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南古丈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来源:化拓教育网
湖南古丈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概况

公园位于湖南省古丈县西北部,属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文县管辖,辖断龙、茄通、王村、罗依溪四个乡镇。地质公园类型为红色碳酸盐岩石林为主题地貌、以坐龙溪

峡谷地貌、栖凤湖河流地貌以及岩溶洞穴地貌为组合地貌的大型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面积261.12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53.08

平方公里。园区包括红石林岩溶地貌景区、坐龙溪峡谷地貌景区和栖风湖酉水河水体地貌景区三个核心地质遗迹保护区。集岩溶、峡谷、溶洞、湖泉、瀑布于一身,尤以岩

溶地貌的红石林为中外所罕见,引入叹为观止。

红石林成因

红石林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环境条件,形成世所罕见的地质遗迹。其形成过程各个发育阶段的景观在公园表现齐全,系统完整性好。在4.8亿年前的早奥陶世,这里曾是一片浅海环境,沉积形成了薄至中厚层瘤状泥质

1

灰岩和石灰岩,到了2.2亿年中三叠世末期,印支期主幕安源造山运动使红石林地区隆起成为陆地,形成了以北东向为主的断裂、褶皱构造,北西和北东向两组共轭节理,此后,在长期的风化剥蚀、溶蚀等地质作用下,形成了红色石林地质遗迹。

主要看点

■ 红石林

茄通红石林整体呈褐红色,石柱高大密集,远眺似高墙古堡、层叠高耸,古朴粗旷、雄伟壮观:近观其造型各异,古朴雄奇,气势逼

人,被诗人喻为天人摆弄的红石积木园。其下岩溶洼地、地下暗河、天窗、泉水等散布,气象万千,既展现了石林发育与地下水的联系,又与其它岩溶地貌构成各种组合形态。茄通红石林位于

公园北部偏东,发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十字铺组,岩性为中—厚层状泥质、泥灰岩及含粉沙质白云质灰岩,发育了完美的红色层状石林,显示其在石林上的独有的唯一性。茄通红石林从300米到450米,有三个海拔高度的石林,沿着裂隙发育的廊道拾级而上,高大的石柱和石墙,另游人仿佛在迷宫中游览。外围是石芽和蘑菇状石林等。下部有岩溶洼地、地下

2

暗河、天窗、泉水等散布,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北部以断层与溶蚀侵蚀中低山相接,北西边界是酉水河河谷。

从茄通红石林到断龙红石林各个形成时期不规则的方山、整齐的

石墙、高大的峰丛石林、低矮的石芽残丘发育齐全。造型千姿百态,颜色变幻多端。红石林展现出的地质内在美学价值,被誉为“红色石林,天下奇绝”。

■ 岩溶洞穴

在红石林地质公园内,遍布着大大小小

的各种溶洞数十个,较大的溶洞有天龙洞、犀牛洞、

风洞、岩脚洞、三百洞、望月洞、穿洞、神仙洞、天然石屋等。溶洞发育在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大多属构造溶蚀洞穴,洞内发育有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鹅毛管和石帘等。

天龙洞 位于河西镇,坐船可至,洞口呈拱形,石笋、石幔造型奇特,入洞30米,有一宽3米,高10多米的“瀑布”,直挂洞底,然后进入“龙宫”,有许多石柱林立,假山石桥涌泉池塘,各种种乳石如龙灯悬

3

挂,其景致犹入龙宫,妙趣横生。

穿洞 是石灰岩溶洞,洞宽约30米,长约200米。洞口位于一小

溪下游,春夏季水涨之时,水盖住洞口,根本无法发现,而秋冬水落之时,洞口豁然可见,且不见半点水迹。

风洞 也是公园的主要溶洞之一,位于红发育地层是寒武系追石林景区北部河西镇,

屯组碳酸盐岩,洞口海拔465米,洞长大于156米,洞宽10米,洞深23米。洞口狭窄,常年风声鸣响。

■ 坐龙溪峡谷 峡谷全长 6500米,核心景区长3500米,平均宽3~5米,谷深80余米,峡谷两壁陡峭如削,深潭、跌水、岩溶大泉遍布谷内,古木参天,藤蔓缠绕,保持了原始的生态环境系统。

旅游贴士

★ 交通

4

★ 旅游路线 车行游:

罗依溪—坐龙峡—茄通红石林—断龙红石林

水上游:

栖凤湖—酉水河—白溪关河 步行游:

茄通红石林、断龙红石林、坐龙峡—小寨

步行与车游结合景区有3个: 断龙—巨人园、断龙—七彩石林、断龙—三百洞

步行与水道结合景区有2个:

酉水河—花兰、酉水河—三百洞 ★人文景观

有战国时的青铜剑及古钱币、民族风格浓郁的吊脚楼,还有地质遗迹—头足类化石等。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