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致远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学科试卷(答案).

来源:化拓教育网


致远初级中学 2020-2021学年八年级暑期作业质量监测

总分值:100分 总时长: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全卷书写分。(2分)

2.请用正楷抄写下列句子。(3分) 以我之眼观物,则物皆有我之色彩。

3.以下是小致同学暑期读到的一段文字,但他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帮帮他。(4分) 那一块冰凝的翠色,那一缕剔透的晶 ,那一掬澄澈的水灵,那一抹温馨的柔 ,于繁华之中,于喧嚣之中,碰疼了我的心。 (1)片段中画横线部分是印刷不清楚的字,请根据拼音补完整。 晶ying( ) 柔run( )

(2)片段中加点字是小致同学不认识的字,请你帮他标注拼音。 冰凝( ) 温馨( )

4.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4)题还需填写相关诗句的作者。(10分)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 ,长河落日圆。(杜甫《使至塞上》) (4)仍怜故乡水, 。 <渡荆门送别》) (5)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 (7)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8)亭亭山上松, 。(刘桢《赠从弟(其二)》) (9)柴门何萧条, 。(曹植《梁甫行》) 5.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除去标点外不超过10个字)(2分)

“白帝碧波山水欢,千帆竞渡履平川。”6月10日,奉节县100名诗人齐聚老县城依斗门,朗诵着自己的诗作,送别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门。这座古城门即将在三峡水库蓄水达135米水位时,永沉江底。84岁的老诗人余敬之也参加了此次活动。有“活杜甫”之称的他,至今创作出了3000多首诗歌。看着不断上涨的江水,老诗人朗诵着自己的诗作,眼泪直往下掉。他说,千百年来,依斗门跟瞿塘峡、白帝城一样,是诗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下午5点,依斗门被水淹没,标志着诗城遗址初步没入库底。此时,诗人们才依依不舍离去。 【名著阅读】 暑假,小致同学阅读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时,对目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下面是目录(摘选),这几章的内容关乎到斯讲采访的红色领袖,其中有一章的子目录让小致同学产生困惑,请你帮帮他。(8分) 目录(摘选)

第二章 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一 被“白色土匪”追逐 二 叛徒

三 关于 . 四 红色伴侣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 一 童年时代 二 长沙时代 三 革命时期 四 国民革命时代 五 苏维埃运动 六 红军的生长

第八章在红军中(上) 一“真”的红军

二 对于 的印象

三 为什么变成一个红军 四 游击战争的战术

第九章 在红军中(下)

一 一个红色的窑工 二 阶级斗争在中国

第十章战争与和平 一 再谈四马 二“红小鬼” 三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 关于 .

6.目录(摘选)中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人名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彭德怀 贺龙 朱德 徐海东 B.朱德 徐海东 彭德怀 贺龙 C.贺龙 彭德怀 徐海东 朱德 D.徐海东 朱德 贺龙 彭德怀

7.在目录(摘选)的章节中,回忆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的人,说说他的性格特点,并试着表 达你眼中的共产党员的样子。(3分)

8.探究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下面的六个子目录,说说作者这样编排的原因。(3分)

二、阅读(41分)

(一)古诗阅读(4分) 【甲】 望 [清]周容

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鸭风急翼难齐。 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平栖。

【乙】 望 [清]周宏

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针月向人低。 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阅读【甲】【乙】两首诗,关注诗人所望的景物,根据要求答题。

9.根据诗歌内容,将“晓”“晚”两字分别填在相应诗题的横线上。(2分)

10.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现,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品味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2分)

(二)文言文阅读(11分)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1马龙峰之南。正德庚辰,予尝游焉。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2招予复至溪上。丙辰,又同郡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3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石,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泉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4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则失脚落。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毂纹璧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此溪四时不竭,灌溉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选自《山水人物》,世纪出版集团,2001年2月版,有删改)

[注释]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杨公邛崃:杨仲琼,大理知府,四川邛崃人。③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④靡:冲荡。⑤设纹:形容溪水微波如皱纱。 11.下面句子有两处停顿,请用斜线(/)标出。(2分)

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

1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深穷其源( ) (2)深丈许( )

(3)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 ) (4)皆可亭以赏其趣( )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14.下列选项对本文内容或写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游记记游青碧溪,突出了潭深、水明、石丽、景幽。 B.写鸟及时衔走潭面落叶,是为了侧面表现出青碧溪水的净。 C.深青、鸦碧、鹦绿三种颜色依次是上、中,下潭的水光之色。 D.“印心染神”写出青碧溪之水能够让人的精神也得到净化。 (三)散文阅读(13分)

断头树也有春天

【英】珍·古德

①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正业在英格兰伯恩茅斯的家中,他头就能望见窗外的几棵树。其中一棵山毛榉树是我的最爱。小时候,它的树枝便是我最好的椅背,倚着它,我读完了《人猿泰山》,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生活在森林里。

②山毛榉树是我量好的玩伴,我常常在树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我每天都会轻唤着它的名字,把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说给它听。夏日午后,当微风穿过枝丫,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呢喃低语。A叶儿轻轻摆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刮大风的时候,我搂紧它的臂膀,随它一起在风中摇晃。

③每当我徘徊在一棵大树下时,我总是惊叹于树里隐藏了多少岁月的故事,那展臂迎 风的树枝经受了多少载的风玉,还有那多到无法数清的树叶,有多少歌儿要吟唱。我们所能看到的地面上的部分,只是树的一部分。在那深不可及的地下,埋藏着它最深沉的心事和渴望。B也许是与树接触久了,我似乎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人类密不可分的另一个世界。

④“幸存者”是一棵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幸存的豆梨树,20世纪70年代起,

它就被栽植在世贸中心5号楼附近,年年用绽放的白色小花,为水泥世界里的人们送来春 的讯息。与同伴一样,它也被埋在了侧塌的双子塔下。

⑤一个月后,清理残骸的工人发现了它。彼时,树已经被“肢解”——水泥碎块砸得它“身首异处”,制下的树干被烧焦,树根严重受损。人们把它送入纽约公园的苗圃。 ⑥苗圃的管理人员告诉我,第一次看见这棵断头树时,他觉得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方法让这棵树起死回生,他没想到去掉表层烧焦部分的“幸存者”,竟在苗圃的优质土壤里生根了。 ⑦“幸存者”注定拥有不平凡的生命。2010年春天,一场可怕的风暴以每小时 160公里的速度席卷了“幸存者”所在的区域。风暴过后,“幸存者”已有部分树根裸露在外,苗国管理人员给“幸存者”又做了一次大手术。

⑧起初他们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只是把树枝抬起来一些,让树干跟地面依热保持一定角度。在根部堆上覆盖物和肥料。他们甚至不放直接给树浇水,而是每天轻轻为它洒水。几周后,“幸存者”再一次起死回生。

⑨2010年12月,“幸存者”被移回发现它的地方。“9·11”纪念馆的设计负责人说最初一些人反对将“幸存者”移回来,认为原址上种满了新树,而“幸存者”作为唯一的豆梨树,会破坏园林景观的对称性。事实上,作为世贸中心遗址上唯一幸存的生命,人们纷纷来与它合影,将象征着感恩、鼓励、关爱的蓝丝带系在它的树枝上。

⑩四月的一个清冷的早晨,金色的阳光包围在它的四周,我看到的是一位戴着光环的精神领袖,站在为保护它而设立的护栏外,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它的花期已过,枝头略显寂寥。但就在我站了很久,准备离去时,惊喜出现了:我突然看见三朵小小的白花挤在一起,藏在枝叶深处。它仿佛在告诉人们:“不要伤感,只要还有希望,哪怕受尽伤害,哪怕春已远离。” 15.文章①②两段详细写了山毛得河,而全文的主角却是“掌存有”,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述第①②段的作用。(4分) 16.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请结合第②段品析A句。(3分)

叶儿轻轻招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

(2)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③段B句中“树的语言”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7.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断头树也有春天”含义的理解。(4分) (四)非文学作品阅读(13分)

《科普时报》“媒眼看世界”专栏征稿启事

掌上科技馆 1月3日

《科普时报》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日报社主办的全国第一份综合性科普周报。秉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使命,面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办报宗旨,为公众提供优质科普内容,助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 栏目简介

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三化”联动的工作布局,促进我国信息化及科学传播工作的开展,并固化研究成果,2020年1月,中国科技馆与《科普时报》合作开办“媒眼看世界”栏目。

栏目宗旨为“谈媒体发展,看世界变化”,重点围绕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主题,从以下选题方向撰写文章: 科普影评

以科学的视角,通过评论的形式,对热点影视作品进行解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点阐述在影视作品中运用的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以展现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二是挖掘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对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科学事件进行解读。两个方面任选其一,鼓励对科幻类作品的解读。 科技馆展品/展览解读

以新颖独特有趣的方式对科普展品/展览进行介绍,重点解析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展示的原理以及在提高科普效果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本栏目形式为“融媒体专栏”,不仅在纸质媒介《科普时报》建立“媒眼看世界”专栏,同时也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建立相应的数字专栏,为每期文章配以相应的音频,用二维码链接的形式,将报刊内容进行集成,丰富内容的展示手段,拓宽传播渠道。 刊期为每1-2周1期,发文1篇。 投稿要求

为进一步促进交流共享,提高科普从业者对媒体信息技术对科学传播促进作用的深入理解,学习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丰富专栏稿源,现面向全国科普从业者及社会公众征稿。投稿要求如下:

1.符合《科普时报》及栏目定位,适合大众阅读,语言生动活泼。每文1600字左右,配图2教育—3张(无版权争议),每图下方标注一句图片说明。

2.文章标题格式不做特定要求,但需要明确写出文中案例或影视作品的名称,并对文章核心内容高度凝练,如《从〈阿丽塔:战斗天使>看赛博格技术的发展》。

3.文章作者需将文章内容录制成音频文件,与文稿一并发送到指定邮箱。音频格式需为.wav或.mp3,保证音频音质清晰,无需添加背景音乐或其他素材,待剪辑制作完毕后,将与文章一并发布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媒眼看世界”专栏。 4.稿件需注明作者单位、部门、姓名、职务职称等信息。

5.投稿邮箱:zhaozheng@cstm.org.on 文章参考范例

文章参考范例:从《阿丽塔:战斗天使》看赛博格技术的发展 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于“掌上科技馆”微信公众号)

注:“掌上科技馆”是中国科技馆的微信公众号,以文章、音频、视频等方式发布科学资讯,传播科学知识。

18.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掌上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内含有科普、资讯、展品、科技、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B.“媒眼看世界”是中国科技馆与《科普时报》联办的,是促进信息化及科学传播的栏目。 C.征稿启事要求投稿者从“科普影评”和“科技馆展品/展览解读”两个方向选题。 D.为适合大众阅读,促进资源共享,本栏目面向全国科普爱好者及社会公众征稿。 19.从标题推断,下面哪篇来稿可能不符合栏目征稿的要求?简述理由。(3分) A.《从影片<中国机长>看航空科学》 B.《<克隆人>-现实中的克隆技术》 C.《<流浪地球>——误会中的父与子》

20. 中国科技馆通过“掌上科技馆”公众号发布这则征稿启事,你认为有哪些意图?(3分)

21.“掌上科技馆”计划增加短视频来提升关注度,阅读下图,请给“掌上科技馆”提两条建议。(4分)

三、写作(30分)

22.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1.《红星照耀中国》中,真实展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共产党员的风采,他们犹如一颗颗“红星”,为了新中国,为了信仰,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假如,你能够探访红区,有幸遇见其中一位“红星”,你最想遇见谁?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或他们在一起的故事,表达你的情感与思考。 以“假如我在红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

2.暑期作业的“组合阅读练”中有一篇题为《玉》的文章,文中有一句话:“玉虽然质地坚硬,但它也是有生命的活物。既有生命,就需要拥有者用情感、用爱心去浇灌它,去呵护它,去滋养它。”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这样一种情感,这样的情感想让你去呵护它,滋养它。

请以“ ,让我动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玉除外,可叙述、可描写、可抒情,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 略 2. 晶莹 柔润 3. Ning xin 4. 略

5. 百名诗人诵别古城门 6. c

7. 略(有信仰、团结群众)

8. 按时间顺序写了毛泽东的发展故事,结构分明,层次清晰。 9. 晚 晓

10. 提示:结合意象与作者的情感作答即可 11. 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 12. 穷尽 大约 洗 建亭子

13. 离开青碧溪之后虽然经历世俗事务,但是溪中景色却好像在眼前,数月都不能忘记。 14. C

15. 参考答案:内容上:①②两段写我小时候和树的亲密关系(1分)。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惊叹”于树里隐藏的故事,才能“读懂”树的语言,才能“理解”树的世界(1分)。 结构上:为下文重点写豆梨树做铺垫,埋下伏笔(1分)。正因为有与山毛榉树的亲密接触,才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豆梨树的世界。(1分)

16.(6分)要点与评分:能够联系本文中断头树的几次起死回生,终于迎来春天,体现生命的不平凡得2分,能够联系链接,写出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写出不屈服于生命中的“破坏和毁灭”,才会诞生不平凡的生命得2分。表达2分。

16. (1)(3分)要点与评分: 答出修辞手法得1分,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2分。 参考答案: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树和我的亲密关系(2分)。

(2)(2分)要点与评分: 正确书写得满分,两个错别字扣1分,超过两个错别字不给分。 答案:不要伤感,只要还有希望,哪怕受尽伤害,哪怕春已远离。 17. (4分)要点与评分: 答出“本义”2分,“引申义”2分。

参考要点:(1)第一层本义:断头树两度起死回生,终于迎来春天。(2分)

(2)第二层引申义:断头树顽强的生命意志使它上升为“一位戴着光环的精神领袖”,成为人们传达感恩、鼓励、关爱的象征。(2分) 18. D

19. 示例:C。理由:从标题推断,《<流浪地球>——误会中的父与子》并不是从科学的视角挖掘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或媒体技术,而是从亲情角度来写影评。所以可能不符合征稿要求。

(选项正确1分,理由2分,选项错误不给分)

20. 示例:①丰富稿源。②用公众号发布,受众多,便于交流推广。③扫码观看更便捷。④用公众号发布,与以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题的“媒眼看世界”栏目特点匹配。 (每点1分)

21. 示例:①年龄在35岁以下的短视频用户比例近80%,公众号可针对年轻人追求时尚、关注热点等特点,多推出符合他们口味的科学短视频。②高中及以下学历短视频用户比例达到80.50%,公众号可设计趣味性较强、通俗易懂的科普短视频来吸引他们。③年龄在35岁以上的短视频用户比例小,公众号可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开发科普生活类短视频来吸引他们的关注。④本科以上学历短视频用户比例小,公众号可增加前沿科技等内容的短视频来吸引高学历人群的关注。

(每条建议2分,答出两点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