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式理论及教材分析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基于图式理论及教材分析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图式”这一概念是著名哲学家康德最早在其著作中提出,他主张,在人接收到新知识或者新的信息时,只有将其同人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信息联系起来才有意义。简言之,图式作为表征知识的基本单位,起作用就是帮助人将“新知”同“已知”联系起来。图式包括语言图式、内容图示和形式图式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图式相互作用,对阅读者的阅读能力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图式的功能,对其合理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所谓图式,就是指大脑中的知识储备,阅读者所掌握的图式知识越多,就更容易理解篇章内容。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平日所说的阅读就是读者的知识储备同文章内容之间互相作用的一个过程。首先,图式理论能够帮助读者选择信息,也就是图式理论的选择作用。图式理论具有层次结构,据此,读者可以自己筛选出重要信息,摒弃那些不重要的信息,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其次,图式理论能够帮助读者推理。在学生做英语阅读时,他们要根据篇章信息,从头脑中选择适合此篇章的图式,进而正确理解篇章内容。当然,图式还可以帮助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而理解篇章的隐含意思。最后,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篇章内容。在学生平时进行英语阅读时,对于那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就会本能地加强记忆,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有计划地回忆已经输入的篇章重要信息,达到快速记忆的效果。
二、图式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1.丰富学生语言知识,打牢语言图式基础
所谓语言图式,就是指学生语言、词汇和语法等相关的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构词法来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比如,在讲述苏教版初一英语课程第一单元单词bookshop时,教师可以指出该词为合成词,由book和shop 两个单词组合而成,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借助学生已有的语言图式来构建新的语言图式。比如,在篇章中出现 take out 这一词组时,教师可以给出 take in, take off等同take相关的短语,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记忆模块,丰富其语言模块。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内容图示
目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中考英语阅读题材越来越不学子 2016.1012
曹 倩
拘一格,对考生的知识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基于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背景知识就会潜移默化地转化成为其内容图示。当然,课外阅读材料也不是盲目随便选择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而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比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My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同足球或者运动相关的材料让其阅读,这样,其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帮助其重复记忆相关词汇。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课外阅读,教师不能不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而一概而论,而是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不同和自然背景知识储备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应该视情况而定。英语是西方国家的母语,语言中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初中生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要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语言、文化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播西方文化,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
3.着眼于篇章体裁结构,加强形式图式
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可以简单地理解一些理论知识。教师在初一阶段就应该向自己的学生讲述初中阶段比较常见的四种文章体裁:议论文、应用文、说明文以及记叙文。并且可以根据这四种体裁的不同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简单举个例子,在学习《School life》这篇记叙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通读全篇,找出文章中出现的称名词,找到文章主线及事物发展顺序,逐步分析文章结构,并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定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形式图式。再如,在学习《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这种议论文时,教师也应该先让学生自己找出论点、论据以及结论,然后围绕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此,一定能提高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三个方面着手,不断丰富其“图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当然,每一种理论在应用过程中,最大的禁忌就是生搬硬套,教师应该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图式理论,真正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娄庄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