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共建产业带动开发 记桃源县扎实推进成片贫困乡镇村扶贫工作 ■文/湖南省桃源县农业局刘桃林 2013- ̄T-7月4日,笔者随桃源县 年桃源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剪影。 据了解,为确保实现“两不愁、 县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l1~2020 年)》、《桃源县产业化扶贫建设 规划(2012~20l 5年)》、《桃源 县201 3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考评办 扶贫办去西安镇杨柳山村时,惊奇 地发现通往村部的那条泥土路,如 今已变成一条洁净的水泥路,路 面两边的护基,散发着清新的泥 土味,显然是才完工不久。车行坦 三保障”(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 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 医疗和住房),“一高于、一接近” (指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法》,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扶贫对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建立扶贫台账,2下旬至5月下旬, 途,犹疑梦中。记得2个月前它还 是条崎岖坎坷、荆棘丛生、狭窄得 只能步行的羊肠小道。不远处,村 支书邱玉清正带领20几名村民修建 一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 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 县扶贫办组织“百日会战”,深入贫 困乡村开展识别调查,对扶贫对象 登记造册,列清致贫原因、帮扶 人员、致富措施、脱贫时限等; 开展“双联双到”活动(单位联系 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规划 平)扶贫开发目标任务,2013年, 桃源县围绕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 要,结合实际,健全扶贫开发体 系、突出扶贫开发重点、建立评价 考核机制,打基础、抓根本、管长 远,从贫困根子入手,搭建扶贫开 条通组公路,尽管汗水淌满脸 膛、浸透衣衫,村民们热情洋溢, 现场充满欢声笑语。邱玉清开心地 告诉笔者:“多亏县扶贫办、后盾 到户、责任到人),实施“一村一 策、一户一法”计划(根据扶贫对 单位、扶贫工作队的真情帮扶,终 于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行 难这个大难题,咱农民脱贫有盼 头、致富有奔头哪!”原来,该村 有ll公里“断头路”、5座危桥,由 于缺乏资金,一直无法修通。2013 年2~6月,通过县扶贫办协调,3 发着力点,帮贫促富各项工作取得 实质性进展。 象资源条件、具体情况,逐--N定 帮扶对策、促富方法),用县扶 贫办主任徐华的话说,就是“帮什 么、怎么帮,要做到一目了然、心 为落实扶贫开发各项、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脱贫致 富速度,20 1 3年1月,桃源县成 立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健全扶贫开发组织领导机构。按 照通盘布局、部门联动、示范攻 中有数”。 家后盾单位和农口系统对口单位, 累计筹集75万元资金、35万元生产 物质,投入该村基础建设、民生工 程、产业开发,提前2年完成点村 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任务。这只是今 据了解,桃源农村贫困人口 l1.58万人,涉及1 6个乡镇1 39个 关、整体推进原则,制定《桃源 位,筹资筹物600万元,到位扶贫 专项资金1 82万元,全部投入到55 个整村推进点村,扶持产业开发; 引进中国扶贫基金会300万元的贫 困乡村学校食堂改造项目、天狮集 团200万元的保健产品和10套价值 55.46万元的爱心厨房设备的“大手 牵小手”助明儿童救助项目:发动 帮联干部、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捐 资747万元,帮助贫困户解决眼前 急难。因病因灾致贫的西安镇杨柳 山村村民王国初,望着快要完工的 新房,激动地说,“如果不是扶贫 ▲牛车河乡三龙村“七星椒”基地 2叭2年,三龙村确定为桃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示范村,其定点扶贫后盾单位县农业局通过整合 涉农项目和争取蔬菜标准化产业建设专项资金.累计投入17O万元,建成“七星椒”标准化基地 200亩、育苗用钢塑大棚2680平方米,硬化灌溉沟渠900米、整修堰塘护坡650平方米。与此同 时,县扶贫办、后盾单位牵线搭桥,促成“湖南桃源鲁胡子辣酱有限公司”与基地建立产销合作 关系,实行订单生产。 工作队帮俺筹到3万块钱,俺哪里 修得屋起哟!” 重点二: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 战略 为推动“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村,主要集中在武陵山雪峰山板 块,占全县总人口的11.7%。“由于 重点一:加大资金投入 桃源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财 政弱县。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 长张志红说,“扶贫开发,资金是 计划的实施,桃源县提出“立足资 源谋产业、争资引项扶产业、科技 服务兴产业、新型经营强产业”的 种种原因,目前桃源并未纳入国家 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扶 贫开发专项资金严重不足,相比之 下,我们的扶贫开发任务重、困难 多”徐华如是说。20l3年6月21日, 桃源县委、县扶贫开发领导小 产业化扶贫开发思路,针对1 39个 杠杆,破解扶贫资金短缺难题是 支点。”据介绍,桃源县为找准支 点,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整 合资金及涉农项目资金,由定 点扶贫、对口扶贫后盾单位、行业 贫困村不同资源禀赋,重点扶持发 展竹木、油茶、大叶茶、七星椒、 柑橘、烟叶、生猪、蛋鸡和田园风 光等特色产业。张志红说,要“争 取在2~3年时间内,使每个乡形成 一组组长龚德汉,在牛车河乡三龙村 调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时分 析说“贫困是现象,根子是‘天人合 一系统筹集资金,以市场运作方式引 导、吸纳金融和社会资金,发动企 个主导产业、每个村形成一个致 富产业、每个家庭找到一个致富门 路。”据了解,为使产业化扶贫开 发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桃源县以 ’。所谓‘天’,就是先天不足,贫 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并积极 对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 困村地理位置偏僻、资源贫瘠、 基础条件落后,发展门路狭窄: 所谓‘人’,就是人贫智短,越是贫 坚省级比照县相关,争取专项 扶贫资金,同时探索建立有偿使 用、滚动发展的县级扶贫专项资金 “双联双到”活动为抓手,每个贫困 村明确1~3个后盾单位、派出1支扶 贫工作队、安排1名驻村联络员, 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点村扶贫 困农村,农民的身体素质、文化 水平越是偏低,发展眼光短视。” 因此,“扶贫开发要从根子入手, 等方式,多方位筹措。据徐华介 绍,目前在国家、省、市级扶贫资 金投入的基础上,全县整合财政和 工作队负主责、联络员负专责,到 村到户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同步推进生态 建设;着力品牌创建,积极组织申 加大资金投入、突出产业扶贫、 智力帮扶,通过典型示范、带动 涉农项目资金2800多万元,投入到 贫困村路网、电网、水网、通讯、 整村推进,从而改‘天’换地、培育 ‘人’才,提高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 展能力。” 学校、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础和 民生工程建设:全县146个后盾单 报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打造特 色农业产业经济带。据徐华介绍, 湖南农业科学・I 半H摊厂 itl・55 ..剪市镇双龙村“番莲”产业 2011年,桃源县扶贫开发I:作领导小组、剪 市镇,依托双龙村原生态¨I水资源 优势,引进西洞庭、常德市3位企业家,投 资500多万元,采取“‘香莲’+精质养鱼”种养 配套经营方式,开发集生产加 、生活体 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香莲产业。转化为产 业工人的当地农民,除了流转费收入外, 生产加工旺季,平均每月至少有2000~3000 元的 r资性收入,实现了脱贫致甫。 目前全县有16个扶贫点村产业项目 投入达 ̄lJ20万元以上、32个贫困村 神,要求每名帮联干部年内向联 系对象传授1~2种实用技术;结合 “雨露计划”,农家书屋建设覆盖 年帮助2万名以上农民实现脱贫致 富;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不断扩大 扶贫工作格局,在突出扶贫重点工 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农业特色产 业,特别是西安镇的大叶茶、牛车 河乡的“七星椒”、黄石镇的“大美 1 39个贫困村,“用心、用情、用 力”开展扶贫助学行动。据了解, 201 3年2~6月,桃源县扶贫办组 织、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作的同时,推进专项扶贫、对口扶 贫、党建扶贫、以及移民扶贫和社 黄石”等产业,获得了国家绿色、 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逐渐成 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据桃源县 会保障扶贫等各项工作。落实《桃 源县2013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考评办 1 89场,培训农民26839人次,传 授实用技术75项,发放科普读物、 技术资料56800余份:全县有帮联 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共帮联贫困户 ll907人,其中1753名副科级以上 干部资助5979名贫困学生、资助现 法》,推行周报表、月调度、季督 导、年考核和联络员五项制度,对 农业局负责人彭爱立介绍,2013g 2-6月该局投入资金5万元、肥料 6.45吨,对扶贫点村杨柳山村的400 亩老茶园进行提质改造。杨柳山村 贫困户李文兴告诉笔者,今年他的 春、夏茶采摘产量、质量比去年明 显提高,亩均增收300多块。 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目标任务 的后盾单位、驻村工作队,县扶 贫办启动跟踪督办机制,发放《督 办通知书》,明确督办任务和办结 时限,实行挂账督办,倒逼落实, 金及生活学习用物质合计500多万 元,全县贫困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 到了100%。 确保全盘推进:建立“减贫摘帽”激 励机制,对减贫成交明显的乡村, 重点三:强化智力帮扶,巩固 扶贫开发成果 据徐华介绍,按照“一个衔接、 按比例给予奖励。据了解,2013年 1-6月,桃源县召开全县扶贫工作 调度会6次,县扶贫办组织督导18 两个覆盖”的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 革与建设要求,桃源优先保障16个 贫困乡镇农技推广站条件建设项 一按照“双联双到”、“一村一策、 次,解决实际难题83个,有效地激 发各任务单位争先恐后抓扶贫工作 户一法”扶贫工作要求,建立健 全“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限、定 奖惩”的定点扶贫责制度,副科级 以上干部定点帮联1~2名贫困农 的积极性。 正如桃源县县委龚德汉所 说:“目前,桃源的扶贫开发工作 要从解决温饱为主,向以加快脱贫 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 力为主的纵深阶段推进。”圄 目,提高农技人员履职能力、服务 水平:建立贫困乡镇定点扶贫教育 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点菜 式”、“互动式”教育培训,培养新 户、每年为帮联对象解决1~2个实 际困难,后盾单位干部职工每年 到点村开展帮扶活动2次以上,全 型农民:按照“双联双到”活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