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岛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项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华北某山区古村落进行研学旅行。该村落堪称山区院落民居的典范,村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院落。下图示意该村落及周边地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古村落所处区域范围内的最大高差最可能是 A. 18米
B. 38米
C. 58米
D. 78米
2. 推测该古村落的景观特点是 A. 依山修建,南高北低 C. 道路宽阔,石材铺设 【答案】1. C 2.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对高度计算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断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题详解】
地图可知,图示区域海拔最高为670-690米之间,海拔最低处海拔在630-650米之间,相对高差为20-60米之间,最大高差为58米,故选C。 【2题详解】
地图可知,图示村落,沿河谷修建的北高南低,A错。该村落地处山区,土地面积小,坡度大,所以院落小巧,道路狭窄,组织紧凑,B对。村落位于华北地区,属于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区,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其他三面设置砖墙。北面砖墙利于阻挡寒冷的冬季风,房屋坐北朝南,南面置窗,利于防寒采光,D错。村中建筑整体筑于山坡之上,由南向北层层抬高,依阳坡层层抬高,道路狭窄,C错。故选B。
气候是控制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西北地区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有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月初地上生物量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B. 院落小巧精致,组织紧凑 D. 房屋南北置窗,大小一致
3. 该流域在图示海拔范围内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 一直减少
B. 一直增加
C. 先减后增
D. 先增后减
4. 与3300米处比较,影响3180米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光照 B. 气温 C. 降水 D. 风力
5. 该流域高寒草甸生长最快的月份是 A. 6月
B. 7月
C. 8月
D. 9月
【答案】3. D 4. C 5.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地带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南低一般。 【3题详解】
读图,结合图例可知,在图示海拔范围内草甸上生物量岁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区时为先增后减,故选D。 【4题详解】
读图可知,3180米比3300米处生物量少,所以说明该地水热条件比3300米处差,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在气温上,3180米比3300米高,热量条件好,生物量应较大,B错。光照条件和风力对生物量影响不大,AD错。而生物量少的原因极可能为降水量较小,水分条件差所致,C对。故选C。 【5题详解】
高寒草甸生长最快的月份及图中积累生物量之差,计算可得,7月份草甸生长最快,故选B。
【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天坑是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 m的大型塌陷漏斗,其发育在特定的岩溶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环境下,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下图示意天坑形成与演化过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关于天坑发育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岩层断裂发育 ②石灰岩层厚度小 ③岩层产状平缓 ④地下河水位浅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 巨量崩塌物造成地下河通道的阻塞和改道,会促使流水对岩石 A. 溶蚀、冲蚀增强 C. 溶蚀、冲蚀减弱
8. 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塌陷堆积物的 A. 冲蚀作用
B. 溶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B. 溶蚀减弱、冲蚀增强 D. 溶蚀增强、冲蚀减弱
【答案】6. A 7. A 8.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天坑发育的基础为裂隙发育,然后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发生侵蚀作用,而天坑的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说明当地石灰岩厚度大,①对、②错。图中岩层层序界面看,比较平缓,容易北侵蚀,地下河水的深浅与天坑发育无关,③对、④错。故选A。 【7题详解】
由于巨量崩塌物的堵塞,使得流水流速增大,溶蚀和冲蚀作用增强,故选A。 【8题详解】
从天坑的形成过程看,在断裂的岩层中,受流水溶蚀作用,然后大量崩塌物沉积在地下河内,最终由于流水将崩塌物搬运到其他地区,使得该地形成天坑,所以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堆积物的搬运作用,故选C。
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员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推测M省最可能是 A. 辽宁
B. 上海
C. 湖南
D. 安徽
10. 2000~2005年,吉林省的 A. 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 C. 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
B. 城镇人口总数下降 D. 镇区人口总数上升
11. 图未时间段内,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 A. 重庆一直高于陕西
C. 2000~200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答案】9. B 10. D 11.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9题详解】
读图,结合材料可知,M省在2000-2005年间,镇化贡献率为负值,说明镇区人口增长为负值,慢于城区人口增长速度,应为我国的大城市周边地区,随着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周边镇区人口向城区迁入,图中M省镇化贡献率在2010-2015年为正值,说明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使得周边地区的镇区人口增长速度增快,故选C。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2000-2005年吉林省的镇化贡献率大于1,说明镇区人口呈现正增长,而城区人口负增长,镇区人口总数下降,城镇人口总数在增加,故选D。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重庆的镇区贡献率在2000-2005高于陕西,2010-2015低于陕西,AB错。重庆的城区贡献率在2000-2005低于陕西,2010-2015高于陕西,C错,D对。故选D。
B. 陕西一直高于重庆
D. 2010~201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作答选考题时,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将确认所选题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全国总人口1.73亿(2014年),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自然资源丰富,但采掘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是我国首批落户非洲的我国家级对外经济贸易自然贸易区。截至2017年,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首期启动区已基本开发完毕,入园的重点企业有包装、陶瓷、玻璃、钢结构等;同年,完成二期的围闭工作,并计划在二期将业务范围扩展到商业、科研、会展等。下图示意尼日利亚及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位置。下表示意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的气候资料。
(1)据表补充完成下图,并说明承建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时中国施工人员可能遇到的不利气候条件。
(2)分析在尼日利亚设立自由贸易区对提升中国进驻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3)分析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尼日利亚的产业发展带来的效益。
【答案】(1)画图 湿季气候湿热,易中暑;干季太阳辐射强烈,易出现晒伤。
(2)尼日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租金等价格低,可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尼日利亚产品加工业落后,而进驻企业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高;尼日利亚人口多,具有庞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对欧盟和美国出口不受配额,并享受特惠关税,利于拓宽欧美市场。
(3)提高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力;提升本国制造业生产能力,扩大企业规模,促进工业发展;提升本国服务行业水平,扩大对外贸易份额。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开发区建设的条件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1)画图部分需要根据气候资料图,将气温变化曲线完善,然后做好图例标志。在建设的过程中的气候条件要结合该地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由于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说明湿季时湿热,容易中暑,而干季太阳辐射强烈,容易发生晒伤。
(2)在尼日利亚设立自由贸易区对提升中国进驻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主要从降低成本、开拓市场及避免关税角度考虑。尼日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租金等价格低,可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尼日利亚产品加工业落后,而进驻企业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高;尼日利亚人口多,具有庞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对欧盟和美国出口不受配额,并享受特惠关税,利于拓宽欧美市场。
(3)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尼日利亚的产业发展带来的效益主要从自贸区建立对当地资源开发、企业规模及对外贸易等角度分析。自贸区的建设可以提高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力;提升本国制造业生产能力,扩大企业规模,促进工业发展;提升本国服务行业水平,扩大对外贸易份额等。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年降水量在300~450mm之间,90%以上的降水集中于6~9月,且多夜雨,有的地方的夜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以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的贡嘎县与扎囊县之间的河岸带,在干旱和冬季大风因素影响下,河谷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等沙丘形态随处可见。研究人员发现,沙
生植物种群存在随植株大小增大,聚集强度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沙生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为青藏高原河谷风沙化土地人工促进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了参考依据。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位置。下表示意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位置与特点资料。
(1)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6~9月多夜雨的原因。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半固定沙地的形成原因。
(3)分析半固定、固定沙地沙生植物种群随植株增大而聚集强度减弱的原因。
(4)在治理半固定沙地时,有人提议采用集聚式种草,还有人提议采用分散式种草,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6-9月,受西南季风影响,水汽含量大;6-9月,白天河谷气温高,水汽蒸发量大;夜晚谷坡降温快,冷空气下沉到谷底,谷底暖湿空气上升冷却,易成云致雨。
(2)河水携带上游大量泥沙在河谷沉积;距离河道近,枯水季节河床泥沙裸露,风力作用使泥沙在河岸沉积形成流动沙地;距离河面近,沙地受河流丰水季节水位上涨和降水的双重影响,土壤水分条件好,不易起沙且植被生长快,有较好的固沙作用,形成半固定沙地。
(3)幼小植株对土壤水分、养分等资源的竞争较小,单位面积土地可以使更多数量的幼小植株存活;幼小植株呈现集聚状态,可以有效抵御风沙危害,提高存活机会。较大植株对土壤水分、养分等资源的竞争明显增大;较大植株抵御风沙危害能力明显增强,导致它们相互庇护的依赖性降低,聚集强度减弱,呈现相对分散状态。
(4)集聚式种草 集聚式种草有利于抵御沙埋和风蚀等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提高存活机会;集聚式种草有利于阻挡流水、风力对地表沙粒的侵蚀、搬运,有利于流沙在植株根茎部集聚,形成聚沙体,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降水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热力环流及土地荒漠化治理的措施,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1)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6-9月多夜雨的原因要从水汽来源及降水条件考虑。6-9月,受西南季风
影响,水汽含量大;6-9月,白天河谷气温高,水汽蒸发量大;夜晚谷坡降温快,冷空气下沉到谷底,谷底暖湿空气上升冷却,易成云致雨。
(2)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半固定沙地的形成原因要从泥沙来源、半固定(具有移动性和固定性双重特点)角度分析。河水携带上游大量泥沙在河谷沉积;距离河道近,枯水季节河床泥沙裸露,风力作用使泥沙在河岸沉积形成流动沙地;距离河面近,沙地受河流丰水季节水位上涨和降水的双重影响,土壤水分条件好,不易起沙且植被生长快,有较好的固沙作用,形成半固定沙地。
(3)半固定、固走沙地沙生植物种群随植株增大而聚集强度减弱的原因主要从植株大小对于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量大小角度考虑,幼小植株对土壤水分、养分等资源的竞争较小,单位面积土地可以使更多数量的幼小植株存活;幼小植株呈现集聚状态,可以有效抵御风沙危害,提高存活机会。较大植株对土壤水分、养分等资源的竞争明显增大;较大植株抵御风沙危害能力明显增强,导致它们相互庇护的依赖性降低,聚集强度减弱,呈现相对分散状态。
(4)治理半固定沙地时,采用集聚式种草,还是采用分散式种草要从集聚种草对保持水土及防风固沙的作用角度进行分析。集聚式种草有利于抵御沙埋和风蚀等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提高存活机会;集聚式种草有利于阻挡流水、风力对地表沙粒的侵蚀、搬运,有利于流沙在植株根茎部集聚,形成聚沙体,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答,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坊子炭矿遗址文化园,是山东新方集团充分挖掘坊子煤矿百年历史变迁的文化内涵,修复利用矿区遗存的德日工业建筑遗址而开发建设,是目前山东省唯一的煤炭博物馆,成为工业遗址旅游的新亮点。矿区内现遗存德、日建筑群9处,其中德建坊子竖坑及井下550米施工巷道,历经百年仍保留完整。 设计两项依托炭矿遗址开展的旅游项目并分析遗址公园对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
【答案】观光体验项目:如利用废弃矿井、坑道、小火车等原有的工程设施,开发矿工生活体验项目,拓展、探险等户外运动项目;科普项目:如介绍矿区煤炭的形成、分布、开采及利用等煤炭知识;爱国主义教育:如了解矿区历史变迁特别是建国后矿区的新变化;休闲娱乐项目:利用废旧工厂车间、德日建筑群,建设工业主题餐厅、咖啡厅、书吧等。利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工业文化的传承;宣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品牌;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缓解企业就业问题;增加经济收入,推动企业发展;改善企业生产结构。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设计依托炭矿遗址开展的项目主要包括观光、科普及爱国主义、休闲等方面考虑,而对企业发展的
影响主要从对经济、社会及企业结构方面分析。可以利用废弃矿井、坑道、小火车等原有的工程设施,开发矿工生活体验项目,拓展、探险等户外运动项目;可以介绍矿区煤炭的形成、分布、开采及利用等煤炭知识;了解矿区历史变迁特别是建国后矿区的新变化;利用废旧工厂车间、德日建筑群,建设工业主题餐厅、咖啡厅、书吧等。利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工业文化的传承;宣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品牌;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缓解企业就业问题;增加经济收入,推动企业发展;改善企业生产结构。 【点睛】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
(2)旅游消费市场的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距离(旅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越长,吸引的游客越少。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3)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交通便捷,来往耗时较少游客多,反之就少。 (4)旅游区的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关系到服务质量高低和盈利水平。
(5)旅游区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容人量,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15.【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北京、杭州、武汉、西安、成都、广州等地都将通风廊道纳入规划与决策的视野。对于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的城市来说,通风廊道路线设计也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图9示意杭州市冬夏季一级风道。
分析杭州市一级风道路线设计的主要原则及对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作用。
【答案】一级通风廊道的设计应尽可能与城市主导风向平行或近似平行,并充分利用面积较大、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山地、河流等生态冷源。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改善局地气候环境;缓解城区热岛效应;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降低建筑物能耗;提高人体舒适度。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街道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设计原则,遗址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杭州市一级风道路线设计的主要原则要结合盛行风向进行分析。对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作用要从改善气候、净化空气、热岛效应等方面考虑。杭州市位于东部季风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为了有利于增强城市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提高长沙大气环境质量,降低建筑物能耗,风道路线基本与主导风向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