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运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王静萍 夏焘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8期
摘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商运营岗位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职教育如何培养出满足岗位需求的实战型人才,成为电商运营课程教学的一个难题。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电商运营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背景,并提出了其教学改革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电商运营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坊;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7-0430-01
随着电子商务发展逐渐成熟,电商运营逐渐成为行业内细分的就业岗位,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之一,高职院校必须明确自身职责,对接岗位合理有效改革电商运营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为培养高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奠定基础。
一、高职院校电商运营课程教改的背景原因
( 一) 背景原因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社会对电商人才的需求量和需求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据CNNIC2017 年互联网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电商人才缺口高达110 万,未来3 年将达到450.2 万。因此,越来越多的的高职院校开始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而电商运营人才,作为电子商务领域典型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亲耐。因此,如何落实工学结合的理念,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革电商运营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发展能力的电商运营技能型人才成为重要的一个课题。
( 二)《电商运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电商运营》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教学发展的推进,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的影响。
首先,电商运营创业项目本身具有极高风险性。当前已不再是单以货源为优势的时代,产品货源间的差异逐渐变小,电商运营项目再难利用货源优势赢得先机。加之网络零售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职业院校开展电商运营项目实践在网店定位及货源寻找方面存在难度,加之大学生缺乏社会及行业经验,很容易导致项目失败。这从侧面导致当前高职院校在电商运营教学实践方面缺乏优质选择,所以他们才被局限于理论教学中无法自拔。
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度不高。这是由学生个人素质因素所决定的,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偏差,在理论与实践学习方面缺乏良好的积极性与向上决心,导致课程开展难以为继。特别是电商运营项目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财力,所以,学生最终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再次,高职院校教师能力不足。电商运营是一门实践性极高的课程,它不仅是理论与简单实践的结合,她需要项目负责人具有电商运营的实战经验,高职院校的教师很少有这样的企业项目实践,很难在电商运营课程教学中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
二、电商运营课程教改的实践指导措施
( 一) 全岗位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电商运营课程需要融入全岗位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要做到对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断深化,明确职业岗位分类,实现课程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能力的有效对接。以网店创业项目为例,将网络客服、网店美工等作为初级职业岗位,网络营销设置为中级职业岗位,网店运营则作为高级职业岗位。以此实现对高职生的全岗位系统化培养过程,并有机结合企业要求设置岗位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实习实操成果进行考核。
( 二) 建立“校中店”实操项目模式
“校中店”是目前高职院校《电商运营》课程常用的实操项目教学模式,其优势就在于以实践教学改革内容与形式推动了电商运营人才培养进程,为学生搭建以真实平台为核心的岗位训练空间,营造真正职场氛围,将企业电商运营项目搬到校园当中来,实现由企业向学校学生的分包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
( 三) 基于“工作坊+ 项目化”的综合电商运营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
“工作坊”与“项目化教学”都是当前电商运营课程信息化教学的优质创新模式,高职院校可以将两大特色内容结合起来,丰富优化电商运营的信息化教学过程。教师首先建立“工作坊”团队,引导团队学生制作“网店运营岗位信息化工作流程”,然后学生开始搜集行业、店铺数据建立店铺,通过软件对店铺进行视觉设计,首先实现对跨学科综合专业知识的应用,确立电商运营项目。
然后由工作坊团队联合讨论,分析构建网店建设流程图,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来各抒己见,最后统一意见进行基于多方位的市场调查。例如实地市场考察、网络市场调查、网络投票,最后根据所收集反馈的信息数据进行网店内容充实,逐渐形成店面规模,开始运营。该尝试中,工作坊团队建设主要是考察学生合作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而项目教学法则引导学生自己创造项目框架体系,然后通过专业的信息化技术内容来填充框架,最终完成项目任务。
( 四) 基于微课的电商运营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
由于电商运营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的开展是对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电商平台应用、消费者心理学、沟通技巧、网页设计、网店开设、网络推广等课程的综合应用,新的知识点并不是特别多,因此采用基于微课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对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微课是互联网+ 教育的一种常用手段,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课件,主要呈现形式是课堂教学视频,还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与教师点评等教学资源。微课以其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资源组成结构化、情景化,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等特点,为学生提供方便、趣味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改变《电商运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运用微课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共同学习、并通过网络进行师生互动,对学生深入学习并自主创建、运营电商运营项目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三、结语
通过对电商运营课程教学改革的论述,希望高职电商教育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更多元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电商世界,主动参与到运营管理的实际活动当中,锻炼他们的电商创
业经营意识与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为未来社会提供实用型、全能型人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王晓辉, 张晔海. 基于实战的《电商运营》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5):142-143.
[2] 唐晓双. 项目化教学视角下“网店运营”课程改革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6(25):62-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