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一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一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1 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

2 道路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式和样本;

3 实践经验凝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和验证。相互之间关系 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践经验的总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它都包括哪些内容?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如何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党人的智慧和心血。在当代中国,坚持这个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什么,它有哪些质的规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就是社会公正

党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由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所开创,经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继承、发展,到以同志为总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续向前推进,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终于探索并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道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②在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继续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①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继续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又有哪些成果令人珍视和启迪?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第一代发展战略主题:加快发展、非平衡发展、“先富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二代发展战略的主题: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共建共享。

中国影响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报告:中国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目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5%。

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要穿1双中国制造的鞋买2米中国产的布,穿3件中国制造的服装 ,西方消费者已经无法适应没有中国货的日子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萨拉·邦加尼是一名女记者,她两年多前“痛下决心”:从2005年1月1日起,抵制“中国制造”,尝试一年不买任何中国制造的产品生活会是怎样。实验结束后,她表示:“原本想让中国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但后来才明白中国原来已经深透道到我的生活中,这令我非常吃惊。”美国2006年进口的1.7万亿美元商品中,15%是中国商品。 2、从狭义上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划分时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划分原因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转移,从此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期,理论由此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臻成熟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朗、清晰、方向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般是指从这里开始。

3、意 义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研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涵义的理解会更深刻,对它的来龙去脉会有一个历史的辩证的把握,对于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会更加自觉,对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更加坚定。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1、 在我国当前的意识形态格局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出现了上升趋势,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极大地开阔了思想空间和理论视野,不但体现了历史的继承性,又表现出较大的创新性。

2、反对主流意识形态或严重阻碍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发展的各种思潮也逐渐浮出,且形成不可忽视的挑战力量。

(1)第一种错误观点: 制造着“晚年马克思”与“早年马克思”、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立 (2)第二种错误观点: 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出现了严重偏差,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必须把改革开放严格限定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抽象的形式规定之中。

(3)第三种错误观点: 认为改革开放就是转变方向,他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误以为是“打左灯、向右转”,进而提出“公开的私有化”,甚至荒唐地鼓吹私有化“本来就是物归原主的过程”。也有人认为“现代化就是美国化”。

4)第四种错误观点: 认为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路线和都是属于民主社会主义的,甚至说什么中国已经踏上了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5)第五种错误观点 :认为中国改革已经差不多了,中国已经处于内外交誉的“盛世”,从而滋生了“改革成功论”,认为没有思想、推进改革的空间和余地了,甚或患上了“改革疲劳症”,对进一步改革产生畏难情绪,得过且过,缺乏进取。

五、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定位和普世价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定位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代领导集体率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的伟大实践在理论上的升华和最高认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科学成果,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世价值

1、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1)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血与火的斗争中,经过反复探索,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这个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思想。

(2)以、和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前提下,在科学借鉴国际经验和正确判断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对中国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把握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个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在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上下篇。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它还必将在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开辟自身丰富、完善和发展的路。

今天看,这条路就是坚定地、毫不动摇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之路。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