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196
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33期Vol.4, No.33, 2019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启动时机的研究进展
倪 璇1,谭丽萍2*
(1.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8; 2.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江苏 苏州 215008)【关键词】危重 重症 肠内营养 时机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33.196.02
危重症患者在遭受严重打击时,易产生代谢紊乱。与疾病相关的长期过度代谢,会增加未接受充分营养患者不良结局的风险。长期营养不良可致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死亡率增加。因此,早期合理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在营养支持途径中,肠内营养被认为是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和手段。
1 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
生理状态下,胃肠道具备完整黏膜结构、充足的血液供应、良好的胃肠运动。胃肠运动受神经、体液及Cajal间质细胞共同支配。食糜进入肠道后刺激上皮细胞分泌胃肠激素。胃肠激素通过中枢、外周和肠神经系统调节胃肠运动。病理状态下,疾病所引发功能障碍、胃电节律紊乱、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等造成胃肠功能障碍。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症患者至关重要。相比于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更价符合生理过程,运用更广泛。
2 影响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启动时机的因素
2.1 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危重症患者也往往伴发内环境紊乱,表现为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血糖升高。过早的启动EN会加重内环境紊乱。既往认为应在完全复苏或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给予EN。近年来,多项研究支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也可以安全有效的开展EN,但具体的时机和剂量还存在争议。
2.2 胃肠功能障碍危重症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生较为常见,表现为胃肠顺应性下降、蠕动减慢、排空延迟。患者易喂养不耐受反应,严重者甚至导致胃瘫。
2.2.1年龄因素 多因素回归[1]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腹泻的风险增加0.3倍,便秘的发生率增加0.6倍。单因素分析示[2]年龄≤40岁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第一次排便、排气时间均短于年龄>40岁和60岁组。
2.2.2药物因素 多巴胺、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能够减少胃肠道血流量。三代头孢易引起菌群紊乱,喹诺酮类抗生素存在胃肠道副作用,均会造成胃肠动力障碍。多重耐药菌与胃肠功能障碍之间存在显着相关,在耐多药的耐药菌培养患者中,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频率更高。
2.2.3手术因素 术后胃瘫综合症是一种手术治疗后,以胃部功能紊乱为主要特点的排空延迟。常见于胃大部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胆囊切除等腹部手术,有关PGS的确切发病原因阐述尚不明确。
2.2.4机械通气 长时间的通气致胸腔内压(ITP)、腹内压(IAP)的升高。IAP与EN不耐受的发生呈正相关,IAP越高,发生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数量越多[3]。
2.3 医护人员因素医护人员的年资、沟通的有效性、对营养认知程度,也常常影响EN的启动。绝大多数中高级医护人员会在48h启动EN,但仍然有20%的医护人员首先考虑PN或者联合营养[4]。
3 临床肠内营养启动时机的研究
3.1 神经系统通讯作者:谭丽萍
54.00%脑血管疾病患者能够在24h内恢复胃肠动力功能[5]。Meta分析[6]示72h内启动EN能降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死率及肺部感染、胃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
3.2 消化系统直肠癌患者术后12h行EN,无不耐受现象的发生[7]。肝胆外科术后患者24h启动,营养指标更优[8]。
3.3 呼吸系统重症肺炎患者入ICU24-48h后启动EN,免疫指标更优[9]。肺癌术后第1-5d经鼻肠管滴饲营养液能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10]。
3.4 循环系统先天性心脏修复后可立即开始EN。发生循环衰竭的患者在使用血管加压素48h后启动EN营养,不会增加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
3.5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入院后给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经胃管滴液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11]。
3.6 其他脓毒症[12]、多发伤[13]患者24-48h内启动临床疗效更优。
4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危重症患者早期EN的优势越来越显著。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及患者的异质性,EN启动时机仍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在未来,如何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尤其是胃肠功能障碍出现仍然是临床治疗面临的难点,需要临床研究进一步完善。医护人员也应该加强学习、通力合作、制定更加具体的、个体化的EN实施策略,优化EN的启动。
参考文献
[1] 王奉涛. 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硕士]: 青
岛大学; 2017.
[2] 刘钰.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硕士]: 华
北理工大学; 2016.
[3] 程伟鹤, 刘华平, 史冬雷, 周文华, 鲁梅珊, 郭海凌.机械通气患者
腹内压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8(03):361-7.
[4] 戚建臣. 浙江省危重症营养治疗的医护认知与实施状况的调查研
究 [硕士]: 浙江大学; 2016.
[5] 孙旭, 周欢庆.重型脑出血患者72小时内胃肠道功能转归的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24):10-,1.[6] 张惠, 张彬, 陈节.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启动时间对预
后影响的Meta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18):2196-201.[7] 胡艳杰, 李卡, 蒋理立, 冯金华, 黄明君.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患者误吸预防的循证护理[J]. 护理管理杂志. 2014(04):275-7.[8] 徐林, 刘文.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
临床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23):217-8.
[9] 唐志强, 贾柳, 刘洋, 郜杨, 于凯江, 吴德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
营养对ICU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30):5880-3.
[10] 钱磊, 季爱华, 张文剑.早期肠内营养在预防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
(下转198页)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198
益的[14]。
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33期Vol.4, No.33, 2019
抑郁情绪及期望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25(5):550-553.
[2] 刘晓文,陈雨明.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住院时间及复发的影响
[J].黑龙江医学,2016,40(4):302-305.
[3] 郝筼.心理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
管病杂志,2015,3(27):113-114.
[4] 岳慧娟,岳慧玲.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及护理对
策[J].辽宁医学杂志,2015,29(6):355-356.
[5] 黄照杰,吴霞.人性化综合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
疗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3C):145-146.
[6] 秦巧凤.浅谈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
信息文摘,2016,16(57):261.
[7] 张焱,周勇杰.伴不同焦虑和(或)抑郁障碍的冠心病患者心
率变异性情况及舍曲林的应用效果[J].广东医学,2017,38(14):2219-2223.
[8] 冉瑞明,康忠明,张宁,等.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4,23(8):22-24.
[9] 沈菲,徐亮,杨芳,等.移情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
希望水平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12):45-49.
[10] 于海霞,李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D型人格与社会支持的相
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5,2(9):76-78.
[11] 张广玲,蔡丽梅,赵菊.催眠音乐疗法在CCU的应用[J].中国急救
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11):1060-1061.
[12] 孙慎杰,万大国,杨淑珍.认知行为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
郁障碍患者炎症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4):2129-2131.
[13] 叶维林.音乐疗法对术后监护室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研究[J].实
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177-178.
[14] 姚倩,李莉,彭顺蓉. 音乐疗法对类心绞痛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
干预[J]. 四川医学,2013,34(4):611-613.
[15] 杨亚佳,陆群峰,曾莉.认知行为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焦
虑抑郁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69-72.[16] 徐亚莉,张卫红.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
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9):1690-1692.
[17] 杨红,李芳,范谦,等.认知行为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病人术后
焦虑的影响[J].护理研究,2O15,29(6):2011-2013.
[18] 李善玲,杨新丽,黄萍,等.住院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
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9):68-70.
[19] 施海燕.社会支持对缓解心肌梗死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
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357-358.
3.2 认知治疗的心理干预内容杨亚佳等[15]采用每月一次的集体心理干预方法,经过3个月的认知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明显缓解。但是这一护理干预措施耗时较长,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可能并不一定适用。
徐亚莉等[16]认为,CHD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偏差导致了患者对医务人员及家属的过分、不合理要求。干预措施为高效的诊疗沟通;以专业知识帮助患者意识到不合理认知;改变患者原有的不合理认知;改变患者不正确的理念;帮助患者养成理性思考疾病的思维方式。通过以上循序渐进的步骤,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显著降低。专业医护人员提供的支持照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水平,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在治疗和管理疾病时更有信心。杨红等[17]对于认知治疗在此基础上还加入了时间限定。他们认为,认知干预从患者入院后开始,每天一次,每次30min,限时8周。使用SAS和SDS评定量表得出干预组的评分均显著降低。
很多研究中都曾指出过放松训练对冠心病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影响焦虑、抑郁水平[18]。放松训练的方法有:为患者播放感兴趣的纯音乐,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在此基础上可以延伸到患者与家属的有效沟通,改善饮食结构,加强康复运动等。
3.3 社会支持治疗的心理干预内容在急性期的AMI患者中,给予物质支持如及时的急救处理、良好的环境和药物治疗、情感支持如尊重人格、语言及非语言的安慰,信息支持如疾病、药物、环境的宣教,远期疾病的选角等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指出[19],经过这样的心理干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可明显下降。社会支持治疗在患者入院时即可进行,告知患者家属如何配合医务人员给患者做心理疏导工作,还需让他们正面认识到该疾病的相关信息,并利用亲情的这一层关系给予患者精神及物质上的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使患者的负面情绪转为正面情绪。这样既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还能增进医患关系。
4 小 结
综上所述,AMI患者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患者在急性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发生,临床上医务人员针对不同的情况可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式。音乐疗法是目前较主流的心理干预方式之一,受众群广,而且便于执行。而有些患者主观性较强,对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医务人员可联合患者家属一起给予认知治疗干预措施效果较好。社会支持治疗对于年老患者这一特殊人群来说,家属对此不够重视,因此执行力相对较差,而仅医务人员予以支持治疗并不足以弥补患者远期的病情进展。以上为针对AMI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做综述,以期能为临床护理做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敏,邵芳,仲崇俊.移情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焦虑、
本文编辑:雷巧云
(上接196页)
染中的作用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02):415-7.[11] 梁振杰.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经胃管滴液治疗青少年糖尿
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昏迷的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07):1215-6.
[12] 邹外龙, 刘仲楠.脓毒症患者不同时间肠内营养支持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31):33-4.
[13] 邵迪群, 严峰, 杨建兵.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营养
状况影响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17(29):15-8.
本文编辑:雷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