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而对爱情最简洁、 最直观、 最多变的表达方式无疑是诗歌。闻一多在他的《文学的动向 》 中曾明确指出:“诗这东西的长处就在它有无限的弹性 ,变得出无穷的花样 ,装得尽无限的内容。 ” 诗歌的弹性美、 包容性 ,使得作者在探讨爱情时有了充分的创作空间。同时 ,诗歌于简洁精练的语言之外 ,又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像余地。诗歌又是一门饱含音乐性的艺术。英国诗人雪莱说:“ 一个受过音乐陶冶的心灵若能把这种韵律妥加安排 ,使其谐和有致,则能产生雄浑绮丽的音响。 ” 因而 ,古今中外的作者常常选用诗歌这种形式承载爱情这个文学永恒的主题。如何达到从内容到形式的和谐统一 ,诗歌固有的形式和韵律无疑给作者提供了巨大的契机。
古人说 ,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诗歌创作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抒情 ,至于“情 ” 究竟怎样抒发却人各有法 ,诗各有异。许多诗人在其生活中产生了激荡的诗情时 ,并不直接引吭高歌 ,而是在激情涌荡摇撼之际 ,将这片震颤心魂的感情波涛 ,存储到一定的画面和意境追求中去 ,让激情的电流通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 ,创造出人意料的震撼效应。《一朵红红的玫瑰 》 正是以这种“以画写情 ” 的方式表达了其深厚的意蕴。一开篇 ,作者就用饱醮浓情的魔笔 ,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淑女肖像“: 啊 ! 我的爱人是一朵红红的玫瑰 ,在盛夏的六月里苞放。 ” 作者首先用了一个尽人皆知的象征 ,即用“ 红红的玫瑰 ” 象征自己心仪已久的爱人。但这朵红红的玫瑰决非百花园中那些俯拾皆是的玫瑰 ,这是一朵新近绽放、 娇艳欲滴的玫瑰。同时 ,这寥寥数字 ,意蕴无限 ,展现了一幅奇异瑰丽诱人的画卷:娇柔的玫瑰散发着缕缕清香 ,殷红的花瓣、 晶莹的露珠在和煦的阳光下散发着七彩的光芒。这正如“我 ”钟爱的姑娘 ,她有着修长的身材、 迷人的面庞 ,带着一丝羞怯 ,散发着缕缕清香。紧接着 ,诗人又运用另一个生动、 贴切的比喻:“ 啊 ! 我的爱人是一支美妙的乐曲 ,乐声婉转、 悠扬。 ” 这个比喻把读者引入了另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 我 ” 的恋人是如此美丽、 端庄、 善解人意 ,与之独处就像身处一间温馨、 舒适的小屋 ,品着浓烈醇香的美酒 ,聆听自己最喜爱的乐曲。她让你陶醉 ,令人沉迷 ,所有的烦恼、 痛苦、 忧伤将在这美妙的音乐中随风而去。不着一字 ,山水尽现。读完第一诗节 ,恋人的音容笑貌就
像幅幅精美的图画 ,定格在读者面前 ,而作者对爱人的倾羡、向往也在这一桢桢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中表现得一览无余。
二、 三、 四诗节是这首诗的精髓所在。作者连续用了几个千古流传的佳句如“海枯石烂 ” 、 “地老天荒 ”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所向往的纯洁的爱情观:无私、 永恒、 相濡以沫。诗中写道:“我会永远爱你 ,亲爱的 ,直到四海枯竭。 ” 此诗句所表达的犹如有人所说“在爱情中非理性和不理智的成分表现尤其突出: …… 冷眼看上去 ,爱情是因为颠倒了理性的一切规则才得以生存。 ”因此 ,爱一个人就需要彻底的牺牲 ,毫无保留的给予。这里应没有门第观念 ,金钱的贪欲 ,要的只是一颗无私、 宽容、 永无穷尽的爱心 ,就如同大海里的万倾碧波 ,广纳百川 ,无穷无尽。诗中还写道:“我会永远爱你 ,亲爱的 ,直到骄阳融化山岩。 ” 诗人不仅渴求全心投入的爱 ,对爱情的永恒也充满了期待。真正的爱情应具有山
岩般的特质――坚定、 永恒、 愈久弥坚。“我会永远爱你 ,亲爱的 ,直到地老天荒 ” 。爱情是浪漫的 ,但诗人更渴求“ 沙漏式 ” 的相濡以沫的爱情 ( Sand’ s of like shall run)。正如沙漏中的缓缓流沙造就了时间的永恒,真正的爱情应像“沙漏 ” 中的流沙 — — — 平
淡、 和缓、 连绵不断。两颗心灵的激情碰撞 ,完美结合固然重要 ,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走入婚姻的殿堂至生儿育女 ,从家庭琐事到事业追求 ,时时需要双方的相扶相携、 互体互谅。“让我们搀扶着慢慢走 ,到山脚双双躺下 ,还要并头 ” 。 ( 《约翰 ·安德鲁 ,我的爱人 》 彭斯的另一首表达老人真挚、 持久爱情的诗歌正是这种“ 沙漏式 ” 的爱情的最好的诠释。作者简朴、 纯真的爱情观在第 4诗节到达高潮:“亲爱的 ,我准定回来 ,哪怕跋涉万水千山 !” 这浓浓的情意 ,这令人难以释怀的爱恋 ,将激励着千千万万爱的求索者勇敢前行 ,撒播爱的种子 ,收获爱的甘甜。因此 ,我们说 ,《一朵红红的玫瑰 》 的
成功之处不仅仅是渗透于字里行间的爱的自然流露 ,更在于不经意间表达了作者纯洁、 坚贞的爱情观。
《一朵红红的玫瑰 》 作为彭斯爱情诗的杰出代表 ,歌唱出了普通大众对甜美纯真爱情的渴望。诗中明快奔放、 清丽可颂的语言 ,纯朴深挚、 饱满醇醪的激情 ,在崇尚理性、 感伤怀古的 18世纪掀起了一股强劲有力、 振耳发馈的人性主义狂飙 ,为 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 ,特别是抒情诗歌创立了杰出的典范。诗歌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与诗源于情感的理论相呼应 ,浪漫主义诗人在实践中也把抒发自己的情感作为诗歌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朵红红的玫瑰 》 无疑是一首饱含浓情的爱情诗作。无论是开篇对爱人巧夺天工的描绘 ,还是诗中作者对朴实无华的爱情观的诠释 ,无不抒发了作者对其爱人的浓浓情意 ,同时这种情感通过一系列艺术手法如比喻、 象征、 复叠的使用 ,来得如此自然、 生动。而这种把诗歌作为表达个人情感和展示想像力的艺术工具的创作思想与华兹华斯的“ 诗歌是炽烈情感的自然涌流 ” 以及济慈的“如果诗歌创作不能像树枝生叶那样自然 ,还是不写为妙 ” 的观点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