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化拓教育网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呢?只有始终保持一双慧眼,在芸芸众生中选取独特的素材,然后对素材进行锤炼、再创新,才会有“自己”的文章跃然纸上,所以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训练和鼓励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作文启蒙求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1、提倡模仿。“模仿是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总的来说都是模仿”。小学生由于阅历浅,他们往往在身边寻找模仿的样板。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作文指导应联系范文,启发学生思考”、“应将范文与学生的习作进行比较”,找出学生常犯错误的症结所在,在改正错误的基础上,力求有自己的新构思。显然,通过范文模仿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其中模仿的内容有:语言的模仿,结构的模仿,表达方式的模仿和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模仿。但模仿不等于照搬照抄,死搬硬套,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学到的原作方法和技巧,对已有的素材进行提炼,创新,为表现自己的观点服务。

2、汲取社会营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写作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所以,教师在提出作文要求后,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积累素材的时间和空间。首先,鼓励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进入社会生活,开展调查和研究,增加生活积累,从而获取第一手材料,即做生活的“热心人”;其次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材料,如摘抄好的词句,剪贴优秀的篇目等途径,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难题。

3、“下水作文”示范。语文教师对学生具有偶像作用,自己躬亲示范写“下水作文”,对学生作文启蒙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写下水作文,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下水作文”要有代表性,不是每次都写,而是

针对学生的困难;写“下水作文”要把握时机,最好安排在作文之后。此时的下水作文针对性更强,老师要另辟蹊径,扬长避短,给以新的境界和启发,给予必要充实和升华。

4、提倡文学续写,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续写作为作文教学中的另一重要活动,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大部分是比较有影响,有代表性,实用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有的是长篇文学名著的节选,有的是短篇经典,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名篇进行续写和扩写。通过这样的续写练习,使他们对作文产生新鲜感和好奇感,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设计多角度的作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命题求新。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文命题的开拓与创新。其次,命题创新还可以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着手。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由于学生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看到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别。正视这些差别,采取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的形式,就能为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成长提供机会,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2、思路求新。在各级各类考题中,都会出现许多体裁新颖的作文。比如,有写寓言故事的,有写课本剧的,有写书信体的,有写观察记录的,有写日记体的,甚至有的别出心裁地写就诊报告、寻物启事、说明书的,等等。在千万篇作文中,如果有一篇体裁新颖的作文,会让老师眼前一亮,心情一爽!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从文章的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要激励学生敢于发散思维,鼓励和支持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培养他们具有大胆独创、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局限和束缚的特性。

3、设计变通性作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鼓励学生独辟蹊

径,写出有新意,写出有创见性的文章。如人们把“管宁割席”作为不慕虚荣、不贪金钱的高贵品质来大加赞颂,如果写《从“管宁割席”说开去》的作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如此见解:管宁对有缺点和错误的朋友积极帮助,提高其思想认识,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而不应该一刀两断,于是文章便独出心裁,很有新意,又如“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结语,本来含有贬义,是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如果教师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进行质疑:难道“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对吗?人类不就是因为不满足而不断攀登才进步的吗?出于这种逆向思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把眼光投向高山”为题写作文,文中对此话题赋予新意,赞扬不断进取的精神,表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时代性的新意。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健康的情感、高雅的情趣、生动的个性以及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创新,久而久之,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