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本文总结37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卧位训练、床上排便训练、腰背肌锻炼、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功能锻炼、下床前活动指导、出院指导护理措施,均达到手术效果,康复出院。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是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突出压迫神经根至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目前公认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有些患者术后易出现神经根粘连,有学者认为围手术期护理极为重要。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37例手术治疗患者,通过护士精心护理,达到预期手术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46~72岁,病程6个月~1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及单腿或双下肢胀痛,均经CT或MRI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
1.2麻醉与手术方式
取连续硬膜外麻醉,俯卧位,后路腰椎正中切口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术,全椎板切除术,1例伴腰椎滑脱者取自体右侧骼骨植入椎间隙横突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人格,相信患者的主诉。护士可轻轻抚摸患者疼痛的肢体认真倾听患者对疼痛的描述,认同患者的痛苦。护士的认同倾听和真实的关心,患者易信任亲近护士,说出真实的心理活动:患者担心手术治疗伤及神经或预后不良、卧床时间长、家属难以照顾、费用较高等。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必要性、手术的简单经过、术中配合、术后出现疼痛的机制及应其他可能出现情况及应对措施。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用亲情、爱心、耐心、同情心对待患者,要有奉献精神(家属要协助患者做大量的工作,如轴线式翻身、直腿抬高运动、肢体按摩、床上接大小便、床上用餐、早晚洗刷等)。脊柱手术家属参与护理显得极为重要。介绍同种手术成功病例,树立信心。患者情绪稳定,术前晚能安静休息,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2.2俯卧位训练
术前3 d练习俯卧位,协助患者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腿平放,两手放于头部两侧,每天1~2次,争取1次能卧1~2 h。
2.3床上排便训练
术前3 d指导督促患者卧床排便,告知患者术后1周不可下床,若强行下床有扭伤脊椎、加重切口出血可能。
2.4腰背肌锻炼
脊椎手术早期背肌锻炼有重要意义。如飞燕法:取俯卧位,头项部后伸,两上肢向背后伸直稍用力抬起胸部离开床面,双下肢伸直从床上抬起,以腹部为支撑点。五点法:取仰卧位,用头、双肘双足撑起身体,腰部向上挺,尽力腾空后伸。
2.5术前常规准备
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术区备皮术前晚清洁灌肠,嘱患者术前12 h禁食,4~6 h禁饮,术晨行留置导尿,固定尿管保持通畅。
3术后护理
3.1术后观察
术后患者平卧硬板床,可压迫伤口止血。观察切口是否渗血,确保切口周围清洁。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观察性质量并记录,日引流量在60 ml内可拨管。麻醉消除后进行简单直腿抬高运动,了解术后神经压迫解除情况。
3.2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术后平卧6 h,指导家属协助患者翻身,保持脊椎平直,头、脊椎、双下肢为一轴线翻身,以平卧、侧卧、俯卧交替进行。用50%的酒精按摩骨突部位。
3.3饮食护理
患者惧怕床上排便,增加家人麻烦,不愿多进食。告知患者加强营养促进切口愈合,可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嘱患者进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防止便秘。
3.4功能训练
术日指导家属帮患者做双下肢按摩、踝关节活动。术后1 d协助患者做直腿
抬高运动日3~5次,每次5~10节拍(脚抬起再放下为一节拍),逐日增加次数、节拍及幅度至患者能耐受为准,幅度由30°逐日加至90°,目的防止神经跟粘连,指导并协助患者做腰背肌功能训练,如挺胸、背伸、飞燕法、五点法,教会患者锻炼方法,出院后仍需锻炼,本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配合良好。
3.5下床活动的指导
术后3~4周戴腰围可下床。要求患者先俯身趴在床上后轻移双下肢至床沿,两脚着地,双上肢支撑上身,使上半身在平直状态下离床,站稳后扶床慢慢行走。忌在床上坐起后再下床,防脊椎过早承受压力。
4出院指导
嘱患者继续卧硬板床休息,半年内下床活动应系腰围,3个月不弯腰以下蹲曲膝代替,拿物体尽量靠近身体;取高处物体时,用矮凳垫高,勿踮脚取物,半年内禁脊椎弯曲扭转、提重物等活动,1个月随访一次,了解患者康复过程中锻炼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72.
[2]张锡梅.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6(7):13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