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东京大学的创新教育研究 (初稿)

东京大学的创新教育研究 (初稿)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的创新教育特色研究

朱佩禧

摘要:在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开展的创新教育特色明显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教养教育通过阅读与知性教育、社会与政治教育、网络与信息教育,达到增强教养教育的实效性,进而使其适应日本社会的现状。

关键词:教养学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 创新

一、

自明治维新日本的高等教育主要学习德国模式,重视科学研究,“二战”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1至今日本国立综合大学培育出了1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14位本科出身于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东北大学这四所战前曾作为“帝国大学”的研究型综合大学。而东京大学作为综合大学之首,是日本最好的学习和科研的场所,其教育的根本特色在于合作研究的多样性和创新活力。

东大以“合作与创新知识的世界据点”为目标,不断加强与海外大学的交流,对于世界上出现的重要问题,提出东大人的独特见解。除了始终把目光投向世界前沿,并把它与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与世界同步是日本教育的特色。

东京大学的教育系统另一个根本的特色就是重视教养教育。进入东大的前两年要学习基础知识,后两年是打好专业基础、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比如东大的特定的前期教养课程,新生入学前两年在东京大学驹场校区接受前期课程,

朱佩禧:女,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1886年,日本颁布《帝国大学令》,并以当时的东京大学为基础改称为帝国大学,到了17年成立京都帝国大学后,东京的帝国大学改称为帝国东京大学。此后,日本在本土及其殖民地陆续设立九所帝国大学,按照时间先后分别位于东京、京都、东北(仙台)、九州(福冈)、北海道(札幌)、京城(现韩国首尔市)、台北(台北市)、大阪及名古屋等九所帝国大学。1947年,帝国大学改为国立综合大学后,日本本土的七所帝大的名字也拿掉了帝国的部分,但学制上仍保留旧制,到了1949年进行学制改革,1962年废止旧制大学后,帝国大学再也不存在了,而代替之的是研究型大学。

2

这些课程是由大学院(即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和数理科学研究科所所属的教师亲自讲授,只有完成了前期课程,才能升学进入后期课程及各专门学部。

自从1991年大学设置基准改正至今,东京大学为了避免了大学的“专门教育”和“一般教育”的割裂,解除人文、社会、自然三个系列的专业束缚,在大学一、二年级设立教养学部在1993年对前期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前期课程的教育,也称为“一般教育”、“教养教育”。其中教养学部是对教养教育进行改良或改革,也是东京大学独自的教育系统。

教养教育,即“一般教育”,相当于中国的“通识课教育”。在东京大学的教育系统,全部学生首先进入教养学部学习,分为文科一、二、三类和理科一、二、三类六个单位选拔,专门的学部或学科单位不组织入学考试。经过六单位选拔通过的学生进入东大学习。其中文科一类是法学部,文科二类是经济学部,理科三类是医学部,剩下的如工学部、文学部、理学部、农学部、教养学部、药学部、教育学部等各后期课程就是按照相应比例进入理科一类、二类和文科三类。各个学部的学生数量是一定的,不过每年也有一些变化。各学部的由有名的教授轮换担任,全校由包括教养学部(前期课程)、法学部、医学部、工学部、理学部、教养学部(后期课程)等共47个学部构成。此文的教养教育主要围绕教养学部前期课程的内容和特色的相关研究。

二、东京大学教养教育的创新特色

目前教养教育在于不断改革的创新特色,其中包括以下内容:(一)阅读与知性教育;(二)社会与政治教育;(三)网络

与信息教育。

(一)阅读与知性教育

作为支撑东大教养教育的一大支柱就是知性教育,而读书则是知性教育的主要内容。“读书是自主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可以拓展知识、提升理性、丰富感性,有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

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曾说过,“我一个人为了读书写

下很多笔记,并且持续这种读书方式,成就了今天在此处的我。”可见,阅读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俗话说:“开卷有益”。因为阅读而坚定了人生方向的也比比皆是。日本人尤其爱好阅读,在地铁或公交车上常常看见手捧书籍的人乐此不疲的看书。日本更是把4月25日定为“儿童阅读日”,从小培养孩子爱好阅读的良好习惯。2

对于东京大学来说,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培育更是从阅读开始。阅读的精神,秉承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自由文艺”的理念,以人文科学为中心学习古典学的知识和学养为开端,自19世纪以来到21世纪发展而来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阅读书籍则从古典学和人文学整理出与现代相应的内容,进行教养教育。

首先,何谓教养?

“教养”的含义是与个人品格相关联的知识和行为举止等,

12

参看张贵勇撰写的《诺贝尔奖背后的教育启示》,《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17日。 2001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这部法律要求国家、地方、学校、家庭和企业携起手来,为儿童读书创造条件,并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儿童读书日”。

比如人的学问、艺术、精神修养,比如教育、文化等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水准。

日本近代开始的“教养”,从日本书籍的名字可以看出,比如“国民的教养”、“女子教育家庭教养法”、“婴儿教养”、“人格与教养”、“现代人的现代教养”等,这些都说明了“教养”是和人格培育相关的。自明治维新末期以来,日本的大学就开始了教养主义倾向的教育。比如推荐阅读书籍就有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西田幾多郎的《善の研究》、尼采的《道德的谱系学》、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和《资本论》、斯密的《国富论》等哲学书都是必读书目。到了大正时期,更增加了日本、中国的文学著作和英国古典文艺书籍、绘画等。如夏目漱石的小说《心》、《三四郎》,吉川英治的《三国志》、大前研一的《平成维新》、司马辽太郎的《龙马传》等也榜上有名,重视个人人格的培育。到了昭和时代,由于受到军国主义影响,设立一般教养课程,对学生进行武士道为中心的教养主义的训练。“二战”后设立了新制大学,并设置教养课程(教养部),通过阅读日本、欧美的古典书籍,加上现代政治、经济、社会学者的一家之言,即丸山真男、林达夫、桑原武夫等提出“教养人”的思想。

如今教养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基于学生自身的考虑,让大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思考,成为懂得规范的“东大人”,进而

产生“新知”和“美德”。1如村上春书的《挪威的森林》、丹尼尔·凯斯的科幻小说《献给阿尔杰农的花》和霍金的《时间简史》等有创见的文学或科学作品,可见,教养在此包含了受良好的教育,阅读各类书籍或杂志新闻,获取各种信息并给与反馈。

对于东京大学的学生,教养教育是获取“人生习惯”,即对人生和世界形成基本的态度和善恶是非观念,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是通过教养教育,让学生学会自律、自制和自省,在伦理价值上形成自身的“人生习惯”。对于负责教养教育的教师来说,在思考“教育”为何物?尽管学校作为授课场所是固定的,然而老师和学生则是一种相适应的状态。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校教育的弱点在于同一个教室,教师上课的内容对于有些学生太难,而对于有些学生又太简单。如何从学生这一“被囚禁的听众”角度去让学生获得适合他们自身的知识,这是个难点。东大有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老师尊重学生,学生也尊重老师,东大的工作人员都会尽可能的为学生的研究学习提供便利,且态度十分积极亲切。

对于有着对知识有渴望和野心的大学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承担着重要的研究活动,同时要将自己研究学问的成果变成信息传递给学生,此其一;对于有着旺盛好奇心和知识贪欲的大学生,教师还要遭遇学生的质疑,对于此类质疑教师将面临知识的挑战,此其二。东大的教授除了学术权威之外,

1

浅野摂郎、山口昭彦、大森彌、山内昌之等合編:《東京大学は変わるー教養教育のチャレンジ》,东京大学出版会2000年出版。

其实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扩大积极的社会影响。因为老师们明白,大学不只是象牙塔,而是没有门槛的社会。在校园里常常见到成群结队来参观的孩子们,因为日本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职业生涯相谈了,大学教师主要就是向孩子们介绍专业特点与以后可能工作的方向,这种专业认同感给大学生和孩子们带来双向的快乐与自信。

东大的学生,如今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当他发现或批评教师努力不足时,不仅仅只是为了学分,学生本人可以拒绝做“被囚禁的听众”。在驹场校区,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小型课堂研讨班(日文称为“演習”或“ゼミナール”,简称“ゼミ”,英文是seminar),这是非常普遍现象。课堂讨论形式为主,一节课的时间通常是105分钟,这里一节课称为“一限”,一天“五限”,即五节课。从早上8点半开始,上午一限、二限,下午三限、四限、五限。中午十二点到一点是休息时间,日本没有夏令时制度。同时,日本学生的时间观念很强,一般准点或者提前五分钟来到教室,教师也是一般提前五分钟来教室。

今天的大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授课场地,而是发挥学生自身潜能的场所。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同时,也是引导坐在下面的学生思考冥想,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在乎学生自主地学到了什么。所以,培养自信的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人潜力,是教养教育的目的。而对于“意义”的渴求,了解现实并与时俱进、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具有幽默的亲近感这三要素,构成了 “东

大人”的“知性”本质,也是是教养教育的重点。

按照时间序列梳理一下东大学生阅读杂志的趋向变化。在1970年代,东大生于全国四六大学相比较,《少年周日》和《世界》阅读较多。到了1984年调查显示,东大生购买文艺杂志比较多,如《文艺春秋》、《新潮》;而到2000年以后更多倾向于漫画等娱乐性杂志。(参看表1、表2、表3和表4)

表 1 东大及东大以外的大学阅读杂志的顺序表(1970年)

周刊杂志

顺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杂志名称

朝日杂志(朝日ジャーナル) 少年漫画人(少年漫画人) 周刊朝日

周日每日(サンデ-每日) 经济学家(エコノミスト) 少年周日(少年サンデー) 文藝春秋 公論 世界

就職ジャーナル 展望

46大学 219 150 126 122 106 67 126 107 84 42 30

东大 107 80 24 16 17

25(3位) 34 34

45(1位) ? 18

月刊誌

(数据出处:尾崎盛光《“脱东大”化する東大生》、「文藝春秋」1971年5月号)

表2 东大学生爱读杂志的顺序表(1984年)

周刊杂志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 2

杂志名称

少年jump(ジャンプ) FOCUS

朝日杂志(朝日ジャーナル) 周刊朝日

Young Jump(ヤングジャンプ) 周刊少年周日(少年サンデー) Big Comic(ビッグコミック) Hot Dog Plus

(ホットドッグプレス) 法学教室 文藝春秋 世界

东大 1 2 3 4 5 6 7 8 9 23 18

月刊誌

表3 东大学生爱读杂志的顺序表(19年)

周刊

顺序 1

杂志名称

Big Comic(ビッグコミック)

东大 1

杂志

2 3 4 5

Weeklyぴあ Aera

週間少年Jump(ジャンプ)

NEWSWEEK(包含日本版)

2 3 4 5

表4 东大学生爱读杂志的顺序表(2000年)

周刊杂志

顺序 1 2 3 4 5

杂志名称

東京ウォーカー 週間少年マガジン 週間少年ジャンプ non・no NUMBER

东大 1 2 3 4 5

(数据出处:竹内洋、中公新书ラクレ編集部編《論争·東大の崩壊》,公论新社2001年10月版,第103-104页)。

其次,东大学生阅读倾向变化。根据第50次对学生读书倾向的2000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读书的数量,第一位的是漫画和青少年杂志;其次是教科书和教养类书籍。大学生教养类书籍由原来的13.9册减少为12册,因此有人提出“教养教育的崩坏”问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达,学生上网时间增加,纸质阅读数量逐年减少,网络阅读或“浅阅读”流行;此外,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日本家庭收入比10年前下降了7%,学生打工赚取生活费更艰难,也导致学生阅读倾向的变化。但是,东大教养学部教授认为,纸质阅读仍然是系统知识训练的基础,为东大人培养之根本。

表5:东京大学4月以来阅读册数统计表1

调查年份 教科书(必读) 小说・文艺 教养

11.9 13.9 19年

调查

19.3 16.8 12.0 2000年

调查

漫画・娱乐 其他类 15.4 35.8

16.9

合计

34.6 78.2

(注2:根据19年调查,其中并没有“小说・文艺” 类和“漫画・娱乐” 1

数据参考“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认知行为科学丹野研究室有关驹场校区与学生的相关调查报告”,网页详见http://park.itc.u-tokyo.ac.jp/tanno/komaba/student.html 2

据调查,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

类的调查项目,这是2000年以后新增加的调查项目。)

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每年会推出“教官推荐100本好书”系列,鼓励学生购买东京大学出版的教科书和其他书籍。比如排列东大畅销书序列前十的有:《卡拉马佐夫兄弟》、《量子力学》、《线性代数入门》(斋藤正彦)、《英语万象》、《东方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解析入门》、《邪宗门》、《物与心》(大森莊藏),其中都是教养学部相关的教科书。其中第一位的小说,有不少学生称精读50遍也不过分!这100本书籍成为新生入学后首先购买的书籍,当然也有不少学生阅读后觉得有些书籍难度太大,不甚了然,对于排位前十的书单表示异议。比如兰特的《解析入门》。有的学生表示,书单一出,想要全部读一遍,尽管“睡眠时间减少了”。

第三,重视阅读方法的训练。对于学习方法的训练,东大教养学部也是不遗余力的,有摘抄法、知识复眼法、黑板记录法等各种独特的阅读方法的训练。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思考,举一反三,在研讨课上能和老师交流和对话,参加社会实践,训练成为社会人。

由于东大教授的学术背景不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美国式训练、欧洲式训练和日本式训练三种,美国毕业的老师们一般采用交谈式教育方法,第一节课绪论部分先给大家布置作业,是一本书或一系列书单,让大家自行复印,学习以后撰写读书笔记,课上交流。一般是完全讨论课形式,只要学生之间三分钟没有人说

本。中国大学生阅读每月3.39本,一年读书约40.68本,与2000年日本东大学生阅读量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话,老师就会说话,当然说话内容还是关于这本书或系列书的内容。当然,如果整节课都是老师发言,老师就会生气,因为说明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课前没有学习。其次,欧洲式训练主要是实践课程,前往田野或大山里调查,做实验,然后撰写调查报告。最后,日本式训练,一共15次课时量,前5次是任课老师主讲,然后学生提问,后面10次是学生主讲,老师提问,大家一起参与讨论;讨论内容也是老师给出一本书或一系列书单,学生课前去借阅或复印,然后课堂讨论。

第四,重视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东大有不少学术团体,对于学生参加学术交流也是鼓励态度。每年都有两次可以申请学术交流经费的机会。想去哪里的学会无论是日本国内还是国外都可以与教授商量之后申请,机票与住宿都可以报销。因为是学校出经费所以教授也是支持。东大在交流经费上比较慷慨。据2012年日本媒体统计,东大在日本全国86所国立高校中是盈利最高,当年盈利45亿日元。1虽然日本高校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经营能力越高的大学也更有能力向教育、研究设施等进行充分投资,这与大学的魅力提升相联系!夯实的财政基础使得东大每年进行改革,对学生的交流经费也是非常大方。

(二)社会与政治教育

东京大学最有名的建筑之一就是本乡校区的安田讲堂,在1960年代学生运动如火如荼的时代,曾经是学生占领的阵地,

1

参见2013年12月24日“中国新闻网”的国际新闻栏目报道:《日媒调查:日本东京大学位居国立大学盈利榜首》。据NPO机构“21世纪大学经营协会”副理事长关昭太郎指出,“大学的问题多如山积,不仅教学内容方面,夯实财务基础也很重要。”据统计,自2004年日本大学实行法人化改革后,国家对大学支付金减少,东京大学为此收入减少了约40%,而东京大学的学费收入增加了3%,附属东大医院收入增加较快,加上校友大量捐赠,使得东大收入增长较快。此外,私立大学在学费收入方面增长较快,这样出现了大量外国留学生,特别是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增长较快。

在东大校园里与们战斗,这一段光荣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了。当然这些东大的学生很多成为了社会的精英,其中不少成为了东大的教授。如今,这种暴力事件已不复存在,然而,取而代之的是以非暴力的政治集会或活动,相对来说安全而平和。由“学者之会”“学生会”“全国宣传队”等民间团体组织教授或学生提出政治意见或的不法行为。

与以往看法不同,以前认为东大学生远离政治,只关心学习和科研;如今大学生热心政治并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作用。2015年安倍晋三首相的“安保法案”将强行裁决而通过,由于这一法案将使日本重新推入战争,为了保护“和平”,日本东京大学的法学教授、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教授(同时有些教授也是国会议员)积极组织大学生安倍首相的违反行为,在政治中发出东大人之声。每到周末就会有学生在校园一角,拿着小喇叭进行宣传,发放传单,安倍提出的“安保法案”,在他身后是一个小看板,图文并茂展示他所讲的内容。还有认识的东大学生有不少有选举权,他们在周六也会参加本町(街区或镇)选举投票,他们有支持日本党或民主党,当然也有支持目前执政的自民党。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大教养学部在社会与政治教育的特色是宣扬民主自由,重视实践和多元化参政议政。

由于日本社会经历了战后美国的民主改造,所以比较特殊。在东大入学考试时,除了历史哲学、人际关系等试题之外,就曾出现有关日本政治的试题:

论文(二)(1997年 文科1类)

请参考下面的文章,对“战后日本”的民主主义进行思考并写1200字以内的小论文(标点符号也计算字数)。

文章内容大意如下:战后的民主政治,是在战败下美国占领军支配下进行的。日本国规定,原来主权交替意味着。而日本自联合国指导下进行了改正进行全面改革。按照政治原理的“文明与民主主义”的理想,知识人、文化人、学校体系普及了“民主主义”,而放弃天神共一的天皇以后的精神空白被兴起的世俗宗教所取代,出现了大量的年轻信徒。对于市民来说,民主主义是“大

家都好”的秩序原理和传统中的秩序意识相融合而接受。即内部秩序而论的秩序原理,第一是“集团一体”,第二是“全员参加”,第三是“全员一致”;第四“全员均沾”。相对应的民主主义来说,第一是承认该政治团体的正统性;第二是参加的民主主义;第三是议会裁决的回避或全员否决权的承认;第四是政治分配。世间常识认为,运用民主主义,和传统信仰结合,将达到“村内安全、现世安稳”,因此,民主主义与和平主义融合一体。然后,民主主义的运用,西方政治议会讨论成为民主主义的指令内容,即奖励个性、保障自由、确保与尊重平等,推进国民自治与国民责任。(选自京极纯一:《日本的政治》

从上面试题内容可见,东大教养学部还承担着战后民主主义教育的内容。对于民主主义的权威和正统性、民主制度与秩序文化、以及当时日本高度成长下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组合三位一体大企业等经济、政治制度的理解。

课堂上,有关“民主主义”的教材是文部省(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发行的教育用小册子《新的民主主义》、《教育基本法》(第1条、第)的规定,对议会政治制度和投票制度进行介绍。可以说,大学教育承担着重要的公民教育的责任,培养对政治制度正统性的信仰,进而培育“大家都好”(みんなで仲良く)的社会风气和良俗。在思想和观念上,对于东大的“知识人、文化人”进行民主主义和和平主义的教育,从这方面来说,教养教育也是公民教育或大众教育。从目前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和主导作用来看,学生在学生会等团体组织下,有自己的主张,并非“为反对而反对”无意识的行为,从这次学生号召废除安倍的“安保法案”的行为中看出东大教养学部在“民主主义”教育方面是成功的。

(三)网络与信息教育

东京大学的每个学生都有固定的学号,每个学号都可以申请

网络密码,然后自由登陆学校主页的ut-mate栏目和网站(如http://lecture.ecc.u-tokyo.ac.jp/),在家或到图书馆上网学习,可以看各种课程的简介和上课时间,下载课堂信息和讲义资料。教养学部的老师一般都会利用网络上传相应的资料,和学生互动交流。

由于研讨班在东大教育中占据重要分量,所以每次研讨前,主要发言的同学就会上传发言提纲,以供其他同学自行下载和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下载教养课程的信息,老师提供课程登陆密码,进入该课程界面以后,包括讲义、练习题等内容。在本文的附录中我列出了一些教养课程和学部课程信息,作为参考。

东京大学图书馆或图书室都有台式电脑(苹果机型为主),可以使用U盘和打印机系统,在那里可以自由的下载或书写论文,非常便利。特别是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和驹场图书馆,里面都安装了直饮水设备,每层楼设置左右两处直饮水设备,学生可以免费饮用净水。图书馆边上一般都有小咖啡馆或食堂,学生享受便利无忧的学习环境。

三、与同济大学“通识教育”的异同点

同济大学正在进行通识教育的改革,主要是针对本科生的教育,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以适应市场竞争为目标。从某些方面,与东大的“教养教育”有着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不

同。

第一,制度不同。东大的教养教育和教养学部相结合,针对大一和大二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没有进行专业划分;而同济大学的“通识教育”仍然划分各个专业,由于大一新生对于本专业的了解程度只停留在表象,对某个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毕业后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并没有详细的了解,因此在通识教育背后同济大学还有“转专业”制度,可以说通识教育是将来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实行的转专业制度,也是在为未来的通识教育做出必要的过渡。

第二,内容不同。东大的教养教育教材的选择,出发点是适应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优秀人才,因此所列的阅读书籍或教科书更多地符合日本的现实与未来;而同济大学的“通识教育”也是在目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开展必然也适应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教育内容。

第三,教育实践的形式值得借鉴。如东大每年暑假的各类合宿活动,由各个社团组织大学生到全国各地考察,每次1-2位同学都会做主题报告,其他同学点评。按照男女分别住两间大通铺,晚上一起喝酒聊天,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合宿活动,还有任课老师和学长参加,并负责大部分的经费,学生承担车费和住宿费之外,老师出的大部分活动经费又来自其研究经费,无需增加老师的负担。

两者也有不少相同之处。首先,教育理念是相同的。无论是

教养教育还是通识教育,都是“以学生为本”的考虑,不断改革创新,让大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思考,进而产生“新知”和“美德”。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职责和作用。作为同济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承担着重要的“通识教育”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讲授,对于学生人格的训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以及“社会人”的实践是本课程的重点。这与东大的教养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其次,教育方法可以相似。学习日本多元化教育手段,开放书单,通过网络开展信息化教育,还有同济大学的特色重视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之外的学校或社会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动手能力的培育。

第三,不断改革。东大教养学部每年也会改革,从学时数到教育内容每年都在变化。同济大学的教改项目也是持续进行,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四、

日本的大学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组织,比如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在这个社会组织中担任怎样的角色呢?教养学部的角色无疑是主角,因为在新生对专业毫无头绪的时候或者当你的研究遇到瓶颈时候,她会亲切指导,让新生循序渐进,打好基础,经过教养

教育两年的打磨之后,你会经过考试进入新的殿堂,在特定学部得到非常好的合作提携进入研究系统内。东大的教养教育与日本社会的现状是相符合的,而且互相融合促进,相得益彰。

同济大学的“通识”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紧密联系学生思想现状和社会现实,我们在不断改革中创新教育方法,学习日本东大的教养教育的特色,不断完善自身,实现改革的本意!

参考文献:

1、 浅野摂郎、山口昭彦、大森彌、山内昌之等合編:《東京大学は変わるー

教養教育のチャレンジ》,东京大学出版会2000年出版。

2、 竹内洋、中公新书ラクレ編集部編:《論争•東大の崩壊》,公论新社

2001年10月版。

3、 苅谷剛彦、山口二郎:《格差社会と教育改革》,岩波書店2008年6月出

版、2013年1月第7次印刷発行。

4、 顾晓英编著:《叩开心灵之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项链模式”教与学实录》,

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5、 中西真太郎、蓑輪明子編著:《きーワードで読む(第二版)現代日本社

会》,旬報社2012年5月出版、2013年4月第2版第1次印刷。

6、 小笠原喜康:《大学生のためのレポート•論文術》,講談社現代新書2002

年4月出版、2009年1月第23次印刷。

7、 山本英史:《現代中国の履暦書》,慶応義塾大学出版会2003年5月出版、

2006年10月第3次印刷。

8、 丸川哲史:《ブックガイドシリーズ 基本の30冊東アジア論》,人文書

院2010年10月出版。

附录1:

東京大学情報基盤センター 教育用計算機システム 講義 登録済の先生 (50音順)

• 網野先生: (養)初修外国語スペイン語 • 安藤先生: (養)統計分析

• 飯田先生: (公)国際政治経済論 • 池内先生: (養)植物科学 • 石金先生: (養)認知脳科学 • 石崎先生: (養)情報

• 石橋先生: (養)総合科目D.人間・環境一般「森林-人間系の科学」 • 伊知地先生: (養)計算機プログラミングI • 市野川先生: (養:前期)社会I

• 井上先生: (工)理工系のためのMathematica入門

• 岩田先生: (農)バイオメトリックス、(農)バイオスタィスティクス基礎論 • 植田先生: (養)情報, (養)計算機プログラミングI • 岡田先生: (農)農学国際特論I(農学国際専攻) • 岡ノ谷先生: (養)心理I • 垣村先生: (養)情報

• 金子先生: (養)(全学ゼミ)実践的プログラミング, (養)(全学ゼミ)情報システム利用入門

• 金本先生: (公)Economic Analysis of Public Policy

• 鴨下先生: (農)農場基礎実習および農業生物学基礎実習 • 河内谷先生: (養)情報, (養)計算機プログラミングI

• 菅野先生: (工)システム創成学特別演習(システム創成(院)) • 基礎物理学実験担当: (養)基礎物理学実験

• 木宮先生: (法)特別講義現代朝鮮半島の政治、公共大学院 地域政治B(朝鮮半島) • 清野先生: (養)数学演習

• 久野先生: (養)計算機プログラミングI • 倉田先生: (養:前期)基礎統計

• ゲラー・ロバート先生: (養)(全学体験ゼミ)考える力を養う「コントラクト・ブリッジ」 • 小島先生: (養)数学I • 米谷先生: (養)情報 • 近藤先生: (養)情報 • 蔡先生: (養)情報

• 齋藤勝宏先生: (農)人口と食糧(農学部進学予定者対象)

• 齋藤暖生先生: (養)全学体験ゼミ「キノコに親しむ―キノコと森、人とのつながりを学ぶ―」

• 佐藤安信先生: (総合文化)平和プロセスと国際協力I

• 品川先生: (養)情報(教養学部) • 柴山先生: (養)情報

• 清水謙多郎先生: (農)生物情報工学

• 清水剛先生: (養)経営科学、(養)データ分析

• ジョニー・ジョージ先生: (養)英語二列C, (養)プレゼンテーション2(PEAK), (養:教養教育開発機構)共通英語(35), (養:教養教育開発機構)専門英語(25) • 神保先生・大竹先生: (工)精密工学科プログラミング基礎 • 瀬川先生: (養)化学平衡と反応, (養)量子計測化学2 • 高橋成雄先生: (養)図形科学実習

• 高橋太郎先生: (農)国際環境管理学特論 • 竹内先生: (養)基礎統計 • 辰巳先生: (養)情報

• 田中一郎先生: (養)図形科学実習

• 田中哲朗先生: (養)情報, (養)計算機プログラミングI • 田村先生: (養)情報

• 寺尾先生: (文)電算機応用(2)

• トム・ガリー先生: (養)全学自由研究ゼミナール, (養)英語二列(2)(PW) • 豊島先生: (養)生命科学基礎

• 外山先生: (公:後期)法制執務の基礎と応用-法治国家の対応,(公:後期)事例研究(解釈・立案の実践的法律学) • 中川先生: (養)情報処理

• 永田先生: (養:前期)基礎現代化学, (養:後期)反応動力学I, (養:前期)構造化学, (総合:相関基礎)機能要素解析学II • 中谷先生: (養)情報

• 中村周吾先生: (農)学生実験・コンピュータ実習, (養)情報 • 中村典裕先生: (農)情報工学 • 中村政隆先生: (養)情報

• 西村先生・許先生・西本先生: (公)国際海洋法制度概論 • 萩谷先生: (養)計算機プログラミングI

• 長谷川・斎藤先生: (養)適応行動論(前期課程) • 早川先生: 法1(養・前期)など

• 羽山先生: (養)情報(教養学部・理系、木2限) • 原田至郎先生: (養)情報

• 稗方先生: (工)プログラミング基礎D • 日暮先生: (養)情報

• ビゼ、フランソワ先生: (養)初修外国語フランス語 • 開先生: (養)情報, (養)計算機プログラミングI • 廣田先生・小穴先生: (養)情報

• 廣野先生: (養:前期) 初年次セミナー, (養:後期) 応用倫理学演習I, (総合文化) 科学史IV=人間の安全保障演習V

• 福田先生: (養)情報システム利用入門, (養)実践的プログラミング • 福永 アレックス先生: (養)情報 • 藤垣先生: (養)情報

• 藤田先生: (養)スペイン語(教養学部前期課程)

• 古井戸先生: (農)森林学演習

• 増田先生: (養)生態環境論, (養)生態進化学, (総合文化)生体システム論I, (養:後期)自然体系論V, (養:後期)システム基礎科学実験II

• 増原先生: (養)情報, (養)計算機プログラミングI • 松田先生: (養)情報(教養学部)

• 松野先生: (養:前期)エコマテリアル概論 • 真船先生: (養)構造化学 • 美馬先生: (養)情報

• 村上先生: (養)認知脳科学, 心理I • 森畑先生: (養)情報科学

• 安村先生: (養)薪(まき)ストーブの社会経済学

• 山口和紀先生: (養)情報, (養)情報科学, (養)プログラム構成論 • 山口富子先生: (養)科学技術社会論

• 山口泰先生: (養)情報, (養)図形科学実習, (養)図形科学II, (養)計算機プログラミングI • 山崎先生: (養:前期)数学II

• 吉澤香奈子先生: (理・工連携)計算物理学

• 吉田先生: (養:前期)生態環境論, (養:前期)生態進化学

• 和田先生: (工)マテリアル工学輪講,マテリアル光物性学,マテリアル工学概論II

• 渡邉聡先生: (工)マテリアル物理I,マテリアルシミュレーションII,固体物理特論,ナノマテリアルシミュレーション特論

• 生命科学実験担当: (養)基礎生命科学実験(教養学部前期課程) • 英語1担当教員: 英語一列 教養英語(全学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