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UWB技术的隧道工程人员定位系统及拓展应用

基于UWB技术的隧道工程人员定位系统及拓展应用

来源:化拓教育网
基于UWB技术的隧道工程人员定位系统

及拓展应用

摘要:隧道工程施工事故频发且事故调查难度大,人员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对UWB技术进行研究应用,阐述了基于UWB技术的隧道工程人员定位系统的各构成部分及作用形式,在这个系统中增加了电子围栏、视频监控、主被动报警等功能,拓展了UWB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满足隧道工程安全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UWB技术;定位系统;隧道工程;超宽带 引言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各类隧道工程建设陆续推进,但是隧道工程环境复杂,涉及作业较多,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隧道工程安全事故一般会导致群死群伤,且一旦发生事故,应急救援存在一定盲目性,从而会导致事故影响范围扩大,事故致死率较高,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事故原因也难以调查,后续管理经验难以有效总结。所以的传统管理手段不能满足现实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需要。本文将UWB技术应在隧道工程的安全管理中,可以实现人员定位、人机防碰撞、主被动报警、历史轨迹存储与回放等多个应用实践,有效提高了安全管理效率,给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提供有效保障[1]。

1 隧道工程的特点分析

隧道工程的施工由开挖、支护、供电、供水、供风、防排水等多个作业工序综合构成;开挖阶段由钻孔、装药爆破、通风、出渣等流程构成,在施工中开挖工序阶段性循环进行,其他施工流程也是循环进行的;隧道在不断开挖、支护的过程中,由于位置不同,周边岩体的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支护结构的力学状态分析极为复杂,需要根据围岩情况进行调整,所以隧道施工作业流程虽然具有循环性的特点,但施工过程却是不固定的、存在动态变化的;隧道工程在地下

进行,作业空间非常受限,作业场所阴暗、潮湿,同时含有粉尘、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作业环境具有风险性大、隐蔽性强的特点。

2 UWB定位技术 2.1 UWB定位技术概述

隧道工程在地下一定深度施工,GPS等传统的室外卫星定位系统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目前主要用于室内定位的蓝牙、红外线、WiFi、ZigBee(紫蜂)、RFID(无线射频识别)、UWB(超宽带)等技术[2]。UWB定位技术是通过在不同点位设置能够接受UWB脉冲信号的定位基站,定位对象(人员及物品)携带可以发送UWB脉冲信号的定位标签,通过后台算法对定位标签发出UWB脉冲信号到达定位基站的时间不同,计算出定位标签的具体点位。不同室内定位技术对比见表1,UWB定位技术可以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可满足人员定位的要求。

表1 不同室内定位技术对比[3]

技术 度/m 定位精优点 缺点 蓝牙 2~10 易集成、易普及 性差 传输距离短、稳定红外线 5~10 定位精度较高 直线视距,传输距离短,易受干扰 WiFi 2~50 强 成本低、通讯能力易受环境干扰 ZigBee 1~2 低功耗、低成本 稳定性差,易受环境干扰 RFID 0.05~5 成本低、精度较高 距离短 UWB 1 0.06~0.精度高、穿透性强 成本较高 2.2 定位测距方法——TDOA算法

TDOA算法即双曲线定位法,各基站的位置已经确定,建立三维坐标系,利用定位标签UWB脉冲信号到达不同基站的时间差,从而计算出定位标签位置。具体算法如下:

建立一个三维直角坐标系,三维空间各位置用三维坐标(x,y,z)表示,定位基站的坐标位置假设分别为A(x1,y1,z1),B(x2,y2,z2),C(x3,y3,z3),D(x4,y4,z4),定位标签的坐标位置假设为X(x,y,z),定位标签X到达A、B、C、D定位基站的距离分别为d1、d2、d3、d4,定位标签X脉冲信号到达A、B、C、D定位基站的时间分别为T1、T2、T3、T4,可以建立如下方程组[3]:

(1)

以基站A作为时间参考基站,c为电磁波传播速度,可建立如下方程组:

(2)

将式(1)展开变形,可得式(3):

(3)

将式(1)转化为矩阵特性方程,假设为AX=B的形式,得出式(4):

(4)

其中:

(5)

(6)

(7)

得出:

(8)

求解式(8)可得出定位标签的X(x,y,z)的坐标位置,这个坐标可以作为一个估计值,因为通过此法求得的坐标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需要在进行消除的误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矩阵的可以对误差进行修正,求得式(9),同时也可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消除在信号传递的干扰[3]。

(9)

3 UWB技术人员定位系统 3.1 定位基站

定位基站的核心模块包括UWB无线收发芯片的UWB模块、为UWB模块提供时序及数据交互的主控模块、提供有线和无线网络的通信模块、提供直流电源的电源管理模块。

定位基站的设置与他能接受的UWB脉冲信号半径有关,他只能接受到覆盖半径内的UWB脉冲信号,考虑到安设成本,亦不能大量布设,需要从空间连续性和区域重复覆盖这两个方面来考虑。根据三维定位需要,每个空间内需四个基站来接受信息。

假设定位标签到定位基站的距离为d,定位基站的有效工作半径未r,当d≤r时,定位基站可接受到UWB脉冲信号,当d>r时,定位基站无法接收到信号,无法获得定位标签位置信息。图(1)(a)阴影部分在四个定位基站的覆盖半径内,图(1)(b)阴影部分不在定位基站信号接收范围内,无法获得位置信息。

图1 基站布设平面示意图[4] 3.2 定位标签

定位标签的核心模块是与定位基站相同方案的微控制器、UWB无线收发芯片的主控模块及UWB模块,负责检测运动状态的移动侦测模块以及负责供电的电源管理模块。定位标签硬件框架如图(2):

图2 定位标签硬件框架如图

不过,定位标签的UWB模块中的天线一般体积更小,例如板载陶瓷天线,是为了达到便携效果(安全帽定位标签、三防定位标签等),使整个标签的体积更小,为了增加抗干扰能力,在芯片和天线之间增加了功率放大器,定位标签信号更容易被定位基站接收。同时还具有低功耗休眠模式,定位标签的初始状态、超过一定时间未发生位移的则会进入低功耗休眠模式。

3.3 定位系统实现

图3 定位系统框架图[4]

定位系统框架图如图(3)所示,定位标签一般设置在作业人员或机械上,体积较小,方便携带,用于接收发送UWB脉冲信号,定位基站以一定周期向周围定位标签发送信号,“唤醒”定位标签,接收信息,进行测距,数据分析,初步

数据分析后将信息通过以太网发送至位置计算服务器,确定定位标签具体位置,同时将数据入库,服务器同时也能实现历史轨迹回放查询等其他服务[5]。

4 应用功能实现 4.1 实时定位

在隧道内支护区、作业区设置定位基站实现范围内全覆盖,在二衬台车和防水台车上设置定位基站,接收到定位标签脉冲信号的范围可以直接覆盖到撑子面,分区域设置监控摄像头,两者结合,即可实现对隧道内的无卡监测,实时全面获得人员、车辆的位置、活动轨迹及分布,也可直接通过视频观看到隧道内情况,定位信号流畅稳定,无信号漂移,不受障碍物的影响。

4.2 智能考勤与工时统计

在洞口设置两台考勤基站,实现考勤智能化,可以自动记录作业人员进出洞的时间,识别作业人员携带的定位标签信息(卡号、姓名、班组、岗位、接受安全教育情况、联系电话等),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全天考勤。考勤系统除考勤记录外,也可实现工时统计,例如同一时间段的不同作业人员工时统计、按班组或作业人员进行工时统计等,依据不同分类可以进行查询,也可直接生成考勤表。一人携带多个定位标签会触发报警,避免了一人作业多人有考勤的情况。

4.3 历史轨迹存储和回放

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存储人员运动轨迹,没有时间,因事件或检查需要翻看回放时,可按照人员、车辆某一定位标签查找其行动轨迹路线,也可以选定某一时间、某一区域查看区域内作业人员行动轨迹,为事件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4.4 系统下发寻呼与撤离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人员定位系统下发寻呼,下发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需要,选定不同区域作业人员或不同班组进行人员调度,当发生危险情况,可以通过人员定位系统下发撤退指令,指导不同区域、班组作业人员快速、有序撤离危险区域。

4.5 主被动SOS报警

定位标签上设置有SOS报警按键,当作业人员发现现场存在危险状况,可以通过定位标签发出报警信息,实施报警,便于系统对现场情况的实时了解,及时下发寻呼或撤离指令;作业人员出现昏迷、超过一定时间未移动等异常情况时,定位标签自动报警。人员大量超限聚集在一定狭小范围内,有报警提醒。

4.6 电子围栏

可以通过定位标签、定位基站设置电子围栏辐射范围形状,设置不同报警规则,例如”越界报警、滞留报警”,也可根据人员岗位不同,设置不同范围的权限,确保及时报警、保障人员的安全活动范围。

4.6.1危险源管理及防碰撞应用

对有毒有害等危险场所、车辆及机械设备上设置电子围栏,人员携带定位标签进入围栏边界时,UWB脉冲信号与电子围栏会发生交互,系统进行判断是否启动报警机制,定位标签内置的报警装置即可进行报警,在此电子围栏设置时,也可与声光报警器连接,两者结合可以有效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或人机碰撞事故的发生,同时机械设备与机械设备间也可设置电子围栏,防止机械之间的碰撞[6]。

重要区域、临电设备等场所设置电子围栏,只有有防问权限的人员才能进入,无访问权限的人进入电子围栏也会触发报警机制,提高了作业安全保障。

4.6.2来访人员管理

对于来访人员,发放特定的定位标签,绑定个人信息,减少纸质登记时间长、材料已丢失等问题,定位标签与视频监控联动,可以实现来访人员实时定位、多角度记录现场画面,同时在重要区域设置电子围栏,在重要区域、危险区域设置访问权限,来访人员定位标签无访问权限,实现“越界报警、滞留报警”,来访人员越界进入或在某一区域滞留时间过长,可自动报警,进一步保障了来访人员人身安全及重要区域安全。

4.7 健康管理

定位标签中设置单独的心率监测,设置心率上下限,记录发现心率异常的,及时发出通知提醒,也可查看实时心率图表,监测健康状态。

5 结语

通过UWB定位系统的应用,可以促进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信息化。通过此系统,可以全面掌握隧道作业人员动态定位、基本信息、考勤情况,实时观测隧道内施工情况;历史轨迹存储和回放为事故调查处理提供了有力依据;报警系统、电子围栏和心率监测等功能的应用,及时预警,发现危险或发生事故时,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更快的做出反应,更好的保证了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建华,王星,周永军,张国良,丁小鹏.隧道安全施工管理控制要点[J].云南水力发电,2021年,37(4):202-205.

[2]焦学林,温煜南.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行业智能安全帽的总体设计[J].电力安全技术,2019年,12(21):36-41.

[3]夏明华,刘主光,钱碧甫等.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安全帽的研制[J].电工技术,2018年,39(8):80-85.

[4]张力,罗炬锋,单联海.基于UWB定位技术的建筑工地人员安全管理系统[J].物联网技术,2022年,2(015):56-60.

[5]肖玉龙.基于UWB 技术的煤矿井下定位系统研究与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2022年,37(01):201-203.

[6]闫海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基于UWB定位的人机防碰撞技术研究[J].机械与电子,2022年,40(01):63-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