酰胺基酚钠,再与乙酰水杨酰氯进行酯化,而不直接酯化?
3. 通过本实验说明酯化反应在结构修饰上的意义。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