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宁波生态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及其对策

宁波生态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及其对策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19年3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第61页

doi: 10.3969/j.issn. 1674-2346.2019.01.011

宁波生态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及其对策

刘翠萍罗炳金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学院,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宁波历史遗存丰厚,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以创意为引领,以“合理定位、集聚互补、错位发 展、融合联动”为原则,深化生态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根据支持发展型、文化引导型、资源整合利用 型等不同融合方式,与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嫁接形态,搭建创意产业大平台,走品牌化之路,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力 度,形成集聚效益,完善创意产业链,努力促使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向创意化产业发展优势转化。

关键词:宁波;生态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对策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 (2019) 01-0061-04

1现实状况

1.1宁波生态文化资源状况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区域性生态文化资源。宁波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0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点,文 化底蕴深厚、生态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不仅有自然与人文兼备的生态资源,如“育王寺内参古佛禅意”、 “东钱湖上,泛碧波湖光”、“日月湖边,附文人雅韵”、“天童寺周,览香山古寺”、“三江口岸,望江潮汹 涌”、“鼓楼之上,历宁波沧桑”、“河姆渡外,叹文明遗迹”、“四明山中,听历史回音”、“天一阁里,觅 门第书香”,还有诸如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开渔节、浙东渔民俗、海防文化、象山影视城等浙东生态文化 资源,具体见表1。

1.2宁波文化创意发展状况

自2000年起,宁波、市着手部署发展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基于“共建特色鲜明的文化强 市”、“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对标国内文化产业先进城市,先后出台相关 的文件,搭建了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表2),如宁波拥有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30个,其 中国家级5个、市级2个、县(市)区级5个,基本形成了创意设计、影视传媒、会展广告、文化旅游、 动漫网游、实景演艺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群。近5年宁波文化创意产业年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2016 年上半年产业増加值同比增速12.3%

但文化创意产业由于起步滞后,基数比较小,工业设计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集约化程度不高,业 态零散,文化产业集群和平台聚集效应不明显,创意设计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文化创意与现代制造业、 农业和旅游业融合深度不够。

收稿日期:2018 _ 12 _ 04

作者简介:刘翠萍: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纺织品设计

罗炳金:男,教授,硕士。研宄方向:纺织品设计

第1期第62页刘翠萍,等:宁波生态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及其对策

表1

宁波文化生态资源状况

举例

2019年3月

资源类型特征

1、 历史遗迹:鼓楼、天一阁、月湖文化景区、郡庙天封塔

为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体现四个层次:街区、南塘老街、江北外滩、慈城古城、镇海古城、东南

阿育王寺、保国寺等;1、 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历史名人等为代表的历史 佛国天童寺、

2、 浙东文化:海丝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河姆渡文化、 文化层;

历史文化

2、 以人们生活习俗、节日庆典、婚丧、祭祀、重大活动等为 海防文化、文化、慈孝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

遗存资源

代表民俗文化层;儒商文化、象山鱼文化、龙舟文化等;3、 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宗教文化层;3、 民俗文化:浙东渔民俗、梁祝婚俗节、中国开渔节等;

4、 戏剧文化:越剧、宁波甬剧、姚剧、四明南词、宁海平 4、 戏剧文化层。

调等。

现代生态

体现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

文化资源

北仑港、杭州湾跨海大桥、天一广场、象山影视城等。

1、 自然与人文资源兼备,海洋自然景观(海岛、沙滩、滩涂、 1、 滨海旅游文化资源:滨海旅游小镇、海洋生态保护

生态旅游 奇岩)和独特的海洋人文景观相结合;

区、海洋休闲渔业基地、石浦渔港等;

大自然风光与历史上的商文化、佛文化和官文化相结 文化资源2、

2、 东钱湖人文旅游资源、奉化溪口旅游区等。

合。具有来源于生活,却又创 宁波金银彩绣、民族工艺 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泥金彩漆、朱金木雕、骨木嵌镶、象山鱼

拓工艺品、竹编、草编、麻编等。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资源

表2

已出台的文件

1、《关于先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的若干意见》;3、《关于推进市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建设的若干意见》;4、《关于加快都市产业及相关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5、《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6、《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7、《宁波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8、《宁波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宁波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状况

已搭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1、文化创意广场、文化长廊

2、会展中心;3、宁波数字媒体产业园;4、宁波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5、宁波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6、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7、中国(杭州湾)e设计街区、创e慧谷;

文化创意产业类型1、动漫网游

2、工业设计

3、影视传媒4、会展广告5、工艺美术6、时尚设计7、数字娱乐建筑装潢8、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影视产业基地。8、

2解决的问题与思路

2.1需要解决的问题

系统研究生态文化资源与创意开发、创意设计、手工艺之间的关联性和耦合性,破解文化创意与生 态文化资源融合的制约因素,构建文化创意发展模式,形成一种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体系。

准确把握宁波生态文化资源特色,加快关联性大、产业链长、带动性好的文化创意与宁波特色生态 文化资源的嫁接和融合,形成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品牌,并以其为载体将自然生态资源和地域文化 转化为生态文化资本,提高宁波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2.2融合的思路

基于“生态文化化、文化产业化、产业创意化”原则,按照“渗透一扩散一越界一联动”思路,加 强生态文化资源与制造业、农业、休闲旅游业、信息技术业、体育产业、影视动漫、手工艺等相关产业 的嫁接,联动与融合。

以“合理定位、集聚互补、错位发展、融合联动”为原则,通过文化创意将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域文

2019年3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第63页

化转化为生态文化资本的新运营方式,促进宁波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以宁波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 为平台,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约化和内涵化发展,打造不同形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构筑错位经 营、特色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1_2]3

融合对策与建议

基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生态资源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对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 遗产的配置、重点项目的建设,应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进行科学规划,制定生态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融 合的(包括行政审批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版权交易和共享、成果转化、中介、推介、创意企业的 奖励、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吸引和激励等)。

根据区域生态文化资源特色,构建生态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大平台,实施差异化策略, 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生态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区,凸显各个产业集聚区的 主导产业,避免无序和盲目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和优势互 补,逐步形成集聚效应,增强集群协同优势。3.2构造生态与文化创意的融合模式

3.2.1文化精神引导型:弘扬浙东文化精神,增强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和渗透力

文化的多元与包容是创意城市的重要部分。进一步加强浙东文化的研宄,对河姆渡文化、海丝文化、 藏书文化、名人文化、儒商文化、佛教文化、海防文化、象山鱼文化等历史文化进行系统化的挖掘、整 理,提炼和宣传宁波文化的精神内涵,构建特色鲜明的宁波港城文化体系,增强文化的创造力和渗透力。

例如,通过版权交易和共享机制,把浙东文化渗透到时尚服饰、文具、玩具等制造业,依托浙东文 化的知名度、认同感和传播力,拓展传统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销售;把浙东文化元素植入到湿地旅 游、影视旅游等领域,增加文化元素对休闲旅游的带动力;以文化为载体,借助引致需求、专业设计, 通过文化元素和符号渗透,促进浙东文化与宁波现代制造业、数字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优化演艺娱乐、 影视动漫的表现形式,提升文化信息和数字娱乐的增值业务能力。3.2.2发展支持型:乡村旅游,休闲农业

生态资源与文化创意联动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是乡村休闲、乡村旅游。依托乡村独有的山水风光、 田野农耕、民情风俗、乡土文化,以乡村创意体验为抓手,创意旅游、创意设计为纽带,将农村的区域 比较优势进行包装设计、合理定位,支持推进乡村旅游个性化发展,对农村手工艺品和农产品进行创意 化、品牌化打造,把文化作为卖点进行精心包装,带动特色小镇旅游、生态农庄休闲体验、特色民宿、 会展商贸与娱乐等发展,形成服务能力强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集聚区,以此创造附加值。

例如山清水秀的宁波东吴镇,东南古刹天童寺、天童国家级森林公园、太白湖水库,均座落于此, 相传“东吴”这个名字渊源还与“三国东吴”有关。宁波东吴镇以农耕、民俗、乡土文化等为特色,促 进生态创意农业开发,大力发展观光与农业基地,开发生态创意农业和旅游观光业,打造服务能力强的 产业集聚区,做强绿色经济。如定期举办千人森林瑜伽、太白湖国际登山越野赛、登山赏银杏、“发现东 吴之美”等等活动。

3.2.3资源整合利用型:整合特色生态文化资源,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

准确把握宁波生态文化资源特色,充分利用宁波历史文化名城和港湾城市的特色,科学整合全市滨 海自然资源和历史文明、风俗民俗等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发掘和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内容,传 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生态文化化、文化产业化、产业创意化”原则,按照“渗透一扩散一 越界一联动”思路,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

1)提升“一条长廊、两大基地、六个园区”的发展格局。根据“十二五”宁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3.1深化生态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

第1期第页刘翠萍,等:宁波生态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及其对策2019年3月

划和实施的基础,进一步提升“一条长廊、两大基地、六个园区”的发展格局。第一是一条长廊(从外 滩、三江口、大剧院,沿姚江而上到慈城的“三江”文化长廊),在现有儒商文化、商埠文化、美术展览 的基础上,构筑实景演艺、文艺创作、文化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沿江文化创意产业长廊,促进发展 以文化为内涵的旅游产业。第二是两大基地,影视产业基地和动漫产业基地,以象山影视城为基础,依 托深厚的宁波浙东文化底蕴和滨海风貌,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加强知识产权的经营维护,打造影视产 业链,带动音像、演艺、创作、旅游、游戏、服装、饮食等附属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在原有动 漫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主导、外引内联,鼓励、引导企业投入和民 间参股,倡导产业集聚等措施,提升宁波动漫游戏产业、会展产业、影视产业等其他产业的融合效应, 不断完善集创意、设计、后期制作、发行等于一体的产业链,实现盈利模式的多元化。第三是在原有搭 建的“六大园区”建设基础上,根据“合理定位、集聚互补、错位发展、融合联动”的原则,加强科学 规划和统筹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打造专业化、品牌化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2)构筑特色化、多元化、品牌化并重的发展格局。准确把握和整合特色生态文化资源,结合当地实 际,与其他相关产业实现高度融合,主推一批在文化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推广中,具有比较相对优势 的产业、行业、企业和产品品牌,形成规模化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格局。

例如以滨海观光为基础,围绕港城生态旅游、半岛休闲度假、海岛娱乐,科学合理地整合滨海自然 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其它旅游观光资源,开发滨海旅游主题小镇,构建特色品牌的港湾旅游产品 体系。

通过城市区外和区内联动,加强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与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的高度融合,促进城区 外围的生态观光、体验休闲,与城区内部的演艺娱乐、特色餐饮等文化旅游相互支撑,构建一体化城市 文化旅游产业的特色品牌;发挥宁波甬剧、宁波越剧、四明南词、宁海平调、民艺、民俗以及手工艺等 特色资源的文化引致作用,通过对当地民俗文化、手工艺进行商品化与重点品牌打造,发挥文化品牌集 聚、辐射效应,打造基于融合生态文化资源的,集文化、娱乐、餐饮、休闲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多元 化发展局面。

4

结论

生态文化资源是大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共融、共存和发展的文化资源,具有强烈的区域性、根植 性和能动性。生态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耦合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多 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宁波蕴合着极为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历史遗存丰厚。 以创意为引领,深化生态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通过推动,充分发挥宁波生态文化 资源优势,基于“渗透一扩散一越界一联动”思路,根据支持发展型、文化引导型、资源整合利用型等 不同融合方式,与传统工业、动漫网游、影视传媒、工艺、时尚设计、美术休闲农业、旅游观光、数字 娱乐等形成嫁接形态,走品牌化之路,搭建创意产业大平台,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力度,完善创意 产业链,形成集聚效益,努力促使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向创意化产业发展优势转化,通过融合途径提升文 化创意产业集约化、基地化、建模化方向发展的态势,以高端化、增值服务化提高创意产业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沭宁.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一以河湖联动外延式开发为例[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 李益长,伊漪.闽东畲族生态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3] 坚定不移走好生态文明发展之路[EB/OL].[2018-09-12].http://nb.wenming.cn/ypsd/201809/t20180912_5437360.Shtml.[4] 宁波历史文化[EB/OL].[2017-10-04].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10808422255498885.html

(下转第93页)

2019年3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第93页

[4]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发展“十三五”规划[ZL2016-08-16.[5] 都光珍.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对策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 (12).

[6] 钟晓敏.加快教育“放管服”改革推进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一基于大学权责清单制度的探索[J].中国高 教研宄2018(2).

[7] 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Z].2015-08-28.

Exploring the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List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Governance Abi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es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deepening the two-level administration in colleges

WUNan SUNKai

(Party Committee Office, 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Ningbo Zhejiang 315211, China)

Abstract: Deepening the two-level administration is the ke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m universit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school. As an im- portant measure to deepen the two-level administr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list system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unclear definition of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lack of plans for adjustment of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unequal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pro- moting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running school and driving the internal reform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etc. Making clear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ystem, grasping the key link of making the list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linkage effect\", \"matching requirement\" and ’’spiral rising\" in making the lists can make the system become the real “booster” and “accelerator” in deepening the two-level administration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list system; vocational colleges; governance ability; two-level admin­istration

(上接第页)

Integration of Ningbo Ecologic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Cui-ping LUO Bing-jin

(School of Textiles, 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China)

Abstract: Ningbo is rich in historical relics and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Guided by creativit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reasonable orientation, complementary agglomeration, dislocated development and com­bined actionhe mechanism of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s deepen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ays of integration such as support for development, cultural guidance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grafting pattern is formed with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platform of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is built, the road of branding is taken,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s strengthened, the agglomeration benefits is formed and the creative industry chain is perfected so a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ecological cultural resources advantage to crea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advantage.

Keywords: Ningbo; ecological cultural resourc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ntegration; countermeasure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