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一、拼音园地 1、易读错音节。
浸透 塑造 茁壮 埋怨 稻穗 肥膘 红袄 红缨 柔韧 酿造 青螺 蕴含 2、多音字组词。 禁 埋 磨 二、汉字书写 1、易写错的字。
朝(霞) (涌)起 清(溪) 青(螺) 阴(晴)圆(缺) (柔)韧 (酒)歌 (衷)心 (塑)造 (峨)眉山 2、易混淆的字。
编 衷心 侵 通 赏 酒 恼 遍 忠心 浸 涌 尝 洒 脑 三、词句天地
1、结合课文语境和生活实际,说说句子的意思。
⑴在昨天和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⑶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⑷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照样子仿写句子。(4分)
(1)老师像辛勤的园丁,把甘露轻轻地洒向我们这些茁壮的新苗。
(2)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四、阅读积累 (一)背诵积累
1、背诵诗歌《老师,您好!》和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
A / 11
歌》。
2、积累赞美老师的名句,背诵《水调歌头》。
(二)课文品读
1、《老师,您好!》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是描写和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两条线索交错发展构成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主题。
2、《但愿人长久》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
3、《古诗两首》中《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4、《秋天》是一首诗歌,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 五、口语交际
这项训练旨在让学生懂得当别人帮助你时,要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感谢别人,在感谢中奉献真情,拥抱快乐!教案时先让学生阅读导语,明白说话的内容和要求,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曾经得到过谁的帮助,你是如何感谢别人的,然后让学生来评一评,同学的感谢是否
B / 11
恰当,说话是否得体,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六、习作训练
本次习作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这些节日承载的特殊意义,人们借此所寄托的情感和愿望。以此为铺垫,给他们表达愿望的平台和自由想象的空间,。教案时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怎样度过自己设立的这个节目,在心中形成具体的情节和画面,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善于倾听,乐于与人分享的习惯。
七、推荐书目 《窗边的小豆豆》
《古诗必背100首》中描写秋天的古诗和苏轼所写的诗歌。
C / 1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盐城市名教师 王防刚
教师寄语: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审清题目,细心答题,再注意书写工整,相信你一定会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
积累与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10')
chónɡɡāo fán nǎo zhù yuàn jìn tòu qīng luò
pǐnchánɡ wēi xiào quē diǎn sù zào zǐpáo
二、读词语,用
“”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6')
埋怨(mán mái) 吟诵(yín yínɡ ) 情不自禁(jīn jìn)打...磨( mó mò ) 朝阳(zhāo cháo)眼睁睁(zhēnɡ zhēn) ...三、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
( )( )于蓝 ( )( )不宁 皓月( )( )( )( )争妍( )( )树木 ( )( )树人
井井( )( ) 十( )十( )( )( )不离
四、比一比,再组词。(8')
幸( ) 酒( ) 官( ) 赏( ) 辛( ) 洒( ) 宫( ) 尝( )
D / 11
五、选词填空。(4') 一鸣惊人 聪明过人 后继有人 文思敏捷
我们班级的的李果同学在写作上特别突出,老师经常说他
( ),同学们也夸他( )。后来大家还知道他爸爸在小镇上是有名的才子,曾经在高考时就是凭着作文( )的。而李果这么小就那么突出,他爸爸也为儿子自豪,认为自己李家真的是( )了。 六、句子体会(4')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每当,我就。 (2)的月亮地升上了天空。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爱迪生经过努力,发现了电灯。 (2)今天出差了,我只得自己烧饭吃。
阅读与感悟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16') 1、,哪个人的成长! ,哪一项创造! 2、,那是春蚕悄悄地; ,那是甘露轻轻地。
3人有,月有 ,此事。 ,!
4、《峨眉山月歌》是代诗人在秋夜行船时所写。 诗中提到了、、、、五个地名。
5、《望洞庭》也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全诗为:
E / 11
,。 ,。
在诗中,刘禹锡把比作,把比 作,把比作。
6、稻穗儿熟,蝉声儿消,; 野菊花,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 八、阅读理解。(18')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快乐?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入一粒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蒙蒙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夏季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1、“湖”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凝”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凝”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凝结;②聚集,集中。“凝视”的“凝”应选择第( )种解释。(4')
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表述一致的词语(2'×2)。 ①花儿互相争着抢着绽放。 ( ) ②动作轻快地跳起舞来。 ( )
3、在短文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2'×2) 4、文中的“礼花”指的是,“礼炮”指的是,“玉花”指的是,“掌声”指的是。(4')
F / 11
5、给短文加上题目(2')。
生活与表达
九、口语交际。(3')
你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同桌王小玲帮你解答了疑团,你会对她说:
十、作文(25')。
如是让你设立一个节日,你准备设立一个什么节日?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说说怎样度过这个节日?题目自拟。
200 G / 11
300
H / 11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一、 看拼音写词语
崇高 烦恼 祝愿 浸透 青螺 品尝 微笑 缺点 塑造 紫袍 二、 读词语,用“”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mányín jīnmózhāozhēnɡ
三、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
( 青 )(出 )于蓝 ( 心 )( 绪 )不宁 皓月(当 )( 空 )( 桃 )(李 )争妍 ( 十 )(年树木 ( 百 )( 年 )树人
井井( 有 )(条 ) 十( 全 )十(美 )(形 )( 影 )不离 四、 答案略
五、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一鸣惊人 后继有人 六、1、略
2、(1)“发现”改为“发明”
(2)缺少主语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16')
1、 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 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 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
I / 11
)2、 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 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 ,那是甘露轻轻地 洒向茁壮的新苗。
3、人有 悲欢离合 ,月有 阴晴圆缺 ,此事 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4、《峨眉山月歌》是 唐 代诗人李白在秋夜行船时所写。 诗中提到了 峨眉山、平羌江、 清溪、三峡、渝 州五个地名。 5、《望洞庭》也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全诗为: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 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诗中,刘禹锡把 洞庭湖的湖面比作 未打磨的镜子,把 洞庭湖 比作 白银盘 ,把 君山 比作 青螺 。 6、稻穗儿熟,蝉声儿消, 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 ; 野菊花 香了田间羊肠小路 ,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 八、阅读理解
1、“湖”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H )。“凝”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冫)部,再查( 14 )画。“凝”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凝结;②聚集,集中。“凝视”的“凝”应选择第(②)种解释。(4')
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表述一致的词语(2'×2)。 ①花儿互相争着抢着绽放。 ( 竞相开放 ) ②动作轻快地跳起舞来。 ( 翩翩起舞)
3、比喻句: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拟人句:蒙蒙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
4、文中的“礼花”指的是 天空中的一道亮光(闪电) ,“礼
J / 11
炮”指的是 雷声 ,“玉花”指的是 湖面的雨花 ,“掌声”指的是 雨声 。 5、略 作文:略
K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