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理研究性学习方案

来源:化拓教育网


宇宙中的地球

(作者:**** 高一地理组)

一、项目概述

1. 开展年级:高中一年级 2. 学科:地理 3. 简介:

本学习项目主要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在初中学习过地球的基本概况,他们对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感到较困难。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活动,希望他们能结合生活实践,理解所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二、学习团队

1. 教师:

张老师:地理教师 石老师:地理教师 2. 学生:

高一年级:(1)班、(2)班

三、学习目标与任务

1. 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

要特征;利用 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

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从的结构特征。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

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学习任务

以5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 活动1:什么是天体、天体系统?你是怎么判断天体的?  活动2:天体系统可以分为哪几层?你怎么判断天体系统?  活动3: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有哪些?有何运动特征?  活动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 活动5:对以上4项任务中了解到的宇宙中的地球情况进行总结整合,看看你学到了什

么?对宇宙中的地球这节课有何收获?制作学习报告

四、学习过程

项目学习活动过程(利用Freemind制作概念图):

认识天体和天体系统 实践思考与分析问题能力 认识八大行星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学习反思能力 活动一 活动1:什么是天体、天体系统?你是怎么判断天体的? 1. 什么是天体、天体系统?常见的天体有哪些?  宇宙间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宇宙是由形形色色的天体组成的  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 天体系统。  常见的天体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 活动二 天体系统可以分为哪几层?你怎么判断天体系统?

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 1、天体之间相互吸引2、天体之间要相互绕转

活动三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有哪些?有何运动特征?

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活动四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 日地距离适中

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 液态水的存在

活动五 制作项目报告

根据任务一和任务二所得的结果和记录,制作一份项目报告,内容包括下列各部分: (1) 封面及小组成员姓名 (2) 目录

(3) 日常生活中的统计应用(任务一的成果) (4) 统计内容 (任务二的成果)

- 你们的统计题目是什么? - 你们用什么方法收集结果? - 你们的访问对象是什么人? - 你们的发现是什么? (6) 分工情形及感受

- 你们各人的分工是什么? - 你们各人有什么感受?

五、学习工具与环境

1. 网络学习平台:http://www.tecol.org.cn 2. 概念图工具:Inspiration 3. 作品制作工具:PowerPoint

六、项目时间表

第一阶段 时间 第1周 教师活动 准备学习方案、学生分组,发布方案 学生活动 建立学生团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对方,开始交流,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方式 目标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七、学习评价

评价量表1: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本项目学习活动的评估会以小组进行评价,任务一占20%,任务二占50%,任务三占20%,而小组的整体合作表现则占10%。评估会以以下的评分准则来进行评价:

任务一 20% 任务二 50% 统计图 数据源 分析 统计设计 数据收集 数据整理 统计图的运用 总结/分析 任务三 20% 小组的整体表现 10% 总分 100% 组织 文法语句 设计 合作 分工 起点水平 1 有进步 2 掌握水平 3 成为范例 4 得分

评价量表2:自我评价 知识建构 1. 通过网上协作学习,试写出新建构的知识。(1-5项) 沟通 2. 试写出你曾对组员提出的意见。(1-5项) 协作 3. 试列出你曾替别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1-5项) 个人学习 4. 试写出你分辨重要信息的方法。(1-5项) 价值观/态度 5. 试写出现阶段以远程学习项目的体现或见解。

评估量表3:小组成员互评表 编号 题目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1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 极。 2 3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他(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作。 4 他(她)能够按时完成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和 学习任务。 5 6 7 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 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 如果还有机会我非常愿意与她(他)再分到 一组。 8

对他(她)总体上是喜欢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