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14年7月 地下水 Ground water Ju1.,2014 Vo1.36 N0.4 第36卷第4期 汝南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 徐军用 (河南省驻马店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 要] 地热资源是新兴的清洁能源,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相比,具有洁净、高效、见效快和可持续利用 的特点,但同时又是有限的资源,其补给过程是极其缓慢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热资源,对改善和保护生 态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根据汝南县地热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了开发利用现 状.提出了保护措施。 [关键词] 汝南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P31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一l184(2014 J04~0079—03 汝南县隶属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地处豫南淮北平原,属 淮河流域,县城是汝南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农副 产品加工为基础的旅游城市。汝南县境位于华北坳陷的西 1.2水文地质条件 1.2.1 赋存条件 汝南县地热水埋藏在840 m以下的新第三系馆陶组含水 层中,根据河南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对汝南县城所作物探报 告,新第三系(N)地层底板深度950 m,地层厚度690 m,含水 南边缘,县城位于新华夏构造上蔡岗隆起与豫中北西向构造 的复合部位,汝南地下深部富集了大量的地热能量,储存有 较多地下热资源,汝南县自2009年开始开采地热水,主要用 于住宅小区的洗浴、取暖等。鉴于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 砂层多有胶结,含水层岩性以细砂、砂砾岩为主,含水层性质 为空隙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厚度较大,透水性好,具有良好 的储水能力,地下水量较为丰富。 1.2.2补给、径流和排泄 也出现了局部超采、地下水位下降漏斗、水质污染和地裂缝 南等问题,加强对地热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尤为重要。 1 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述 地热含水层的补给与第四系深层地下水的补给相仿,主 要为上游西部基岩山区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通过深部含 水层径流至本区。 在天然状态下,深层地热水自西向东缓慢径流。在县城 区,由于受开采的影响,改变了天然流场状态,以开采井为中 汝南县地处淮北平原,总体上西高东低,微倾斜状,地势 平坦低洼,地面高程一般在44~70 m之间,南高北地,西高 东低,岗洼相间,地形较为复杂。根据地貌成因和微地貌形 心,向抽水井汇流;在开采影响以外,仍保持天然流场状态。 汝南地热水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总体上仍保持着缓慢向 东径流排泄方式,在开采井周围形成有小范围的地热水位下 态,可将区域分为冲积平原和冲胡积平原两种两类。 汝南县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 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温湿适中、雨热同季。多年平均降 雨量为880 mm,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6—9月,约占全年降 水量的60%。降水量年际差异较大,建国以来最大降水量 1 451.2 mm,最干旱年份降水量仅419.6 mm。 县境内主要河流是汝河极其支流,汝河主要支流有北汝 河、臻头河、文殊河等,均属季节性河流,枯水期水位一般低 降漏斗,以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方式。 2开发利用评价 2.1 县城区地热水可利用水资源量 河省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是埋藏在新生界和前新生界热 储层中的地热资源,新生界地热资源主要指新近系和古近系 松散热储层中的空隙水…。地热水资源是地下水的一种,地 于地下水位,形成排泄地下水的通道,仅在丰水期对地下水 有短暂的补给。 热水资源的计算方法可用传统的深层地下水资源计算方法。 目前传统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方法有解析解法、比拟法、动态 分析法、数值法、补给量计算法 。根据汝南县地热水含水 层的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情况,结合汝南县城城市建设发展 规划,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可采资源量比较可靠。补给量计算 法是首先将地热田内热储层概化,使其基本符合稳定流计算 汝南县境内地表出露均为第四系地层,由中更新统冲洪 积层(Q,“ )、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 “ )、全新统冲积层 (Q )组成。新第三系深红色粘土岩直接隐伏于第四系地 层之下,有奥陶系(0)、二迭系(P)、老第三系(E)、新第三系 (N)深红色粘土夹砂层。 [收稿日期]2014—03—21 [作者简介] 徐军用(1966一),女,河南汝南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工作。 79 第36巷 第4期 地下水 2014年7月 要求,然后计算地热田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可获得的径流补 给量,将其视为地热水可采资源量。 2.1.1 渗透系数的计算 1),选用下面裘布依稳定流承压水完整井流公式与经验公式 R=3 000Sw 进行迭代逼近计算。计算得该含水层渗透系 数K=0.9 m/d,导水系数T=34.29 m /d。 Q一 in L——j rw 根据汝南县东方假日酒店电测井深成果分析,汝南县城 深层地热水含水层顶板埋深855 m,底板深度946 m,属于华 北馆陶组地热含水层,其问共有5层空隙含水层,含水层总 厚度38.1 m,地层岩性从上到下分别是中砂、细中砂、细砂、 式中:Q为单井出水量(m /d)[Q’单位m’/h];K为渗透 系数(K:0.9 m/d);R为影响半径(采用经验公式:R= 3 000 Sw );M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38.1 m);r 为抽 粗砂、细砂。汝南县地热含水层分布地域比较宽广,含水层 抽水影响半径相对于地层分布范围来说可作为均匀无承压 含水层考虑。该抽水井井管半径为0.15 m,该井含水层为深 层地热承压含水层,含水层渗透系数可根据抽水试验(见表 水井半径(r =0.15 m);Sw为抽水降深(m) 表1 不同降深抽水试验统计表 2.1.2补给边界影响半径与补给断面 地壳深部,区域大地热流是其恒定热源,在地壳深部呈平均 分布。第四系地下水常温深度约为25 113,平均地温梯度为 3.2℃/100m。根据《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Z40--85),采用 地温梯度推算法计算热储温度,计算公式为: A’ =汝南县城东两长约4 km,南北长约3 km,已建成面积约 12 km 。根据汝南县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 年末城区规划区面积将达到35 km ,到2020年将达到60 km 。城区地热含水层受开采影响,势必形成水位降落漏斗, 随着抽水时间的延长和取水量的增多,县城中心水位将逐渐 下降,漏斗边沿也将逐渐扩大到影响范围边沿,开采降落漏 斗为一近似圆形,周围地下水向开采中心径流。将该城区预 测面积60 km 作为地热开采影响区域面积,将计算断面为补 给边界至中心路段的中心(即R/2)所围成的圆作为补给断 面。 R- (d—h) +ln 式中:t为热储温度,单位:℃;d为热储埋藏深度,单位: m;h为常温层埋藏深度,单位:m,取25 m; n 为地温梯度,单 位:℃/lO0m;t。为常温层温度,单位:℃,取16.5qC,。 经计算得热储层出水温度约为43℃~46℃。根据《地热 资源评价方法》(DZ40--85),地热水按水温高低分为六个级 别,汝南地热水属于中低温地热水,适于洗浴用水。见表3。 表3热储层水温分级表 <2O℃ ≥2O℃~40℃ ≥40℃~60℃ 式中:R为补给边界影响半径(m);A为补给面积 (35km );耵为圆周率。 计算得补给边界影响半径R=4 371 m。 L=2叮TR 冷水 低温 中低温 中温 式中:R 为设定补给断面半径(R =R/2=2 186 m);L 为补给断面周长(m);计算的L:13 728 m。 2.1.3 地热水补给量计算 ≥6O~当地沸点 ≥当地沸点 高温 2.3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2.3.1 评价标准 开采条件下,地热水通过补给断面的补给量由达西公式 计算: W =T・L・I 地热开发利用现状开采程度分为五类[3],具体分类标 准见表2。 式中:w =径流补给量(m /d);L为补给断面边周长 (10 488 m);I为水力坡度,为漏斗周边平均水力坡度,为 0.006 9;T为导水系数(m /d),为34.29 m /d。 计算得径流断面的径流补给量为3 248 m /d,该数值即 为汝南县地热水可利用量。 2.2 出水水温分析评价 表2地热开发利用现状评价标准 汝南地热田属构造凹陷沉积传导型地热田,其热源来自 80 第36卷 第4期 地下水 20l4年7月 2.3.2现状评价 汝南县目前有东方假日酒店、伊清温泉地热井、富源双 河湾地热井等地热取水井6眼,日开采量为780 m。/d,开采 强度为0.24,属于较低开采区,汝南地热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3存在的问题 3.1 勘查投入不足,地热基础资料不详实 政府在地热洁净资源前期勘查投入不足,地热地质基础 资料不详实、不全面,地热地质基础工作较差。目前河南省 重点城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已经完成,但针对深层地 热能以及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尚无可靠的资料可查。 已开展的地热勘查,钻探、物化探等工作投入较少,1 500 m 以深勘查评价程度低 J。 3.2利用效率低下。综合利用水平低 汝南地热开发处于刚起步阶段,利用以洗浴为主,规模 化及产业化水平不高,开发利用单一分散,未实施梯级开发 和对井采灌制度,热能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地热资源,几乎没 有地热田的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从而造成宝贵资源的浪 费。特别是温泉洗浴的尾水全部白白排放,不但造成热能的 浪费,同时还导致热污染和地下水环境的破坏。 3.3 缺乏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管理水平低下 地热井的建设单位主要是宾馆、房地产公司等,主要用 于供暖、温泉、洗浴等。目前,政府还没有实行统一的规划和 管理,造成了过于集中钻井开采同一地层的地热水现象。 4开发利用保护措施 地热资源是新的能源与补充能源,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是 实施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开发地热资源可以 节约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等资源,并且利用过程相对环保。 其能源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要保持长期连续稳定 开采,不致形成地质环境问题,必须十分重视资源的保护工 作 。 4.1 加强地热资源开发的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地热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有序的地热资源 开发市场,加强统一规划和管理,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在地 热资源开发利用前,做好前期论证和审批工作;加强监督管 理,按照地热井合理间距及强度控制原则,审批项目布局的 合理性,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避免“乱批、乱采、乱用”;规 范地热勘查开发市场,杜绝无施工能力或技术实力较差的单 位进行地热工程的施工,加强成井工艺及技术的交流和推广 应用,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决策,使地热资源开发利 用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和正规化,为优化能源结构和可持续 发展做出贡献。 4.2加强地热水动态监测 随着地热水的开发利用,水位、水量、水质、水温将随开 采的进行而发生变化。为避免因过量开采产生地面沉降、水 源枯竭等环境地质灾害,应加强水的动态监测工作,以随时 准确掌握地下水量、水位、水质、水温等动态变化信息,建立 地热井运行档案,确保地热水可持续、稳定开发。 4.3 建立科学合理的开采模式 为防止地热水污染,须阻断各含水层通过水井井简及 井管水力联系通道,在开采时,应做好上层止水,切断上部 含水层和深部地热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避免水质污染,避 免相互垂直补给造成地层压力和水温下降;合理控制井距, 单井限量开采,避免大范围内过量开采;采用梯级、综合、高 效利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地热采暖项目必须采用回 灌 开发模式。所谓梯级利用,就是按照用户终端需要的 供热水温,从高到低排序,高能高用,温度适用,分配得当, 各得其所。通过梯级利用,可有效提高地热资源利用率。 不论是哪种温度的地热水,梯级利用都是一个最佳的利用 方案 。 4.4建立地热田评价和管理述学模型 根据汝南地热地质条件,应对地温场、热储、地热流体回 灌等进行试验研究,确定地热田的温度、热储条件、储量、流 体性质和水化学类型,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为地热资源 保护和合理开采布局提供科学的依据。 4.5加强尾水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热流体中通常含有H S、CO:等凝气体,特别是在高温地 热流体中浓度更大,废地热流体直接排放会造成热污染和流 体中有害成分的超标排放,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对大气和环 境造成污染。应对尾水进行处理,前者可采用沉淀法、过滤 法、结冰法除氟 ,后者可采取气水分离燃气技术,做到兴利 除害,最大限度的降低地热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心义,黄丹.河南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J].地下水. 2010,32(1):54—70. [2]廖资生,余国光.北方岩溶水资源的基本类型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J].中国岩溶.199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240--85) [s].1986. [4]王继华.河南省地热资源开发与保护浅析[J].地下水.2009,31 (4):45—147. [5]阳结华,雷东锋,樊子玉,等.浅议河南省地热资源现状及开发保 护[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0(5):48—51. [6]刘时彬.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M].北京:化学T业出 版社.2005.237 38. [7]卢予北,张古彬,陈莹.河南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研 究[J].探矿工程.2010,37(10):35_39. [8]张梅桂,孙法德,谭世燕.地热资源及科学利用[J].油气田地面 工程.2004,23(4);38. 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