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心得
转眼2001年公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公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已过去一二十年,新世纪的课程改革坚持了正确的方向,表达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新时期的根底教育质量,影响了一代人。但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的升级,以及学校育人宗旨的进一步优化,外加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们学习方法和生活方法的不断变迁,青年少面临的成长环境也发生深刻变化,必定使得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理念,依据“有理想、有本事、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组织专家历经三年多的时间,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2011年版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并于今年4月21日正式公布了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02
新变化出现
(易经)中如此表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新课标总体上有以下重大变化:第—、加强了课程育人导向,站在课程育人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育人方法改革,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加强实践性要求。以学习为中心,不仅包含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问题,还包含怎么教、怎么学的过程方法问题,以及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目的价值问题,甚至还有教的什么样、学得什么样的结果水平问题。这种复合型的课程内容观,更利于从学科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突出习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价值,打破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知识技能训练魔咒,克服高分、低能、价值观缺失等乱象。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亲历实践、探究、体
验、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学习过程,逐渐开展核心素养;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绩的具体表现特征,为教材的编制、教学的实践、过程的评价提供了依据。新课标在学生开展质量评价中,强调包含学生品德开展、学业开展、身心开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并以此树立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行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推动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加强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第四、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和初高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容,表达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由此可见,此次课程改革力度之强、广度之大,必定会引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涉及面的“更新换代〞。而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事、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需要教师层面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
笔者注意到尤其关注的是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绩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它的制定让曾经的“三维〞模糊达成,完成了到“五个核心素养〞的准确刻画!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层次,综合评定学生面对真实情境,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行和关键能力,由此表达核心素养的开展水平和课程目标的完成程度。
虽然以7—9年级的学习为一个学段,但也可以通过一课来衡量学业质量达成水平,下面以统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美国的)为例:
1.学生了解美国战挣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能够运用年代尺或时间轴,掌握识读(美国战挣形势图)的根本方法,将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置于正确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时空观念〕
2.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材和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可信史料,通过研读(宣言),培养史料实证意识,体会其包含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了解美国1787年的内容,学会分析其对美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形成历史解释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学生通过对战挣意义和对华盛顿的评价,了解历史开展过程中的因果联系,提高学生客观辩证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简要说明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进一步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是历史开展的趋势。〔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学生通过了解华盛顿为美国战挣和国家制度建设作出的重大奉献,感受以他为代表的北美人民为争取和自由而斗争的精神,塑造坚强、果敢、永不言败的性格,联系中国近代史,培养爱党爱国情怀。〔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业质量水平的达成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重点关注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必须辞别过去单一的期末纸笔考试评价,才能从源头上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03
新路程开始
新课标的落地,新变化的出现,必定要求有一条新的课程实施之路。那就是: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教学和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助于核心素养形成和开展的教学过程;采纳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学方法方法;落实准确推断学生素养达成度的教学评价。一句话总结:一切的一切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开展,前提是教师综合素养的大大提升,因此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第—、加强课程教学、学习科学、测量评价等相关理论的学习,关注国内外历史教育改革开展趋势,让教师懂得“眼望高处,脚行低处〞,一点一滴累积,最终“微光之汇,乃成星河〞;第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水平,聚焦实际问题,铲除“假大空〞的高端理论培训,通过常规校本教研和地域主题教研进行系统、深刻的研究,让教师有获得感、亲切感;第三、倡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种手段进行参与式、体验式教研,提升教
师参与的实际效果,最重要的是扫除教师内心抵触情绪,用最实在、最有效的教研活动如通过案例解析、现场诊断示范、研讨与总结反思等来切实援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第四、力行精准化、个性化、度教研,让教学智慧的传递从模糊的“经验化〞到准确的“数目字〞,让“一言堂式交流〞成为“大家言式互动〞,让教研活动由行政命令式的教条变为大家趋之假设鹜式的福利。
围绕核心素养,开展实证研究必将是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让我们重温叶澜教授对教育二字的定义:“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一路平和喜悦,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