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赛式辩论的目的看辩题的可辩性
来源:化拓教育网
第21卷第4期 2009年12月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chang College・S ̄ial Science Edition V01.21.NO.4 Dec..20o9 从竞赛式辩论的目的看辩题的可辩性 朱珏华,涂【摘伟 (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要】辩论是真理的摇篮,辩论推动社会发展,古今中外的人们都热衰于辩论,尤其是现代社会,竞赛式辩论更是频频 出现在各种场合。很多的时候,竞赛式辩论的出发点更主要是为了展示和锻炼知识、智慧、口才和技巧等能力。但是,笔者认 为竞赛式辩论的真正目的更主要还是为了认识、学习和传播真理。为了这个目的,辩论赛的组织者首先应该选择一个合理、明 晰、鲜明、科学的辩题。本文从辩题的内容和形式上探讨了竞赛式辩论辩题的可辩性问题。 【关键词】竞赛式辩论;可辩性;辞辨;理辨 【中图分类号]H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83(2009)04—0052—05 一辩论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思想博弈 型工程也是通过多方的辩论后决定是否上马和怎 辩论是指持不同观点的双方就同一问题发表 样建设。尤其是2008全球金融危机,社会经济困难 对立的观点,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阐述自己的见 重重,如何寻找增长的动力,如何拉动经济的平稳 解,说明或者驳斥对方的论点或理由,揭示对方谬 发展?辩论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大的参考,因此,辩 误的一种双边活动。“‘辩’是为了认识和掌握真理, 论之风就越来越盛行,报刊上,法庭上、谈判桌上、 ‘论’则是为了诠释和捍卫观点”…辩论不仅有学术 政府的会议室里,高校的课堂上,国际大专赛场上, 辩论,还有法庭辩论、谈判辩论、生活辩论、竞赛式 都出现了若干精彩的辩论,尤其是通过电视荧屏传 辩论等等,辩论这个集知识、智慧、逻辑、语言、应变 播出来,吸引了广大的观众,风靡盛行。善辩的人 能力为一体的双边或者多边论战活动,流传于古今 已经不仅是舌辩之士,而是集知识、智慧、风度于一 中外的若干场合。无论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争 身,有丰富灵活的知识、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鸣,还是三国时的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无论是古雅 语言表达能力、机智幽默的现代社会活跃人物,倍 典广场上的智者的雄辩,还是科学与宗教的牛津大 受社会的关注和青睐。可见,辩论在现代已经成为 辩场上,学者、智者、政治家、军事家们儒雅的风采、 认识、学习、探索真理和锻炼多种能力工具了。在 睿智的语言至今还在闪现回旋。历史在辩论中发 各种辩论中,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竞赛式辩论。 展,文化和知识在辩论中进步。马克思说:“真理是 二现代竞赛式辩论的目的 由争论确立的”, 噼论的目的是择求真理,这是人 现代竞赛式辩论是事先确定一个辩题,由辩手 们公认的。历史上和现代社会,辩论对社会和科学 抽签选定正反方,再按照一定的规则程序进行比 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 赛,由裁判根据比赛情况决定胜负的一种集知识、 在辩论中战胜宗教,为科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 智慧、语言、风度、教育和趣味为一体的论辩活动。 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上个世纪八十 竞赛式辩论主要见于高校内部、高校之间,现在也 年代,中国大地上展开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辩论,确 走进政府、_厂厂等,成为一种大众喜爱的多功能活 定了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动。 化,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新世纪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竞赛式辩论的目的是什么?不少人认为主要 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训练参赛者的多种能力,还有人 现代社会,各种竞争日益激烈,政治越民主,经 认为这种辩论纯粹是以语言和组织各环节的技巧 济越昌盛,科学越发达,思维越敏捷;各种观点、学 论胜负,而不以观点对错论高低,也就是辞辩为主, 派林立,各种问题丛生,各种关系复杂;人们更需要 认为有辩论的技巧就可以了,不需要有观点和思想 通过辩论来对复杂的社会有清晰的认识;更需要通 的交锋。而且在不少竞赛式辩论中,这样的思想已 过辩论选择最佳方案;更需要在辩论中锻炼自己的 经非常突出,甚至哗众取宠的语言和故意利用逻辑 多项才能。现代政府走民众道路,探索经济和社会 错误,颠倒是非和混淆黑白的诡辩也是获胜的条 发展的最佳道路,政府的政策决议也有不少拿到社 件。这些看法有一定的错误,对竞赛式辩论的正常 会上征求意见,在辩论中确定最佳方案,国家的大 发展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我们仔细分析和观察国 收稿日期:2009—06—25 作者简介:朱珏华(1965一),女,四川西昌人,法学学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逻辑学、哲学教学和研究。 第4期 朱珏华,涂伟:从竞赛式辩论的目的看辩题的可辩性 ・53・ 际和国内大小竞赛式辩论,不难发现,辩论的真正 从前面论述的竞赛式辩论的目的出发,组织好 一目的其实还是对真理的发现、学习和宣传,是对思 想的开拓,是对复杂现实关系的明晰。竞赛式辩论 尽管有不少辞辩的因素,也有不少的技巧因素,但 是最终还是理辩占主导,辞辩是附从的,辩论的整 个风格还是正辩胜于诡辩,也就是在辩论中更主要 场辩论赛,拟好一个可辩性的辩题是首要条件, 所谓可辩性的辩题是指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社会 正确引导价值性的辩题。这就需要从辩题的内容 和形式上进行仔细的推敲和选定。 (一)从辩题的内容上审定辩题的可辩性 1.尽量选择对辩论双方真假基本平衡的辩题 是需要正确的知识、合乎逻辑的辩论方法,理性的 语言,把道理讲清楚,进行科学地辩论。辞辩和诡 辩最终是站不住脚的,只能一时的花哨和蒙蔽人, 理辩和正辩才是真正的辩论技巧。 任何类型的辩题都是涉及到具体内容来命题 的,而命题总是或真或假,辩论的双方总是力图说 明我真你假,既然是比赛,在真假问题上就应该基 本平衡,如果辩题本身的是非早已经定论,就会形 综观多年来国内和国际的大小竞赛辩论,其辩 题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是当代人感到困惑、烦恼、担 忧,进而十分关心而争论不休的社会问题,如:战争 与和平问题、联合国问题、人口问题、贫困问题、粮 食问题、能源问题、金融问题、法律与道德问题、传 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问题、民生问题、住房问题、人性 问题、命运问题、成才问题等等,把这些与人的生存 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辩题,足够说明竞赛式辩论的 目的不仅仅是在于培养能力,更不是纯娱乐和游 戏,主要还是在于追求真理、追求更好的生存和更 快的发展。 成一边倒的现象,让一方在辩题上占便宜。如:“腐 败是不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就明显对正方不 利,而辩题“经济发展着力好字为先——经济发展 着力快字为先”就明显对正方有利。虽然不少主办 者认为竞赛式辩论可以用技巧说明你不赞成或明 显为假的辩题,是知识智谋语言的较量,没有什么 说教和真理可言,但是笔者认为这本身是不符_合逻 辑的,试想一想,为错误的观点进行辩护,把假说成 真,把真说成假,这其中的智谋与中国古代为“白马 非马”、“鸡三足”、“卵有毛”等进行的辩论中的计谋 有什么区别?也许有一定的精彩性,但是社会价值 性就小了。 再看看竞赛式辩论走进政府,08年7月份,重庆 市的官员们以辩手的身份参加电视辩论赛,可不仅 仅是为了比赛官员的各种能力,其真意在于为开启 这个西部直辖市的官智与民智探路。以辩论形式 也有这样的情况,当抽签决定辩题对本方不利 的时候,就尽量在辩题上做文章,将其中的关键字 眼的内涵或者外延扩大或者限制到对本方有利的 促官民思想解放,倾听各方意见,广纳各方“箴言”, 乃是地区发展的最大“宝藏”。 其他地方政府也纷 纷效仿,开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电视大辩 范围和方面来。如“大学生经商利多弊少”的正方, 就可能在“经商”的范围和“利”字上下T夫,把“经 论。“旨在借助辩论的形式,以辩论推动大讨论,通 过头脑的激荡、思想的碰撞,克服思想障碍,培养和 铸造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创造精神,树立新 理念,理清新思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 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这个新气候充分说明竞 商”定为课余时间参与经商,“利”也可以同“利益” 相连。这就使双方对辩题的解释造成不一致,互相 指责对方偷换概念和转移论题就在所难免了。失 去了辩论的交锋。 从道理上讲,在辩题上占便宜的一方应该获 胜,但是在辩论中辩题不利方获胜的(乜有,不利方 赛式辩论的目的是为了政府官员的学习、进步和发 展,这样的比赛深远的意义在于打开思路,寻找前 进的创新思维,推动社会更好更快的科学发展,这 不是简单的辞辩和技巧的运用就可以达到的目的, 可见竞赛辩论更主要的是需要理辩和正辩。 利用组织上、知识上、语言上、事例上和情感上的优 势,吸引观众和评委而获胜。这样,观众自然对获 胜方的思想产生倾向性的认可,进而混淆真假和不 辨真伪,这样的辩论直接宣扬强词夺理,显然是不 从宏观来看,竞赛式辩论的主要目的最终是引 导人们的是非取舍,这样的辩论,我们不得不注意 其社会价值和思想价值、不得不注意其自身的科学 性和引导性,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规 利于真理的宣传和正确决策制定,尤其是涉及到经 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具体措施的时候,往往导致群 众心理不明,对解放思想明显不利。如“网络经济 是不是泡沫经济”的辩题,如果正方获胜,会让人感 范竞赛式辩论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对辩题的选择, 是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 觉到“网络经济天生就是泡沫经济”这个假命题是 成立的。为了避免辩论的结果是非颠倒,在拟订辩 三竞赛式辩论辩题的可辩性 题的时候应该尽量以内容上是非界限不太明显,要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通过辩论才可明确的问题作为辩题,给双方相当的 理由,既显能力,又显道理。如:“面临经济危机,中 国的产业是走传统的道路还是走创新的道路”这样 的话题就很有辩头。 2.需要选择用词准确的命题做辩题 从内容上看,辩题的可辩性还要求辩题的用词 准确,不能使用含糊不清,有歧义的语词。如果辩 题中使用含混词,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破题,往 往导致各执一端,没有交锋,“公”说酱油好“婆”说 方观点假,就可以证明自己观点是真的,而证明自 己观点是真的就可以证明对方观点是假的,用直接 和间接的证明和反驳方法都可以,辩题是非分明, 界限清晰,因此,这种形式的辩题具有很大的可辩 性。反对型辩题是指辩题正反方的观点是反对关 系的命题,虽然不能同真但是可以同假的辩题类 型,正反方的辩题关系不是非此即彼,而还有其他 的情况存在。如“人本性善”和“人本性恶”、“代沟 的主要责任在父母——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的 醋好,这样的辩论是没有质量和效果的,抓不住听 众,也没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如:“乱世应不应该 用重典”的辩论,里面的“乱世”就是一个比较模糊 的概念。不太好辩,容易没有交锋。1988年亚洲大 专辩论会决赛,复旦队对台大队的辩题“儒家思想 可以抵御西方歪风吗?”中的“抵御”和“西方歪风” 都是有歧义的模糊词,导致辩论没有产生交锋,影 响了辩论的效果。因此,辩题应该清楚明确,不宜 采用模糊的歧义性较大的语词。尤其是辩题中的 关键词,更应该明确、单一,让辩论双方能集中在同 一个焦点上,能碰撞起火花,才能产生明理的效果, 辩者喜欢,观众也有看头。 3.需要选择对现实社会有意义的辩题 竞赛辩论是对现实复杂社会认识和真理的追 求之道,所以,辩题的内容需要有一定的价值,即: 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科学认识意义、指引认识方向 以及决策指导价值意义,如果进行“当教师有前途 吗?”的辩论,反面的影响很大。再如“休闲比工作 更重要”的辩题也有一定的消极意义,这样的辩题 属于可辩性较小的辩题,不宜采用或慎重采用。 (二)从辩题的形式上审定辩题的可辩性 从形式上审定辩题的可辩性就是从逻辑上研 究辩题形式的可辩性问题,辩论是逻辑的摇篮,也 是逻辑应用的一大场所。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辩题 都是一定的命题形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我们 可以对辩题进行不同分类,然后加以可辩性的研 究。 1.按照正反方观点的真假关系来分,辩题可以 分为矛盾关系型、反对关系型 矛盾型命题是辩题正反方的观点是矛盾关系 的命题,即: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非此即彼关系 的辩题类型。大部分辩题都属于这样的类型。如: “性教育应列为中学课程——性教育不应列为中学 课程”、“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贸易保护主义 不可以抑制”就分别是一对矛盾关系的命题,正方 和反方的观点是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证明对 辩题,就是反对型的命题,其实还有“人性有善有 恶”和“人性无善无恶”的观点;而第二对辩题也还 有“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社会”等命题存在,所以,他 们都是不能同真,但是可能同假的命题关系。此类 辩题在辩论的时候,如果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 就可以证明对方观点是错误的,但是如果证明对方 观点是错误的,却不能证明自己方观点是正确的, 不能用反证法,只能用直接证明的方法。显然可辩 性比矛盾型辩题要弱一些。因为双方观点可能都 是假的、偏颇的,在两假中辩出一个真的来,辩论也 会激烈,不过这样的辩论辞辩的色彩浓厚,比赛的 性质重,结果会产生一定误导,从辩论的说理性和 社会价值上看,可辩性不太大。 命题的关系中,还有可以同真不能同假的下反 对关系和既能同真也能同假的差等关系。如:“有 的中国人怕失业——有的中国人不怕失业”就是一 对下反对关系的命题,基本没有必要辩论。“所有的 大学生都害怕失业——有的大学生害怕失业”是一 对差等关系的命题,双方是没有冲突的,这样的辩 题是完全不具备可辩性的命题,基本没有辩论赛采 用,所以,这个标准的分类下只有矛盾关系和反对 关系的辩题类型。 2.按照辩题是简单命题中的性质命题还是关 系命题,可以分为直言型辩题和关系型辩题 用直言命题(性质命题)作辩题的就是直言型 辩题,一般为“全称型”辩题,如:“人的命运为自己 所把握——人的命运不为自己所把握”、“发掘人才 需要考试——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绝大多数直言 辩题都是全称型的。全称肯定命题和全称否定命 题之间的对抗,属于反对关系的辩题,其实都有走 极端的倾向,可辩性不如矛盾型辩题。也有两个单 称命题对抗的,如:“索马里海盗是不是‘养’出来 的”,属于矛盾关系型的,可辩性强。 现实社会中,关系是最常见的联系,关系也是 最复杂的,辩明关系是辩论的一大目的,关系型辩 题是辩论中常见的形式,有“条件关系型”、“利弊关 第4期 朱珏华,涂伟:从竞赛式辩论的目的看辩题的可辨性 ・55・ 系型”和“先后主次关系型”等。条件关系型辩题: “A是B的前提条件还是B是A的前提条件”,如:“交 类辩题破题的关键是对模态词的把握。 模态辩题又可以分为真值模态型和规范模态 型,前者是包含有“必然”和“可能”的辩题。如“发 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环境污染”是一个强 断定型的辩题,其中模态词“必然”是一个绝对化、 极端的概念,在逻辑上的含义是“所有”、“一直”、 “一通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产业发展是交 通发展的前提条件”;利弊型辩题:“某活动(政策、 措施等)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选美活动利 大于弊——选美活动弊大于利”;先后主次型辩题 有“先后型”、“主次型”和“更重要型”如:“在校大学 生积累知识更重要——在校大学生塑造人格更重 要”、“先发展道路还是先发展汽车”、“治愚比治贫 贯”、“一定”的意思,就一定的论域说,“s必然是 P”指“所有的s都是P”,没有例外,而且s一贯和一 定是P,如果有s就一定有P,这样的辩题显然对正 更重要——治贫比治愚更重要”这几类辩题都属于 可辩性较大的辩题。因为:首先,无论是条件关系 还是利弊关系还是先后主次关系,从形式上看,对 于正反方来说都是均衡的关系,双方都不占便宜。 其次,条件关系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 条件之分,把握条件本身是把握复杂关系的一个前 提,破题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辩论的社会和科 学价值也很大,如:“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 件”之辩就很有意义。利弊问题在现实中是很复杂 的,“利”有大利、小利;必然的利和可能的利;可以 带来其他利的利和不能带来其他利的利;有长远的 利和短期的利。就不同的角度看,利和弊是相对 的,利益团体的不同,利就不同;有的利只有少数人 看到;有的利是表面的利,实质的弊;一大利等于几 小利,一大弊抵消若干小利,很不好比大小。这样 的辩题很有辩头,要靠知识、经验和技巧,是很好的 辩题,辩论的结果对于确定行动也很有参考价值, 如:云南怒江水电工程上马的利弊之辩就能为该工 程的上马提供了参考。而先后主次型的关系辩题 也是为我们解惑辩难、选择行为政策的良好思想前 提。 不过,这类辩题也有模糊和混乱的可能性,条 件中的“必要条件”、“唯一条件”等是清晰的,但是 “重要条件”、“主要条件”、“基本条件”、“关键条件” 等就比较模糊,容易造成混乱,可辩性较小,应慎重 使用。而利弊问题因为利弊的角度不同,导致辩论 可能非常的散乱,难于集中争辩,因此,出题者应该 对辩题有较深的研究,尽量从各方面去权衡再定。 另外,关系如果已经确定,就没有必要再做辩题了。 3.按照辩题是否是模态命题分为:实然性辩题 和模态性辩题 实然性辩题就是不包含模态词的辩题,前面讨 论的辩题都是这一类型的,这里就不累诉了。而模 态性辩题是指包含有模态词的辩题。模态词一般 有两类:“强断定型”:“必然”、“必须”(禁止)、“应 该”等和“弱断定型”:“可能”、“允许”、“可以”等,这 方不利,对反方有利。正方需要从理论上论证其中 的必然性,举例再多也不足以说明必然性,而反方 只需要举一个实例就可以说明“不必然”来推翻“必 然”。正方要转化这种劣势,就必须在概念的解释 上下工夫。如把逻辑的必然转化为哲学的必然.再 下工夫弱化或者否定对方的实例,这样也可能胜 辩。这已经是技巧问题了,辩题本身是有倾向性 的。而“可能性”辩题,则对正方有利,对反方不利, 因为“可能”的反命题是“不可能”,不是“可能 不”。“不可能”就是一种必然性,世界是不断变化 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发生,况且现实并不能从根 本上驳倒可能性,因为可能有预测之意,预测本身 不一定是真的,但要证明预测为假,用现实是不足 的,因此,在模态性辩题中,强断定一方是吃亏的, 而弱断定一方是占便宜的。掌握这一点存拟订辩 题时就要尽可能地去平衡正反方,可能性尽量小, 必然性尽量大的辩题可辩性就较大,反之,可辩性 就较小。 规范型辩题是包含有“必须”、“允许”等模态词 的辩题,如“安乐死应该合法化”“同性恋行为应禁 止”等辩题,这类辩题除了具有真值模态型的强弱 断定问题外,还大多与人的行为规范有关,而行为 规范是由规范者主观决定的,如法律规范和道德规 范就是一定阶级或集团意志的表现,在政治民主的 国家,这类辩题的可辩性较大。但是当某规范已经 被统治阶级或者众人认可时,再作辩题,意义就不 大了,如:辩“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相处”,对正方有 利,“大麻可以合法化”对反方有利。所以,拟订这 类辩题应该就某些争论较大的或无明确规定的问 题作辩题,如:“试管婴儿应不应该提倡”这类辩题 的可辩性就比较大。 4.按照辩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可以把 辩题分为简单型和复合型的 简单型的辩题就是用简单命题作的辩题,复合 型的辩题就是用复合命题作辩题的。前面研究的基 本都是简单型的,复合型的辩题一般有条件 的和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联言型的。条件型的属于关系型的,已经研究过 此,拟定一个可辩性强的辩题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了。联言型的如:“知易行难”和“知难行易”,“艾滋病 以上,笔者从内容和形式上探讨了辩题的可辩性问 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艾滋病是社会问题, 题,这两方面是紧密相关,不能分割的。可以得出 不是医学问题”,正反方都必须证明两个联言肢命题 结论,要想成功地组织一场辩论赛,要想辩论的真 为真,这类辩题只要双方肢命题之间矛盾或者反对 正目的得到实现,拟定一个好的辩题是首要条件, 就是可辩性强的,当然也要注意内容上的可辩性。 而拟定辩题是一门学问,既要辩论双方有焦点,能 总之,竞赛式辩论也是辩论,我们不能简单地 交锋,还不能给一方有利可占,又要照顾辩论的社 以一种比赛来看待它们,忘记了辩论的真正意义, 会价值和科学价值,让辩者在论辩中,理辞结合,真 从宏观和长远来看,辩论是要推动人类进步的,因 正辩出水平。 注释及参考文献: …余培侠,舒霖.正方反方评方——历届国内大学生辩论辩词[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通讯集(第1卷)I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567. 『31张兴军.且说“薄式辩论”【E B/o L].围城杂志网. http:llwww.z ̄wen.net/html/2008/08/2008—08—12—19—05—22.htm 【4】中共凉山州委宣传部关于开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电视辩论赛活动的通知.凉宣发[2008]33号 『51谢伦浩.影响你一生的100个辩论技巧[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6]. ̄--沪宁.狮城舌战启示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On the Nature of Competition—style Debate from the Angle of the Purpose ZHU Jue—hua.TU Wei (Xiehang College,Xichang,Sichuan 615013) Abstract:The debate iS the cradle of truth and can promote the social development.People are keen on the debate.Especially in today’S society,competiti0n—style debate is more frequent in a variety of occasions.In a lot of time,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competition-style is mainly to demonstrate and practice such skills as knowledge, wisdom,eloquence and technique.However,I believe that the real purpose of competition—style debate is to understand。to learn and to disseminate the truth.To achieve this aim,the organizers of the debate should first choose a reasonable。clear,scientific topic.From the content and form,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issue of the nature of competition-style debate. Key words:Competition—style Debate;Nature of Debate;Speech Debate;Rational Debate (责任编辑:李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