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际经济学》习题1
第1章 绪论
重点问题: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对象及其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一、单选题
1.国际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 )
A.经济增长 B.经济自然增长 C.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D.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是( )
A.经济结构的变革 B.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C.经济自然增长 D.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3.国际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是( )
A.社会分工 B.国际分工 C.产业内分工 D.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4.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 )
A.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 B.国际分工 C.商品跨国界流通 D.开放经济 5.下列哪个不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 A.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 B.外汇理论研究
C.跨国公司研究 D.国内消费水平研究
6.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或行为主体是( ) A.企业 B.居民户 C.家庭 D.国家 7.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二、判断题
1.经济的自然增长与人口的自然增长有关。( )
2.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
3.一般而言,国际经济运行中,经济调节手段能够贯彻得比较彻底。( ) 4.经济产出与经济要素在国际间可以流动但却不能自由流动。( ) 5.个体、企业和国家的跨国经济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经济。( ) 6.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 7.国际经济中不存在公平和效率问题。( )
8.无论国际经济的经济主体还是国内经济的经济主体,其运行的主要基础是市场。( )
9.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相同的起因和特征,彼此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
10.国际经济学是国内经济学的延伸。( )
三、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点问题: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及其评价;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一、单选题
1.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中,( )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
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
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3.如果一个阿根廷工人能生产3蒲式耳小麦或1辆汽车,而一个巴西工人能生 产4蒲式耳小麦或2辆汽车,则( )
A.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没有比较优势 B.阿根廷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巴西没有比较优势 C.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汽车生产上具有比较
优势
D.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
优势
4.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 ) A.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5.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6.在比较优势理论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7.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 ) A.1,6 B.2,4 C.3,4 D.4,7 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比较优势理论假设的是( ) A.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2
B.要素是完全流动的
C.要素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D.收入分配不受贸易影响
二、判断题
1.李嘉图比较优势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弯曲的而不是直线。( ) 2.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中,贸易导致完全专业化分工。( )
3.比较优势原理只能应用于简单的两国模型中,而不能应用于现实中众多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况。( )
4.随着成本递增或边际生产率递减,各国将更加专业化于生产出口产品,因此机会成本将随之下降。( ) 5.按照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只有当一个国家至少有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绝对高于其他国家时,才有参与国际贸易并获取贸易利益的可能。( ) 6.重商主义者认为每个国家应该努力实现出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 ) 7.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和国家来说,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是不变的。( )
三、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2.交换所得(Gains from exchange)
3.分工所得(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
4.交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
5.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四、简答题
1.请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评价绝对优势理论
3
2.什么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是部分的还是完全的?
3.试用图形描述得自分工的利益。
五、论述题
1、简述李嘉图比较利益说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重大意义。
4
第3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重点问题:相互需求方程式、提供曲线、国际价格的确定、出口的贫困增长
一、单选题
1.沿无差异曲线向下方移动,其边际替代率( ) A.对所有小麦和汽车组合都是不变的
B.表明消费者为换取进口汽车而减少小麦消费时,随着汽车数量增加,替代一定数量汽车需要降低的小麦消费量逐渐减少
C.表明消费者为换取进口汽车而减少小麦消费时,随着汽车数量增加,替代一定数量汽车需要降低的小麦消费量逐渐增多 D.决定了一国的比较优势
2.如果没有发生贸易,一国将通过( )实现经济独立均衡。 A.根据比较优势专业化生产 B.生产等量的小麦和汽车
C.使用一半劳动力进行小麦生产,另一半劳动力进行汽车生产 D.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转换曲线的切点上进行生产和消费 3.当一国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时,( )
A.将转向更多地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在高于无贸易下所能达到的无差异曲线上消费
B.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外移
C.在初始社会无差异曲线上,已经移到了一个更好的点 D.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价格下降
4.若一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且经历过劳动力快速增长,则该国属于( )A.进口倾向型增长 B.出口倾向型增长 C.中性增长
D.快速改进贸易条件
5.一个国家发生贫困性增长的条件是( )
A.生产可能性曲线扩张的收益小于贸易条件恶化的消极影响 B.资本品耗尽时不进行更换,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 C.贸易条件增长快于劳动力增长
D.尽管理论还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在现实中经常发生 6.商品贸易条件( )
A.与一国的易货交换贸易条件相对
B.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C.指一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与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D.计算从一国向另一国运输商品的成本
7.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 ) A.两国的绝对优势 B.两国的比较优势 C.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两国的要素禀赋
8. 考虑A、B两国生产X、Y两种产品的相互需求决定进出口价格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5
A.世界市场的价格的上、下限正好是A、B两国国内的交换比率
B.某种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是由A、B两国出口恰好补偿进口决定的
C.加入货币因素后的模型中,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进口都不一定恒等于出口 D.加入其他因素后的模型表明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仍然是由双方的供求决定的 二、判断题
1.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和国家来说,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是不变的。( )
2.印度是软件生产大国,拥有的资本绝对量大于新加坡,但人均资本占有量小于 新加坡,印度是劳动丰富的国家,新加坡是资本丰富的国家。( ) 3.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国家进行贸易时,大部分贸易收益将流向较小的国家。( )4.由于大量劳动供给带来了长期经济增长,劳动力充足的国家可能会经历进口倾 向型增长。( )
5.出口倾向型增长很可能使一国贸易条件恶化。( )
6.贫困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 7.一国的商品贸易条件反映了该国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
9.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出现过,并且很难避免。( )
10.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理论提醒发展中国家应尽量少出口,把重点放在国内市场上。( ) 三、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2.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
3.提供曲线((Offer-curve)
4.相互需求曲线(Reciprocal demand curve)
5.贸易无差异曲线(Trade indifference curve)
6
四、简答题
1.试述相互需求方程式的基本内容并加以评价
2.试述国际贸易的价格是如何确定的
3.试对提供曲线原理进行评价
4.试用图形描述国际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五、论述题
1.试述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及其对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
7
第4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
重点问题:要素禀赋、赫克谢尔-俄林模型、雷布津斯基定理、里昂剔夫反论
一、单选题
1.里昂惕夫悖论的经验研究结果是( )
A.虽然美国资本丰富,但美国出口产品比进口产品的劳动密集程度更高 B.美国主要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 C.贸易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美国居民的福利
D.美国的长期出口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NP的增长速度 2.属于比较优势中的“软”要素的是( )
A.土地 B.现代化的机器设备 C.信息 D.资本 4.国际贸易中运输成本的存在( )
A.使出口国产品价格和进口国产品价格出现差异,并减少了贸易量 B.经常颠倒或改变由要素禀赋模型预测的贸易模式
C.意味着如果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的重量是增加的,那么生产加工活动选址将靠近原材料产地
D.意味着更加可能发生要素价格完全均等化
5.在绝对优势理论与相对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是( )
A.递增 B.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 6.在赫克歇尔一俄林要素禀赋理论中,( ) A.转换曲线与李嘉图理论相同,都是一条直线 B.劳动是惟一的相关生产要素
C.一国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等特定生产要素相对于其贸易伙伴的拥有情况
D.拥有充裕劳动力的国家将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二、多选题
1.被作为新要素纳入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 )
A.智力投资和培训 B.科技进步 C.信息 D.资本 2、国际贸易理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 )
A.国际贸易的技术差异 B.国际贸易的要素禀赋差异 C.国际贸易的原因 D.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E.国际贸易的结构
3.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 )
A.H-O理论 B.S-S理论 C.H-O-S理论 D.绝对优势理论 E.比较优势理论
二、判断题
l.在要素禀赋理论中,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2.要素禀赋理论推测贸易将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下降。( ) 3.仅用于一国出口产业的特殊设备拥有者,将因该国从自给自足转向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
8
4.如果B国的资本价格和劳动价格比率(PK/LL= r/w)大于A国的这一比例,则B国是资本充裕的。( )
5.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都是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
6.里昂惕夫反论提出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美国的关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予了保 护。( )
三、名词解释
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
2.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 reversal)
3.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H-O-s)theorem]
4.埃奇沃思盒形图(Edgeworth box diagram)
5.人力资本(Humen capital)
6.斯托尔帕-萨缪尔逊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7.雷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四、简答题
1. 试述H-O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
9
2.举例说明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3.作图分析雷布津斯基定理。
4.为什么说自然禀赋可以作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却并非是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
5.举例说明要素密集度逆转。
6.为什么说人力资本说否定了H-O模型的劳动同质性假说?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明H-O模型对一国制定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指导意义。
10
第5章 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
重点问题:产品的同质性、产品异质性、产业内与产业间贸易、新H-O模型、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技术差距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单选题
1.中国在东北生产、出口水泥而华南从泰国进口水泥,属于( )
A.同质的产业内贸易 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C.技术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2.中国一方面吸引外国银行在华投资,经营金融业务,另一方面又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投资分行、分公司,从事当地的金融、保险业务,属于( )
A.同质的产业内贸易 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C.技术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3.欧洲一些国家在本国电力事从邻国进口,而在本国不太需要时出口供邻国使用,形成( )
A.同质的产业内贸易 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C.技柟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4.欧盟的空中飞机在不同欧盟成员国内分工制造、组装的,零部件、整机的进出口,属于( )
A.同质的产业内贸易 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C.技术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5.一些国家进口自己偏好但又没有大量原料进行生产的服装,而出口自己有丰富原料生产的服装,属于( )
A.同质的产业内贸易 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C.技术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6.中国既是世界上列于前位的IT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国,但同时是高科技IT产品的进口国,属于( )
A.同质的产业内贸易 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C.技术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7.发达国家在出口高档豪华车的同时,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一些中、低质量的同类产品,属于( )
A.同质的产业内贸易 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C.技术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8.新H-O模型解释的国际贸易类型是( )
A.同质的产业内贸易 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曟 C.技术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9.克鲁格曼认为,产生产业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
A.差异产品的可选择性 B.规模经济
C.收入相似 D.经济发展水平相同 10.林德需求重叠理论( )
A.有助于解释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广泛贸易
B.认为制成品最初在母国生产,然后出口到与本国人均GNP相近的国家 C.有力地支持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理论
11
D.解释了国家完全专业化生产并且在国内不生产任何进口
11.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认为,产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最快及最佳的途径( )
A.市场调节 B.国家干预 C.消费者的选择 D.企业的决策 12.当产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不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但后者却等于边际进出
口替代率,会发生( )
A.国外市场的扭曲 B.国内生产扭曲 C.国内消费扭曲 D.要素市场扭曲 13.当某一国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等于另一国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点不
在有效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会发生( )
A.国外市场的扭曲 B.国内生产扭曲 C.国内消费扭曲 D.要素市场扭曲 13.对于国外市场的扭曲的最佳政策是( )
A.关税 B.生产税或补贴 C.消费水或补贴 D.要素税收与补贴 14.对于国内市场的扭曲的最佳政策是( )
A.关税 B.生产税或补贴 C.消费水或补贴 D.要素税收与补贴 15.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16.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禀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17.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18.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可知,( )
A.最初生产和出口新产品的国家将一直生产下去,直到该产品被市场淘汰 B.最初进口到美国的产品一旦在美国建立起市场,将在美国生产 C.美国在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D.一种最初在美国生产的产品一旦发展为成熟、标准化的产品,后期可能从发展中国家出口到美国
二、多选题
1.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后,在欧洲人看到不同国家的人们在驾驶着来自同一国家的汽车,林德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 )
A.收入趋同引起市场的隔阂较小 B.需求偏好相似 C.不同要素禀赋的差别 D.需求偏好的差异 2.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是( )
A.完全竞争 B.充分信息 C.规模经济 D.市场的不完全
三、判断题
1.由于穷国中的富人的消费层次与富国中的富人是很相似的,会产生相同的消费群体与消费层次,在没有贸易限制时,可以在两国发生贸易。( ) 2.新张伯伦模型主要解释经济、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 ) 3.产业间贸易理论强调的是由于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形成的贸易。( ) 4.产业内贸易理论强调的是优势差异决定贸易。( )
5.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时所采取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
12
6.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认为,国家干预为产生新的比较优势、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外生变量。( )
7.国际贸易扭曲理论的前提和归宿是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特别强调生产的开放状态利于要素流动。( )
8.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
9.产品生命周期的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一成不变的、必然现象。( )
10.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出口模式将随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而改变。( )
11.研究和开发仅仅是成为间接考查一国的研究开发水平的依据,不是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素。( )
四、名词解释
1.差别产品或异质产品(Differetiated products)
2.干中学或边干边学(learning by doing)
3.帕累托最优(Pareto’s Optimality )
4.技术差距论(Product cycle theorem )
5.产品生命周期模型(Product cycle model)
五、简答题
1.作图分析需求偏好相似论是如何分析贸易发生的原因的。
2.简述新H-0模型是如何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
13
3.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很大程度遵循了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4.试述消除贸易扭曲的政策措施并进行评价。
六、论述题
1.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关于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的阐述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