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梳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

梳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

来源:化拓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9期 2008年9月 高分子学报 No.9 Sep.,2008 ACTA POLYMERICA SINICA 梳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 王书会 颜红侠 马晓燕“ 黄 韵 张启路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西安 710072) 摘 要 用自制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马来酸酐的共聚物P(MMA—CO—MAh)为反应物,聚乙二醇单甲醚 (PEGME)为接枝单体,合成了梳状P(MMA—CO—MAh)共聚物多缩乙二醇酯(P(MMA—CO—MAh)一g—MPEG).采用傅 立叶红外光谱(b3"IR)、核磁共振(NMR)”C谱、 H谱以及H,C—COSP谱对所合成的梳状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热 失重分析(TGA)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对所合成的共聚物的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丌IR及NMR结果表明, 聚乙二醇单甲醚通过酯化反应接枝到P(MMA—CO—MAh)共聚物上,形成以MMA/MAh共聚物为主链,聚乙二醇 单甲醚为侧链的梳状共聚物,其在马来酸酐上的接枝率大约为20%;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梳状共聚 物热分解温度与共聚物P(MMA—CO—MAh)的分解温度相差不大,接枝后的梳状共聚物也具有高的热稳定性,起 始热分解温度在325.9℃左右,且该梳状共聚物具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一个是由于侧链的玻璃化转变引起 的,温度为32℃左右;一个是主链的玻璃化转变引起的,温度为120℃左右.在主链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侧链 是可以移动的,有利于电活性物质和离子等在聚合物基体中的扩散和迁移. 关键词P(MMA—CO—MAh),梳状P(MMA—CO—MAh)一g—PEGME共聚物,聚乙二醇单甲醚 梳状聚合物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聚合物材料, 可以通过接枝在共聚物的侧链上引入具有特殊性 交联、接枝以及添加纳米粒子对其基体进行改 性 .其中,将MMA与另外一种单体共聚,是提 高PMMA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综合性能的有效方 能的官能团或聚合物链段,得到具有特殊性能的 梳状聚合物,因此,广大研究工作者将梳状聚合物 用在电池中的聚合物电解质、分散体系或乳液体 系的稳定剂、抗静电物质、药物载体等领域的研究 上. 法之一.我们在前期制备的以共聚物P(MMA—CO— MAh)为基体的GPE,相对于纯PMMA凝胶电解质 体系 ,热稳定性和成膜性能均得到提高,但其高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得共聚型GPE的电导率较 纯PMMA凝胶体系低.根据文献报道发现在马来 酸酐/乙烯基共聚物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马来酸酐/乙烯基 甲醚交替共聚物、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上上引入 聚乙二醇单甲醚(PEGME),形成梳状共聚物,由于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合成树脂、油漆涂 料、胶粘剂工业和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料.以 其为单体的聚合物(PMMA)制品具有良好的透气 性、防水性和耐侯性,除用在高层建筑和交通工具 的安全玻璃外,在照明器材、光学仪器、光纤维等 高科技产品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近年来,研究发 现PMMA作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基体材料,由于 与增塑剂具有好的相容性,能够包容较多的液体 梳状共聚物上存在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链段,这 个低温的玻璃化转变,有利于提高聚合物电解质 的离子电导率 .基于此,利用分子设计理论, 电解质,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且PMMA系列凝 胶电解质(GPE)对锂电极有较好的界面稳定性, 与金属锂电极的界面阻抗低 ’ ,因此在此领域得 到广泛的研究.但是,PMMA类GPE中较多的增塑 剂使其机械强度降低、且热稳定性较差、Li 离子 迁移数偏低(正离子迁移数一般不超过0.5)、难 以与电极充分接触 ,影响了其进一步应用.目 设计在侧链上引入柔性低聚物,合成一种以MMA 和MAh共聚物为主链,以聚乙二醇单甲醚为侧链 的新型梳状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共聚物多 缩乙二醇酯聚合物(P(MMA.CO.MAh)一g.PEGME, 这种梳状聚合物合成目前在国内外鲜见报道.另 外,此类梳状聚合物电解质中,PEGME结构中的 一cH,CH,O一基团的聚合度以及PEGME在马来 前,对PMMA类GPE的改性主要通过共混、共聚、 酸酐/乙烯基共聚物上的接枝率对梳状聚合物的 *2007—11-27收稿,2008.叭.15修稿;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2005B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20674062)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才支持计划(项目号NCET.06—0880)资助项目;**通讯联系人,E-mail:m—xlao—yana@nwpu.edu.en;hongxiayan@nwpu.edu.en 88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期 王书会等:梳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881 性能影响较大,这种影响可以反应到聚合物电解 质的性能上.为此,在我们前期合成的甲基丙烯酸 甲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上,通过两步酯化反应,引 入聚合度为7、分子量为350的PEGME,并采用傅 立叶红外光谱( IR)、核磁共振(MNR)的”c谱以 及H,C.COSP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研 究了该梳状聚合物的物理性能,通过分析核磁共 振的普通”C.NMR谱结合DVFE.135。,以及H,c. COSP谱可以得到梳状共聚物中各个的碳原子的 化学位移 ,还可以通过 C.NMR中C原子特征峰 的峰面积计算出乙烯氧基基团在马来酸酐基团上 的接枝率.这种树状聚合物结构的详细表征可为 下一步研究聚合物结构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性能 的关系奠定基础. 1 实验部分 1.1试剂与仪器 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共聚物(P(MMA. CO.MAh)),M =6.675×10 ,MMA:MAh的摩尔比 为8:1;聚乙二醇单甲醚(CH,(OCH2CH2),OH),平 均分子量为350,工业品;硫酸二甲酯,分析纯,北 京化学试剂公司;对甲苯磺酸,上海山浦化工有限 公司,干燥后使用;丁酮,分析纯。天津市富宇精细 化工有限公司,用前经0.5 nm分子筛去水处理; 甲醇,分析纯,天津市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用 前经0.5 nm分子筛去水处理;甲苯,分析纯,天津 市津北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用前经0.5 nm分子筛 去水处理;石油醚,分析纯,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 公司. FTIR分析采用WQR.31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谱仪(KBr压片)(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测试前 先对仪器进行本地扫描校正;”C.NMR、 H.NMR和 H,C.COSP测试采用DMSO作溶剂,AV500核磁共 振波谱仪(德国Bruker公司),在温度为298 K下 测定;TGA测定采用Q600型热失重分析仪(TGA) (美国TA公司),升温速率10 K/rain,温度范围为 室温一550℃,氮气气氛;DSC测试采用Ql000型 差示扫描量热仪(美国TA公司),扫描速度10 K/min,温度范围为一50~200℃,氮气气氛. 1.2梳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 的合成 梳状P(MMA.CO—MAh).g.PEGME聚合物的制 备过程包含两步酯化反应,首先以摩尔比为1:2 称取反应单体P(MMA.CO—MAh)和PEGME,加入一 定量的丁酮溶解,然后加入微量对甲基苯磺酸催 化剂,混合后置于三口反应瓶中,氮气保护下,在 80cc下恒温搅拌反应24 h.当反应结束后,采用减 压蒸馏的方法将反应溶剂丁酮全部蒸馏出来,加 入300倍过量的甲醇,微量硫酸二甲酯催化剂,氮 气保护下,在60℃下恒温搅拌反应24 h.当反应 结束后,脱去甲醇即得到粗产物.采用丁酮为溶 剂,甲苯为沉淀剂对粗产品重沉淀,一般需要反复 溶解重沉淀3次,即可得到白色橡胶状梳状 P(MMA—CO—MAh)一g—PEGME共聚物,将其在室温下 干燥至恒重,最后将所得产物分别用石油醚和 80℃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在40 ̄C真空烘箱中干燥 24 h后得到白色粉末状梳状共聚物. 2结果与讨论 2.1梳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 的合成 关于在马来酸酐/乙烯基共聚物上接枝 PEGME,已有研究工作者在此方面做了研究,由于 PEGME中掺杂有少量不易除去的二元醇,在反应 过程中,易发生交联形成凝胶,成为该反应的一个 难点.为了克服这个难点,采用不同的反应条件, 如不加任何溶剂和催化剂;用二甲基甲酰胺 (DMF)为溶剂,不加入催化剂;同时加入溶剂和催 化剂 ,合成此类梳状共聚物.虽然在上述的 的反应条件下都能得到以马来酸酐共聚物为主 链,PEGME为侧链的梳状聚合物,但比较这3种 反应条件,我们认为在加入溶剂的稀溶液中反应, 马来酸酐各分子链问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可以有 效避免凝胶的形成.因此,本文采用既加入溶剂又 加入催化剂的方法合成梳状P(MMA—CO.MAh)一 一 PEGME共聚物.丁酮是共聚物P(MMA—CO.MAh) 的良好溶剂,采用丁酮做反应介质,反应物溶解性 好,溶液澄清,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没有出现凝胶的 想象. 第一步酯化反应完毕后,减压抽去丁酮溶剂, 加入甲醇以除去第一步酯化反应后没有反应的羧 酸,生成酯类聚合物.第二步酯化反应后,得到的 梳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呈白色橡 胶状固体,具体合成路线见示意图1. 由于丁酮是梳状P(MMA.co-MAh).g.PEGME 共聚物的良溶剂,因此,在两步酯化反应结束后, 选用丁酮为溶剂,甲苯为沉淀剂对所得的粗产物 进行反复沉淀,一般需沉淀3次,得到白色橡胶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82 高 分 子 学 报 2008年 C—oCH  lH ‘C H, r ^\/ h P fMMA.CO—MAh1 C--OCH Dimethyl sulfate C--OCH  .—№H ‘ f 一一 一cHⅧ— l’I 60℃,24 hm眦一 H一 一 ff cHⅦf  主H O( CH2CH20)7CH3 OH  ’u cH 6f ,: ,CH 0、 CH C。HScheme 1 The synthesis process of P(MMA—co—MAh)一g—PEGME comb-like copolymer 固体,在常温下干燥后,将所得固体再分别用石油 醚和80cI=去离子水洗3次,在ll0℃的真空烘箱 物P(MMA—CO—MAh)上.另外1106 cm 附近没有 出现聚醚峰,1710 am 处没有出现没有反应完全 的一C00H的特征吸收峰,表明P(MMA.CO.MAh) 中干燥24 h后,得到白色粉末状P(MMA—CO— MAh)一g.PEGME梳状共聚物. 2.2梳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 的红外表征 聚乙二醇单甲醚和甲醇依次与共聚物 共聚物经过酯化反应后,其中的酸酐已经全部转 化为酯类产物,且经过纯化后,产物中已不存在聚 乙二醇单甲醚单体. 2.3梳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 P(MMA.CO—MAh)在溶液中发生两度酯化后,共聚 物P(MMA.CO.MAh)结构中的酸酐通过酯化反应 的NMR表征 为了进一步表征梳状P(MMA—CO—MAh).g. 生成酯类,在红外光谱上表现为酸酐的特征峰消 失.图1中曲线a为P(MMA.CO.MAh)共聚物的 FTIR谱图,曲线b为接枝后的梳状聚合物 P(MMA.CO.MAh).g—PEGME的FrIR谱图.可以看 出,接枝后马来酸酐的特征峰即1851 am 和1786 cm MPEG共聚物的结构,对其”C—NMR、 H—NMR以及 H,C—COSP光谱进行分析.图2为梳状P(MMA—CO. MAh).g—PEGME共聚物的”C.NMR谱图,其中曲线 a为DEPT.135。碳谱,曲线b为普通的去偶碳谱. 根据DEPT.135。原理,伯碳和叔碳的峰形向上,仲 处共聚物酸酐中C一0的吸收峰,950 cm 碳的峰形向下,季碳不出峰,结合共聚物的去偶碳 谱,得到最低场的信号( 170~178)为羰基中的 季碳,即共聚物中的c /C。/C 另外一个季碳出现 在 43~45,应为共聚物中的C ;最高场的 16 ~五元环状酐(0一C一0一C一0)的振动吸收峰全 部消失,表明酸酐已完全转化.1152 am 处出现 醚(C—O—C)的吸收峰,应该为接枝链段上的醚 的吸收峰,表明聚乙二醇单甲醚已经接枝到共聚 19为伯碳,即共聚物中的C . Fig.1 The FrIR spectra of polymer Fig.2 ‘ C-NMR spectra of P(MMA—co・MAh)-g— a)P(MMA—MAh)eopolymer;b)P(MMA—co—MAh)-g— PEGME eopolymer PEGME eopolymer in DMSO at 298 K a)DEPT.135。spectrum;b)Common spectru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期 王书会等:梳状P(MMA-CO-MAh)一g—PEGME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883 Fig.3 H,C-COSP spectrum of P(MMA—co—MAh)-g-PEGME copolymer in DMSO at 298 K 梳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中其 他碳原子的归属可以通过H,C.COSP得到指派, 125、128、129、137处应该为杂质甲苯中苯环上碳 原子的峰.另外,根据核磁谱图(图4),通过峰面 在H,C—COSP谱图中,相邻的H核和c核直接相 关.因此,通过H核的化学位移,在H,C.COSP谱 积与共振核数目成比例的原则,通过公式(1)可以 计算出梳状共聚物中MAh与PEGME链段的摩尔 图中可以得到与H直接相连的C核的化学位移. 首先,通过前期研究的共聚物P(MMA—CO.MAh)的 比大约为l:0.2,从而可以估计出PEGME在马来 酸酐上的接枝率大约为20%左右. A/ 14一Y :一H—NMR,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直接得到梳状 P(MMA.CO.MAh)一g-PEGME共聚物结构中的5种 氢的化学位移归属.H7/H。/H /H /H 为艿 3.3~ 3.8;H3/H4为 I|2.3~3.2;H。为 H 1.6~2.2;H5 X (1)、 式中, 为C 、C 特征峰的峰面积;A:为C C 特征峰的峰面积;X为MAh链段的摩尔分数;Y 为-6CH,CH,O) 链段的摩尔分数. 综合对梳状P(MMA.CO.MAh)一g—PEGME共聚 物的FHR和”C—NMR分析可知,合成的树状共聚 物为目标产物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共聚物 多缩乙二醇酯结构如示意图2所示. 2.4梳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 的TGA分析 作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基材的热塑性树脂, 为 0.8~1.5.图3为梳状P(MMA—CO—MAh).g. PEGME共聚物的H,C—COSP谱图,通过 H核和与 其直接相连的”c核关联起来,组成的二位谱图, 从氢核的化学位移我们得到与其直接相连的碳的 化学位移归属.C,/C /C。。为 c 51~53,C /C, 为 69~72,C3/C 为 c 57~59,C。为 c 53.6,C5 为 16~19. 必须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使其能在更宽的温 度范围内使用.前期合成的无规共聚物P(MMA. CO—MAh)相比PMMA,具有高的热稳定性,以共聚 L Scheme 2 Structural formula of comb—like copolymer( :Y 8:1) 物P(MMA.CO.MAh)为主链,通过酯化反应,在其 侧链上引入PEGME后,形成梳状P(MMA—CO— MAh)一g—PEGME共聚物后,通过分析比较接枝前 后的热失重分析(如图5),可以看出生成的梳状 P(MMA.CO.MAh).g.PEGME共聚物与共聚物 P(MMA—CO—MAh)相比,热稳定性变化不是很大, 通过上述分析,梳状P(MMA—CO—MAh)一g— PEGME共聚物中”C的化学位移指派如下(见图 4).C5为 c 16~19;C7/C9/C 3为 c 51~53.两种 一梳状共聚物的最大失重温度为357.69℃,说明裂 解产物在357.69℃失重率最大,与共聚物P (MMA.CO—MAh)最大失重温度349.17℃相比,梳 CH2,其中Cl1/Cl2为 c 69~72;Cl为 c 53.6.季 碳C6/C8/C10为 c 170~178;C2为 c 43~45; c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高 分 子 学 报 2008正 C7 c9cl3 C 11 c 2 C 12 c 一 0』一… . I●. i 180 170 160 150 140 13O l2O 11O 1O0 90 80 70 60 50 40 3O 2O 1O 墓 Fi gl 4。 C-NMR spectrum of P(MMA.CO.MAh)一g—PEGME copolymer in DMSO at 298 K 状共聚物P(MMA.CO.MAh)一g.PEGME在较高的温 致,梳状P(MMA.CO—MAh)一g-PEGME聚合物的起 度下达到最大失重,表明梳状P(MMA—CO—MAh)一 始热分解温度在325.9 oC左右,具有高的热分解 g.PEGME共聚物这个阶段的裂解产物相比共聚 温度. 物P(MMA.CO.MAh)有相对稳定的成分.图6为梳 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的TGA曲 线,从热失重曲线上可以看到在温度220oC以前 的有一个失重率7.74%的失重,其起始失重温度 为182.5℃,结合共聚物P(MMA—CO—MAh)的热失 重曲线(如图5),我们认为此时的热失重应与聚 合物无关,可能是由于聚合物中的溶剂逸出所产 生的(如甲苯其沸点为110.6℃),这部分杂质的 存在对制备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要作为聚合物电解质基体使用,还需对其做 Fig.6 The TGA CUFVeS of P(MMA-CO—MAh)-g-PEGME 进一步的纯化.另外一个较大的失重出现在温度 polymer 270~443℃之间,起始热分解温度为325.9℃,最 大失重温度为357.69℃,总失重率为86.37%,认 2.5梳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 为此时的热失重是由于梳状聚合物的热分解所 的DSC分析 玻璃化转变温度(T )是表征聚合物链段运 动能力的重要参数,与聚合物的结构有关,在玻璃 化转变前,聚合物处于玻璃态,聚合物链段几乎不 发生运动;在玻璃化转变以上,聚合物处于高弹 态,聚合物链段的运动能力好. 越低,聚合物链 段的运动能力越好,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越高. 我们前期合成的共聚物P(MMA.CO.MAh),具有高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导致以共聚物P(MMA—CO— MAh)为基体的凝胶体系电导率较低.图7是梳状 Temperature(℃) Fig.5 The TGA ClllWe8 of P(MMA CO.MAh)and P(MMA. P(MMA—CO.MAh).g.PEGME共聚物的DSC曲线 CO-.UAh).-g--PEGME copolymer 图.从DSC曲线上可以看到梳状P(MMA—CO.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期 王书会等:梳状P(MMA—CO—MAh)一g—PEGME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885 MAh)一g—PEGME共聚物存在两个玻璃化转变温 璃化转变温度以下和室温时,侧链是可以运动的, 度,一个在室温(32℃左右),归属为共聚物侧链的 有较大的活动性,有利于电活性物质和离子等在 玻璃化转变,一个在120 ̄(2左右,与前期研究的 聚合物基体中的扩散和迁移.同时从DSC图上可 P(MMA—CO.MAh)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见,从一50~150℃范围内无结晶熔融峰和其他峰 121.30 oC相对比,认为120oC左右的玻璃化转变应 出现,表明该梳状共聚物为非晶的无定形共聚物. 该归属为聚合物主链的玻璃化转变.梳状 P(MMA—CO—MAh)一g-PEGME共聚物主链的玻璃化 3 结论 转变温度相比共聚物P(MMA.CO—MAh),玻璃化转 将分子量35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和甲醇依次 变温度有所减低,可能是由于P(MMA—CO—MAh)发 与共聚物P(MMA.CO.MAh)在溶液中发生两度酯 生酯化反应后,共聚物中的五元环打开,降低了链 化,合成梳状P(MMA.CO.MAh)一g—PEGME共聚物, 段的刚性. 合成的共聚物与设想结构一致,且PEGME在马来 酸酐上的接枝率大约为20%.与前期制备的共聚 物P(MMA.CO—MAh)相比,梳状聚合物P(MMA.CO. MAh)一g.PEGME的热分解温度变化不大,起始热 分解温度为325.9 oC左右,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且梳状P(MMA—CO—MAh)一g—PEGME共聚物有两个 玻璃化转变温度,一个在室温左右,对应于侧链的 玻璃换转变,有利于室温时电活性物质和离子等 在聚合物基体中的扩散和迁移,从而使得聚合物 电解质的电导率得到提高;另一个在120℃左右, 对应于梳状共聚物主链的玻璃换转变,主链的玻 Fig.7 The DSC curve of P(MMA・CO-MAh)-g-PEGME 璃化转变与共聚物P(MMA—CO—MAh)相比,玻璃化 转变温度有所降低,但相差不大,有利于保持高的 该梳状P(MMA—CO—MAh)一g—PEGME共聚物存 热稳定性.关于以梳状P(MMA.CO.MAh).g.PEGME 在两个玻璃化转变,分别对应着主链和侧链的转 共聚物为基体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制备与性能, 变,这是梳状共聚物体系的独特之处,在主链的玻 我们将在后期的工作中做进一步的研究. REFERENCES 1 Agnihotry S A,Nidhi,Pradeep,Sekhon S S.Solid State lonics,2000,136-137:573~576 2 Vondrdk J,Sedl ̄lkovh M,Velick6 J,KId t6 B,Novdk V,Reiter J.Electroehim Acta,2001,46:2047~2048 3 Li Zhongyang(李忠阳),Dai Xiaobing(戴晓兵),Fu Renjun(付人俊),Chen Hongzheng(陈红征),WangMang(汪茫).Funct Mater(功能材料), 2004,35(Supp1):2057~2061 4 Kang D W,Kim D W,Jo S I,Sohn H J.J Power Sources,2002,112:1~7 5 Wang Zha ̄iang(王占良),Tang Zhiyuan(唐致远).Acta Polymeriea Sinica(高分子学报),2003,(6):847 850 6 Wang Zhanliang(王占良),Tang Zhiyuan(唐致远),GengXin(耿新),Xue Jianjun(薛建军).Aeta Phys Chem Sin(物理化学学报),2002,18(3): 272—275 7 Hou X P,Siow K S.Polymer,2000,41:8689—8696 8 Huang Yun(黄韵),Ma Xiaoyan(马晓燕),Liang Guozheng(梁国正),Chen Fang(陈芳),Qu Xiaohong(屈小红).J Chin Ceram Soc(硅酸盐学 报),2006,34(4):465~469 9 Qi tJ(齐力),un Qingyun(林云青),Jing Xiabin(景遐斌),Wang Fosong(王佛松).J Func Polynd(功能高分子学报),2000,(3):265 270 lO Yu Yanlei(俞燕蕾),Zong Huijuan(宗惠娟).Chinese J Appl Chem(应用化学),1997,14(2):24 27 l1 Ding L M.Polymer,1997,38:4267—4273 l2 Qi IJi(齐力),Lin Qingyun(林云青),Wang Fosong(王佛松).Acta Polymefiea Sinica(高分子学报),1995,(4):459—463 l3 L,“n Q Y,Wang F S.Solid State Ionies,1998,109:145~150 14 Hou S S,Kou P L.Polymer,2001,42:2387~239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86 高 分 子 学 报 2008年 SYNTHESIS,STRUCTURE AND PRoPERTⅢS oF COMB—LIKE COPOLYMER P(MMA.-co--MAh)..g..PEGME WANG Shuhui,YAN Hongxia,MA Xiaoyan,HUANG Yun,ZHANG Qilu (Department ofApplied Chemistry,School of cSience,Northweste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co—maleic anhydride)(P (MMA—co—MAh))一based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the poly(ethylene glyco1)methyl ether chains were introduced in the side of P(MMA-co—MAh)binary copolymer to prepare comb-lik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co-maleic anhydride)一g—poly((ethylene glyco1)methyl ether)(P(MMA—co—MAh)一g—PEGME)copolymer.The comb—like copolymer P(MMA-co—MAh)-g—PEGME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two esterification reactions.The esteriifcation of P(MMA-co・MAh)with PEGME at first in butanone,then injecting a definite volume of p-toluenesulofnic acid into the reaction mixture under a flow of nitrogen.The mixture was stirred continuously for 24 h at 80℃.After the reaction was complete,solvent in the mixture was then removed.An excess amount of methyl alcohol and definite volume of dimethyl sulphate were added to the residue so as to thoroughly endcap the unreacted carboxyl groups.The reaction proceeded with continuous stirring for another 24 h at 60 ̄C.The methyl alcohol in the reaction mixture was then removed.The crude product was puriifed by butanone/toluene reprecipitation,and dried at room temperature. Further more,the product must be puriifed three times using petroleum ether and de—ionized waters at 80%to get the puriifed product.The puriifed product was dried in a vacuum oven to remove the trapped solvent at 40%for 24 h.The final product is white power.The structure of the comb—like co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which show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of C--O in anhydride at 1851 cm and 1786 cm_。disappeared,and the absorption of a saturated cyclic five—member anhydride(O—C一0一C--O) also disappeared.While a strong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of an ether group at 1 152 cm~is shown.This is an evidence that appreciable amount of the anhydride has been esteriifed and the product is an ester of poly(ethylene glyco1)mono.hTe sturcture of P(MMA—co-MAh)-g-PEGME polymer was further examined by C—NMR, H-NMR and H,C-COSP spectra.The FTIR and NMR spectra indicated that the comb.1ike P(MMA.co.MAh).g.PEGME copolymer was successful synthesized.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P(MMA—co—MAh)-g-PEGME were studi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yr(DSC).The TGA indicated that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P(MMA-co-MAh)-g-PEGME polymer was littler lower than that of P(MMA-co-MAh)copolymer.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the comb-like polymer P(MMA—co—MAh)-g-PEGME is 325.9℃.The thermal stbaility of comb—like P(MMA—co—MAh)一g—PEGME copolymer and the P(MMA—co—MAh)copolymer are both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PMMA polymer.The DSC curves showed that the comb-like polymer P(MMA-co—MAh)一g-PEGME had two glass trnasition temperatures(T ),the one glass transition of the main—chains,which was at around 120 ̄C,and the other was about 32℃.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glass transition of the side-chains.The side-chains can move at room temperature.which will help to transfer and expand the electro active materia1. Keywords P(MMA.co—MAh),Comb-like P(MMA—co-MAh)-g-PEGME copolymer,Poly(ethylene glyco1)mono methyl ethe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