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红色地标宣传片文案
江城武汉,华夏腹心,九省通衢。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它总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无数共产党人在这里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印迹。本集我们将聚焦1921年到1927年的武汉,带领大家走进中共五大旧址陈谭秋纪念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打卡红色地标,赓续英雄记忆。 01
1920年8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帮助下,董必武、陈潭秋、张国恩、刘伯垂、包惠僧、郑凯卿、赵子健等人以律师事务所为招牌进行掩护,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
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的第二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董必武、陈潭秋等共产党人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在武汉地区得到进一步传播,成为进步知识青年中的主流思想。
02
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仅在两个地方设过办公地,一个是上海,一个是武汉。
1927年中共中央机关迁到武汉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等多个机关的办公地点都设立在武汉,武汉也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中枢要地。
中共中央在武汉期间,正是大革命由高潮转向失败的风云剧变时期,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维护革命统一战线的斗争中,积累了经验,也获
得了教训,各部门在武汉期间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03
1927年,正是湖北、湖南地区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之际,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身兼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和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的毛泽东意识到革命急需一大批领导农运的干部,于是向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的国民党省党部建议:在武昌合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一举动得到国共两党的广泛赞同,国共两党共同筹备主办了这所学校,定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04
武汉这座城市,与毛泽东的革命生涯紧紧相连。《菩萨蛮·黄鹤楼》是毛泽东于1927年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1927年春天,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而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内部的领导层却仍然执行着妥协退让的政策。
毛泽东与杨开慧同登武昌蛇山,不禁诗兴涌动,吟出了这首《菩萨蛮·黄鹤楼》。这首词是毛泽东对于所处时代的远大抱负和热切期待,也是他对于革命前途的深思忧虑。
他凭借自身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信念,以及敏锐长远的政治眼光,使1927年晦暗的冬天成为中国共产党把握时局的重要转折点,中国革命也将从这里走向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