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习心理学试卷一

来源:化拓教育网
《学习心理学》试卷一

一.判断题,在正确的题后打“√”错误的题后打“×”,并说明理由(每题2分共20分) 1.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

2.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分散程度比女性大。( )

3.不同类型的知识表征方式不同,但主要以命题网络的形式为主。( )

4.从理论上讲,陈述性知识都可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

5.特殊儿童就是指智力落后和智力超常的儿童。( )

6.总的来说,说服教育中,采作双面论据的效果比单面教育论据好。( )

7.六年级儿童在学习圆概念时,学会用圆轨画圆,这是智慧技能学习。( )

8.随意注意主要依赖于人的直接兴趣。( )

9.假设通过教学,学生知道电路中电流强度与电阻成反比,与电压成正比,则可以认为,学生掌握了测量导线中电阻、电流的程序性知识。( )

10.记忆的干扰现象属于迁移。(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是:a 能区分概念的正反比例,b 能记住概念的定义特征,c 能理解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d 、a b c 都对。 ( )

2.有经验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正确感知传授的内容,除了要求学生认真听、写与看之外,在条件允许时,还要求学生自己说一遍,或动手做一遍。教师的做法符合的心理学原理是:a 扩大关键特征,b 提高学生的兴趣,c 突出知觉对象特征,d 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作用。( )

3.在一个很不确定的情境中,确定一个学生的认知方式是否属于冲动型的依据是:a 答案的错误率,b 产生答案的速度,c 反应时间和精确性,d答案的数量。( )

4.学生利用句型“What’s this?” It’s„„”对许多实物进行正确的问和答,这说明学生掌握了何种能力:a 语言信息, b 智慧技能,c 认知策略,d 动作技能( ) 5.对于一个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面对这样的问题“2+4=? 12+8=?”答案会脱口而出,从程序性知识的类型来看,属于:a 特殊的自动化知识,b 特殊的受控的知识,c 一般的自动化知识,d 一般的受控的知识( )

6.有的人说话快、声音响亮,有的人说话慢、声音细微,从人格差异看,属于a 气质差异,b 性格差异,c 态度差异,d 后天养成的习惯( )

6.学生已经形成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现学习“圆是轴对称图形”,这种学习属于:a 上

位学习,b 派生下位学习,c 并列结合学习,d 相关下位学习。( )

7.精加工策略对何种学习最有效:a 简单陈述性知识,b 复杂陈述性知识崐 c 程序性知识,d 运动技能学习。( )

8.凯尔曼认为价值内化的三个阶段依次是:a 认同、顺从、内化,b 顺从、认同、内化,c 内化、顺从、认同,d 认同、内化、顺从。( ) 9.为了使在数学能力方面自卑感很强的学生建立自信,有经验的教师会帮助该生找出数学方面的成就,教师采用的方法是:a 通过认知失调促动态度改变,b 行为矫正技术,c 角色扮演法, d 说服教育法。( )

10.教师在授课时,利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他利用的是:a 差异刺激特征,b 情绪刺激的特征, c指令性刺激的特征,d心理物理刺激的特征(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举例简要说明“角色扮演”法对态度改变的作用。

2.举例简要说明两种下位学习模式的异同。

3.场独立和场依存的人各有那些特点?举例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 4.举例说明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的区别。 5.说明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两个系统的特点。

6.举例说明变式练习在学习中的作用。 四.综合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列举二个你熟悉的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措施,并进行分析评价。(15分)

2.写出二个典型的培养良好态度、品德的实例,说明用的何种方法,并加以分析。(15

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