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五胡十六国
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五胡十六国
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中统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五胡的概念是《晋书》中最早提出的,一般泛指在东汉末到晋朝时期迁徙到中原的几个少数民族,一般认为“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开始算起,一直延续到北魏建立。对五胡乱华的历史作用,以及影响历来有争议。它是晋朝历史上重要的现象,有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名称。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陆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于是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又因为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曾撰的《十六国春秋》一书,该书将较具代表性的十六个政权独立记录,故又有将此一时期称为“五胡十六国”者,实则政权的数目远逾十六个,建立者也不限于胡人。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割据政权。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
卑)、南燕(鲜卑)、西凉(汉)、夏(匈奴)、北燕(汉)。此外,还有冉魏(汉)、西燕,但没有包括在内。 汉和前赵算一国,史称十六国时期。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鲜卑、氐、羌,史称五胡。这个时期习称五胡十六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