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论基础教育中择校制度的改革——读《政治、市场和学校》有感

浅论基础教育中择校制度的改革——读《政治、市场和学校》有感

来源:化拓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教 育 评 论・ 浅论基础教育中择校制度的改革 读((政治、市场和学耄曼》有感 王记彩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 《政治、市场和学校》产生的背景 根本上解决学校问题,必须对现在的教育——民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市 主管理进行改革。 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力资本理论的盛行,教育改革, (二)民主管理制度和市场制度的比较 尤其是公立学校的质量和教育市场化等改革的核心问 学校都是在其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的组 题逐渐成为美国和民众越来越关心的议题。为了 织形式,学校的发展都深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不同 解决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 的教育体系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组织,而学校以何种形 来,美国、社会组织和大学等连续发表了数不胜 式进行组织,运作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 数的有关教育改革的法令、纲领和报告,包括传统意 所处的制度环境。作者通过大量的公立学校中民主管 义上的改革如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管理等(这些改革 理制度和私立学校中市场制度之间的比较,最后得出 措施被后来的实践证明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还有后 结论:私立学校的运作比公立学校更加有效。 来一些新形式的改革如校本管理、创建磁石学校和特 1.权力的分配方面 许学校、专师专业化和赋权等等,这些新形式的改革 公立学校靠的是公共威权。民主制度通过让公众 理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公立学校的问题仍 选举和任命管理机构来配置决策权力。在这些规则下, 然没有得到解决,如大学入学能力测试SAT的考试成 “赢家”具有了合法的权力来制定公共,建立管理 绩逐渐下滑,大量的学生辍学,毒品和暴力事件充斥 机构,而“输家”则要被迫接受和执行,所以一定程 校园。在国际测试中,美国的学生成绩总是低于其他 度上民主具有强迫性。 国家的学生,这引起了教育研究者们的进一步思考和 而在市场机制下,有效权力是非中心化的,学校 研究。 《政治、市场和学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 的管理者有权规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 生的一项研究成果。 而家长和学生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校, 二、 《政治、市场和学校》的观点阐释 他们是在自愿和互相交换的基础上达到互利的目的的。 (一)问题的根源 2.关注利益的分配方面 作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教 公立学校的组成十分复杂,它具有多个管理者, 育改革,之所以没有成效,是因为这些传统的教育改 包括政客、各级行政机构、科层体系人员等,所以它 革都认为公立学校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内容或学校附 代表着各个机构的多种形式的利益,而家长和学生的 近的环境,所以它们的研究或改革活动都只是着眼于 利益只占极小的一部分。 在现有内施行的适当改革来解决学校问题。他们 私立学校的经营者在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和自由选 假设民主管理制度自身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 择的原则下,极力制定各种措施来满足家长和学生的 过新的规范和开明的管理给问题严重的学校教育带来 需要,所以市场机制更为有效地保证了家长和学生的 新希望,改革者并没有想过这种教育本身是否存 中心地位和影响力。 在问题以及它能否解决目前的学校问题,所以他们从 3.学校的组织问题——科层制和自主权 未想过通过改变现有的教育来改变公立学校的现 民主管理的基本理念就是对学校实行科层制管理, 状。而这一点正是作者所要提出的观点,作者认为正 把高层的价值观念自上而下强加给学校,并且它 是这些民主制度自身使得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要想从 们的自主权。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哆‘ 盎 ・ 在市场中,由于权力是非中心化的,它们不 用去服从集权的权力,享有更多的自主权。 4.学校的组织形式方面 主要从学校工作的四个基础性维度:教职员工、 学校目标、管理机制和教学实践进行比较。 (1)教职员工的任用 在公立学校,管理者对教职员工动力机制的控制 权力受到很大的,受到更高一层机构所规定的一 些规范性的的。这些性的正式规范主要 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终身教授制度的规定、认 可条件和其他一些公共服务的保护性措施等等所制定 的;另一个来源于教师工会。 而在私立学校,市场力量占主导地位,所以在人 事方面的事宜及决策上,学校有着很高的自主权,学 校可以选用他们所需要的老师和剔除素质差的老师。 (2)学校目标 由于公立学校代表着多种行政机构——政客、科 层机构、各组织团体、各行政机构的利益,所以它往 往不能制定自己真正的目标,它所制定的目标都是这 些利益团体通过法律和其他一些规定通过自上而下的 方式强加给学校的,自己的目标在其中变得逐渐模糊。 在私立学校,它们不用迎合上层机构的需要而承 一 担大量不必要的工作,它们通过寻找各自的定位来确 立优势并占据一定份额的教育市场,为特定的一群教 育消费者服务,它们的目标不是由外部强加的,因此 容易在市场的驱动下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和目标。 (3)管理机制 公立学校的校长的权力受到很多,他们只是 相当于科层体系中一个而已,多数重大的决策往 往都是由更高层的管理者决定,校长仅负责执行规定 而已,所以公立学校的真正管理者并不是校长,而是 民主威权。 私立学校完全抛弃了科层制管理,校长往往处于 领导地位,他们拥有领导学校必要的权力和灵活性, 虽然一些重大的决策仍然由一些管理委员会决定,但 是它们把权力下放给校长,让他们根据学校的资源自 行管理。 (4)教学实践 在公立学校,民主管理下的科层体系通过一 些相关的规定尽力让所有的教育实践都正式化、规范 化,而正是由于这些正式的规范使得教师受到束缚, 从而了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判断,没 有自己的空间去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 在私立学校,教师拥有决定教学实践的自主权, 只要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够吸引特定的教育消费群体, 他们就可以大胆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解决措施 通过对大量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的比较,作 ●2008年第5期● 者指出市场比民主管理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优 越性,公立学校中的现有的民主管理已经不能解 决公立学校所出现的问题,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 方式才是有最效的选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公立 学校的问题,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并将自 由市场原则引入现有教育体系,建立一种全新的教育 ——在这种中,公共威权被从中抽离出去, 几乎所有的威权都直接交给学校、家长和学生, 各级行政机构只对其施以间接。作者提出“择校 方案完全可以承担起改革的全部责任:它包括了 所有的教育改革必需的理念和方式,完全可以实现改 革者多年以来寻求的改革目标”。 三、对我国基础教育中择校制度的启示 我国的择校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以权择校和 以钱择校,出现学校乱收费高收费等问题.而对 待择校的态度也是采取禁止的态度,通过“就近入学” 等一些规定阻碍了择效运动在我国的实施。 笔者认为,对待择校制度,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 肯定或否定,应该在深入分析外国基础教育择校行为 的基础上,吸取及应用其合理的成分,并结合我国基 础教育的实际情况,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服 务。在市场经济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我们应该更深 入地认识教育、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中引 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使教育资源得到最 优化配置,形成主要依赖市场和家长选择,而对 其进行间接的局面。同时,我们在支持和推行择 校制度的同时,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民办教育。 参考文献: [1】[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政治、市场和学校[M】. 蒋衡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李战营.中关基础教育择校行为的比较研究[D】.苏州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李海霞.中美两国学校选择机制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徐建平,孙敏.中美小学择校制度的比较[J】.教育科学 研究,2006, (3). [5】罗海燕.从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现象探析教育公平【J】. 教育探索,2005, (9). (责任编辑:周恩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