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

浅析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

来源:化拓教育网
第32卷第12期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32 No. 122019年12月

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Dec.2019

浅析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

冯志英

(开封大学,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关于我国现当代文学史学化的问题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着眼于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 问题进行了讨论,结合一些实践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史学化;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19)12-0154-02

0引言

高度,处于过渡时期的文学似乎要比那些\"^倾\"之后的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近几十年里的转变,慢

文学逊色许多[2]。但他们只是现当代文学在响应各种不 慢变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但就在这同时,中国现 同阶段时期的历史文学而做出的回应而已,将其当作是 当代文学史研究又逐渐通过“向外转”,慢慢地从“内部研 一门学科,它只是稍稍做了一些内部调整罢了,并没有从 究”完全转向“外部研究*’,然而也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 形式或者内容等其他方面出现太大的分歧或差异。

地脚踏实地,也才真正地体现出了历史研究的模样。2现代文学的“史学化”发展趋势

1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日趋“史学化”

2.1过于倚重“外部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慢慢地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 只要谈及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趋势问题,就一定要 化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真正地由文学的内部 提到陈寅恪“史诗互证”的方法。甚至于在后来的文学 研究演变成了着眼于历史的外部研究,如此才真正表 研究当中,也有一部分学者致力于陈先生的论证方法 现得更为脚踏实地,也才真正有了点儿历史模样~。如 来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打个比方,有人运用陈寅恪

此就像在红学界,认认真真地研究《红楼梦》是不被认 的方法试图来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 可的,所以只有当从《红楼梦》中真正跳出去的时候,真 研究两不相干的现象”进行批判,而在此同时也提出了 正去研究作者的家世生平和所处时代的潮流发展,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并且 及原版本的源流所趋,甚至于更为深人地研究小说中 极力提倡这个论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论证的出现 反映出来的一些清朝时期政坛的相关事宜,如此才真

作为参照,所以我们就会更容易能够从其中看出“中国 的算是有学问。

现代文学研究”史学化当下存在的各种问题。

当然它的出现也成了当时一种比较普遍被人们所 对此具体的表现则体现在,即便是我们对“中国现 接受的发展趋势,暂时将其称为是“由文向学”抑或是 当代文学研究”作了“由文而学”以及“由文而史”的改 “由文向史”,也就是不管是彻底放弃对现当代文学的 造或者提升,但对于绝大多数学者来说,他们的主业都 研究,还是将现当代文学彻底转化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要体现在“文”而并不体现在“史”上面。因此,他们 史来研究,其本质实际上都是在努力朝向真正历史做 在对于史料的搜集和甄别以及解读的能力都显得比较 研究,总体来说文学本身并非就是一种学问,必须要将 弱,然而与此同时,在“文”这一方面又很多时候体现的 文学研究彻底放弃,或者对其进行一番比较深人的改 无法兼顾,这就导致了“有史而无文”的偏枯现象慢慢 造,真正使它成为一门具备专业资格的史学研究,也只 涌现出来[3]。那么在这个时候,就有很多原本属于文学 有这样,才能上升至“学问”或者是“学术性”这样一种 方面的问题都被逐渐取消,并将其进行转换或消弭为 高度,与其他的史学研究能够平起平坐,实现共享。

一段历史(主要指的是整治史)。这样一来,好像只要将 前几年在文学界兴起了“唱盛”以及‘喟衰”两派的争 某一个整治史的环节阐述清楚了,那么文学问题也就 夺,但也最终都没能够取得相应的共识。能够确切肯定的 不攻自破,但结果是什么呢?对历史问题的考究不清 是,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价值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这当中 不楚,而且原本想要解决的历史问题也被丢弃一边。打 仍然存在各种分歧。无论是把现当代文学笼统的划分为 个比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鲁迅在晚期的杂文当中对 ‘观代’和“当代”’或者是把现代分成几个阶段来研究’ 于不予抵抗的批评?有些研究的学者从国 它的范围都仅仅局限于学术内部的研究,甚至一些时候 民史的角度出发,更深层次地把当年在上层的 “现代文学的研究要比“当代文学’的研究要热闹一些, 时候对日谋略和对国共两党关系之间的众多细节,最 或者现代文学相较于当代文学要更加成熟一些,另外还 终提出来,鲁迅的结论不得要领。对此我们先不管该结 包括在超越五四运动时期20个世纪90年代的文学研究

论究竟是否可靠,我们是否可以运用这些结论来解决

收稿日期:2019-11-19

作者简介:冯志英(1975-),女,湖北咸宁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文艺学.

第12期浅析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

155

鲁迅在晚期杂文的所有问题呢?很明显是不能够的, 中的丰富内容。鲁迅当年在分析晋风度”的时候, 原因是在鲁迅晚期的杂文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当时社会 就已经想要告诉读者们,为何名人高士的作品是如此清 各路学者所遵循的“政治正确”,在这其中包含了有鲁 丽通透,又如此华丽壮大,这些作品里面究竟表达的是 迅方面的“三一八”惨案和鲁迅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当 什么样的一种心境?为什么作品里面尽是些诗酒药日 然在这当中都存在一定的偏颇。换言之,不能够将其作 的内容,或者也有人喜欢“们虱而谈”,或者是他们一旦 为是后来政治文学当中对于零星的考证以及后来的学 要是生气起来,就拿着刀四处杀苍蝇。对于文学史的研 者所谓“政治正确”文学史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

究在其他方面就做得比较好,而这体现的究竟是什么问 同样地,在对于柳青《创业史》中相关的评价也是 题?又是什么原因?他们当真缺少那副笔墨吗?如果 如此,亦出现了同样的问题。目前来说,在人们中间通 是,又怎能够画龙再点睛?但即便如此,究竟怎么样才 行的观点就表现在对柳青的合作化主题极其具备的传 能真正摸透那些作家的心思?如此,当是有许多资料都 神人物形象描写或者是比较丰富的生活细节都进行否 源自那些可以决定文学史的外部因素,即使在这过程中 定。有的甚至以为,它的一些生活细节乃至部分人物心 跳出了一些能够鉴别灵魂的文史学家,又该让他从何下 理都已经被经过一些阶级性的方法处理过,并且出现了 手去寻找探寻这些史学家的真心资料呢?是靠着那些 扭曲和改造。而相反,针对柳青合作化运动一直以来都 很少有披沥真心的‘僧心写作”?或者是靠着那些在写

持有自身的见解,具体地则表现在1956年 作年代难于被承认的‘袖屉文学>’?或者是对于那些被 将邓子恢评价为“小脚女人”,一股脑儿将级社提高,这 老老实实发表的作品当作材料来展开正面攻击?但依 就完全违背了 1953年亲自制定的具有务实性的 照这样的写作状态写出来的东西究竟又该处于何种状 较为稳健的过渡时期的总体思路思想 不仅如此,柳

态?答案可想而知,那么学史”整治之史,是遍地都 青在之后的1

跃进”和人民公社以及农业学大寨的潮

是还是比较具备特殊意义呢?究竟是真实存在的还是 流当中也是各种格格不人,同样地,正是因为它的异端 被编撰出来的呢......这些问题恐怕要一直延续下去,给思想,才得以使得后来的《创业史》被开启,但也有几部 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者们提出挑战了[5]。

作品都迟迟不能够被完成。基于此观点而言,基本上都 3结束语

是两者之间在历史夹缝当中针锋相对的,但他们的思考 如此看来,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它既是一种趋势,

方式却很接近,基本都是按照首先人为政治正确,然后 与此同时,它又是一种潮流,引领着当代历史文学的不 再认为柳青属于是一个被历史糟践了的天才。但是有关 断进步和发展,也成功地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奠 于《创业史》的成功,它终归还是柳青在政治上所表现出 定了良好的基础,致使其拥有一片空前光明的发展前 来的先见之明;反的来说,它的失败,恰恰就归功于柳 景,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青在政治方面不断追赶潮流。总而言之,在这过程中, 作家是完全性地被外在的政治历史所决定的,因此,判 参考文献:

断《创业史》成败与否,只要看柳青在政治当中的表现即 [1 ]郜元宝.关于的一点思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可,对于一部小说而言,它本身就没有太深的研究价值。

科学版),2016,48(5):3-7.

2.2以作家主体为中介来考察文史关系

[2] 王彬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J].

文艺争鸣,2008(1 ):-69.这并不是就说要把学制度与生产方式”的相关 [3] 埃娃•多曼斯卡.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M].彭

研究予以取消,或者将其进行弱化在能够以文学思想作 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为核心的内在化的各式思潮,同时取消和弱化对一些重 [4] 于沛.《史学理论研究》三十年: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新

要作品的细化阅读,实际上是指在这些工作环节中必须 形态的三十年[J ].史学理论研究,2017(2): 18-21.

要特别加强对其工作的研究,目的就在于能够真正地与 [5 ]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史理论与实际的回顾[J].中国现代文

作家主体进行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将看到 学研究丛刊,丨995(1).

那些作家在这些当年所呈现出来的具体化的精神活动

[责任编辑韩翠丽]

於於访終於资资於於於終资於於资終於於於於終於资於访於於終访势終於於於於於終级於访济終終終於終於势於於於於終

(上接第153页)定程度上冲击当时封建主义。因此,

播力研究,2018,2(10):209.

戊戌变法推动国民的思想觉醒,对社会思想具有启发 [2]王书言.试论戊戌变法对中国思想动向的影响研究[J].课程作用。虽然变法以失败结束,但其在推进我国人民思想 教育研究,2017(7):34-35.变革等多个层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刘笑宇,张雪梅.近三十年来戊戌君子刘光第研究的回顾与

思考[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5):22-26.

参考文献:

[1 ]张薇.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J ].传

[责任编辑袁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