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网络评论看草根大众的逆反心理

从网络评论看草根大众的逆反心理

来源:化拓教育网
今传媒2011年第11期 媒介批评 从网络评论看草根太众的逆反心理 张文攀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现阶段,因转型期社会结构的紧张化,使得底层大众与上层和中间阶层的沟通出现障碍,以网络为传播媒介和公 共平台的公民政治表达、虚拟社群的集结甚至有组织的政治抗议在迅速增加,成为一个民众参与和将事件放大的“虚拟广场”。 草根是基于网络来实现言论、示威和新闻自由。 关键词:草根;网络评论;逆反心理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1-0041.02 “草根”一词,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一是指同政府或 可能性,但是当人们的期望总是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心 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二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 理上的挫败感,于是,结构更加紧张,矛盾凸显。 对应的弱势阶层。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grass roots 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1)群众的,基层的;(2)乡村地 区的;(3)基础的,根本的。所以“草根文化”也就是平民文 化,大众文化等等。 草根与精英的传播偏向 加拿大传播学者哈罗德・伊尼斯认为,由于媒介的物理特 性决定了媒介不同的传播偏向。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 野草因其平凡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阳光、水和 传播的技术特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匿名性)使得网民在信 土壤共同创造的生命;野草看似散漫无羁,但却生生息息, 息传播过程中反客为主,网民总体上呈现低收入和低龄化的 绵绵不绝;野草永远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但野草却因植根于 特点,且处于相对边缘和弱势地位【2】。如网络论坛(天涯社 大地而获得永生。野草赋有民众精神,它甚至于带着顽固的 区等)、人人网、微博和即时通讯的产生和繁荣。网民的主体 人性弱点,草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是草根阶层,他们形成了一种自由的、对抗和解构统治意识 和独立性。 形态的文化。 作为草根的群体,散布于各个角落,他们关注着社会的 当前中国的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主要传 演变,对事情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但同时,它们的声音 递的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是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 总是不被听到和重视。草根的评论以大众为土壤,有不同于 理的有力工具。他们是学界、商界和政界发表自己观点的平 主流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和大众集聚的舆论性,草根很容易结 台。传统媒介的限制性特点产生了与国家意识形态一致的精 成对某个问题的一致认识,有着强大的凝聚力。他们是动态 英文化,并处于主导地位。 的、可变的,区别于阳春白雪和上流阶层,这是社会分层造 成他们的差距越来越大。 一转型期的网络社会环境 以网络为传播媒介和公共平台的公民政治表达、虚拟社 、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分层 参与和将事件放大的“虚拟广场”。草根就基于网络来实现言 高),贫富分化严重的现实导致一种社会结构性紧张。当下中 论和新闻自由。虽然中国政府利用政策和技术对网络环境实 国是一种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即底层民众异常庞大,上 行监管和整治,但由于中国历史舆论气候监管严格,大众的 层和中层规模较小,底层与上层之间缺乏可作为缓冲的中间 声音得不到有效传输和表达,造成他们对互联网舆论表达特 阶层。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处于一种结构性的张力之中,这为 别的倚重,使得互联网成为中国民众意见表达最主要的窗口, 阶层冲突提供了重要的客观基础【JJ。 在社会流动渐渐减少的今天(社会流动的门槛在急剧加 群的集结甚至有组织的政治抗议在迅速增加,成为一个民众 同时也是各种社会阶层意见最频繁的接触和碰撞交锋之地, 这种紧张的社会结构比如会导致社会阶层问的冲突,这 成为社会群体冲突滋生和爆发的承载场所。 为社会冲突的形成奠定了可观的基础。另一方面,底层民众 对生活的预期和现实之间的鸿沟拉大,加剧了社会冲突意识 的形成。政府的意识形态工作致力于灌输“社会在不断进步”、 四、草根以网络为集散地,他们的网络评 论有不同于“宫廷文化”的色彩 评论的风格和特点体现在语言上,而草根大众的评论和 “当下的问题在未来必将得到解决”等观念,使得人们把目光 从当下的“问题”转移到对未来“憧憬”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暂 时缓解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在当下,它降低了社会冲突的 社会精英及领导阶层的评论在语言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甚 收稿13期:2011-08—27 作者简介:张文攀,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新闻采编研究。 41 今传媒2011年第1l期 的倾向化。 媒介批评 至有时候,他们作为对立的两方出现在评论的环境中。 1.草根网络评论的语言与传统媒体的评论语言具有本质 然而,草根在洞察社会之时,也看清了社会阴暗的一面, 和风格上的不同,风格上表现为“平实自然抒发”与“八股文”。 再加上社会矛盾的激化让他们的地位更加削弱,他们意识到 互联网从诞生之初,就有草根属性,就带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了自己的弱势,无助,并且情绪化地将自己的处境完全归咎 另外,由于网络的发展,一些类似于“火星文”的文字和符号, 于统治力量,所以,凭借网络媒体,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 开始成为网络传播的标准,它必须突破传统媒体的风格与技 生,在社会上矛盾爆发的时候,例如,在强势群体和弱势群 巧,在用词上也不讲究,贴近网民用语,幽默诙谐,网民喜 体之间的矛盾爆发的时候,就是草根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不满 欢看,在看的过程中,慢慢接受作者的观点,这样文章就能 的时候,“仇富”心理就是这样形成。因此,“官二代”、“富二 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网络语言就是这样兴起的。评论更侧 代”、“军二代”等一些对富人、有权势的人的称呼层出不穷, 重平民化,因为这样能产生共鸣,起到舆论的效果。 甚至盖棺定论地认为,所有有钱人,有权人,能被称得上“小 传统媒体的评论文章,结构合理,论据充分,论点突出, 资”的人,都是造成他们贫困和被忽视的源泉和对他们构成威 论证严谨,段落清晰。但是,达到这样的效果后,就变得有 些“八股”。格式思路刻板,无事实根据的盲目唱高调。 2.在内容上,草根的“不主义”与精英意见领袖的“主义”。 传统的精英评论具有草根的网络评论所不具有的权威性和 “意见领袖”的作用。相对于草根来说,传统媒体的评论员局 限于权力和社会地位的上流,他们的声音代表了政府的意识 形态,通常是在非常态事件发生之后,社会需要主流的声音 来澄清事实、维护稳定、使事情得到和平解决,从而使社会 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意见代表着主流价值观。另一 方面,作为一个公民则必须有名有姓,必须对自己所说所写 承担后果。 作为一个网民可以是匿名的,除非攻击国家领导人或侮 辱别人人格,均可信笔由缰,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网络评 论是“舆论”的发源地,它以极其平民化语言,表达普通大众 想说而又说不出的话。草根们不注重语言的形式,不考虑评 论的结构是否严谨,只用心挖掘这些处于社会下层人士的最 真实想法。但是,他们的评论往往比精英阶层的语言更为犀 利。他们因为自身所处环境得不到改善,权力不能实施,要 求得不到满足,还经常处于被社会的不良公民、国家的腐败 分子和不协调的社会制度所压迫的夹缝中生存。因此,往往 从文字上转向了“革命主义”。 五、草根网络评论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和 社会环境 首先,草根对网络媒介的应用是多于社会精英和政府部 门,后者基于政府主流意识形态的“笼罩”和“麻痹”之下,从 心理上和精神上趋于这个国家的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他们 作为这个社会的领导阶级和中坚力量,无论在物质生活水平 还是精神生活的满意度方面,大体上高于社会的基础力量 草根,而且相对来说,即“弱势群体”。 其次,大众精英在社会地位、权力、金钱方面有优于草 根的绝对因素,因此,这给草根力量造成了一种“印象”,即 自己是处于被领导的群体,虽是社会的基本力量,但却是最 容易受到忽视的。他们需要渠道和中介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以此来引起“上层”的关注,达到改变自己社会地位,改善民 生的目标。网络媒介的兴起,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媒介, 网络媒介无孔不入,受到的管制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不严格, 网民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小于传统媒介,所以,借由网络媒 介可以看透、看懂整个社会,将政府的运作透明化,即“民主” 42 胁的主要群体。 再次,信息公开的进程加快,媒介的发达使得广大人民 都参与到国家的运作,社会的发展中来,中国目前处于社会 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民生新闻大多集中于社会矛 盾的激化。因此,对民生力量来说,他们要为自己“讨说法”、 “讨权力”。政府部门的处理不当或执行人员的不妥,都会极 大伤害大众的精神,他们“集群”来抵抗,并且选择网络媒介 这个大众都能发出声音的介质以极端化的语言来攻击事件和 行为的“实施者”,呼吁草根反抗,但只是从语言上“革命”。 最后,公民意识的觉醒。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 己的意见,维护自己的权利,华南虎照、厦门PX事件,打 酱油事件,躲猫猫事件等,表现为公民意识的觉醒,并以草 根评论作为表达方式。厦门PX事件就是当传统媒体几近失 语时,草根阶层的新闻评论打破了僵局——厦门市民通过 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等方式,传播、评论并讨论着与其切身 利益相关的项目。草根评论从平民的角度体现出人文关怀, 它的言说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给机械乏味的社会生活带来 一缕清风,带来了大众的狂欢【3J。草根评论,受众是主动参 与和投入到评论中。他们可以像媒体工作者一样展示自己的 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外,还体现为由此产生的某种亢 奋情趣。 草根的评论通常被视为愚昧无知、肤浅的,而且草根文 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辐射、冲击和腐蚀。 网络的草根评论虽然有揭示问题本质的一面,但也有极端的 一面,这对维稳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极为不利,从这方面来说, 它有不良的影响力,所以国家会对一些反叛性和破坏性的言 论实行屏蔽,肃清弊端的干扰。 草根的网络评论的威胁性和极端性越是明显,影响力越 大,就会受到比以前更大幅度的歧视和挤压。草根们“顽强和 生生不息”的精神决定了在这种压力下的“反弹”,这导致了他 们逆反心理的增加,言语的极端有可能引发刺激行为的产生, 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李强.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新变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4. [2]黄清.传播偏向理论及其应用:网络的草根偏向于传统媒体的 精英偏向fJ]冻南传播,201l(4). [3]张心阳.公民评论在崛起[J]l新闻战线,200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