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始终
[CanZhengYiZheng]
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始终□陈
蓉
委员
师、父母一点点批评,就受不了,轻则出走,重则轻生,更重则举刀相向;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不会处理、不会包容,只剩戾气和暴力,同一个宿舍的要高喊多谢不杀之恩。一些老师则陷入功利当中,以分数衡量学生、以试卷评判优劣,以致让学生的心灵和精神枯萎。错位的教育终究形成了对社会的巨大反噬,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道德和精神层面。
作为一名海归教育工作者,我
陈蓉委员发言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社会发展进步、个人幸福快乐的源泉。在前行的道路上,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不忘初心,就是要学深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教师只有严格坚守职业的底线、道德的规范,才可能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一生。
不忘初心,就是要把爱充盈于心。要有温度、暖心的教育,拒斥人心冷漠、情感荒芜、精神迷失及道德失范的功利性教育,要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土、自由成长的精神家园。
不忘初心,就是要培育健全人格,切实做到小学重态度,中学重品行,高中重品质,大学重素质,将来重选择,加强师生之间、家长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不忘初心,就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不忘初心,就是要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减少各类不良行为、不良心理、不良模式对教育的侵蚀。同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始终。在这个大数据、知识爆棚的年代,教育更是要回归本质,不是学会一堆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做人、学会思维,能有终身学习的本领、学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协也常常思考和对比国内外教育的差异。备受推崇的芬兰教育,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平等和教师的引导,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自身的感悟,通过不断观察、发现、思考和辩论以寻找真我;德国教育则侧重对生活的体验和求生技能的培养。通过与科技强国教育体系的对比与思辩,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无一例外的强调了对实践的体验与了解,道德与精神层面的感悟。
在教育的道路上,一些人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忘记了教育的目的和初心:教师上课主要是为了谋生;家长和学生们希望利用教育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我认为是立德树人,健全心智,重在育人;是引导和激发,授人以渔,而非灌输知识;是发展理性,丰盈灵魂,温暖心灵,而不是强化记忆;是点亮人生,而不是预知未来。
前不久,一张武汉某重点中学小升初的表格在朋友圈里流传甚广,里面清晰的分出了火箭班、次火班、奥英班的等级,而与之对应的是各类奥数竞赛、语文英语考试的证书。现在的小学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却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和道德修养。在某谈话节目上,一个拥有本硕博三个清华学位的学霸却为毕业后做什么工作而困惑。
大多数人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应试教育压制了孩子们的天性,只是单纯地教会孩子如何更好地适应丛林法则。但父母们何尝不是在为错位教育推波助澜。
错位的教育,可怕的不是摧毁一个人的肉体,而是摧毁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揠苗助长成才方式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一些孩子分数高、内心却十分脆弱,老
24
湖北政协2018年第2期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