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探古典舞与书法的共“源”点

来源:化拓教育网
◎艺术研究 初探古典舞与书法的共“源’’点 ■李锐 【摘要】:古典舞与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身体语言.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紧密的 联系,其方方面面。甚至有着令人惊异的相似性.相通性和相同性。舞蹈与书法同为艺术门类.亦为艺术之道,在 本“源”上也就具有不言而喻的互通性、互连性 互融性和互补性。也就是说两者之间“韵”味相同、“形”影相随. “劲”律相溶、。气”息相通 。势”能相当。二者的这些相同、相通性 相似性。就是二者的。共源点”,其共源点 的挖掘开发.也就必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书法;共源点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在其历史的长河中,古典舞与 书法就如一朵朵浪花拍打着历史的堤岸,闪耀着五彩缤纷的光芒, 照耀在人类精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类由此活的美丽而健康,潇 洒而富有生机。舞蹈与书法同为艺术门类,亦为艺术之道,在本 “源”上也就具有不言而喻的互通性、互连性、互融性和互补性。 也就是说两者之间“韵”味相同、“形”影相随、“劲”律相溶、 “气”息相通、“势”能相当。 一创造力强弱的表现。形、劲、气、势等是可以模仿的,而韵是不 可效仿的。只有形、劲、气、势等有机的结合,韵味才能达到精神 韵致,这就是神韵。也就是说神韵给予了形、劲、气、势等生命张 力,更可以这么说,当形、劲、气、势等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就会 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让人们心领神会的去欣赏 一门艺术,热爱一门艺术。 3.神韵使舞蹈如画.书法如舞 舞蹈与书法在节奏上是一致的,那是因为二者是在某一空间的 产生和终结。只是舞蹈是在舞台上跳跃这一平台上的产生和终结,而 书法是在纸上书写这一平台上的产生和终结。由此可以看出书法是在 ,古典舞与书法“韵”味相同 1.神韵是舞蹈与书法的灵魂 舞蹈与书法一旦有了韵味,达到了精神韵致,就可称之为神 韵。因此二者创作的作品都离不开神韵二字。古人说,神韵是“无 迹可求,透彻玲珑,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 纸上有节奏的舞蹈,那么舞蹈呢?无不讲究形体节奏上的韵律。即书 法如舞,舞蹈如画。2008年奥运开幕式上的“墨舞”是为例证。 缘,言有尽而意无穷。”其意是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有人说神韵是真 如真龙见首不见尾,或者首尾皆不能见。 难道神韵就是如此使人捉弄不透、不明不白而又无法使人搞 清楚吗?笔者不可为之尽然,至少在古典舞人体运动的舒展运行方 面,神韵即可感知又可认知。并且,只有把握了感知和认知,才能 把神形之韵发挥得淋漓尽致。于是,舞蹈与书法的作品,就有了灵 =、古典舞与书法“形”彤相随 1.“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形”字含义:形状、形体、显露、对照。在艺术之道的领域 中,“形”是舞蹈艺术、书法艺术最基本特征。“以神领神,以形传 神”,就是说其形体、形象、形态等,大都形似,能引起人们的思想 和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一个个成功的字体书写,就是一段 魂。有了灵魂的作品,便产生了生存的价值。 段感人的舞蹈身姿缩影;一个个变幻多端的字体线条,就是一段段 行云流水的舞蹈动作连接。由此,可看N--者时刻都在形影相随。 2.神韵在舞蹈与书画中处在核心位置 “形象”、“神韵”、“劲律”、“气息”、“势能”兼备,是舞蹈 与书法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缺一不可。而神韵在五者当中所占的位 置更为重要。这样说是有一定道理的。神韵在舞蹈与书法中更多强 调精神层面,感受“韵”的魅力是一个人的艺术领悟力、想象力、 2.二者造型艺术有着本质的关联 汉字这一形象文字是书法艺术的土壤,那是因为汉字诞生的过 程,则把大自然万事万物的形态,用简单的线条勾写出来。人们形 容古典舞大都用龙飞风舞、行云流水、刚柔并济、闪转腾挪、曲折 舞台剧式的夸张,甚至跳出角色身份的范畴而脱离整个剧本。只有 在表演节奏上依照“理性”与“感性”有机的结合,角色的真实性 才能不温不火地得到体现,最终使人物的性格基调和多面性汇集起 来凝聚成完整的人物。 四、结论 演出的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员对节奏的准确把握,演员 参考文献: [1]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舞台速度节奏.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 社,2000.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第三卷p219.2005.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第二部).北京:中国电 影出版社,2005. 的表演节奏在整个演出中不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能使演出 [4].恩格斯.致斐・拉萨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p344.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演员的表演节奏是不可忽视的,永远 是至关重要的。表演如果想达到成熟和优秀,演员就必须深切地体 味节奏并准确地把握和表现它。一 作者简介: 任晶晶,男,出生于1983年,山西汾阳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音乐系。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音乐系) 圆黄河之声2013年第2期 投稿热线:0{0-63585731\635830l 3 投稿邮箱:hhzszzg@8ina corn 委婉等等,同样也可形容在书法艺术身上, 那是因为书法运行过程中的“圆”和“游” 这两个特征而决定的。由此,可看到二者时 刎都在形影相伴。 的差别:有节奏的明显性或节奏的隐含性差 别;也有情感表达的直接性或情感表达的间 接性差别。然而这样的差别,并不影响二者 韵、形、劲、气、势般的姿舞姿在四幅巨大 的白布上,酣畅痛快的书写上“和谐亚洲” 硕大的四个汉字。这场近十分钟的演出,舞 动了中国风情,舞动了中国人民的骄傲。可 谓是我国舞蹈与书法结合的范例之一。 形、韵、劲、气、势的和谐统一。 三.古典舞与书法“劲”律相通 1.劲律是舞蹈与书法的节奏和层次 “劲”意为力气、精神、神情、趣 味,而舞蹈与书法讲究的是劲。有了劲头和 力度就有了节奏和层次,也就有了劲律。书 法的劲体现在笔试的刚与柔,舞蹈的劲不仅 体现在刚与柔,还体现在虚与实。一种舞蹈 因为书法书写过程中,其:外虚内实 或远近高低;轻重、缓急或行驻、断连; 直曲、藏露或粗细、疏密;疾徐、缓急或浓 淡、厚薄的细节方面,均可作为舞蹈艺术来 欣赏。也就是说,舞蹈运动的规律亦是如 此。所以二者的力产生的“势能”,有着许 多的相同之处,是二者达到力透纸背、力拔 3.舞蹈与书法的完美运用,就会产生 近似于传统书法的“墨迹” 2005年艺术节的杰作之一,是广东现 代舞团总监刘琦的作品《临池》,之后几年 间全球公演6O多场,被国外媒体评价为:优 雅与爆炸力的漂亮结合,充满了沉静高贵的 越完美我们从中看到的这些实物就越少我们 从一个完美的舞蹈中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的 应该是一些虚的实体,是舞蹈活跃起来的力 或从四周想这个中心聚集起来的力。舞蹈与 书法在运行过程中,既有轻、重、强、弱, 又有顿、挫、附、点;既有切分、延伸,又 有缓急、长短。这些节奏的符号是由人的 “身韵”展现出来的。正如苏珊・朗格所说 的:舞蹈的首要行动,是要创造一个虚幻的 力的世界。作品中就有了刚中有柔、急中有 缓、韧中有脆,也就有了“戏”中有戏、 “画”中有画。二者可谓是劲律相通。 2.劲律是舞蹈与书法刚柔并济的根基 古典舞与书法是中华名族独有的瑰 宝。书法的挥洒和舞蹈的舒展,都可以千 变万化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都是体现了 书法的笔力之美、劲律之美。一个舞蹈把握 了它的劲律才能使观赏者以舞动心,心舞随 动。书法中的轻、急、快、慢之分,就是书 法书写过程中的刚柔相济,亦如舞蹈跳跃过 程中的刚柔相济。但二者在运动过程中都是 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这又说明了二者在运 用劲或把握劲方面是有所规范、有所讲究、 有所方法、有所尺寸的。书法的书写原理具 体而又真实,舞蹈亦然。也就是说舞蹈与书 法在“形”之下,都蕴含着“力”的支撑。 如果没有力的强弱大小变化,那么“形”便 如断线的纸鸢而飘落在大地。书法能做到 “力透纸背”,舞蹈亦能做到“力拔干钧”。 我们由此发现“书”、“舞”之力有着共同 的“本源点”。二者可谓劲律相同。 3.舞蹈与书法的些许差别不影响二者 的和谐统一 舞蹈是通过人体造型来美化人体动 作,抒发思想感情,借以表现社会的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由此达到社会需求应 有的效应。 书法线条则以空间的运行轨迹来走完 他的旅程。较之舞蹈,有抽象性和具体性 千斤的重要缘由。否则,书法线条与舞蹈身 姿就会失去生命力,失去了生命力的作品也 就成了艺术作品中的次品。成为艺术作品中 的次品。二者可谓劲律相似。 四.韵、形,劲 气、势的共源点范例 何谓“共源点”?是指舞蹈与书法同 属艺术门类,在二者运动过程中,其韵、 形、劲、气、势等方面有着内外在的本质联 系。即二者之间可做到互通性、互连性、互 融性和互补性。简言之,二者“源”自艺术 之道,“共”有相同使命,分布在各自运动 的“点”上。以下事例是为佐证。 1.舞蹈与书法的融合,让传统古典舞 艺术获得突破 曾获得全国舞蹈大赛一等奖的《扇舞 丹青》,以身体作笔舞台做纸,展示了我国 舞蹈书法艺术相结合的神韵之美。这一“纸 上舞蹈”,如同在纸上描绘丹青,似云似雾 而飘逸在时空中。既高贵典雅,又端庄秀 丽;既轻柔婉转,又刚劲有力;即迂回曲 直,又洒脱灵动;即错落有致,又快慢相 宜。“纸上舞蹈”将古典舞、传统书法、扇 文化融为一体,也将一个看似平常的舞蹈, 提升到了与书法和绘画相媲美的艺术最高境 界。更为突出的是,它打破了传统女子古典 舞以阴柔为主的传统风格,既可看到舞者刚 劲的气韵,又可看到舞者的灵魂;即可看到 一个仗剑远行的侠客身影,又可看到大书法 家大画家的风采。 2.舞蹈与书法的变通。同属视觉艺术 的光彩将更加灿烂夺目 在多哈亚运会闭幕式上,广州艺术团的 80多名演员演出的《东方神韵》,将几种中 华文化代表性的元素揉和在一起,即戏曲、 文字、绘画、武术。尤其重达25公斤的巨笔 书法表演,成为闭幕式的亮点之一:在荡气 回肠的黄钟大吕声中,舞台两侧鱼贯而出几 十名身着民族服饰的演员,接着,一个表演 者携着一支巨大毛笔走上舞台。表演者以 气韵,是一部干净利落的肢体动作及从容不 追的尊严的作品。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响,是因为舞蹈 演员借助肢体的动作,舒展出近似于传统书 法“墨迹”舞动的画面。有其一篇文章评价 恰到好处:“《临池》从书法的角度出发, 提取甲骨的风力质朴、篆的典雅宽舒、隶的 含蓄和谐、楷的遂劲刚毅、草的随性奔放, 通过不断变化的动作、质感、状态,感悟书 道中的文化内涵,浓墨重彩的灯光下,轻、 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一招一式, 都让现场观众为之惊叹。” 结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舞蹈家和书 法家尝试把舞蹈与书法融合为一体,经过大 师们的一番策划,编排了《墨舞》剧目。可 是三十年来,这样的优秀剧目并不多见。可 喜的是2008年中国奥运开幕式上,数十人在 “历史”的长卷上边画边舞,然后是数百人 饰演孔子徒弟颂诗歌。其场面壮观震撼直至 人们的心灵。我们将这个画面亦是为“墨 舞”,而这个“墨舞”较之前这的《墨舞》 更胜一筹,可以说他将舞蹈与书法的结合, 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步入艺术世界的巅峰。 编创者亲身点摄入研究书法,挖掘古 典舞与书法的“共源点”,然后从大局着眼 小处着手进行制作。对每一个主题进行诗情 画意的艺术构思,就会不断涌现出一片片惊 世之作。那么古典舞与书法的发展前景盛 世,就会到来。■ 参考文献: [1]陈廷祜.中国书法.2003,8.第一版. [2]袁禾.中国舞蹈意向概论.文化艺术 出版社,2007,5.第二版. [3][美]苏珊・朗格著,刘大齐等译.情 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烟台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 黄河之声2013年第2期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