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
青连斌 党校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讲叫做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收入分配,这是最近十多年来,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党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现在收入分配改革的整体意见已经出台了,这个整体意见、整体方案,已经经过了八年时间的反复的讨论,及时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指导意见,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针对我们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必须改革我们的深入分配制度,努力缩小当前过大的收入差距,理顺我们收入分配秩序,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在收入分配改革的指导意见里面强调了四个方面,第一个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要拉动经济发展,有“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现在我们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50%多一点,而其他国家通常都达到80%,甚至更高,所以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扩大内需,必须深化我们的分配制度改革。
在指导意见里面讲的第二点,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切实解决一些领域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防止收入差距过大,规范我们的收入分配秩序,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的根本举措。因为收入分配不公是尤其收入差距过大,确实会诱发一些社会问题,也会助长一些社会问题的扩大。
这一指导意见里面还特别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处理好劳动与资本、城市与农村、和市场这些重大关系,来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这是完善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第四点,报告还特别强调,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为逐步实现奠定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讲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我们为什么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它的重要性、意义讲得很独特。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一讲,我想谈下面几个问题。
一、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个,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到底存在一些什么样的主要问题。每年的“”,不管是代表还是委员,关注的几个主要问题里面都有收入分配问题,这些年报纸、杂志和其他新闻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媒体反映的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领域到底存在一些什么样的主要问题呢?我想,最主要的有三个。
(一)收入差距过大
一个是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差距过大,怎么来衡量,怎么样来反映?从国际上来讲,通常有两个指标,一个是五等分法,什么是五等分法呢?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20%最低收入的人口的平均收入之比,从国际上来讲,大体上在700左右,最高收入20%的人口的平均收入相当于最低收入人口20%的平均收入的7倍。那我国呢?按照相关的统计数据的测算,可能比11倍还要多一点,这个数据的整个差距是很大的。
另外一个指标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什么含义呢?讲的是在全部的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比例大小,通常来讲,用0到1来表示,如果所有的收入都是平均分配的,并且100块钱给100个人来分,每个人分到一块钱,那基尼系数是0,如果所有的收入集中在一个人手上,其他的人一分没有,并且我们讲100块钱100个人分,结果一个人占有了所有的这100块钱,其他99个人一无所有,这样基尼系数是1。因为在现实社会中,0和1不会出现,而是介于0到1之间的某一个值,介于0到1之间的某一个值,我们怎么样来理解,通常讲,基尼系数在0.2以下是高度平均的,一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没有什么差距,那么在0.2到0.3之间,说明这一种收入分配是相对平均的,差距太小;0.3到0.4之间是比较合理的,0.4是个警戒线,超过0.4说明收入差距挺大了,也在0.4到0.5之间;那0.5到0.6之间,说明收入分配差距是悬殊的,0.6和0.6以上说明这样的收入分配是两极分化的。
以这样一个标准来解读收入差距,我国的基尼系数到底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基尼系数长期在0.17左右,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也一个样,没有积极性。改革开放以后,这30多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在逐步扩大的,2000年达到0.417,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标准,目前达到多少?由于数据不还统一,我们只能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些数字来测算,大体上在0.475左右,但也有的学者根据自己的调查,认为我们的基尼系数可能已经超过0.5,甚至于接近0.6,这关键有一个数据的准确性、调查样本的代表性问题,0.5上下,这可能是可信的。
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这样高,其他国家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发达国家的情况。在发达国家里面,只有美国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4,达到0.41,像日本、德国、瑞典,还有像奥地利、挪威、芬兰这些国家,它的基尼系数在0.2到0.3之间,说明收入差距不是太大,其他的发达国家基本上在0.3到0.4之间。由于是0.35左右,发达国家现在的基尼系数或收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入差距多数都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但发达国家在以前,它的收入差距还是很大的,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整,它们的收入差距已经有了很大的缩小,达到了一个合理的区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没办法进行比较。
我们看看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来测算我们的基尼系数可能在0.475左右,高于我国的或收入差距高于我们的,像主要是这样几个国家,像南非,南非这个国家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在以前长时间是一个白人统治的国家,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白人手中,到现在它的收入差距还达到0.58,大于我国;另外两个国家是阿根廷、巴西这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是我们经常讲的“拉美现象”的几个主要典型。
像阿根廷、巴西这些国家,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它的经济发展势头是非常好的,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太重视缩小收入差距,它们出台的一些对调整收入差距没有起到多少作用,甚至起到了一些相反的作用,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老百姓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最后导致政局的动荡,社会的长期不稳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收入差距无地扩大,超过老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家的稳定和谐造成了一种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这样强调缩小收入差距。
从实际收入差距来看,改革开放以后的这些年,确实有一部分人走上富裕的道路,按照《福布斯》杂志每年公布的全球富豪榜来看,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富翁人数在全世界已经居第二位了,介于美国之后;另外一方面,每年新增的亿万富翁里面我国占的人数是居世界第一位,短短三十多年,我们创造了一支人数越来越多的富翁群体。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比如到2009年底,农村还有3597万绝对贫困人口,城市有20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现在农村的贫困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300块以后,农村的贫困人口数量又大大地增加了。从这样的角度来讲,我国的收入差距也是巨大的。
我们讲差距,不能仅仅看到收入,像在金融资产方面的差距,在我国现在比收入差距还要大。现在我们有几十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再加上股票、债券等构成的金融资产,这个金融资产在老百姓中的分布是极度地不均衡的,我们拥有金融资产最多的5%的人口占有整个居民金融资产的50%,反过头,95%的人口只拥有剩余的50%的居民金融资产,因为金融资产也是能够带来收入的,所以金融资产这样个巨大的差距更激化了或助长了,进一步拉大了我们的收入差距。
另外,我们讲收入差距,大家都会非常关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在历史上来讲,这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城乡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包括收入差距。这些年,我们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在某些年份某些时期又是扩大。
如果说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这两个指标来比较,在1978年的时候,我们城乡差距是2.57倍。我国的改革是在农村起步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民收入增长是比较快的,这时候农村还出现的一些“万元户”,城里人还很羡慕的,所以在80年代初期那几年,我们的城乡收入差距是有所缩小的,到1985年的时候已经缩小到1.86倍,但此后,城乡收入差距又在一步一步拉大。2003年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达到3.23倍,之后的这些年,一直支持在3.2倍上下,3.2倍或3倍是个什么概念呢?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平均在1.7倍左右,超过2倍的国家不到10个,超过3倍的国家只有一个。
我们尤其还要看到,我们现在这样的一个3倍,三点几倍,它不是一个真实的数字,因为我们统计上来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有很多是没有统计进来的,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没有我们土地那样多,所以有的学者估计我们实际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5到6倍,甚至于6倍还要多,我国农村人口还占将近一半,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是这样大,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再来看看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我国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是很大的,在1978年的时候,我们最高的几个行业和最低的几个行业来比,收入差距在1.38倍左右,最后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差不多,像其他国家行业之间也有收入差距,问题就在于这些年由于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之后,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不断拉大的,现在已经达到4倍以上。
哪些行业收入比较高?还是垄断性行业。为什么垄断性行业的收入那样高,其他行业的收入又那样低?这有一个收入分配的规范问题,这里涉及到的问题很多,这是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差距过大。
(二)部分社会群体的收入水平长期偏低,没有合理公正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二个问题,部分社会群体的收入水平长期偏低,没有能够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或者说没有公正合理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哪一些群体的收入水平长期偏低呢?我想主要有三个:
一个,最大的群体是农村居民,由于是种粮的,从事种植业的农民,这从前面我们讲到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以看得到。
第二个群体,农民工。我们经常讲我们国家还有竞争力优势,竞争力优势来自哪里呢?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劳动力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是不是我们所有的劳动力价格都低呢?恐怕不是。我们某些劳动力的价格可能已经超过国际平均标准,低的是农民工,我们甚至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上这样大的竞争力优势主要是来自于农民工的工资低。
第三个群体,离退休人员,尤其是离退休比较早的那些人员,他们的离退休金比较低.但我们党和很重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已经连续九年提高企业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这个标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对于整个社会的平均收入的上涨幅度来讲,他们的收入还是偏低的。
(三)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降
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第三个大问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降。
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到,都反复地强调要提高“两个比重”,提示要提高“两个比重”说明这“两个比重”太低了。这“两个比重”低到什么程度呢?为什么说它低呢?我们可以看几个数据。
据有关方面测算,2002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为62.1%,2006年下降到了57.1%,下降了整整5个百分点。这5个百分点到哪儿去了呢?企业拿走了1.5个百分点。拿走了3.5个百分点,企业的利润增加了,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而居民的收入下降了,我们要改善人民生活,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方面中的比重不断地下降。
从另一个数据来讲,这是《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7年版)》提供的。1990年到2005年这样15年时间,我们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占53.4%,下降到了41.4%。我国绝大多数的劳动者,他是靠工资为生的,我们是一个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国家,按劳分配怎么体现?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劳动者报酬,但我们现在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不断地下降,这说明我们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这是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收入分配领域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二、怎么样认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的问题
第二个大问题,怎么样认识我们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我们现在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很多问题怎么来看?我们每一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甚至于是相反的看法,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从每个人的角度,从不同的立足点来看这些问题,我想谈四点看法。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第一个,当前我国收入差距确实已经处于过大的区间,基尼系数达到0.475,甚至于更高,按五等分法来讲已经达到11倍,不能说小,这个差距确实很大,但不能够轻易得出我国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的判断。两极分化这个概念在我国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学概念、社会学概念,它具有特殊的含义。最近这些年,西方的一些政要、一些学者都在攻击我们的改革开放,来否定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就,甚至有的学者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上斜路了,他们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当年讲过,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我们就真的走上斜路了。所以,两极分化成为判断我国改革开放成败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如果认为我们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那就会否定我们改革开放的这样一个方向,这样一个成就。
第二点,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不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果,恰恰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造成的。最近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一些学者、一些人在否定我们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以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这样一个事来谈我们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正确性,以他们的观点来看我们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是因为我们搞了市场化改革,而要缩小收入差距就要改变这样一种市场化改革的取向,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收入差距得到了持续的扩大,和我们市场化改革不到位是有密切关系的。我们讲收入分配,它包括两次分配,也有的学者讲三次分配或四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按要素分配,按要素的贡献大小来进行分配,要素的贡献大小怎么来衡量?要靠市场,要由市场来衡量,一个前提是这些要素的价格必须是市场化定价,面向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很多要素的定价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但我们还有很多要素的定价并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比如说土地,土地的价格是否完全市场化?我们的矿产资源的价格是否完全市场化了?资本的价格是否完全市场化了?甚至于劳动力价格、管理这样一些要素的价格也没有完全市场化。而与这一些基本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没有完全市场化相反,我们有一些不应该进入市场的和市场经济相违背的某一些要素恰恰进入市场了,权力的市场化,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是绝对不能进入市场的,所以要缩小收入差距,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
第三个看法,我们要高度重视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但不能够夸大这种影响。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是会突破人们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对社会稳定、社会秩序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国际上来讲,基尼系数超过0.4就达到警戒线,这个时候低收入者有可能对自己的收入状况产生不满,进而对收入分配制度,对执政党、对产生不满,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但在我国现在收入差距尽管已经比较大,但作为一个大国,对这样一种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对社会稳定所产生的这样一种影响和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那些小国是不一样的,收入差距扩大对我们社会稳定的影响还是有限的,不要过分去夸大这种影响。
第四点看法,在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要看到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确确实实也是大多数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收入差距都有可能呈现扩大的趋势,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是我国一种特有的独特现象,但值得我们重视的是我国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有我们很多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曾经提出一个“倒U形曲线”,“倒U形曲线”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拉大,但达到某一个顶点的时候收入差距又会开始缩小。以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来衡量我国的收入差距这一种变动的轨迹,我们会看到有特色,一个是和发展中国家这些比。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人均GDP大体上是100美元,随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在达到1500美元的时候,绝大多数国家收入差距都是开始缩小的。我国1980年人均GDP是250美元,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收入差距也是持续拉大的,但我们在达到1500美元的时候,收入差距还在扩大,达到3000多美元、4000多美元、5000多美元,现在已经达到6000多美元,我国的收入差距仍然没有看到缩小的趋势。去年我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6100美元,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开始缩小的那一个经济发展水平1500美元,我们已经是人家的4倍,我们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我们的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扩大的势头还难以遏制,这是第一个中国特色。第二个中国特色,我国和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来比,从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时间来看,大多数国家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时间通常在10到15年,很少有超过15年的,如果我国从1980年算起到现在,我们30多年了,人家10到15年收入差距就开始缩小了,我国现在30多年了,收入差距还没有看到缩小的这样一个趋势。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怎么办?这也是我国上个月一定要出台收入分配改革的指导意见一个很重要的背景。
三、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举措
(一)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主要目标
第三个问题,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举措,到底怎么办?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四个。第一个,城乡居民收入在未来的几年,到2020年要实现倍增。居民收入实现倍增,这也是党的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到2020年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倍增,这是一个整体目标。但要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在实现倍增的同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要力争,要确保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增长要更快一些,如果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的幅度不能够超过一倍,我们的收入差距还是缩小不了,所以在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这样一个前提下,首先要保证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持久一倍,这是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目标,收入差距要逐步缩小。由于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要得到有效的缓解,要缩小这样一个收入差距,一个,我们扶贫对象(贫困人口),通过我们的努力要大幅度减少,一个,中等收入者群体要得到有效的扩大,低收入者人数减少,中等收入者人数大幅度地扩大,才能够地有效地使我们的收入差距得到缩小。
我们收入分配改革的第三个主要目标是收入分配秩序要得到明显的改善,我们现在收入秩序太过于混乱,怎么样去改善我们的收入分配秩序呢?有这样几个方面,合法收入要得到有效的保护,绝对不能够允许损害或侵占老百姓合法收入的这样一种状况。第二个,过高的收入要得到合理的调节,我们现在收入差距这样大,这说明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过低,但另外一方面也说明我们有些社会的成员收入过高,过高的收入要得到合理的调节。第三个,隐性收入要得到有效的规范,隐性收入包括很多方面、很多类型,隐性收入对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要得到规范。第四,非法收入要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也是违背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更是违背我们现行法律法规的,要坚决取缔。我们收入分配改革的第四个目标,收入分配格局要趋于合理。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第一个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逐步提高,“两个比重”必须得到提高。另外一个,社会保障和就业这样一些民生性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要明显提升,现在我们财政收入这些年增长很快,财政收入增加是一个好事,关键是财政支出的结构怎么样更合理,我们讲财政收入取之于民,要用之于民,怎么样让更多的财政性支出应用于民生、社会保障这些领域,这是完善我们社会分配格局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第二点,怎么样去完善初次分配机制。收入分配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初次分配机制的完善问题。党的十五大解决了一个问题,生产要素可以参与收入分配;党的十六大解决了一个问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十七大,把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上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升为制度,这个原则、这个制度是很好的,问题是怎么样去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这里的关键是贡献的大小到底怎么衡量,有没有客观标准,由谁来确定这个客观标准,要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怎么样去继续完善我们初次分配的这样一个机制呢?这是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九个方面的措施:第一个,要促进就业机会公平,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要获得工资收入首先要解决就业问题,就业才有劳动收入;第二,要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每一个劳动力要能够就业,就必须要有更高的就业竞争能力,要提高这样一种就业竞争能力就必须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第三个,要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的合理增长,现在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过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低收入职工的工资过低,所以,这次明确提出到2015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要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工资的40%以上,这是个约束性指标,必须要达到。
第四,要加强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管理,我们现在一些国有企业高管的工资过高,国有企业高管为了管理企业,经营企业确实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管理劳动,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但现在有些高管的收入确实过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引起关注的问题。
第五,要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第六,要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第七,要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第八个,要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入分享机制。我国投资建立了很多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这样一种利润到底怎么样分配?这次明确提出要适当提高企业国有资本收入的上交比例,“十二五”期间在现有比例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而且新增的这一部分要主要用于民生、社会保障。
完善初次分配最后一个措施强调,要完善公共资源占用及其收入分配机制,公共资源的占用是带来巨大收入的,这个收入怎么分配,应该是全面所有。
(三)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第三点,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收入分配,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按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第一次分配以后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收入差距,这个收入差距应该是要允许的,关键是第一次分配产生的过大的收入差距要通过再分配来进行调节,怎么样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呢?最主要的有三个手段:一个是税收;一个是社会保障;第三个是转移支付。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是再分配调节的三个最主要的机制,围绕这三个最主要的机制,我们必须完善一系列的具体的措施。
税收,税收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是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差距的一个很重要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手段,但我们必须搞清楚,个人所得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个人所得税是用来调节收入差距的,它的主要功能不是用来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从高收入者那里征收个人所得税,应用于什么地方呢?应该是用到中低收入者身上,只有从高收入者那里征收个人所得税,后来转移给中低收入者,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但我们现在个人所得税征收上的以后怎么样使用?没有非常严格的,应该限定于主要用于民生、社会保障,而不能用于其他。
这方面的第二个重要的机制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和个人所得税这两个手段结合起来,对调节收入差距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们讲一个例子,英国,初次分配以后,最高收入的20%的人口的平均收入相当于最低收入20%人口平均收入的多少倍呢?20倍,这个差距不小,但高收入者在取得收入之后要缴纳累进个人所得税,而低收入者能得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障补贴、津贴,这样一增一减以后,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可支配收入只相当于最低收入20%人口可支配收入的4倍,由20倍下降到了4倍,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这两个手段结合起来对调节收入差距差距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问题就在于我们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它提到的调节作用是一种反方面的调节,或者说你想调节,它不但没有缩小收入差距,反而扩大了收入差距。
要实现再分配,另外一个手段是转移支付。但我们现在转移支付的力度还是偏小,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没有能够起到太大的作用。
(四)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完善我们收入分配制度,第四个问题,第四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怎么样去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我们现在收入差距最主要的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什么这样大?我们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但农民收入增长还是这样慢呢?这和我国的国情,和农村人口所拥有的生产资料是有关系的。比如说土地,一个农民就那一两亩地,靠种地来增加收入是很有限的。
要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有几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一个,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怎么样均衡配置,要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怎么样更好地平衡配置呢?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怎么样实现平等地交换,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搞了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改革开放以后,这样一个价格剪刀差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现在的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不平等交换对拉大我们的城乡差距是有作用的。
这是我想和大家谈到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谢谢大家!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