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依托预测阅读单元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依托预测阅读单元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化拓教育网
阅读·说文论道

依托预测阅读单元

[摘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江苏南通市如皋江镇郭园小学(226542)沙小玲

要]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是预测阅读单元。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注重各部分内容

之间的联系,并借助课文旁批、课文题目、课文留白、勾连作者等方面引领学生进行预测,并引导学生将预测阅读的策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以落实预测策略的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预测单元;阅读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2-0032-02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进行了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有预测策略、提问策略、提高阅读速度策略等,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具体的阅读策略指导。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预测策略单元。所谓预测策略,就是根据文章的题目、作者、插图以及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等,对文本内容进行猜测的阅读方式。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依托预测阅读单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整体把握教学目标,层层推进要素落实预测阅读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从培养学生预测能力的阅读目标出发进行编排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整体的阅读教学观,帮助学生建立起单元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单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层层推进中促进语文要素目标的落实。

教师可以这样安排单元整体教学。在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的教学中,教给学生预测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在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预测的练习;在《小狗学叫》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运用预测的策略预测课文的结尾,并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在“交流平台”教学中,引领学生就预测的阅读方法进行梳理与总结;在习作教学中,着重于预测策略运用的延伸与提升。这样教学,语文要素就会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借助单元导读提示,开启预测阅读之旅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导读提示是“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导读的背景是一幅风景画。在这幅风景画中,有树林、村庄、河流等。这其实是对预测的暗示:沿着不同的方向,可以到达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风景。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插图,再提出问题:“假如是你,最想到哪个地方去?为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想到河边玩,可以看到小鱼小虾,还很凉快;有的学生说,我想到树林那边去,那边会有各种各样的大树,还会捡到几片落叶。就这样,学前热身活动,为接下来的阅读提供充分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尽快踏上快乐的阅读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0·832之旅。

三、聚焦文本内容,教给学生预测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出发,让学生借助课文旁批、课后习题等进行预测,使学生明白预测不是凭空猜测,而是要有一定的依据。

(一)借助课文旁批进行预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预测阅读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学生初次接触预测的阅读策略,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材特意以旁批的形式为学生的预测做出提示,指明方向。通过阅读课文旁批,学生能知道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预测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旁批让学生就课题进行猜测,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借助插图引领学生进行预测,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预测的阅读活动中去。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预测的结果可能会与文本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都是可以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预测阅读有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抓住关键情节进行预测

对文本的预测阅读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以由易到难的预测形式出现,为学生预测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文本的关键处进行预测,以逐步提升学生的预测能力。

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的排版很讲究艺术,上一页留下悬念,要想知道答案就需要翻到下一页。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看不到后面的内容,就为学生的大胆预测提供了时间与空间,这也是编者的精心设计与有意编排。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很好地引领学生进行预测。

(三)借助故事留白进行预测

预测是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课文的时候最真实的思维活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文本的留白处进行大胆预测,使学生享受到预测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的第九自然段是以“……”的形式结尾的。在教学时,教师可引领学生

阅读·说文论道

经典诵读,助力语文课堂教学

江苏启东实验小学(226000)宋

[摘

要]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许多经典著作广为流传。这就为语文教学灵动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语文教学实践

中,教师要结合经典著作,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朗读、背诵经典作品,不仅能营造课堂氛围、丰盈学习内容、激发探索兴趣、拓展写作思路等,而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热情,使学生学会主动、积极探索知识,学习效率能得到大大提升。

[关键词]经典诵读;课堂教学;课堂氛围;学习内容[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2-0033-02

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手段之一。经典

诵读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意识渗透,是教学理念更新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以诵读为手段,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感知、探究的过程。经典诵读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语文教材包含大量的经典著作。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而且要对课外的经典作品进行筛选,将其引入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经典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学的力量、感受语文的魅力。

一、经典诵读营造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需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考虑各种影响因子,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小学阶段,学生对热闹的学习氛围有天然的敏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调动,对文意、文从省略号入手,对文本中没有写到的故事情节进行预测。为使学生的预测更为合理,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等信息,对后面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这样教学,学生的预测会有根据,并从中感受到预测阅读的快乐。再如,在《小狗学叫》一课中,对故事的三种结局教材也没有明确的说法。这就为学生的预测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就这些空白处进行合理预测,使学生从中感受到预测阅读的快乐。

(四)勾连作者印证预测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中,最后老屋是否倒下,文中并没有明确的交代。对此,教师可以以“很多年过去了……”这样的形式引领学生对故事的结局进行预测和续编。在预测支架帮助下,有的学生这样预测:“许多年过去了,受到老屋帮助过的小动物们都来了。它们有的带着蛋糕,有的带着水果,还有的带着自己为老屋精心制作的礼物……看着自己帮助过的一个个小动物,老屋心里感到很欣慰。它就这样带着幸福倒了下去,没有遗憾,非常满足。”最后,教师把这篇童话故事的作者慈琪对故事的续编呈现给学生看。在自己预测的结局与作者的结局进行对比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老屋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以及希望被需求的内心体验。这样教学,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活动,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理、文情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刻、透彻。教师要抓住这

一点,借助经典诵读,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觉参与其中。教学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导入环节设计得精妙,学生情感才能得到充分触发,教学流程的推进才会顺畅。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诵读任务,让学生自行准备。在诵读展示中,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诵读个性逐渐形成。

如,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传统节日》一文,为了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感知,教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寻找与节日相关的诗歌。这样的资料搜集活动充满趣味性,学生非常乐意参与。在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进行个性展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今又四、课内外结合延伸预测,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在预测阅读单元中,除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为学生提供了边阅读边预测的学习经历以外,课后练习也有不少让学生进行预测的实践活动。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读读下面这些文章或者书的题目,猜猜里面会写了些什么。《大王》《夏洛的网》《帽子的秘密》《柔软的阳光》《团圆》《小灵通漫游未来》。”这些题目都为学生的预测提供了有力的凭借。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内容进行预测,并把自己的依据说出来,使学生明白预测是有根据的。再如,在学习完《小狗学叫》一课以后,教师可以挑选出一篇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在读到关键的地方时,教师故意停下来,让学生预测一下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样,让学生感受到预测阅读的快乐。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把课内学到的预测阅读策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预测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预测阅读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一边读一边预测”的阅读策略的指导上,鼓励学生自觉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进行课内外阅读,使学生感受到预测阅读的乐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编韦雄)

33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