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
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
作者:王飞琴
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第02期
随着课改的深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从二年级下学期就编入了略读课文,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略读课文在语文课本中的比例也在加大,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已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略读课文数量增多,略读课文的教学逐渐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叶圣陶先生这样告诫过我们:“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我们如何才能让略读课文真正为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服务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给略读课文定位的: 一、学习兴趣的培育室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略读课文,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主人的幸福与快乐,以此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略读语文教学中,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将班级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然后小组推荐一名小老师进行全班授课,并评选出“最佳老师” “最佳学生”和“最佳备课组”。其实,这项学习任务比预习课文困难得多,但是学生们兴趣高涨,备课积极主动。在备课的过程中他们都很在意自己的导语、过渡语是否优美通顺,而且思考着怎样才能讲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比如《松鼠》一文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读文章之后,从文中节选相应的片段以《我是一只 的松鼠》为题进行一次模仿秀。在表演时,学生可以自主地辅以动作或是给自己装扮一番。
二、阅读能力的练兵场
吴忠豪先生曾说过:“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而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略读课文应该是学生运用所学阅读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良好范例,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情况。阅读活动的设计也和精读课的讲析不同,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我们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自读时间,充分地进行阅读理解的实践。
人教版六(下)第一单元在《桃花心木》后面编排了一篇与之类似的略读文章《顶碗少年》。学生在学习了前一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这篇略读课文,对于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该是十分容易理解的。而且文章语言浅显易懂,学生自学难度不大。因此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阅读练习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组织全班交流。 在阅读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几道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3.那是一场什么样的演出?作者为什么每每想起总会激动?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词语与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而且也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许多学生面对阅读题目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手。因为他们虽然在阅读课文的学习中获得了一些阅读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实践机会很少,无法转化成一种能力。如果我们经常进行这样的模拟“实战”,学生获得的阅读方法就会慢慢升华,从而转变为自身的一种阅读能力,当他们再面对阅读理解题时,也就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 三、作文水平的引路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模仿应属他们最好的写作方法。叶圣陶曾说:“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所以,在略读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语言特色,让略读课文成为学生习作的模板,为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该单元的习作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写《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因此,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1.学生自读文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谁) (什么情况下) (干什么或怎么了)
2.交流,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找出文中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语句并进行交流。
4.在你的身边哪个人很令你敬佩?他的哪种品质令你敬佩?请你模仿文中的这几处写法(动作、语言)对他进行一段描写。
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训练,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还学会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式,对学生的写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既实现了教学目标,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快乐,更多的是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比如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口语的表达能力、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等等,这样一来,他们在略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并不比学习精读课文少。
总之,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对不容忽视!只要我们着眼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凸显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略读课文必然也会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