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A)金色的鱼钩_北京课改版

来源:化拓教育网
六年级上语文教课方案(A)金色的鱼钩_北京课改版

《金色的鱼钩》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表达了红军长征途中, 一位炊事班长切记队伍指导员的嘱咐,

的小战士,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动人事迹。

教课目的

1.学习课文认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料三个患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

荣耀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3.能够比较正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为照料三个患病

教课要点

能够比较正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

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耀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辉”这句话的含义。 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

请你读课文后想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这个

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何说它是“金色的”?此刻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 ,边读边思虑:课文中几次描绘了老班长的相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绘老班长

相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绘老班长的相貌有什么不一样,说了然什么? 议论明确:

第一次: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 个儿挺高, 背有点驮, 四方脸, 高颧骨, 脸上充满皱纹,

两鬓都花白了。

明确: 这时的炊事班长历尽沧桑,但是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重的充满红丝的眼睛

明确:昼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充满了红丝,但丝绝不影响他

照料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第1页/共7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课方案(A)金色的鱼钩_北京课改版

板书 : 照料、三病号

1/ 眉头拧成了疙瘩

2/ 脸上的皱纹舒睁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明确:

1/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愿喝鱼汤,惟恐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疼爱,又焦急,

责备自己没能达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所以眉毛拧成了疙瘩。

2/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睁开,充足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惟独没

有自己的崇高质量。

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明确:老班长千辛万苦,不辞辛苦,像保姆同样照料儿童同样,照料三个年青的病

号。他成功地达成了上司交给他的任务, 但是自己已经虚弱到不可以支撑的地步。 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 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救人的崇高质量。

板书: 救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耀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辉”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

有很大的纪念意义。 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

战士垂钓补养身体, 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 这个鱼钩拯救的是三个年青战士的生命。

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 我们能够看出老班长无穷忠于党,忠于人民, 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救为人的崇高质量,这崇敬的质量永放异彩,光辉万丈。

板书:

过渡:从老班长的相貌变化, 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 惟独没有自己的 优异共产党员。你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这类质量。

要求:预习上边的问题,下节课持续学习。

教课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红军过草地时的困难状况,学习老班长舍己救人的崇敬质量。

2.练习经过要点语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课要点、难点

练习经过要点语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课时间

二课时

第2页/共7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课方案(A)金色的鱼钩_北京课改版

教课方案

第一课时

一、教课目的

(一)学习生字、新词,经过查词典掌握 “喜不自胜 ”、“回味 ”、“严重 ”、“收敛 ”、“气息奄奄 ”、 “仰望 ”、 “闪耀 ”的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认识题意及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学会按事情发展的次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 1 段,认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址和人物。

二、教课要点、难点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要点词语的意思。

(二)学会按事情发展次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三、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 《长征》 一诗,认识了红军在举世有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日,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有

关长征故事的课文。 在红军过草地时, 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

悉心全力地照料三个

病号,在马上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状况。

课文中的要点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

1.什么叫 “青稞 ”( k5)?

(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西藏、青海等地。)

2.“作料 ”的 “作”读第几声?什么叫 “作料 ”?(“作 ”是多音字, 作料的 “作 ”读第二声。 “作料”就是烧菜时用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3. “回味 ”是什么意思?( “回味 ”是指在回想中领会以前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课文中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除去 “我 ”的思疑,使病员放心地喝鱼汤。)

4.“弥( m0)漫 ”两字怎么讲? “夜色洋溢 ”是什么意思?( “洋溢 ”是充满的意思, “夜色洋溢 ”就是各处充满夜的风景。)

5.什么叫 “严重 ”?( “严重 ”就是严苛、严格的意思。)

6.“敛 ”( li3n )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 “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 “收敛 ”是什么意思?(“敛 ”是收拢的意思。课文中的 “收敛 ”指老班长的笑脸收起来了,消逝了。)

第3页/共7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课方案(A)金色的鱼钩_北京课改版

7. “掣”( ch8)字怎么讲?(

“掣 ”是拽、拉的意思。)

8.什么叫 “气息奄奄 ”?( “气息奄奄 ”是呼吸轻微,快气绝了的意思。)

9. “瞻”字在词典上怎么讲?什么叫

“仰望 ”?( “瞻”是往上看或向前看,怀着敬意仰起

头来看,如仰望毛主席、周总理的遗容。)

(三)说一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何课题叫

“金色的鱼钩 ”?

(四)默读课文。思虑:课文依据什么次序来分段?

1.给课文分段。

2.试说出各段段意。

(课文按故事发展次序共分为四段:第

1 段:(从开头到 “大伙都叫他 ‘老班长 ’”),讲

“老班长 ”这个称号的由来。第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址、当时的状况,介绍了老班长的相貌和

2 段:(从 “三个病号走不快 ”到 “深重极了 ”),讲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想法垂钓煮鲜

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第

3 段:(从 “挨了一天又一天

4 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

”到 “很

久好久 ”),讲走到草地边沿,老班长牺牲了。第

“我 ”把老

班长留下的鱼钩当心地保留起来。)

(五)指四名学生读课文。

(六)学习课文第 1 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址?

(发生在 1935 年秋季, 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

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相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相貌,我们能够知道他是

如何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奋朴素的劳动人民。)

4.齐读课文第 1 段。

小结段意:写 1935 年秋季,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

务。

(七)作业。

1.读课文。

2.抄录常用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课目的

(一)学习第 2、 3、 4 段课文。

第4页/共7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课方案(A)金色的鱼钩_北京课改版

(二)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二、教课要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课过程

(一)听写字词。

喜不自胜 洋溢 收敛

回味 严重 抚摸

虚弱 气息奄奄 仰望

闪耀

(二)持续学习课文。

默读第 2 段。

1.看课文第 3 自然段,什么叫 “合不拢眼 ”?老班长为何

“彻夜彻夜 ”地合不拢眼? (因

为“饥饿威迫着我们 ”。)为何用 “威迫 ”?(说明当时困难十分严重,如再找不到吃的,大家就有生命危险。)

2.第 4 自然段中写老班长

“喜不自胜 ”地跑回来,他为何 “喜不自胜 ”?(正当饥饿威

他想,能够垂钓烧鱼汤给三个

“喜不自胜 ”。)

胁着他们的时候, 老班长突然在池塘边发现有一条鱼跳出来。

小病员吃。喝了鱼汤,他们的生命就能获救,能够走出草地了,所以老班长

从“喜不自胜 ”这个词语中,想想当时老班长的心情。 (老班长正在为找不到吃的而忧愁,忽

然发现有鱼, 他的快乐是没法形容的。 这也说明老班长有果断达成党交给的任务的高度责任

感。)

3.当小梁发现老班长素来没有吃鱼时,老班长是如何向小梁解说的?老班长为何坚

持自己不吃鱼? (老班长切记教育员的教育,

所以坚持自己不吃鱼。 老班长又向小梁叙述了

当前的困难,说明自己为达成上司交给的任务,一定这样做。这充足表现了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崇敬质量。)

4.为何小梁端起搪瓷碗,感觉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由于他知道这小半条鱼来之不易,并且老班自己没吃。)

5.老班长看见大家不吃鱼汤,说了什么话?把老班长说的话读一读。为何最后这句

话是严苛的,意思只有小梁知道?(最后一句话是示意小梁,要他记着,

“共产党员要听从

”。这是老班长

党的分派。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平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激励他们的信心

前一天对小梁说的话。这里的示意带有命令的意思,所以是严苛的。)

第5页/共7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课方案(A)金色的鱼钩_北京课改版

6.读课文,从 “此后 ”到 “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指名三人读。分角色朗诵此中小梁和

老班长的对话,一人读表达部分。(从对话朗诵中领会老班长的确是小战士的

“上司 ”、 “保

姆”、和 “勤务员 ”,突出老班长的精神动人之深,为达成上司交给的任务信心之大。)

7.为何老班长看到大家不吃鱼汤,收敛了笑脸?看到大家吃完鱼汤,脸上的皱纹舒

睁开了, 嘴边露出了笑脸? (老班长看见大家不吃鱼汤, 怕大家身体更为瘦小,

走不出草地,

完不可任务,所以内心忧愁。看见大家吃完鱼汤,固然鱼汤极少,但总能够保持生命,能够

走出草地, 达成上司交给他的任务, 所以他内心很快乐。 )老班长的感情变化, 说了然什么?(让学生疏小组议论说出自己的建议。)

小结第 2 段段意: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想法垂钓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三)学习课文第 3 段。

默读课文。分小组议论。

1.靠近草地的边沿时,小病员是如何的情况?老班长呢?老班长怎么对小病员说?大家的心情怎么样?

2.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迷在水塘边时,是如何急救的?

3.老班长为何还坚持不愿喝鱼汤?(老班长生命告急,仍旧挂念着党交给的任务,坚持不喝鱼汤,而要把鱼汤让给小病员吃,让小病员喝了鱼汤后能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诵课文。

小结第 3 段段意:老班长达成了任务,走到草原边沿,老班长牺牲了。

(四)学习课文第 4 段。

齐读第 4 段。

1.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当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小梁为何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领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2.为何说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耀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辉!

”?(由于这鱼

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保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固然长满了红锈, 但老班长舍己救人的革命精神却永久放光辉。

小梁把鱼钩当心地包起来, 是为了让后代后辈

仰望革命长辈的遗物, 遇到革命传统教育, 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久向者班长学习的信心。

最后这句话点了然文章的主题。

)小结第 4 段段意: 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当心地保留

起来。

(五)齐读全文。

第6页/共7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课方案(A)金色的鱼钩_北京课改版

(六)看插图,哪一位是老班长?看看他的表情如何?他们正在想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说。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得详细生动,

特别动人,老班长的形象和内心活动都深深印入我

忠于党, 忠于革命的精神值得我们

们的脑海中。 老班长达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和舍己救人,

学习。(七)作业。

1.复习课后练习第 1 题。

2.填写:

时间: ________

地址: ________

人物: ________

因由: ________

经过: ________

结果: ________

【板书设计】

【小资料】

红四方面军

即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1931 年 11 月,由鄂豫皖革命依据地的第

1932 年 6 月,公民党军对

12 月转移到

四军、第二十五军构成,徐向前任总指挥,张国焘任政治委员。

革命依据地发动第四次

“围歼 ”,10 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走开鄂豫皖革命依据地,

四川、陕西界限地域,成立了川陕革命依据地。

1933 年至 1934 年,先后粉碎公民党两次大

与红一

规模的围攻。 1935 年 3 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1936 年 10 月抵达甘肃会宁地域,

方面军会师。抗日战争迸发后,红四方面军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

第7页/共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