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形和正方形》(纪艳丽)教学设计(有配套视频)
三上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 纪艳丽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 在猜想、验证的研究过程中,初步感知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2个,正方形1个、小棒5根、方格作业纸、直尺、三角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猜谜游戏
【设计意图:猜谜活动,既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又让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是认识事物的好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画面,抽象图形
(出示课件)谈话:孩子们,今天的学习从这幅画开始,美吗?上完课每人送你们一幅怎么样?
提问:从这幅画中,你能找出认识的平面图形吗?(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抽象出平面图形)
2.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揭题:你们认识的图形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从图画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唤起学生的已有认知,既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又引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二、猜想验证,自主构建 1.操作中引发猜想
提问:以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摆一个长方形吗?
操作:学生摆长方形。 反馈:指名展示。
反思:引发关于长方形边的猜想
小结:长方形边的特点:对边相等(板书) (移动小棒)提问:这样摆还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小结:长方形角的特点: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
【设计意图:尊重并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进行“边”和“角”的追问,引发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猜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埋下伏笔,这样的设计也遵循了学生从具体向抽象的认知规律。】
2.验证中深化认识
⑴指导方法: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都有这样的特征呢?请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⑵操作验证 ⑶汇报交流:
①验证对边相等:方法1:量一量,汇报测量数据;方法2:折一折,指名操作。 小结:用多种的方法验证了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发现它们的对边都相等。
②认识长宽: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长方形中靠在一起的两条边相等吗?引导认识长与宽;指一指黑板面、桌面以及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
③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方法:比一比,讨论: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吗?你比了几次?有比的次数少些的吗?还有更少的吗?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长方形有哪些特征? 对边相等 ----边的特征 四个角都是直角 ----角的特征
实际上我们认识平面图形时,一般都是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认识的。
【设计意图:特征的验证是思维碰撞最充分的环节,给学生不同的长方形,激发学生尝试不同的研究方法,既使猜想得到验证,长方形的特征上升到理性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渗透了研究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
3.迁移中拓展新知
谈话:我们再来看正方形的边和角又有什么特点呢?拿出正方形,你能用刚才那些方法和思路去发现正方形的特点吗?试试看。 ⑴自主探究 ⑵汇报交流:
①特征1:四边相等;提问: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反馈:方法1:
量一量;汇报测量结果;方法2:折一折;引导学生比较折的方法,纠正认识偏差,优化折法的简洁性。
②认识边长。介绍:我们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都叫做边长。(板书 边长)
【设计意图:折一折验证正方形边的特点呈现出两个层次:通过上下、左右对折说明正方形对边相等,对角折说明邻边相等,这样的折法才说明正方形四边相等。经历两个层次的感知,既充分认识正方形边的特点,也细无声地渗透了两种图形的内在联系。】 ③特征2:四个角都是直角
提问:正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
小结: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研究了正方形,发现它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4.比较中沟通联系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
小结:看来,无论边还是角,长方形有的特点,正方形也有。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对两种图形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感知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深化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整体把握。】 三.实际运用,巩固新知
谈话:学得不错,学会了知识还要能够运用,一起来解决几个问题,接受挑战吗? 1.画一画
(1)师画长方形,说一说长宽各是多少。(相机介绍方格图) 师画正方形,说一说边长是多少。 (2)学生按要求画长方形。 2.辨一辨
画得不错,下面考考你们的眼力。
信封后面藏的都是四边形,观察一下,哪幅图可能是正方形? (1)①号不可能吗?为什么? (2)②号呢?
(3)③号可能是吗?一定是吗?还可能是什么图形?什么情况下是正方形?什么情况下是长方形?还有其他可能吗? 3.比一比
小华小明参加比赛了,一起去看看。
(1)小华在哪里?小明呢?他们同时出发去学校,谁先到谁获胜,这样比公平吗?为什么?各走了多少米? (2)改变比赛规则。
两人同时出发,小华沿1号路线,小明沿2号路线,同时出发,谁先到新华书店谁就获胜,这样比公平吗?为什么?路程相等是怎么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体现了基础练习——发散思维,基本技能——实际运用的层次,
画一画,辨一辨,比一比的设计充满了新意,又抓住重点体现思考的含量,学生结合不同的实际问题不断强化提升对两种图形特征的理解】 四、回顾总结,感悟延伸
1.回顾: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有哪些收获? 2.环保教育。
【设计意图:回顾力求体现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和研究方法的感悟。课尾送画,与课始首尾呼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充满思考与智慧,更是可以创造美好世界的,渗透环保教育。】
个人简介:纪艳丽,女,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数学教师,总务处副主任。泰州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参加泰州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荣获一等奖,《认识毫升》获省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轻拢慢捻皆智慧——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智慧生长的途径初探》获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多篇论文在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中获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